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族尼僧     
藏族尼僧德吉卓玛自佛教传入雪域藏地以后,在广大的藏族地区,就有为数不少的一大群藏族女性,尤其是年轻的藏族女性,削发入佛门,充当着“觉摩”(即“尼僧”)或“格隆玛”(即“比丘尼”)这一特殊的社会角色。她们以从事宗教活动,过着“出世”的宗教生活,构成了藏...  相似文献   

2.
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京剧中的脸谱艺术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藏族独特的脸谱艺术+面具。藏族面具主要有羌姆面具和藏戏面具两大类。羌姆是一种戴面具的宗教舞蹈,主要用作佛教寺院迎神祭祀等宗教活动,有驱邪除恶,启迪智慧的宗教功能。藏戏,则是藏族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3.
释法荣 《佛教文化》2009,(6):118-119
南京毗卢寺方丈“传义法师书画作品法国展”2009年8月30日至9月2日在法国巴黎隆重举行,近千名中外人士参观,所有展出作品全部被当地华人和欧洲艺术家收藏。 本次“传义法师书画作品法国展”由法国潮州会馆、《中国佛教艺术》主办。  相似文献   

4.
熊坤新在《中国藏学》1991年第4期撰文指出,藏族禁忌与藏族道德规范的联系性即相同之处主要有五点:第一,从二者产生、发展的根基及其原因来看,都是植根于藏族历史、文化的肥沃土壤,并为了适应藏族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在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第二,从二者的本质及特点上看,都是属于意识和精神范畴,都  相似文献   

5.
藏族是一个古老而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受宗教、经济、政治、社会、心理、地域、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铸造了她独有的民俗现象。正如拉法格在《财产及其起源》中所说:宗教是“古代风俗的贮藏库”。在丰富多彩的藏族民俗中,几乎都与佛教信仰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其中“放生”就是藏区普遍存在的一种佛教民俗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参考藏、汉文献和对实地调查材料的分析概括,  相似文献   

6.
陈长松 《法音》2023,(12):10-10
本刊讯2023年11月10日至21日,中国佛教协会、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净妙庄严——中国佛教文化艺术邀请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以庆祝中国佛教协会成立70周年为契机,精选展出了古今国内艺术名家、高僧大德创作佛教题材绘画、书法、雕塑作品100余件,旨在展现佛教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保护传承佛教文化遗产,推进我国佛教中国化进程,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玛尼”石刻,是广泛流布于藏族民间文化中的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宗教石刻艺术,也是藏族民间美术众多形式中具有独特表现手段和最有代表性的雕刻艺术形式之一。藏族“玛尼”石刻泛指雕刻在石块上的佛语、造像和图  相似文献   

8.
青海塔尔寺的“酥油花”第一次迈出寺门,于今年初来北京展出,便放出百宝祥光,引得国内外人士赞不绝口。同时展出的还有塔尔寺的绘画(壁画和唐卡)与堆绣,号称“塔尔寺艺术三绝”。内地汉传佛教地区,不乏诗僧、画僧、书僧,艺术成就极堪称道。但是,像塔尔寺这样一个寺庙,兼有艺术三绝,且集中了一  相似文献   

9.
《法音》1989,(6)
艺术杰作“佛国灵山”最近在浙江省永嘉县创作成功,并于4月1日在浙江省展览馆首次对外展出。大型艺术杰作“佛国灵山”是由永嘉县古艺美术雕塑研究所所长金可兴设计创作的。该作品长9米、宽3米、高3.5米,分左、中、右三组,介绍了释迦牟尼的一生事迹及佛教殿塔等。寺庙林立,错落有致,殿阁巍峨,宏伟壮观。整件作品精雕细琢,造型奇特,制作精巧,玉栏绕砌,金碧辉煌。  相似文献   

10.
<正>热贡艺术发祥于青海省泽库县、同仁县地区。它是雪域文化和中原佛教艺术完美结合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热贡并不是一个行政区域地名,而是藏族人民对于隆务河所流经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同仁县两岸河谷的统称。藏语"热贡"意为"金色谷地"。地如其名,  相似文献   

11.
△西安大兴善寺佛像开光大兴善寺从去年四月一日落实管理体制后,聘请塑像艺人重塑“文革”中被毁坏的佛像。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大雄宝殿的三尊佛像、十八罗汉像及弥勒殿的弥勒像等共二十二尊,今春全部装金。农历四月初四日到初八日的五天中,举行  相似文献   

12.
佛教自公元七世纪从印度和祖国内地传入藏族地区以来,经过长期融合、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中国佛教的重要一支──藏传佛教。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艺术也步入青藏高原。经过历代藏族高增和佛教艺术家们的潜心研究和创作,并同藏族本土艺术相结合,也形成具有特色的佛教艺术。藏族的壁画、唐卡、雕塑,以及建筑艺术、酥油花等造型艺术,都是独树一帜的佛教艺术。《画法论》亦称《梵天宝书》,是一部以转轮王为例,讲述佛和诸天金刚力士等,以及各类世俗人物画像的理论著作。载北京版《藏文大藏经》《丹珠尔·经流》部第318卷《方技区恭》部第1…  相似文献   

13.
藏族传记文学历史悠久、数目庞大、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整个藏族文学宝库中最具特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文体当初因为佛教的传入,特别是随着《佛本生传》及《譬喻经》的译介而产生,所以早期的传记从内容到形式、结构各方面带有明显的印度文化特点,但后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诸多藏族独有的特点。本论文主要以各类藏文文献为例,对藏族传记文学的溯源、发展历程以及分类和文体特征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旨在探寻整个藏族文学乃至整个藏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为开拓藏学研究新领域和新渠道,提供详实、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漫谈唐卡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绘画史可追溯到吐蕃王朝早期。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卡若文化遗址中 ,陶器上用黑彩绘成的三角折线和三角图案等简单的纹饰中 ,可窥见藏族绘画艺术的萌芽状态。建于公元前100多年前距今有二千年历史的藏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的墙壁上就绘有壁画。公元七世纪 ,吐蕃王朝崛起 ,在这前后 ,吐蕃王朝相继修筑了布达拉宫等建筑规模空前的宫殿。有不少绘画艺人参加了这些宫室的壁画绘制工作 ,大大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大昭寺志》有松赞干布法王用自己的鼻血绘了一幅白娜姆女神像的记载。表明此时由于佛教的传入 ,绘画艺术也有了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藏传佛教戒律文化是藏族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藏族文化真正的价值实践所在。佛教自7世纪传入藏地以来,藏传佛教的哲学思想和价值体系作为藏族精神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引导、影响着藏族文化的方方面面。“戒律存则佛法存,戒律灭则佛法终”,藏传佛教戒律既是藏传佛教发展的制度保证,也是藏传佛教思想的具体体现,故而在庞大的藏文化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其影响广泛而深刻。从藏族成文习惯法规与藏传佛教戒律之间的内在关系可以看出,藏族法律无论在内在指导精神还是外在表现形式上,都受到了佛教戒律的直接影响。借助法律这种强制手段,佛教的行为规范在藏族人民身上打下了更加深刻的烙印。人们逐渐习惯于以佛教思想的好恶来评判一切,从而形成了慈悲为怀、宽容相待、诚实公正的社会风气,“封山封林、禁猎野生动物”的规定使藏地成为一个生态平衡、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未受人为污染的良好生态环境。文章基于法律多元的事实,应用宗教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认为习惯法是客观存在的,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必须充分关注习惯法及其固有特点,为和谐社会的建设给予习惯法中的优秀成分以合理的发挥空间,否则会造成对法治资源的无知与浪费,不利于法治建设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佛教文化》1995,(3):42-42
中国佛教文化艺术展于95年4月30日至5月9日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举办。该展是应新加坡居士林之邀请,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组织筹办的。新加坡居士林妙灯长老主持开幕,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先生致辞。 该展展出了佛教嘉言书法和绘画等200余件作品,其中法海寺绘画。  相似文献   

17.
去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和中国美术馆举行了两次别开生面的画展,这就是西藏唐卡展览和四川甘孜唐卡展览,受到各界参观者的重视和好评。藏族在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千百年来,藏族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创造了独具一格的灿烂的民族文化。唐卡就是其中富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公元七世纪,随着佛教在西藏地区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宗教》2018,(11):88-88
佛教艺术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世界佛教界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于2018年10月28日至30日在福建莆田举办,“佛教与艺术精品展”为此次论坛特别设置的活动之一。展览分为佛国天香、巧夺天工、艺无止境、匠心莆田四大板块,展示了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中国佛教艺术盛况。  相似文献   

19.
普正 《法音》2002,(11):37-39
本刊讯10月29日,第五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大会以及祈祷世界和平法会、“佛教与世界和平”国际学术演讲会、“佛教与环保”摄影展在韩国汉城隆重举行。10月28日,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为首席代表兼团长、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为副团长兼秘书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飞抵韩国,韩国佛教界各大宗团主要负责人在汉城仁川国际机场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并向代表团团长和主要成员敬献鲜花。10月29日上午,在韩国汉城奉恩寺举行了“佛教与环保”摄影展开幕式。这次摄影展共展出中韩日三国佛教徒拍摄的200余幅照片,生动展现…  相似文献   

20.
国际动态     
第四届“佛教遗产国际会议”在尼泊尔召开9月6日,由“莲花研究中心”(LotusResearchCenter)及其它19个组织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佛教遗产国际会议”,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开幕。加德满都市60多座寺院住持法师主持了开幕式。据了解,来自中、日、德、澳等11个国家的佛教专家与会,针对佛教的发展、维护、弘扬等议题进行讨论,以期达成共识;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展览,展出经典、法器、沙坛城、雕刻、绘画、书籍、手稿、相片等佛教相关文物。德国汉学家雷德候研究中国佛教石刻文字获国际大奖9月6日,海德堡科学院著名汉学、艺术史学家雷德候教授凭借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