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历史的、文化的角度讨论了中国心理学发展的悲怆话题。回顾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心理学的三个伟大贡献,讨论了中国心理学的七种困境,通过文献研究,从四个维度(大师、学派、理论、影响力)比较了六个国家(中、美、德、英、俄、日)的心理学学科发展水平。认为只有"培土固本",回归自己的根文化,并且让心理学拓展更大的呼吸空间,中国心理学才有希望立于世界心理学之林。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心理学是从外国传来的,但这并不代表着中国没有自己的心理学思想。我们要以人性观作为建构中国心理学体系的基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基础,借鉴西方心理学的发展的历史经验;以理论为基础,以应用为目的,才能保证中国心理学理论的顺利发展,最终建构、充实、发展起适合中国人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服部宇之吉的《心理学讲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阎书昌 《心理学报》2009,41(5):464-470
日本学者服部宇之吉的《心理学讲义》(中文版)形成于他自1902年在中国京师大学堂开始的心理学教学活动,出版于1905年11月。该书在日本发行而在中国发售,它是面向中国学生的心理学教材。服部宇之吉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科学心理学教材,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学意义。《心理学讲义》具有明显的进化论取向以及为教育服务的倾向。服部宇之吉的心理学教学是现代科学心理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传播的开端。《心理学讲义》是以知、情、意三分法为基础的心理学体系。中国早期心理学术语与日本心理学中的同形汉字有着紧密联系,服部宇之吉直接采用日本心理学界通用的术语以解决汉语心理学术语的创制困难。  相似文献   

4.
文化心理学的启示意义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浩  葛鲁嘉 《心理科学》2005,28(5):1269-127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与人类文化互相创生发展的过程。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独特性质决定着,心理学研究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背景。文化心理学的兴起适时地满足了当代心理学发展的要求。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视角,文化心理学蕴涵着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标及学科性质的独特理解。由于文化心理学兴起的时间较短,它必然还要不断吸取各种养分,实现内部取向的不断整合,提出更加明确的研究纲领。  相似文献   

5.
关于西方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01,24(6):680-682
多元文化论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思潮试图摆脱传统心理学对西方主流文化的依赖性,把心理学建立在多元文化的基础。本文在分析西方心理学中的多元文化论思潮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基本主张,并对这种思潮的意义及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认为它是继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之后心理学的第四力量。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探新》2014,(1):F0002-F0002
<正>心理学是起源于西方的一门现代科学领域,在其传入中国后的近百年发展历程中,我国许多老一辈心理学家都曾指出我们必须把这门学科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才能使它在我国国民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大陆已故心理学家潘菽先生提出的发展我国心理学的四条主要途径是  相似文献   

7.
库恩的后达尔文式康德主义中的心理学方法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炳全 《心理学探新》2003,23(3):11-14,43
库恩的后达尔文式康德主义主要是一种方法论,对当今的心理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为文化人类学方法在心理学中的运用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重新审视心理学知识和学科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促进了多元文化等心理学取向形成与发展和解释学方法的扶正,加强了普遍联系观和整体化或系统化方法在心理学中的地位,有助于心理学哲学研究的兴起,为理论心理学的复兴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8.
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的比较与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心理学和跨文化心理学都是心理学的文化转向之产物,二者都重视对文化的研究,要求把文化纳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因而有很多方面相似,但也存在着一些本质的不同。跨文化心理学是在不改变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或假设的前提下对其加以修正,而文化则与之相反,它要从根本上否定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硬核。不过,二者各有优劣,在心理学研究中应把二者整合起来,以便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化:我国心理学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现代主流心理学的源头主要是西方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近代科学 ,其学科危机亦主要是由于盲目借鉴西方近代科学的人性观以及方法论所致。我国心理学要想摆脱这样的困境 ,就必须加强文化分析的方法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有价值的思想 ,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即心理学的中国化之路。这样 ,我国的心理学便能在东西方两大文化的浇灌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荣格心理学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岚  申荷永 《心理学报》1998,31(2):219-223
荣格及其分析心理学,对于我们国内的心理学和人文科学都曾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荣格心理学本身,却与我们的中国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或者说,在荣格正是在充分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才完善与发展民其分析心理学的体系。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对汉学字维尔海姆,以及通过《易经》和“道”,分析与论述了荣格分析心理学与中国传统 关系,阐述了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意义 。  相似文献   

11.
百年来,中国心理学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当今中国心理学在西方科学心理学的影响下,仍存在不以人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还原论和机械论等局限,这导致中国心理学在服务中国社会现实问题上存在不足。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两个结合”,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为我们打造具有中国风格的心理学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心理学在面对中国国家和社会发展问题时,必须认识到人具有生物、心理、文化、社会、政治等多维复杂属性,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回答“什么是人”的根本问题,人的心理与思想、人的属性及其发展、现实中的人的行为规律、人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求等问题。重构中国心理学理论体系的根本遵循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以丰富当代中国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常若松 《心理科学》2007,30(2):406-407,433
随着心理科学的文化品格的显现,中国心理学长期以来由于在与西方文化交流中误读所形成的追求统一理论的情结遂告终结。中国心理学将迎来多样性的时代,必将推动中国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跨文化行为心理学——文化取向心理学第四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简要回顾比较了文化取向心理学的四个不同的方向:文化心理学、本土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以及新的发展方向——跨文化行为心理学;重点介绍了跨文化行为心理学与文化碰撞情境概念的提出以及一个跨文化行为模型;其次提出了该学科在跨文化协同增效方面的重要应用;最后做出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开展相应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K.Pawlik  姜杨 《心理学报》1988,21(4):104-104
应中国心理学会的邀请,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执委会出席了中国心理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这次大会为我们同中国心理学界进行交流提供了难得的机会。500余页的会议论文摘要选集,反映了近年来中国心理学革新的成果,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它特别显示了实验研究在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作为外国人,我感到中国心理  相似文献   

15.
在道教内丹心性修养的理论与实践中,贯穿着个体身心发展的理念。它在很大程度上蕴藏了发展心理学的内涵,与现代发展心理学理论遥相呼应,并存在相互理解的可能。内丹学中的心理发展理念即“性命双修”与“逆而成丹”,为发展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新资源。在针对实际修行体验的访谈中,同样呈现出了伴随着一体感、无我感等心理感受的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16.
哈罗德·史蒂文森教授希望我在这个会上谈一谈中国心理学的前景,这个问题太大了,我力不胜任。今天我想讲一个与展望中国心理学未来有些关系的小一点的具体问题,它一直是我多年来在北京大学从事心理学史的教学研究过程中经常引起思索的一个问题。问题是这样产生的:如果你考察一下中国心理学家的学术活动,那么你会发现无论在解放前的旧中国  相似文献   

17.
本土心理学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客观主义倾向和缺乏文化敏感性直接导致了本土心理学的产生。心理学的本土化过程包括论题的本土化、概念和理论的本土化、方法学的本土化以及学科制度的本土化四个方面。本土心理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将文化的特殊性和跨文化的相似性都纳入本土心理学的研究议程中,它才能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儿童心理学发展新动向史民德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当1991年苏联心理学随着一场急剧的社会变革,戛然结束了它长达70年的发展史时,作为它的老朋友的中国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工作者无不为之感念,维果茨基、鲁宾斯坦等着名心理学家奠定的方向能否继承下来疑团,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因为中国心理学和苏联心理学的密切关系使我们不能不十分关注它的命运和前途.  相似文献   

19.
多元文化论与跨文化心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多元文化论强调文化因素对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它主张文化的多元性和平等性,反对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中的“文化帝国主义”倾向。在多元文化论的影响下,跨文化心理学开始摆脱“欧美中心主义”偏见,出现了普遍性研究策略和特殊性研究策略相结合、跨文化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本土心理学相结合的趋向。  相似文献   

20.
余霞  钟年 《心理学探新》2019,(5):393-399
文化心理学是最近二三十年来心理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作为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它有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种学科取向,是一门有胸怀、有气度、能包容的学科。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传播研究诞生在相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拥有共同的学科渊源,这种天然的关系决定了跨文化传播研究中运用文化心理学的正当性、必然性。文化心理学的全球化研究视角为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参照; 文化的观念、文化适应理论、文化敏感性和文化冲突理论等文化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为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文化心理学还为跨文化传播现象和问题的具体研究提供了分析工具。反之,跨文化传播研究不仅为文化心理学提供了鲜活的案例,还为其理论建构提供了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