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十六大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和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明确提了出来。至今,发展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公民神圣的历史使命。在广大穆斯林地区,伊斯兰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帜,对于构建本地区的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向导和凝聚作用。因此,做好伊斯兰文化在穆斯林地区的再宣传工作,开展伊斯兰文化中的和谐观研究,对于广大穆斯林群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增强文化认同感、树立主人翁情怀、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郑阳 《中国宗教》2014,(11):46-47
扬州地处长江、京杭运河交汇处,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即将迎来建城2500周年。历史积淀成就了资源丰富的扬州文化。而伊斯兰文化是扬州历史文化的一朵奇葩。一扬州伊斯兰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唐代初期,伊斯兰教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扬州。据《闽书·方域志》记载:穆罕默德的"门徒有大贤四人,于唐武德中(618-626)来朝,遂传教于中国。一贤传教于广州,二贤传教于扬州,三贤四贤传教于泉州。"《旧唐书·田神功传》记载,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居住在扬州的阿拉伯人、  相似文献   

3.
阿拉伯语言与伊斯兰文化是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阿拉伯语言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伊斯兰文化的载体。培养起伊斯兰文化意识,它可以使我们从字词、句子、语篇等不同层面上分析中阿习惯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在语言上的表现。阿拉伯语言与伊斯兰文化尤如鱼水关系,阿拉伯语言教学如果离开了其特定的伊斯兰文化,意义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利强 《中国宗教》2017,(10):56-57
继承和弘扬伊斯兰优良文化传统,进一步探索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建设中国特色伊斯兰文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饮食作为表层的物质文化,其所反映的是伊斯兰教的信仰、价值观、审美观;是伊斯兰教天职观念在生活中的文化载体和延伸;是伊斯兰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谐之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2012年6月28至29日,"中国与伊斯兰文明"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伊斯兰合作组织(OIC)下属的伊斯兰历史、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IRCICA)联合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外交部副部长翟隽、伊斯兰合作组织秘书长艾克迈勒丁.伊赫桑奥鲁、伊斯兰历史、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哈里特.艾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以及19个伊斯兰合作组织成员国的驻华使节出席开幕式。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对当代伊斯兰国家外交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通常认为,以穆斯林人口为居民主体的国家或历史上受伊斯兰教影响较深的国家即为伊斯兰国家。本文从伊斯兰教与国家政权之间的紧密联系、泛伊斯兰主义与原教旨主义的双重影响以及激进宗教组织的现实干预等三个方面切入,深入分析了伊斯兰教对当代伊斯兰国家外交政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伊斯兰文化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精华,主张和平、宽容、进步和发展。当今社会,尊重文化多样性,将传统的宗教文化资源转化为总体性社会和谐的资源,共建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文化和《古兰经》中蕴含丰富的和谐思想。本文主要探讨伊斯兰文化中有关和谐思想的内容,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经济、文化、教育、自然等诸多方面。笔者认为这些和谐思想为积极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许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与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不仅在穆斯林日常的宗教功修中得以具体的体现,而且把土文化提升到生命之源的高度来认识。本文认为,在伊斯兰文化体系中,土与人类起源及生命归宿密不可分,与穆斯林身体与心灵洁净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虽然有关加蓬伊斯兰教史的文字资料极少,但人们已知道伊斯兰教是在19世纪末传入加蓬的。非洲历史上有两位人物与加蓬的早期伊斯兰教有关。第一位是塞内加尔学者谢赫·阿马多·班巴。  相似文献   

12.
黄麟 《中国宗教》2017,(2):78-79
伊斯兰文明自兴起到传至亚欧非三大洲的百余年,便与其他文明发生广泛交流互动。在吸收其他文明的养分,丰富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是我国伊斯兰教好戏连台的一年,贾庆林主席先后参加了中国伊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解经工作十周年总结大会和中国伊斯兰教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在两次会上都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我国伊斯兰教界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我国伊斯兰教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这是对我国伊斯兰教界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本土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成功范例。本文通过对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汉译的分析,述说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经验,说明了异域、异质文化交流会通、融为一体的必要条件、途径、意义等。着重强调文化之间的交流只有在本土文化的"母土"和"土壤"中找到生长点,才能最终被接受、融合,成为本土文化的新的营养和有机成分。  相似文献   

15.
2019年,成都市伊斯兰教协会在四川省、成都市民族宗教事务部门指导下,按照"坚持文化自信,坚持中国化方向"要求,发起并邀请原四川省宗教局相关处室负责人、高校学者、博物馆建设专家、清真寺管委会成员等共同组建了伊斯兰文化陈列室建设工作小组,在学习和借鉴兄弟省市建设回族文物博物馆、伊斯兰文化陈列室的经验基础上,历时近一年时间,依托皇城清真寺完成了200余平方米的伊斯兰文化陈列室的设计和建造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伊斯兰教的研究中,伊斯兰教育的地位和影响,至今尚未为人们所充分认识。从历史上看,在伊斯兰教的定型和伊斯兰文明的形成中,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有一种历史现象,即很长一个时期没有汉文译著。至明末开始出现汉文译著,清代逐渐增多。汉文译著大大充实丰富了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内容,是中国伊斯兰文化极重要的部分。伊斯兰教汉文译著也是中国古典文献的一部分,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应占一定地位。但是,清代官私所修各种书目中,很少著录伊斯兰教汉文译著。直至今日。  相似文献   

18.
维吾尔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点。维吾尔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经济状况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和风格以及华丽而神奇的建筑艺术。维吾尔族建筑文化园林中,伊斯兰建筑是伊斯兰文化与维吾尔族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的实物精品与瑰丽奇葩。  相似文献   

19.
撒哈拉以南非洲日渐成为伊斯兰极端主义的理想地,这里的宗教极端主义运动方兴未艾.宗教极端主义“恶之花”的怒放,同样也根植于这片特殊的“沃土”.伊斯兰极端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以温和为特色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伊斯兰教中发生、发展,与该地区内部与外部的宗教、政治、经济与文化因素密切相关.而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恶之果”,则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社会难以下咽之苦果,其负面影响远超宗教之外.  相似文献   

20.
宁夏传统伊斯兰教建筑普遍采用中国化的院落布局,使用中国化的建筑元素,吸纳中国化的装饰艺术,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更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彼此融合的历史见证。宁夏伊斯兰教的建筑独具特色。通过对宁夏传统风格的清真寺的历史文化背景、空间布局、庭院设计和装饰艺术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更充分认识伊斯兰教建筑之美,深刻体察以回族群众为代表的中国穆斯林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和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