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中国美学研究中,《手稿》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国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在中国时代背景下,《手稿》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理论发展起引导作用,形成具有中国语境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体系。在中国,国内学者通过不断地阐释《手稿》的美学思想,结合中国语境,形成各种理论观点,出现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等理论。通过解读《手稿》对中国美学理论发展的影响,探析《手稿》对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连元的《比较美学研究》一书,于2003年12月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赵著”).该书是一本论文集,由“比较美学理论研究”、“小说领域比较美学研究”、“戏剧领域比较美学研究”、“诗歌领域比较美学研究”和“美学、比较文学研究”等五部分组成.本文只对于该书的“比较美学理论研究”部分的剽窃和抄袭行为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3.
杜夫海纳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艺术与大众文化的全方位发展 ,不同程度地涉及到鉴赏、品位、判断、体验、因借、翻译等美学或跨文化问题。新世纪的美学研究到底是何走向 ?是要重估传统的学说 ,澄清原来的疑难 ,继而提出新理论、新体系呢 ?还是从跨文化学的角度切入 ,将中西美学与诗学的主要范畴及其理念 ,置于社会历史和语言文化的特定语境中加以比较分析 ,继而在其互动互补的关系中追求“法乎其上”的沟通与超越呢 ?凡此种种 ,中外美学家均有各自的构想与见地。 2 0 0 2年 1 0月 ,“美学与文化 :东方与西方”国际美学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 ,来自 1 5个国家与地区的近 80名美学家就相关话题进行了积极而热烈的讨论与对话。这其中 ,侧重审美经验的现象学美学 ,推崇伦理功用的实用主义美学 ,强调跨文化视界的翻译美学和标举诗性智慧的比较诗学 ,均试图为未来美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维度与探索平台 ,故值得我们从学理上给予一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美学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艺术还要包括自然这已经是没有争议的问题了.但是除此之外,什么还能进入审美领域成为审美对象学术界似乎还并没有形成共识.有的学者已经将人生纳入美学研究的对象,但是并没有将其看做审美对象只是从外部看待审美和人生的关系.朱志荣教授认为人生必须成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并且从审美关系入手将其和自然、艺术一起作为审美的三大对象.我们认为,在朱志荣先生的人生美学理论中,展现出人生美学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本文就拟对这些可能性作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5.
论美学的哲学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萍 《现代哲学》2001,(3):30-35
二十世纪美学流派有一共同趋向,即拒斥思辨哲学,舍弃传统的形而上研究方法,主张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各门具体经验科学的角度来探讨美与艺术的问题。然一百年过去了,我们却不无遗憾地看到,抛弃了形而上方法之后,美学的状况并未因此而变得好起来,甚至相反,今天的美学要么纠缠于相对整个美学学科体系无足轻重的某个具体艺术经验问题;要么在美学重大理论问题上左冲右突,不得要领。较之过去的美学理论并无多少起色。美学研究究竟可不可以绕开形而上的哲学?这个问题已关系到美学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美学与广告学的关系主要包括美学理论指导广告创作及广告创作验证美学理论两方面,广告和美学的交叉研究,对二者的发展都是有益的。"美学"课程在"广告学"专业课程构架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完善专业培养目标、有助于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丰富教学研究方法等。广告学专业开设的"美学"课程有其独特的授课体系和讲授方式,虽然当下开设"美学"课程还存在着学生理论素养、学习兴趣及教师个人能力等限制,但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7.
朱志荣教授长期致力于中西美学思想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种立足中国传统美学,以西方美学为参照坐标的研究方法,为构建中国美学体系打下了科学的基础.在梳理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时,他能突出重点,将“生命意识”作为核心范畴贯穿整个体系,合理安排体系框架,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同时他还以深厚的文化功底为依托,用跨学科的理论背景为支撑,为构建颇具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杨春时的《审美意识系统》《艺术符号与解释》等著作,初步形成了关于审美超越性的理论,并为其找到了一个理论基石--人类意识的总体结构理论.之后,他汲取西方现代哲学、中国老庄、禅宗美学的思想资源,关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在90年代后,《生存与超越》《走向后实践美学》等著作,形成了与实践美学分庭抗礼的"后实践美学"体系,而"主体间性"理论是该美学体系的基石,促使中国美学开始向现代美学转型.杨春时的治学心得主要是:常存问题意识,不断超越自我;冲破学科界限,打通人文学科;接收西方理论要使之中国化.要有自己的创造;以思想带动学术.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社会中,认为美学无用和否定美学学科合法性的观点有一定市场.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以实用与功利的眼光看待人生,认为美学家讲的那套理论既不能满足人们求知的欲望,又没有什么实际用途,所以是无用的.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来源于美学学科自身.在西方美学史上,美学一直被看作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艺术则是美学主要的阐释对象.美学发展的事实是,它没有提供一种为人们普遍所接受的哲学理论,同时,危机下的当代艺术需要美学知识予以合理的解释,而美学本身却没有及时提供很有力的阐释,所以一种否定与怀疑美学的思潮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孔子美学的潜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没有专门的美学论文和专著,但他的美学思想却是相当丰富的。有一定的研究对象,有一以贯之的中心思想,性质鲜明独特,各部分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潜在体系。孔子美学是儒家美学的基础,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建构起了重要作用。探讨他的美学思想体系,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法教授以其恢宏的学术视野、对中西方文化的精到把握,把探究这些体系性著作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和其美学风貌结合起来,通过一本或几本古代美学著作体现不同朝代的美学及体系性著作的特色。《体系研究》从西方式体系和概念出发,又充分考虑到中国美学史的理论形态特点,有机地融合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美学史通史中对专著体系性阐发不够明显的缺点。《体系研究》体现了如下几点特色:第一,借助单个著作的体系研究把握中西哲学、思维模式的不同。第二,通过不同时代典型体系性著作呈现传统美学的文化脉络和理论体系。第三,以体系大线呈现从朝廷美学到士人美学演变的脉络。《体系研究》用西方的框架统合中国的材料,极好地突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特性,做了一次富有创见的中西思想的汇通。  相似文献   

12.
中国美学的一大困境来源于西方学术语境与中国现实环境之间的矛盾,重新发现与挖掘具有中国特质的美学理论资源成为美学界的重要课题。中国器物以物质存在形式完整、连续、丰富地保留了华夏文明和中国古典美学,是区别于西方美学、具有中国特质的传统美学理论资源。从器物的概念出发,器物美学主要是指对器物实用形制或者形式中显示出的人类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可以表征为功用之美、文明之美的审美特质。激活与挖掘中国器物美学的理论资源,可为我们建立起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话语体系建构提供更切实可行的理论样式。  相似文献   

13.
王娟 《美与时代》2006,(12):29-30
尽管还没有人正式提出“悲剧消亡论”这一概念,但是我以为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现代工业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文艺,尤其是有关文学创作的美学理论是有这一不良倾向的。本文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形态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它的喜剧”这句话谈起,结合其原有语境和文艺发展的实际,试谈悲剧作为一个美学范畴,一个特殊、复杂的美学形式永远存在下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跨越文化的中西美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视野中的中西美学研究 ,暗示着一条新的途径 ,一条旨在追求美学进一步发展、创新与超越的途径。我所理解的比较视野 ,在很大程度上不局限于单纯的美学理论向度 ,而是一种跨越文化式的比较研究。如果以此为出发点 ,就有可能导引出一种跨越文化的美学(transculturalaesthetics) ,或简称为“跨文化美学” (trans aesthetics)。跨文化美学中的“trans ” ,本身包含着“跨越”或“超越”的内在目的性 ,需要一种在跨文化形态中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比较研究意识 ,不仅涉及西方与东方 ,也涉及现代与传…  相似文献   

15.
毫无保留服从预期和思想的艺术作品阿多诺与美学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奥多·阿多诺的<美学理论>如由碎片组成,几乎是一部程序内既定的告别之作:书的不完整性,篇章出其不意中断的特点,强调了一个事实,美学的思考没有终点没有圆满可言.表面上看来此书犹如石矿,标题所示的理论需被发掘整理出来.谁没有被那些黑暗隧道吓倒而要勘探前行的,很快就认识到,随处翻开作品,随处都可以是章节开始和结束,却仍然能够从散漫叙述中发现理论的系统性.于尔根·哈贝马斯[1]提出,阿多诺的<美学理论>已经呈后结构主义发展趋向了.这个意见对阅读者的阅读自由而言是正确的,阿多诺这样做,比德勒兹和瓜达里写没开头没结尾的书早了好几年.  相似文献   

16.
《周易》曰:"日新之谓盛德"。王世德教授,数十年来专注于美学研究,并乐此不疲,学以致用,让美学在田野生根、开花、结果。从理论基础到戏剧、小说、诗歌、电影、旅游、休闲、美食、楹联、奇石根雕,及至体育、养生等诸多艺术门类均做了详实的探讨和考究,其涉猎艺术门类之广泛,令人叹为观止。他认为美学就是审美学,强调研究美学要用心考察人类审美活动的具体情形、特征与规律,而不是在思辨王国里从抽象到抽象地概括美的本质。他为美学正名,"面向现实,注重实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建立起了实用美学体系,使美学走出了思辨美学和"为理论而理论"的死胡同,大大拓宽了美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这是王世德教授在美学领域作出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油画艺术发展已经开始摆脱西方写实艺术的影响,通过与国画艺术的各个内涵因素的借鉴与融合,实现了中国油画艺术写意手法的创新。意象理论通过意象与意境的辩证统一,对中国的绘画体系与审美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意象美学精神,就是利用绘画美学的传统内涵来促进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与书写中,汉代美学长期处于薄弱环节。依据美学史的研究范式,其原因有二:汉代艺术与非艺术界线的模糊、知识系统内容区分的含混,以及思想家理论抽象思维的不足,与美学作为艺术哲学的界定之间存在错位;汉代美学发展的非同一性,与美学史书写的启蒙史观之间存在错位。基于此,《中国美学经典·汉代卷》通过艺术哲学向文化哲学的位移,和从中国美学自身特征出发对启蒙史观的调整,得以形成新的中国美学史研究范式并介入两汉历史,从而为还原汉代美学的本来面目提供了可能。该书运用新美学史范式重新建构了汉代美学史料体系,展现了汉代美学的多元性、丰富性与敞开性,凸显了汉代美学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9.
牛宏宝教授长期致力于现代西方美学、中西比较美学、美学原理和艺术理论、跨文化语境阐释学、话语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以作为"存在性境域的显现"的审美活动为基点对美学原理进行了原创性表述;(二)从主体曲变和不同话语模式的角度对现代西方美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三)以跨文化语境与中国现代知识的形成为切入点探讨中西比较美学;(四)开展了美学的"语言转向"与21世纪中国美学理论建设主要问题的研究;(五)持续对康德美学以及整个西方启蒙美学进行了深入阐发,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艺术批评。牛宏宝教授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参照西方美学思想体系的同时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美学资源,创造性地解释了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构建了自己的学术范式,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曾繁仁先生始终将美学研究的目光投诸于热烙烙的生活土壤上,始终致力于将美学研究与解决当今迫切的社会热点问题、人生问题紧密联系。同时,他善于在中西美学的互参、互证的比较中,探究适合中国美学理论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并努力激活中国传统美学的内在潜质,使中国传统美学的瑰宝不仅为世界认识,同时也为当代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