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身体做乐器,辅助学生学习音乐,可以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有效应用身体乐器,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夯实学生的乐感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口、手、脚等身体部分做乐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音乐学习中,全面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一、身体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意义从教学实施角度来看,指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运用身体乐器,就地取材,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2.
古典吉他与钢琴、小提琴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学习古典吉他的相关知识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本科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作为管弦乐团各个乐器的主力,他们对于各种乐器的形制、音色等方面都有较深的了解,这就决定了他们对学习乐器的要求也更高更细致,故这一课程中所需资料及教学设置具有更高的要求。在确立教学目标及教学方向、资料的检索及过滤、PPT教案的制作、多媒体辅助资料的选择与收集等方面,做大量的工作,力求通过PPT教案辅助的方式,在一个半小时的课时内将古典吉他相关知识尽可能地介绍给学生,并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于古典吉他音乐欣赏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宋芳  宋群豹 《管子学刊》2008,(4):119-121
千百年来人们用“声如磬”来形容陶瓷的特殊音色,可见陶瓷和音乐有着很深的渊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陶瓷乐器从远古时代的单音陶埙,逐渐发展成为种类齐全、形式多样的现代陶瓷乐器。本文从陶瓷乐器的起源、形成、历史、分类、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陶瓷乐器在陶瓷艺术史和音乐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当下,音乐作为人们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普及非常迅速,喜欢、学习音乐的人不计其数。而学习音乐对中小学生智力开发、陶冶性情很有益处,对其审美观念甚至人生观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课堂音乐教学之余,为了更进一步提升孩子的音乐素养,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培养孩子的良好气质,许多家长都会让孩子学习钢琴、古筝、小提琴等乐器,学习一门乐器已成为家长们培养孩子音乐素养的必选。而对于选择什么乐器,中还是西,传统还是现代,其所做的选择的原因是什么,效果又如何?对于这些看似平常问题的探讨,实际上对于我们客观认识当前中小学学生乐器学习之类型选择倾向,以及这样的倾向所反映出的大众对待中西音乐的心理趋向、对中西乐器的认识状况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冰 《管子学刊》2010,(4):92-94
"八音"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在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中,木类乐器有着特殊的作用。木类乐器之属"柷"状如漆桶而有椎,"敔"如伏虎,背有鬛二十七,在礼乐中的演奏中分别用于乐起与乐终,起到了率领礼乐演奏起止的关键作用,后世"柷"、"敔"在儒家礼乐思想"八音和谐"中起到特殊的象征意义。进一步研究"八音"的意义所在,认识到木类乐器的作用更有着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周超 《美与时代》2014,(12):80-80
在高校的手风琴演奏基础教学中,应采用何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不仅能够掌握手风琴的基本演奏,还能从音乐素养方面得以提升。从而达到让学生在两年的选修课中充分认识手风琴这种乐器,并且能够演奏初、中级乐曲以及即兴伴奏。  相似文献   

7.
石蔚 《管子学刊》2013,(1):51-55
春秋战国时期的器乐艺术,已经成为独立的音乐形式,受先秦时期音乐思想的影响,使乐器演奏的声音形态中,蕴涵各种声音之外的意义,具有很强的意象特征,即以乐器声音、音色以及不同乐器组合象征统治者的地位,象征某种理念,隐喻某种声音背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丝绸之路宗教艺术为视野,研究新疆有品乐器的渊源、发展及其与宗教艺术的关联。融汇多元宗教艺术的丝绸之路,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佛教与伊斯兰教艺术,而在此变迁历程中,有品乐器以实物的形式作为其音乐流变的见证之一。从声音的角度而言,乐器的发展是人类听觉审美倾向的物化显现,而从这一物化显现能够见得其隐含的宗教艺术背景。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把手风琴列为音乐教学设施的重要乐器之一为这件乐器的普及带来了新机遇.要重新唤起手风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把手风琴演奏再推向一个高峰,必须从初级的手风琴教学开始.在手风琴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及目的的不同和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运用好启发、模仿.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手风琴的演奏.  相似文献   

10.
《考工记》既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总结手工业生产工艺的典籍,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记述乐器制作工艺技术的著作。笔者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齐国乐器制造业在当时社会经济中所处的地位、科技含量及品牌效应所带来的市场空间,从而坚定了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1.
胡东辉 《法音》2023,(9):40-45
<正>石窟是古印度佛教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多为僧侣修行场所。中国的石窟起初是沿用印度石窟的形制建造的,后逐渐成为承载僧侣修行和信徒信仰的一种佛教艺术形式。在佛教教义中,用音乐的形式做供养,是可以积累功德福报的,如在《分别善恶报应经》中载:若复有人以妙音乐供养佛塔,获于十种胜妙功德。何等为十?一身相端严,二见者欢喜,三音声微妙,四言辞和顺,五肢体适悦,  相似文献   

12.
音乐表演是指器乐或声乐表演者把作曲家经过深思熟虑创作出来的曲谱或歌曲,通过自己的理解用乐器演奏或声音演唱充分地表现出来,形成某种特定的音响效果,以供音乐听众来欣赏.  相似文献   

13.
钢琴演奏是用钢琴表演的一种音乐艺术,其演奏形式类似于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奏乐器、打击乐器等,是通过乐器的弹奏技巧表达音乐内涵的表演方式。而钢琴演奏时的心理紧张,是钢琴演奏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心理问题,它将直接影响钢琴演奏的效果。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运用技术对策、心理对策、临场对策等进行良好演奏心理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道教音乐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并不是孤立的,它与我国的民间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目前我们掌握的有关情况来看,无论是道观还是民间道坛演唱演奏的道教音乐,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民间音乐发生关系。它们之间,在曲目、曲调、形式、演唱和演奏风格上都有许多相通之处,彼此相互吸收,相互借鉴,其中有很大部分可以说既是道教音乐,又是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15.
郑聪 《美与时代》2005,(12):65-66
各种乐器都具有各自的音乐特色.民族弹拨乐的主要特色有三点:一、"点的组合"是其最大特色;二、更适合双声部及和声演奏;三、适合塑造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效果独特的乐曲.以琵琶为代表的民族弹拨乐器之所以能经受上千年的考验而至今不衰,就在于它具有独特的音乐特色--以点组成的"颗粒感".  相似文献   

16.
论文根据道书中所见的若干道教音乐形式(体裁),从中归纳、梳理出古代道教音乐在声乐方面产生的步虚类声乐曲——步虚、仙歌、歌章、颂,赞偈类声乐曲——赞、偈、歌、章、韵、引,诰号类声乐曲——诰、号,咒祝类声乐曲——咒、祝等形式;在器乐方面产生的三清天乐、行道仙乐、常日仙乐、钟磬乐、钟鼓乐、细乐、鼓乐等形式。并指出上述音乐形式(体裁)的文献出处、历史渊源、唱词格式、演唱方式、曲调特点、使用乐器、演奏方式、乐队组合及功用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人对箫的审美文化感受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关联于乐器本身形制、音色、演奏姿态等的体验;二是基于相对稳定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当然两方面并非各自独立作用,历史文化赋予箫的审美内容并非为一种虚空的和概念化的存在,更多时候它会与文人真实的审美活动联系在一起,相互作用。随着历史的演进,这些丰富性会被不断综合与概括,逐渐构成了中国文人对箫审美理解的重要原点,成为他们文字中对箫最自然、最本能描述的直接来源。最终箫所表示的内容已经与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融合在一起。所以,箫亦被逐渐接受为最符合中国文人气质与审美要求的乐器之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乐律学、音程和弦调式、音乐发展、乐器造型、乐器的音律定律、乐器的表现性能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音乐的各方面与黄金分割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真正感受到正是冥冥之中的黄金分割,才使我们创造出无比美妙动听的音乐。  相似文献   

19.
姚晓泉 《美与时代》2003,(12):26-28
人类进步,科技发展,钢琴学习中已可以使用大量的音响资料,辅助钢琴音乐的学习。本文旨在提高如何合理利用现有的钢琴音乐音响资料,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一.众多的音响资料的选择;二.风格流派的辨别;三.录音技术乐器与实际演奏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五十年代初,一位音乐家在北京智化寺发现一本《音乐腔谱》之后,随即访寺僧,看乐器,听演奏,搞调查,认为智化寺音乐是唐宋以来燕乐中鼓吹教坊的余绪,为我国古代音乐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佛教界对此非常重视,成立了北京智化寺音乐研究会,由主持日常会务的吕香光居士召集十几位擅长智化寺音乐的"艺僧",在广化寺研究、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