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瓷器吉祥装饰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艺术之瑰宝.它那精美的图案、深刻的吉祥文化内涵、丰富的想象把细腻的瓷器装饰得更加靓丽,令人"陶"醉"瓷"迷、爱如珍宝.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传统植物图案为例对中国传统元素进行探讨研究,探索植物图案在装饰绘画中的装饰性,以此来提高人们对传统元素装饰性的认识,进而提高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让大家看到了植物传统图案设计上广阔的发展空间。介绍了植物图案的起源、种类、组织形式及艺术特色,阐述了其强烈的装饰性,并对植物图案在装饰画上的装饰性作用进行说明。其装饰性作用不仅仅只在于审美功能上,将它用作装饰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它是表象和内在的统一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卫欣 《美与时代》2006,(3):45-46
折枝花是以审美和装饰为内在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没有明显的"教化"功能与"悟道"作用,强调形式感,追求艳丽.在中国画的各种题材中,折枝花的审美追求似乎是最单纯的、最直接的,中国人几千年的审美积淀,最终以折枝花的兴起成为其从自发到自觉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屏风在中国古代室内陈设中,一般居于主要位置,它的装饰风格以及装饰主题十分明确地展现了当时的人文环境、审美情趣等。  相似文献   

5.
天水南宅子明清家具是中国明清家具地方流派的一个典型代表,也是天水历史文化的一个载体。它除了具有中国明清家具共有的装饰艺术风格外,还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从家具的色彩,到造型的设计,及雕刻、镶嵌、金属部件装饰,天水南宅子家具都有着自身的特色。对其装饰艺术进行归纳和概述,挖掘出深层次的东西,提取出更多的有用装饰元素,可以丰富家具设计和家具文化。  相似文献   

6.
依于礼法、礼义、礼俗装饰是《礼记》中造物的一个普遍特征,器物的装饰通过"器以载道"的方法,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政治的威势、道德的教化和器物的使用完美结合,这种贯通道、器的思想方法对于中国传统造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使器物形式达到教化的作用。令使用者在器物的使用过程中,培养其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及生态意识等。装饰和审美沿着追求社会价值和人文内涵的方向发展,这对于当代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典园林一向是古代士人寄托隐逸理想的重要载体,是中国"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它对代表城市"俗"文化的市井文化常常持排斥和贬抑的态度.而在岭南古典园林中,建筑和装饰却呈现市井化倾向,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装饰性是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之一,它使美术作品拥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装饰性语言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表现主要为线条组织的装饰性、图案运用的装饰性、意象造型的装饰性、色彩构成的装饰性。它不仅在古代传统工笔人物画中作用突出,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神联欣赏     
编者按:   在所有的文艺形式中,对联可说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了.言简意赅,平仄对称.好的对联,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含,又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它的用途,也非常广泛.喜庆事,借它来表示贺意;悲悼事,用它来寄托情思.权势贵富之家,用它来装饰门面;卑贱贫困之家,逢年过节,也要贴上一副两副,希望给自己那凄凉而悲惨的生活增添一点活力和生气.……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包括年画、剪纸、皮影、木偶、雕刻和各种民间雕刻等,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作品为创作装饰绘画的人物形象和装饰提供了很大的资源和灵感,把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运用于装饰绘画的造型设计中可以提高艺术审美高度。  相似文献   

11.
民宅门饰艺术是中国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其中门环装饰艺术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门环铺首造型丰富而多样,寓意深刻。它产生于形形色色的民俗事象当中,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民众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结晶。门环装饰艺术是中国人审美意识的表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2.
游廊是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和艺术相互渗透的成果,它融汇了建筑之美、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建筑物之一,它起到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丰富空间美感、创造艺术意境的作用。文章主要探析游廊的功能与发展、功能与意义,以及其装饰的构成形式和游廊装饰在园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累积构成是楚装饰艺术颇具特色的构成形式之一,它凝聚了楚文化的某种深刻内涵,表达了楚人特定的审美意识,从一定方面促进了楚装饰艺术样式的形成。认真研究楚装饰艺术的累积构成形式——无序性累积、衍生性累积、异质性累积、结构性累积、重复性累积……,分析它的起源、发展及构成特征,对现代中国特色的设计艺术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任雯 《美与时代》2007,(12):83-85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是伴随中国社会的演进而顽强地在民间传承发展至今的极具生命的艺术.对民间装饰艺术独特的色彩观的研究,是现代优秀设计师吸取和借鉴东方色彩美学观中科学合理的因素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更是现代艺术在传承民间传统装饰艺术色彩观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并应用于现代设计之中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建筑装饰艺术已经拥有了上千年历史,其中所蕴含的艺术魅力不言而喻。当然,古建筑装饰艺术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发展,其在中国经济的稳步推进中,对城市文化魅力提升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文章以大唐不夜城为例着重探讨古建筑装饰艺术的概念化设计,分析其对城市文化魅力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古琴的造型与装饰有特定的美学原则.它的韵律美、人体美、文墨美、苍古美在一张古琴上同时体现,融工艺、音乐、诗文、印章等中国传统文化于一体,使古老的、颇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古琴成为可以收藏、欣赏、把玩和演奏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人们生活,特别是文化生活水平和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室内装饰材料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般基础装饰材料,许多风靡一时的装饰材料正逐步被淘汰,一种"轻装修,重装饰,体现居室主人个性和品位"的家居装修观念正慢慢为人们所接受,这种家居装修观念就是软装饰的概念。软装饰的发展对每个人身心需求所起的作用也正在逐步增大,它更加注重在新世纪用新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和情感;更加注重"人——环境——个性"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对艺术设计而言,国外新观念、新思潮的不断涌入与中国的现代设计思想相互碰撞。中华传统装饰艺术传承发展了五千年,它对于中国整个艺术史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认识、探索并传承传统装饰艺术,将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史前人类的壁画,并不是以装饰为目的,很可能是一种巫术活动;古代的壁画,同样不是以装饰为目的,而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政教活动.真正作为艺术品起装饰作用的壁画是在近代才开始出现的.  相似文献   

20.
"菩提伽耶佛像"先于七世纪中叶时,经由高僧玄奘和使者王玄策等人介绍到唐都,其表现是作触地式手印的单体坐佛。这一佛像类型刚传入中国时,被认作是菩提伽耶大菩提寺中圣像的摹本。七世纪末首见"菩提瑞像"的名称,并且在各地广为流传。然而,中国地区的触地印佛像中,很大一部分都装饰有耳环、项链、手镯或王冠,具"装饰佛"或"宝冠佛"的特征。本文认为中国唐代的"触地印装饰佛像",是由"菩提伽耶佛像"与"装饰佛"两种不同的佛教图像融合而成的新图像,并分析它在中国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及其后的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