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荀子·乐论》是集中体现荀子音乐思想特别是其音乐伦理思想的专论.荀子的音乐伦理思想深刻体现了儒家乐教思想,并以其完备的系统性构建起儒家乐教的音乐伦理思想体系架构,其主要包括"乐者乐也"的音乐本质论、"乐尚和正"的音乐审美观、"礼乐统管"的社会综治说、"移风易俗"的音乐教化论、"以道制欲"的艺术修养观.《荀子·乐论》是对先秦时期儒家音乐思想特别是音乐伦理思想的集大成,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音乐伦理思想的主基调,在中国传统音乐伦理思想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荀子的礼乐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灵 《管子学刊》2003,(4):32-34
“礼乐并举”、“礼乐并重”、“礼乐一体”是儒家教育思想的重要特征。荀子在继承孔子儒家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论述了以礼乐为重点的教育思想。他认为,礼作为一种制度,对教育人,规范人的行为,治国安民,稳定社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他将礼的重要性和人的本性联系起来,提出了性恶论。他还认为,乐作为一种活动,对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可见,礼乐教育是荀子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礼乐"教化思想是儒家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主张以礼乐育人并以礼乐治国。作为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的"礼乐"教化思想建立在其基于"对心言性"逻辑前提而确立的"性恶论"、"性伪分"哲学基础上,他提出的"礼"之规范性与"乐"之情感性相统一的道德实践方式,对改进公民道德建设中道德传播的方式和路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荀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继承了儒家“礼”的观念并将之系统化,而且继承并发展了儒家的音乐理论。荀子把音乐理论更为系统化,他从人的本性出发,主张用“礼”规范人的行为,用“乐”调理熏陶人的本性,其目的就是引导人们改恶向善、去争止乱,从而维系社会安定。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简略论述荀子的乐论观:  相似文献   

5.
郭店竹简中的儒家乐论重视音乐的社会功用,强调音乐教德养心的作用,强调礼乐配合治人治国的功用,反映了儒家乐论共有的特性。这些乐论在儒家乐论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就所论及的方面而言,其思想是孔孟思想的发挥与补充,但不如《中庸》、《荀子·乐论》、《乐记》、《孔子闲居》那样深入。  相似文献   

6.
荀子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大师,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音乐思想系统地集中于《乐论》,他继承了儒学重视礼乐的观点,思想体系完整,是我国第一部音乐论著。文章从音乐的本质及特征、荀子的音乐心理学理论及音乐的功能等三个方面对其音乐思想做剖析及总结,旨在对其音乐学的贡献及地位总结梳理,以期对其有一公正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礼乐论是孟子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孟子以礼为四端、五行之基本要素。在礼乐本原问题上,孟子从性情论角度抉发礼乐制度的内在生命根源,认为礼发生于宾主之际,本于恭敬之心,而以辞让为其行为法则。在礼乐践行论方面,孟子重点阐明礼与仁、义、智诸德之相互支持关系,认为仁、礼之爱人、敬人两原则相互补充,礼、义二者则相互发明,智主要体现于礼之权变中,代表了礼学修养的最高境界。孟子以复兴礼乐为王道政治的终极归宿,强调与民同乐的音乐政教精神。孟子礼乐论的性情化、内在化特征代表儒家礼学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儒家具有深厚的礼乐传统。礼乐化育强调的是缓慢渐进、氤氲化生,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化"、"培育"。儒家礼乐传统的化育,其本质是儒家礼乐文明的内化外现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出鲜明的过程性、秩序性与向善性等特征。化育功能分为"礼化"功能与"乐化"功能,二者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与社会的生成与发展状态,对于个体道德化与社会秩序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要发挥儒家礼乐传统巨大的化育功能,需在儒家礼乐传统的思维路径、资源整合、实践方式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9.
春秋时期的乐论是西周礼乐制度衰落背景下一些贤士大夫和王国乐官对"乐"的地位、功能、性质等问题认识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早期文艺、美学思想的基本表现形态。春秋乐论在发展中以礼、仪相分为基本思路,逐渐聚焦于乐与政治、乐与道德、乐与审美等重要主题,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思想见解和极为广阔的思考领域,从而为后来的儒家乐论启示了论乐思路,确定了价值取向,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荀子对礼之存在合理性的另一种论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荀子对礼之存在合理性的另一种论证马育良依缘人情而制礼文,是荀子对情礼关系的一个基本判定。它同其礼以“矫性”说一样,旨在论证古代礼乐文化的存在合理性。这一认识比较准确地阐释了礼乐产生的内在心理依据,以及情志对于礼文、情感对于音乐的决定作用。然而这种精彩...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家把人理解为一种追求将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圆融无碍的德性的生命存在,而能够在整体上涵容和实现这一生命精神的是礼乐,其中乐的作用在于建立一种自然的心灵秩序,礼的作用在于建立一种伦理的行为规范。德性生命的自我圆成需要"致礼乐之道",礼乐之道是在礼乐文化—礼乐生活—礼乐政治的思想逻辑中展开的,因而礼乐精神的现代重光也需要在这样一种思想逻辑中作整体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先秦音乐与儒家的礼乐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音乐的基本理论在先秦时期已初具系统。从音律上看,先秦音乐与现代音乐或西方古代音乐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但在音阶的选用上,人们把“五声”视为最理想的音阶,所追求的音乐意念是“和”。先秦儒家在继承周代礼乐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礼以别宜、乐以敦和”的礼乐理想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基本途径,不仅使礼乐之间的互补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还使“乐”的含义发生了深刻的转化。所谓乐,不仅指声音的和谐,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愉悦,即“无声之乐”。它所强调的是个人对差别性社会规范即礼的发自内心的认同,并从生活践履中获得和乐的内在体验。  相似文献   

13.
陈阳 《管子学刊》2009,(4):41-43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学大师,杰出的思想家,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荀子的音乐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乐论》中。他认为人需要音乐,肯定了音乐在沟通人们情感以及在人性教化中的巨大作用,具有"中和之美"。要使其成为教育人的手段和工具,防止音乐陷入邪乱,就必须使其符合道德礼义的要求。本文以荀子"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的礼乐哲学思想为基点,全面阐述了荀子礼乐教育思想的内容、本质和作用以及其对当代音乐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礼乐观,是孔子为重塑周王权威和再造礼乐文化,在对远古及三代礼乐文化敬畏和继承的基础上,对礼、乐和礼乐的结合及其精义加以追问和创造性阐发形成的。另外,以礼释仁与孝、以乐释乐、礼和互释等,也促进了孔子礼乐观的形成,使之成为孔子礼乐思想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5.
《乐记》发展了儒家关于音乐的特征、乐教的功用以及内容与形式、美与善、礼和乐等关系的思想,突出了音乐的政治教育与教化功能方面,它是中国古代最重要、最系统的音乐教育思想的论著,至今仍未失去其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马一浮一生将发明自性视作为学宗旨,以阐明儒家六艺之教统摄一切学术。他所说六艺者,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他认为,六艺之教,莫急于礼,礼主于义,以敬为本,礼以导行,循理践形,制度文为,皆在于礼;礼乐之源,本于孝弟,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以道和,法界一性。马一浮论儒家礼乐教之大义既明,近代以来"礼教吃人"等对于儒学的偏见自会不攻自破。  相似文献   

17.
与孔孟不同,面对战国末期伦理秩序的深度危机,荀子重新阐释了"礼",并以礼为核心系统重构了儒家的伦理与教化理想。荀子高扬儒家之礼教乃缘起于他对"人"的重新认识,从"人生不能无群"和情欲的恶之趋向来强调礼教的必要与紧迫。荀子的"群"是个体经由礼之普遍化而向之归复的伦理共同体,"和"与"一"是"群"的旨向与价值特征。但荀子认为"群居和一"的价值合理性不源于天道,而源于人道的觉醒。荀子视"礼"为人道之极,从"道"的高度揭释"礼"的本质,从而使礼之教化与人伦秩序落成获得内在的价值皈依。最后,荀子以礼定分以别异,以乐治心以合同,礼乐之统使教与化、规范与德性、秩序与和谐相互融通而落实于人心。  相似文献   

18.
丧礼"禁乐"是周代主导性的制度规范和文化现象,不同于其他典礼中大多礼乐不离的情况。从礼乐相济的角度探讨儒家哲学已蔚为大观,而对丧礼中"有礼无乐"的哲学探讨则付诸阙如。丧礼"禁乐"彰显了儒家既生死有别,又生死一如的"既仁且智"的生死观。同时,它还显明了性情论视域下"乐者乐也"以及从形上层面为其确立根据的"乐从和"的观念。而天地阴阳的宇宙论视域下礼乐在相互对待中的性质差异,则进一步说明了这一文化现象的本质。把握丧礼"禁乐"这一文化现象背后的哲学内涵,对进一步理解儒家生死观和礼乐的差异关系,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左康华 《现代哲学》2016,(1):117-121
刘向提升了乐教在儒家教化体系中的比重,使乐不再是从属于礼的、反映着礼的价值内涵的附属品,也使乐教具有了不低于礼教的、无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刘向提出性情相应,性不独善、情不独恶的人性假设,认为音乐可以感通人情进而善化人性,使儒家的乐教理论建立在了更为可信的哲学根基之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乐教合理性的论证。刘向以阴阳五行思想修正乐理,以黄钟之数为基础,完善声、数、度、量、衡的律历体系,并初步建立起具有相对严谨逻辑性的乐教逻辑,从而促进了儒家乐教思想在汉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荀子:孔孟儒家的千古罪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荀子:孔孟儒家的千古罪人方尔加从表面上看,荀子大讲特讲儒家道德,大尊特尊孔子。然而实质上恰恰是荀子糟塌了孔子,扼杀了孔子思想中极有生命力的部分。鄙人以为,真正继承孔子精华的是孔子的真诚崇拜者孟子。荀子与孔孟儒家在道德观上确实存在相当大的分歧。荀子"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