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曹雪枫创作的《赫哲新歌》是一首表现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笛子二重奏曲,是作者在我国竹笛重奏曲创作和演奏能力相对滞后的背景下,被丰富灿烂的赫哲族传统文化所吸引而创作出来的。这首笛子二重奏曲采用的是多段式主题变奏的创作手法,用一个音乐主题通过改变节拍、节奏、演奏速度的变奏形式,将赫哲人们一天的渔猎生活和心情变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自摄影技术发明后,影像利用成为一种普遍的艺术手段,进而介入到当代版画的艺术创作中,传统的版画创作因此也受到极大冲击。同时,版画创作不断变革,开创出独具自身特色的艺术风格,并带来了新的审美标准,然而也很容易迷失在影像介入后所出现的泛影像模式中。因此,我们应正确面对这一现象,找到一个平衡点处理影像与创作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简要介绍影像的概念及其特征,进而论述其如何成为当代版画艺术创作的常规手段,同时着重分析影像介入当代版画创作的方式及形态,以及影像介入后带来的审美标准和艺术形态变化,并结合全文综合分析影像介入后的利弊,以及今后该如何正确对待这一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文革初期版画因其特定的时代背景而呈现出特殊的面貌。它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批判与歌颂贯穿于整个版画创作中,掀起了自新木刻运动以来第二次版画创作的高潮,出现了版画之花的一次畸形绽放。文革初期版画创作,虽然因为政治因素,造成了版画创作的不自由,影响了中国版画创作的健康发展,但在中国近、现代版画史上仍占有重要一席之地,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5.
创作一幅优秀的版画作品,绝不是只依靠画面刻制技法和色彩搭配,一张成功的版画作品同样需要精心的布局,所谓布局其实就是画面的构图。文章通过分析构图的形式和分析名家名作来解析版画创作中构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数码技术在当代版画创作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何艺术形式的发展都与其时代对艺术的特定需求紧密联系.在多元发展的现当代,新技术、新材料、新的创作观念和创作语言的多样化取代了版画传统单一的表现形式,电脑等数码媒介以其特有的精确性、简明性和高效率为古老的版画艺术赢得了新的生存空间,增加了版画的技术性含量,拓宽了当代版画艺术的审美视野.因此,"数码版画"艺术这一新的名词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7.
综合版画带有很强的实验性、偶然性,是一种非常灵活轻松的创作方式,其艺术表现力很强,技巧丰富多样,是带有较强的现代艺术特征的新版种。在本科艺术院校综合版画的创作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的创造性艺术思维,而不能只把综合版画教学沦为材料的堆叠与制作技艺的传授。  相似文献   

8.
正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自汉代以来,不同的宗教、语言、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在这里相遇相融,造就了璀璨夺目的敦煌文化。本文以莫高窟61窟壁画《五台山图》为例,透过色彩斑斓的佛教壁画,以窥那个遥远时代佛教中国化、文明交流互鉴的丝路盛景。一敦煌莫高窟第61窟是五代时敦煌曹氏归义军第四任节度使曹元忠营造的功德窟。此窟又称"文殊堂",主要是为供奉文殊菩萨而修。洞窟  相似文献   

9.
黑白作为纯粹的色彩,不妖娆,不做作,版画中的黑白语言让我们进入一个又一个梦,这梦境般的世界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真实再现。在版画家的创作作品中,用简单的黑白两色组织画面,不同的黑白对比就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每一位版画家都在黑白之间表达着自己的真实世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版画在20世纪30至60年代有过"体面的历史",在民族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方面立下汗马功劳,在80至90年代其进行了版画本体的探索,并逐渐形成具有一定"定式"的中国版画审美范式。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数字图像技术的普及,版画创作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文章围绕近些年版画创作中的文化与主题、形式与风格、技术与图像等问题展开阐述,探索版画创作发展中凸显的问题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1.
肌理作为构筑空间形象的重要语言,在版画艺术创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在版画艺术创作中新材料不断涌现,新技法也在创作者的探索中不断出现,版画艺术创作的肌理语言也变得越来越丰富。肌理语言在版画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在为版画艺术的表现开辟了新的道路的同时也为版画艺术的创新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丝网版画与其他版种相比属于较年轻的一个新兴画种,真正意义上的丝网版画出现不过百年的历史,在中国也不过半个多世纪。20世纪初,西方丝网版画作品并不为社会和大众所认同,大卫·霍克尼、安迪·沃霍尔等很多著名艺术家使用丝网版画制作作品,在艺术领域产生广泛影响使得社会和大众开始认同和接纳这一新的版种。丝网版画在中国也只有短短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基本的技术和手法都是从国外引进的,经过多年的发展涌现了不少有成就的艺术家,但丝网版画作品仍缺少个性化风格和新表达语言的突破。文章通过对绘画语言概念的理清来说明形式语言的重要性,并通过对造型语言、色彩语言、构图语言、肌理语言的分析为丝网版画创作探索提供思路和方法。形式语言在丝网版画创作中非常重要,但语言探索不是唯一目的,为了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理念,需要进行形式语言探索进而创作更深层次更优秀的丝网版画作品。  相似文献   

13.
数字图像技术的发展带来版画创作方式和观念的改变,文章主要梳理国内外版画家和理论家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并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传播的媒介也不断发展,新媒介的发展趋势日新月异,同时也体现出了较大的兼容性。从版画的发展历史来讲,从最初雕版印刷中的佛经、民间画作、插图到之后的石印版画,都具有一定传播性,只是传播方式不同。在当代,媒介也经历了较大变革,新媒介逐渐被使用,并且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泛,这为版画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为版画创作带来了相应难度。  相似文献   

15.
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成为世界各国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趋势,近年来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创造力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本研究主要通过创造力的内涵,探求在创作版画教育中培养创造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创造力的教学要素、特征;在视觉文化的背景下,创造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性思维,同时应该更多地关注本民族文化和当代艺术的优秀元素;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教学策略、基于民间美术建构创作版画教学策略;在创作版画教学中提出对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解放初期、"文革"时期以及新时期的现实主义版画创作,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版画富于战斗性、贴近生活现实、关注民生的特点的同时,赋予了版画艺术全新的面貌和精神内涵,同时将我国现实主义版画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彦涵、力群、王琦、李焕民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版画艺术家皆有佳作问世。版画家们在坚持走现实  相似文献   

17.
图像学是现代艺术研究、实践探索中十分重要的学科,图像学方法是艺术史和艺术学重要的研究方法。该方法一般用于对具象或者写实类型的图像、画面与符号进行深入解析,而杨大禹《石门鱼》作品正是具有具象画面元素的丝网版画作品。图像学研究方法还注重图像与时代精神的关联。通过图像研究方法的合理运用,对杨大禹所创作的《石门鱼》丝网版画作品进行研究,运用图像学的知识和理论方法对画面寓意进行分析与总结,去深入了解《石门鱼》作品背后所映射的历史文化,同时对作品画面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解析,进而揭示画面隐含的深层次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文心雕龙.神思篇》为基础,从“神与物游”、“言意之辩”的命题出发,同时综合陆机的《文赋》、钟嵘的《诗品》以及叶燮的《原诗》等篇目,对其进行基本的阐释与理解。从而对文学的创作理论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9.
1947年,艾米莉的《呼啸山庄》一经问世,就立即遭到了评论界和读者们猛烈的谴责。诋毁和谩骂。一时,《呼啸山庄》被当作一部带有浓厚神秘主义色彩的、色情的和变态心理情调的颓废小说,而被人们嗤之以鼻。随着岁月的流逝,终于在半个世纪之后,人们才认识到这部作品的伟大,把它誉为19世纪英国文学史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亦把艾米莉称为比她的姐姐夏绿蒂(《简·爱》作者更杰出的她们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这里,我们不妨先把《呼啸山庄》故事略作概述。小说写的是两个家族、两代人的故事。主人公  相似文献   

20.
《佛祖道影》是历代祖师的画像,是佛教人物木刻版画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明朝立国之初,皇宫中诸祖道影(画像)88帧流出。1589年,明末高僧达观真可请画家丁云鹏临摹成册,分藏名山。1615年,明末另一高僧憨山德清为此画册作传赞,后多有流传。明末禅师永觉元贤曾为《佛祖道影》作序,并于1638年住持杭州真寂寺时刊刻。1662年为霖道霈重新整理征补。1935年,虚云大师在住持鼓山涌泉寺时增补诸祖师画像传赞至304尊并刊刻,1955年虚云大师住持江西云居真如寺时又增加至331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