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案”及其“参公案”是禅宗的特色内容之一。究竟什么是“公案”以及如何“参公案”,这是人们所感兴趣的,也是人们所迷惑而急于想知道其底细的,但是,历来的禅宗研究基本上没有满足这种需要。本文对“公案”的形式、“公案”的来历、“公案”的名称以及“参公案”的目的、过程和作用作了适当的梳理和论析,以期对人们了解禅宗的“公案”和“参公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什么是"世界末日论"、"全能神"宣扬的"世界末日"与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中的"末世论"的区别进行分析,指出"全能神"邪教组织散布"世界末日"的目的以及对信徒个人、政权稳固、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等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周易》是人类轴心期唯一一本由符号系统与文字系统共同构成的书,其本身蕴含有极为丰富而独特的传播观念。在"传播学本土化"的实践过程中,《周易》所折射出来的"以象为本"的传播系统、"取象比类"的传播模式、"假象喻意"的传播规范,不仅在中国古代传播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而且对当代传播理论和实践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笛卡尔在"我思故我在"这个著名命题中规定"我"就是"我思",意指一个纯思维的实体,并以之作为其哲学理论体系的阿基米德点。对于该命题的含义和是非,哲学史上存在着复杂的争议。本文采取语用调查的方法,对笛卡尔在其著作中使用"我"这个词语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和梳理,得到如下基本看法:在笛卡尔的著作文本中有两个"我",一个用作单数第一人称代词,指代笛卡尔本人,在叙事中实际发挥着指代行为主体的作用,为实践之"我",另一个被动接受笛卡尔的思辨规定,表示实体性的我思,为理论之"我";前者可以用"笛卡尔"这个普通专名来替换,或跟该专名合并使用,后者则不能这样;前者的使用一向清楚明白,后者的含义则始终令人费解。因此,如果哲学真要找寻一个具有确定性的起点,实践之"我"肯定优于理论之"我"。  相似文献   

5.
庙产兴学运动是近代影响佛教发展的重要社会运动。本文以《巴县档案》为基本史料,选取巴县在清末执行庙产兴学政策为考察对象,对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过程中的诸多面相进行较为细致的梳理,从具体个案中分析、了解地方官员、寺僧及庙会首事的态度,以达到了解此一运动运行的实态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孔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历代学者多根据战国秦汉文献对齐、鲁政治差异的记载,结合刘向以"王霸之迹"分别概括鲁政、齐政,进而以"齐不如鲁"来解读孔子这番言论。不过,通过对传世文献不同叙述模式的梳理,则可发现秦汉文献对齐、鲁政治差异的记载,似与"变齐变鲁"并无关涉。刘向所谓"齐不如鲁"之论,也是在借鉴了既有叙述模式的基础之上所作的进一步发挥。至东汉时,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的论述才开始有意将"齐不如鲁"与"变齐变鲁"相提并论。而到了南宋,朱熹方以"齐不如鲁"解读"变齐变鲁",并影响至今。以上过程,正体现出儒学变迁对思想史叙述模式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地预防、治理“法轮功”等邪教,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本文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邪教治理方式的演进过程,对其不足进行了反思,并探讨了新形势下治理邪教问题的对策思路。 陈松涛,四川大学政治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8.
《学海》2019,(4)
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中国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主要有国家取向和社会取向两种路径。本文采取国家取向的研究路径,将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过程看作是一个从"孕育点"的社会环境到"生成点"的社会矛盾问题并最终发展到"爆发点"的人群聚集活动的动态演变过程。在文献述评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能力—理念—基础"的分析框架,从面向群体性事件的过程管理、面向社会矛盾问题的源头治理、面向社会环境的系统调理三个维度,来研究群体性事件风险治理问题,强调群体性事件风险治理需要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实现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相统一。对贵州瓮安"6·28"事件的案例研究,验证了"能力—理念—基础"分析框架的适用性与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军事理论史上的高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自己的哲学渊源以及发展、演变历史,而《老子》的思想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体现在对矛盾事物的辩证看法,对其奇正、生成等理论的继承和化用,而且表现在对其中"道"等哲学理念的发展和演变。最后,孙子突破了《老子》的束缚,在总结哲学理论与战争实践的基础上,从"矛盾论"的思维出发,以"取胜"为思想核心,铸就了《孙子兵法》这样一部伟大的军事论著。  相似文献   

10.
赵颖  陈清华 《学海》2012,(3):176-179
从《小山回家》到《海上传奇》,贾樟柯用10多部电影记录了中国当代变迁,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普通人特别是底层人的命运。与冯小刚、张艺谋等由于影片题材及风格转变而只能贯之以"导演作品"的电影不同,贾樟柯的电影由于一些元素的重复已发展成为一种特有的"类型",而贾樟柯也是目前中国少有的形成自己"类型"的导演。本文从内在观照、风格、表演、定位等方面分析了贾樟柯的电影"类型化"元素,试图为他的"类型"电影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学海》2016,(6):199-203
本文借鉴西方现象学的某些观点,深入辨析了中国山水画中"象"的内涵并指出"澄怀味象"与"澄怀观道"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同时,本文还从历时性的角度,证明中国山水画在追求终极审美目标的过程中,正是将"味象"与"观道"统一起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毗那夜迦(Vināyaka)形象发源于公元2世纪的古印度,又称伽内什(Ga.ne?a),是象头人身的智慧神与创世神,因其能为世人消解障碍而广受供奉,经唐代密宗传入,在西藏与蒙古地区的佛教铜像中流传甚广。印度佛教中的毗那夜迦常以趺坐或舞蹈形象示人,而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象首金刚铜香炉"中象神却是以双手捧物的跪拜形象示人,"象首金刚铜香炉"中的象首金刚是否是象头神毗那夜迦值得探讨,其姿态的改变值得探析。唐代香炉区别于宋代的瓷质香炉与秦汉的青铜质地香炉,唐人燃焚香料以求去浑浊除污秽,达到礼敬神佛的目的,以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象首金刚铜香炉"为例,对此件器物的造型、纹饰进行分析,总结此件器物的风格特征。通过探讨毗那夜迦形象在中国的流传与发展,分析象首金刚铜香炉中毗那夜迦姿态产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唐人将毗那夜迦形象安置于铜炉之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儿童青少年内外化心理病理问题存在共发现象,已受到发展心理学和心理病理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当前关于儿童青少年内外化问题的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进行了梳理,对儿童青少年共发现象发生率、发展特点、预测因素和发展结果等方面的重要研究发现进行系统性介绍。最后,基于发展级联和个体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视角,对未来本领域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系统、完整地揭示内外化问题共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2007至2009年,笔者曾多次对该地区的宗教舞蹈、民间舞蹈及藏戏等做了不同程度的田野考察。本文即是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宗教、民俗、人类学及舞蹈艺术等理论与文献材料,并就吾屯下寺宗教舞蹈“羌姆”的起源,表演形式、传承方式、艺术风格特点以及与藏族文化的关系做一系统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波  谢佳 《美与时代》2004,(4):57-59
音乐与舞蹈的从艺术起源、发展过程都有密切联系。音乐对舞蹈的表现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舞蹈工作者应该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以创作出二者完美结合的舞蹈作品。  相似文献   

16.
《学海》2019,(4)
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载体和微观基础。本文通过梳理现代经济学诞生以来企业理论和企业史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文献,识别出主流新古典经济学"缺失企业"和将企业"黑箱化"的现象及原因,然后首次展现出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发展出来的两条打开企业"黑箱"的学术路径:契约—激励视角和能力—知识视角。本文从理论起源、核心概念、研究主题、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方面,分别对这两条由不同学科主导的学术研究路径进行评述。本文认为,这两条研究路径本质上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而相比于经济学领域发展得相当完善的契约—激励视角,主要从管理学和演化经济学发展而来的能力—知识视角则首次复兴了经济学中被长期忽略的"生产力研究"传统,因而蕴含更大的研究潜力。本文提出以下研究方向:探索从理论和方法上整合两个研究视角的可能性;进一步挖掘能力—知识视角的学术潜力;加强中国本土化的企业理论和经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王弼解《易》的传统理解,学者多认为是"扫象"说。结合王弼《周易略例》和《周易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种看法明显偏颇。诚然,在解《易》的方法上,王弼主张"得意忘象",但他在解《易》过程中意在强调"象"的工具性和"意"的目的性。王弼此种解《易》路数并未"尽黜象数"。实际上,王弼对汉代以来之象数既有所扫,又有所保留。与其说王弼解《易》是"尽黜象数",不如说是"扫象阐理"。王弼"得意忘象"这一解《易》方法,开启了中国传统哲学对经典的解读思路,不但开义理解《易》之先河,也发宋明义理易学之先声。本文通过分析王弼解《易》的这一方法论内容与特点,进一步揭示其在中国哲学史与易学史上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16,(1):137-142
绿色产业的发展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绿色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主要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产业发展、制造业的绿色升级与发展、以服务业为代表的产业软化或轻型化发展以及绿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发展绿色产业的主要路径则主要有推动低碳排放类产业形成出口竞争力、优化中等碳排放类产业外贸政策、鼓励较高碳排放类产业进行对外投资以及限制高碳排放类产业对外贸易等。最后,本文从制定基础建设的绿色标准、实施严格的绿色财税政策、推行大力扶持绿色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加强低碳技术的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绿色产业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意象思维作为中华民族观察事物、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是指思维主体将物象或拟象(符号、概念、模型等)作为思维工具,运用直觉、比喻、象征、联想、类推、顿悟等方法来表达对世界的认识。传统中药理论的发展亦离不开意象思维的指导。通过对四时之象与药物理论、五行之象与药物理论、外显之象与药物理论、八卦之象与药物理论、物候之象与药物理论、意象思维与中药配伍等方面的梳理和分析,揭示意象思维对传统中药理论留下深刻印记,其在阐释、推导、印证和发现中药的药性、功效、配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易学发展史上的汉代象数易学,就其理论形态、思维方式、思想特征而言,具有鲜明、典型的时代性与范导性.作为汉代经学核心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汉代象数易学,对汉代哲学与文化、社会与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与深远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汉代象数易学在易学与哲学史上的理论价值与历史地位的认识,或者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缺乏客观公允的评判.本文从"立足《周易》象数系统,确立天人之学新形态"、"深化儒家社会政治思想,强化政治指导功能"、"深化整体性和谐理念,凸显和谐价值理想终极诉求"等方面,深入地分析并揭示了汉代象数易学的理论价值与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