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哲学工作者应当关心、了解和研究社会思潮,包括外国社会思潮。这是哲学研究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评论现代外国社会思潮及其代表著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只有在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弄清这些思潮、著作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历史背景,剖析其思想体系和理论实质,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战后美国社会思潮的一些情况,并对近十几年来美国出版的几本引人注目的未来学著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发表这篇文章,是为了推动对现代外国社会思潮和学术著作的研究评论工作。对此文中所涉及的一些著作中的根本观点,以及当今世界其他各国社会思潮中的一些重要论点和思想,还有待于进行更深入、更具体的分析和鉴别。  相似文献   

2.
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它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我们的哲学原理教科书长期忽略了社会思潮问题,更谈不上有什么研究。通过对改革开放十年来各种社会思潮的表现与演变的回顾与反思,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的变化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政治经济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席卷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地;在文化与哲学上,马克思主义经过还原后,以“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之名,不仅成为一种造资本主义社会之反的意识形态,更与当代主流思潮发生有机的结合。可以这么说,不理解新马克思主义,便不能深刻把握当代主流思潮的核心本质;不研究新马克思主义,也便不能全面把握当代主流思潮。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研究会一九八五年年会自8月26日至8月29日在呼和浩特市举行。从事蒙哲史研究的专职和兼职理论工作者80多人参加了年会。在历时四天的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中,与会同志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围绕思潮研究这个主题,着重讨论了思潮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着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困难性。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研究视域上作出一个大的转换,即从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20世纪中国哲学主潮之一,通过参与创造中国哲学的现代形态与现代传统,通过与20世纪中国哲学诸思潮的相激互融,通过转化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哲学内核,进入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成为了20世纪中国哲学的有机内容,并为广大中国人民所接受和认同。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取得了作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笔者的这些思考与探索,得到了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陶德麟教授的鼓励与支持。  相似文献   

6.
丁立群 《哲学研究》2022,(1):30-40+125-126
无论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几乎不约而同地都把目光聚于文化,强调文化在批判发达资本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这意味着提出了一种新的实践形态和实践领域——文化实践。本文论述了早期文化研究思潮的“文化实践”理论并把它安置在实践哲学的谱系中,认为亚里士多德“伦理-政治”实践哲学已经蕴含了实践与文化关系的某些线索,但是这一线索并未彰显出来,其实践哲学主要存在于政治领域。马克思“劳动-社会”的实践哲学把实践置于社会领域,社会包含了文化,然而出于现实的需要,马克思主要强调了社会的制度和组织方面。为了理解无产阶级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革命动力问题,早期文化研究思潮挖掘和彰显了马克思社会实践的文化内涵,系统论述了文化实践理论,构建了文化实践的新模式。这是在当代全球化时代,适应时代发展的实践形式;它有力地批判了单一的经济决定论,为实践哲学开辟了可能性;它使马克思的“劳动-社会”实践哲学潜在的文化意义彰显出来,使马克思的社会实践理论更加完整;它关注大众文化实践,加强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反精英主义。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终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后现代哲学”的界定后现代主义是正在西方流行的纷坛繁杂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氛围,对它可作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如最新版《牛津英语词典》对“后现代”(post-modern)条目的定义:“一种艺术或建筑学思潮或作品,以背离或抛弃被认可的或传统的风格和价值为特征。”广义的理解把后现代主义当作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潮和文化现象,除后现代艺术、建筑之外,还包括后工业社会的社会学和后结构主义的哲学。我们认为,这两种理解都低估了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内涵及其在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狭义的理解根本否认后现代主义同…  相似文献   

8.
正《哲学研究》(月刊)是我国国家级哲学理论刊物、哲学社会科学权威期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本刊倡导以现实问题研究推动基础理论研究,强调发挥哲学的探索功能,注重发表大视野、大格局、分量厚重、富于时代气息和人文关怀的原创性学术成果,为宣传、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构建服务。本刊近期涉及现实问题的重点选题有:普世价值思潮研究与反思;民粹主义思潮研究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为了从理论上研究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迫切问题,回击西方资产阶级的挑战,澄清因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而搞乱的重大理论是非,探索把研究重大现实问题、批判资产阶级思潮与理论上的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正确途径,进一步明确哲学研究的方向和任务,5月30、3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哲学研究》编辑部邀请首都部分理论工作者在京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主义思潮是20世纪中国哲学主要思潮之一。它在20世纪中国哲学诸思潮中是最早发生的。其基本点在于强调并放大科学意义和科学方法,认为只有用科学方法才能对宇宙人生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说明,主张把哲学建立在实证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哲学沿着科学化、实证化的方向发展。科学主义思潮的出现与发展、影响和演变,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以中西文化碰撞、交流、融合为背景的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近百年来西方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现代化的双重哲学运动。一、科学主义思潮的崛起科学主义思潮的发生,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戊…  相似文献   

11.
社会哲学研究设想讨论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邀请所内外十余名专家学者,就开展社会哲学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把社会哲学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是适合时宜的。“社会哲学”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在现代,应该赋予它新的、更丰富的涵义。在我国,社会哲学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应该加紧这门学科的建设。一、研究社会哲学的必要性与会同志指出,社会哲学是当前哲学中有生命力的一个方面。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不仅对于拓宽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领域,而且对于整个哲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社会哲学,必须破除社会和自然界相分离、相对立的旧观念,全球问题,人类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 ,中国哲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之日 ,正值国内全盘反传统文化思潮占据思想界主流之时。因此 ,中国哲学的研究一开始便身处逆境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 ,大陆地区中国哲学的研究才逐渐纳入正常的学术规范。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和领域 ,宋明理学研究的情况自然与整个中国哲学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所不同者 ,自中国哲学创制以来 ,宋明理学的研究尤其受到思想界反传统思潮的冲击 ,长期以来一直相对薄弱。但由于宋明理学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最高的理论思维水平 ,并且是现代新儒学得以产生在中国自身传统方面的主要凭籍 ,其中蕴涵丰富的…  相似文献   

13.
田明 《现代哲学》2005,(1):58-58
2004年12月26日,“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第15期于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所长靳辉明教授,他主要围绕三个部分向在场的诸位学者和同学做了报告。这三个部分是:1.马克思主义哲学当前研究的若干问题;2.当前形势下如何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3.新形势下几种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近几十年来,在当代社会一政治思想领域里正在顽强地出现一种倾向,即制造各种思潮。这些思潮本来主要受到旧的思想运动的影响,却想把自己说成与它们是有区别的。其中有一种思潮是有来源的,却偏又加上一个“新”的前置词来夸耀一番。不久前,在巴黎有一个曾参加过一九六八年五月青年学生运动的青年著作家集团,他们自命为“新哲学家”,打算不仅革新一个思潮、一个学说,而且还要革新基本的哲学。换言之,他们向人们介绍  相似文献   

15.
我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应当理论联系实际,应当结合实践的发展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这是我们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同时我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须同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作对比,这种对比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也非常必要。通过对比研究,也可以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理解。所以,我想就近年来我国哲学的若干热点问题作些回顾和分析,力求在和当前的一些思潮作对比中进一步研究和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6.
我们讲的西方科学哲学是指西方现代存在的哲学中的某些思潮或派别。首先就其对象和范围来看,科学哲学是研究科学领域当中的哲学问题及有关科学的哲学问题,主要是认识论的问题,是知识范围里的问题。比如,科学是什么?或者说,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是什么?科学发现的规律是什么?科学理论的结构是什么?科学理论检验的根据是什么?科学的目的或社会作用是什么?等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研究相对冷清的今天,我读到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潮》(高瑞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以下简称《思潮》,引文只注页码)一书,感到特别的高兴。在SO年代,有不少学者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分别作了一些研究。gO年代初,在冯契先生指导下,上海的学者组织撰写“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研究丛书”,出版了几部有份量的研究近代各个社会思潮的专著。《思潮》则是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作进一步研究的结集。这部书~方面是分别深入地研究了在近代中国比较有影响的社会思潮,对不少思潮产生的根源、思潮的特点、思潮演变的理…  相似文献   

18.
七十年代末以来,国际阶级斗争风云变幻莫测,我国改革井放逐步深入,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围绕哲学与政治的关系,国内外流行那么一种议论,认为哲学应该“超脱”政治,转向纯理论研究,否则,服从政治、府首听命,就没有出息,甚至会“跟着政治犯错误”。我们不妨称之为“超脱”论哲学思潮。  相似文献   

19.
1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随着现代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人们也必然要更新观念,变革思维方式,以面对变化了的时代。如果说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机械论思潮曾几乎支配了18世纪的自然科学和唯物论哲学,以达尔文主义为代表的进化论思潮曾极大地影响了19世纪的自然科学和哲学,那么给予20世纪的科学、社会和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以极大推动的,则是相对论、量子力  相似文献   

20.
现代西方哲学各个流派都很关注社会哲学问题,有的流派(如新康德主义和解释学)致力于为社会—历史研究建立一种哲学基础,有的(如法兰克福学派的哈贝马斯)则试图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有的(如波普尔)对所谓“历史决定论”提出了种种“反驳”,还有的(如分析哲学和结构主义)则努力把它们的理论和方法贯彻和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在许多具体学科(如社会学、历史学)中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也成为十分尖锐的哲学方法论问题。所有这些表明:历史唯物主义既遇到了严重的挑战,也获得了在与各种思潮的斗争中发展自己的新的条件。为此,本刊开辟“国外社会哲学评介”专栏,介绍国外社会哲学方面的重要著作、观点和学派,并发表有关评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了解、分析和批判西方社会哲学是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方面之一。希望本专栏能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