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顺     
"恒顺众生"是"欲成就如来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之一."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随顺即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  相似文献   

2.
地藏,梵名ksiti—garbha,音译作乞叉底苗婆。地,住处之义;藏,含藏之义。因“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名地藏。另有地藏为伏藏(埋藏在地中之宝藏)之义;以地中之伏藏喻显“如来藏”。另由于地藏菩萨愿力特别深广,所以又称大愿地藏。地藏菩萨曾受释尊之咐嘱,于释尊圆寂后至弥勒菩萨成道间之无佛时代,自誓度尽六道众生后,始愿成佛。其实,据佛经载,地藏菩萨久远劫前,早已证人十地果位,但为教化众生,仍在声闻、辟支佛地,而不愿成佛。捍《大方广十轮经》卷一序品·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载,地藏菩萨由过去之…  相似文献   

3.
五十三参与人间佛教(上)[台湾]游祥洲一、前言《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历程与内涵,对于“人间佛教”理念的深广化,确可提供极佳的指标作用。五十三参所参访的善知识,上自文殊、弥勒、观音、普贤诸大菩萨,下至童子、船师、医生、药师、教师、制香人等各行各业...  相似文献   

4.
孙劲松 《法音》2021,(8):22-27
一、南海观音闻声救苦《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八十《华严》将观世音翻译成"观自在",据该经记载,观自在菩萨说:"我修行此大悲行门,愿常救护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离险道怖,离热恼怖……复作是愿:愿诸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怖畏。  相似文献   

5.
张赫羽 《法音》2013,(8):35-40
《地藏菩萨本愿经》在天台宗判教中划归为法华涅槃时,属于一乘圆教。《法华经》之圆顿,在于其会三乘法为一佛乘。而《地藏菩萨本愿经》之殊胜则在于,将世间法也导归佛法。本文试图以"身"这一概念管窥其导归之法:看菩萨如何导众生之功利动机归道德之行;导众生之生死恐惧归菩提大愿;导众生之家庭伦理归出世善根。佛教中,  相似文献   

6.
佛教的净土法门,是指通过念佛、观想等方式,与佛、菩萨感应道交,得其力量加持,往生其所居净土,速证菩提。诸佛菩萨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摄受众生,据说是因为其弘深无边的悲愿力。诸佛菩萨在过去久远劫前,已发普度众生的誓愿,经累劫修行,其功德愿力至弘至深,所以能够普摄一切有缘众生。按净土类经典的说法,在诸佛菩萨中,阿弥陀佛誓愿最弘,愿力最大。无论何等极恶众生,一称其名号,均蒙其接引,  相似文献   

7.
佛言祖语     
《法音》1988,(3)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大觉怀琏禅师日:(晓)舜老夫(禅师)赋性简直,不识权衡贷  相似文献   

8.
菩提一叶     
“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相似文献   

9.
九华山自唐正德年间新罗高僧金地藏开山建刹以来,作为地藏菩萨的应化圣地而闻名于世。山中梵宇林立,高僧辈出,香火鼎盛。千百年来,九华山的苍松翠竹、岩洞怪石、飞瀑流泉、田园山庄,深为十方善士“心向往之”,然而,真正为僧俗景仰的还是地藏菩萨那“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誓大愿。这种“愿代众生受一切苦”的菩萨精神,不知唤醒了多少人投身于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度生济世的事业!正是那忘我利他的菩萨精神,成为我发心在九华山出家的最初因缘。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91,(1)
中国佛教有五大菩萨受到普遍地崇敬。这五大菩萨是:文殊菩萨表大智,体现了佛教重智慧的精神;普贤菩萨表大行,体现了佛教重实践的精神;观音菩萨表大悲,体现了佛教重慈悲的精神;地藏菩萨表大愿,体现了佛教重誓愿的精神;弥勒菩萨候补佛位,是未来佛,体现了众生皆可成佛的现实可能性。《佛教的五大菩萨》一文,是明旸大和尚所撰《佛法概要》中的一章,本刊将分五期转载,广大读者当可藉著文字般若的激发,深入了解五大菩萨各自的殊胜法门和度生因缘,策励上求下化的愿力,圆满无上菩提。  相似文献   

11.
如何看待疾病,如何看待佛菩萨与众生不同的疾病?智顗认为两者有所区别也有所联系。众生之疾病是实病,有诸多成疾之因,而菩萨之疾病是权病,是菩萨大悲心起,因众生实病而于应身显现权病,其目的在于兴教说法,利益众生,消除疾病。权病无形无相,离身离心,不可思议,其所以可能治愈众生实病,在于菩萨以三教慰喻,三观调伏三土有疾菩萨之实病,而有疾菩萨现权病亦以三教、三观对治三土众生之实病。众生实疾除灭,菩萨权病亦灭。智顗极为注重修行,当修行实践中生起疾病时,他认为应该借由十乘观法来观修病患境,禅修所起之病应以六治十法来灭除。实病与权病,一者思议,一者不思议。  相似文献   

12.
如何看待疾病,如何看待佛菩萨与众生不同的疾病?智顗认为两者有所区别也有所联系。众生之疾病是实病,有诸多成疾之因,而菩萨之疾病是权病,是菩萨大悲心起,因众生实病而于应身显现权病,其目的在于兴教说法,利益众生,消除疾病。权病无形无相,离身离心,不可思议,其所以可能治愈众生实病,在于菩萨以三教慰喻,三观调伏三土有疾菩萨之实病,而有疾菩萨现权病亦以三教、三观对治三土众生之实病。众生实疾除灭,菩萨权病亦灭。智顗极为注重修行,当修行实践中生起疾病时,他认为应该借由十乘观法来观修病患境,禅修所起之病应以六治十法来灭除。实病与权病,一者思议,一者不思议。  相似文献   

13.
阅读随笔     
《法音》1992,(12)
读法音92/4、佛日大德“缘起与性起”,开吾迷蒙。阅柳雪峰“九华山与金乔觉”,颇有启迪。柳文有“九华山与金乔觉的名字是联在一起的”,很对。但应与地藏菩萨的本愿联在一起,似乎更好。地藏菩萨本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诸菩萨大愿,莫过于此。《地藏菩萨本愿经.分身集会品》:世尊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地藏:于释迦寂灭后,弥勒未生前的过渡时期,化度娑婆世界众生永离诸苦。尔时,地藏菩萨承担重任;三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91,(4)
从唐宋以来,观世音菩萨像塑为女相,是有其意义和根据的。女人的苦难,从古以来一直比男人多。发扬人间的母爱,使广大无私的母爱升华为菩萨平等慈悲的精神,接引众生趋向正觉的大道,乃是菩萨精神的完满体现。观世音菩萨随缘示现三十二应,千手千眼,拯救多难的烦恼众生,表现了菩萨的无穷悲愿。明旸法师的《观世音菩萨》一文,要求我们奉行菩萨的言教,修习菩萨的大悲法门,增长清净的功德法财;发扬菩萨慈悲济世精神,奉行佛法、诚笃实践,自会得到菩萨的加被。愿大家化热恼而成清凉,同沾观世音菩萨的杨枝甘露。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08,(4)
四、十条修学原则,精进努力行持现在谈出家修学的十条原则。这十条是对前面"志、道、德、才、学"的具体落实。学习了佛法的理论,却不能在生活中实践.得到真实的受用,那佛法就只成了知识,就和我们出家学法的本意相违背。我们每天做功课时念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念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等,如果没有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改善自己身语意三业的话,念完以后,书本一合,就还给佛菩萨了。念  相似文献   

16.
引言地藏菩萨,是受释迦牟尼佛之付嘱,于其圆寂后至弥勒菩萨成道间之无佛时代,自誓度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之菩萨。地藏,梵名K2itigarbha,音译作乞叉底檗婆。地,住处之义;藏,含藏之义。关于地藏  相似文献   

17.
大乘菩萨道中,有一件最要紧的事,若是这件事缺略了,便不能算是大乘菩萨。这是一件什么事呢?这便是所谓“愿”。本来一切唯心,万法唯识,三业以意为主,四定以欲居先,所以菩萨行大乘行,也就要仗着这一个愿。原是菩萨进破魔军的主,愿是菩萨趣入佛地的前锋,菩萨依着这个愿而修持,菩萨行着这个愿而弘利,菩萨抱着这个愿而成佛,菩萨乘着这个愿而再来。彻底的说,这一个愿乃是菩萨唯一的根本大戒,其他的戒,偶然的破犯,虽说罪重,还不算十分要紧,惟有违失了他的本愿,便使这个菩萨道根本的破坏了,纵然后来再能发心,也就增加了许多…  相似文献   

18.
如果你有机会在菩萨面前祈求,你会希望菩萨如何帮你呢?而面对这么多的诉求中,菩萨又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帮助众生呢?如果有一天换你来做菩萨,你会用什么方法来替众生排解纷扰呢?  相似文献   

19.
佛言祖语     
《法音》2000,(8):1-1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三?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三阶教文献以及其他资料的分析,可明确三阶教非常重视《十轮经》和地藏菩萨,但从整个三阶教体系看,《十轮经》仅是三阶教所引诸多佛教经律论当中的一部,在所有表达地藏菩萨重要性的表述中地藏菩萨都与其他佛菩萨并列,因此说三阶教专奉《十轮经》、专崇地藏菩萨其实是夸大了《十轮经》、地藏菩萨在三阶教体系中的地位。"正合礼忏地藏菩萨"应是指地藏菩萨适合第三阶末法众生礼忏,而不是说礼忏地藏菩萨是三阶教的礼忏法,其背后实质上反映的是三阶教与净土教的论争。三阶教与净土教围绕地藏菩萨或阿弥陀佛展开的争论主要表现在普修与别行、对根起行以及谁的功德大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