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19世纪末期妇女解放运动的浪潮发展,女性主义和女性绘画来到了我们眼前,国内和国外都涌现了很多杰出的女性艺术家,她们运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不过女性绘画虽然有发展,但仍然受到许多限制。女性绘画发展的意义何在?文章从知名女艺术家潘玉良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创作出发,对她最具代表性的两类画种进行分析,探究了潘玉良的女性绘画意识。  相似文献   

2.
王曦 《美与时代》2014,(3):154-154
80年代末90年代,中国女性艺术家从自言自语的内心独白式表达到主动探索式的呈现使得女性艺术问题在当代中国艺术中变得尤为重要。试图通过从女性主义的方式去解读她们的艺术作品,概括总结其特质。  相似文献   

3.
琳达·诺克林是20世纪女性主义艺术史研究的重要人物,"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是她首次提出的.诺克林用女性的视角对许多传统美术史作品进行重新解读,为艺术史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工笔山水、人物、花鸟等领域都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态势,被定义为"新工笔"。选取当代女性新工笔艺术家中的杰出代表徐华翎、罗寒蕾,以她们的女性题材作品为例探析她们的艺术语言,研究工笔人物画中"女性题材"绘画视角的多样性。以新的视野、技术、意境,在视角、构图、线条、设色等方面大胆创新,为年轻一辈的新工笔艺术家们提供了新颖的、可供选择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杨华 《美与时代》2004,(9):91-92
在新时期阵容庞大的女作家群中,陈染并不是眩人耳目的一个.她孤独而执著地耕耘自己那片女性田园,倾诉一些非常个人化的女性故事,传达女性的生命体验并导向她们的心灵深处.用男性传统的观念来看,这种回归女性自身的写作表现的生活面未免过窄,有点游离于社会主潮之外.然而恰恰由于对这份"狭窄"的执拗,陈染沉郁的目光始终不曾离开女性主义的基点,为我们开启了另一面窗子:站在女性的立场看世界、看人生、看女人自己,即采取典型的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6.
在艺术长河中,女,陛艺术家以其独特的魅力闪烁着光辉.她们有着和男性艺术家同样的艺术热情和艺术追求,但由于她们自身的女性特征又使她们与男性艺术家之间存在着绘画差异,也正是这种差异的相互交织和冲撞磨擦,才使艺术之花常开.这一点,在当今的女画家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主义艺术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艺术思潮.许多女性艺术家和女性理论家开始思考并致力于改变社会中以男性为主导的、性别不平等的现象,重新思考女性的自身价值、社会地位以及与男性之间的关系.美国女性主义艺术家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1954-)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的作品将后现代艺术和摄影融于一体,在后现代领域中独树一帜,可以说她的作品从整体上成功地触摸到当代文化的敏感神经.她不拘于一般女性艺术那种纤细、精致的传统,冲破女性艺术追求坦诚,实在及修养的外观束缚,创造了其独特的具有自述性和女性主义特点的艺术形象,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第二次解放女性运动浪潮高涨,女性主义一词开始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其中一批女性艺术家便被称作女性主义艺术家的先锋代表。弗里达就是其中一位,其因自画像而闻名。分析弗里达的作品可以看出,在创作题材和情感上弗里达与女性主义艺术是趋同的,但画作中的情感与思想上,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个人角度观察世界。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绘画是20世纪女性主义运动浪潮中一股独特的力量,她们以手中的画笔为旗帜,力图借由艺术史上的地位获取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佛里达·卡萝和乔琪亚·欧姬芙两位女性画家在这场大思潮中以自身独特的经历、观念和坚毅的个性绽放出璀璨光芒。她们两个,一个是墨西哥人,一个是美国人,从她们与绘画之间的特殊关系,探讨女性主义绘画在艺术史和女性主义思潮中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发展,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女性主义成为当代流行的一种文化思潮和艺术运动。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传入以及中国本土的女性问题引起了中国女性艺术家对女性主义艺术的思考和表现。申玲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生代"艺术家,她根据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创作了一系列具有表现性的情爱主题的作品,这一系列的作品都渗透着女性主义的思想,在画面中表现平等的爱与和谐的夫妻关系。文章旨在通过使用女性主义美术史的方法分析申玲作品中的性爱主题,感悟其中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1.
王艳 《美与时代》2006,(6):49-51
随着女性批评话语的建构,女性主义运用解构理论从男女性别的视角,拆解了男性文本中的女性形象。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从女性特质的变化和女性身份权力的变迁两个方面阐述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自觉的中国当代女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艺术的崛起,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现象.女性艺术家们愈益显现出一种不同于男性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她们开始建立起一种对自身性别认同的自觉意识,使"女性艺术"这一话题具有了全新的内容和"后现代"色彩:以深切地关心女性话题作为艺术的切入点,以"怜我情结"的切肤之痛,关心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价值,追求完美的人性,表现艺术的真诚与自信.在执著的追求中发挥着女性情感性的优势,从而进入了艺术的自为状态,以结构完善、内涵充实而有了艺术地位.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艺术是当今西方艺术中一种新的艺术思潮,也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女性主义艺术要求作者必须有明确的女性主义主张,而作品也应体现出相关的观点与主题.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以女性的视角,采用女性独特的表达方式-女性话语,展现女性独有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体验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女性艺术家在创作中具有高度的自觉性,通过身体自觉、情感自觉、自我意识自觉和灵性自觉不断超越女性视角,完成作品中的生命性观照和深度哲思。她们对身体自觉的鲜明表达是最真实贴切的女性话语,多以自己的诗意化女性生活为创作源泉,具有强烈的生活关怀,也通过自我意识的自觉消除女性艺术家的性别局限,加强社会责任感和艺术认知度,进入超越个人情感的大我关怀状态。同时以女性特有的灵性感知方式对现实世界进行体验、超越、创造,将现实承载灵性塑造出具有超越性的精神维度。女性艺术家在创作中的自觉性是由感性通往理性的完整过程,区别于仅从理性,逻辑出发的自觉,是自我的觉醒性、扩散性、超验性、灵性自觉。  相似文献   

15.
女性意识和后来的女性主义艺术运动不仅给西方美术史及西方的女性艺术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给东方的女性艺术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文章从女性艺术家被艺术史"忽视"的原因为突破口,以中国女性画家潘玉良的女人体画为例,分析了潘玉良女性意识的觉醒在绘画创作中的体现,旨在了解女性意识对于女性艺术家创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性别差异不应成为艺术观念表达的障碍,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的统一才是艺术创作的最终追求.艺术家应具有独立的个体意识,艺术也应超越性别差异.目前,中国女艺术家有这样三种创作状况:以女性性别特质为出发点的艺术创作;以女性主义话语为出发点的艺术创作;具有形式与观念同一性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艺术是与男权社会的对话,是艺术家利用独立的女性意识反思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身份地位,清晰认识到自身的特点后利用这一特点参与到社会生活中的行为。通过对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图像分析,探讨其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8.
萝特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是伴随着女性主义运动以及西方哲学、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生态转向而逐步形成的.其生态女性主义要探究的是,在父权统治的文化和社会体制下,女性和大自然所受的虐待这两者之间的那象征性和架构性的关联.其目的是透过对她们的病源和厉行的更恰当的理解,在策略及世界观上去解放或治疗这相互关联的支配.这种关联的支配仅仅是一个由社会所塑造的父权制支配体制.父权制支配体制的根源就是西方理性传统中占主导地位的二元分割的认识论.相互依存的模式应该取代支配的层级模式,成为男性与女性、人类团体及人类与非人类存在的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陈杏 《美与时代》2007,(12):135-137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分析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和《秀拉》中的黑人女性的成长,指出种族、性别和阶级压迫使得黑人女性处于社会的最边缘,反抗是她们唯一的出路,但同时应加强黑人女性的团结,珍视黑人文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中期,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在美国兴起,并在基督教会内部得到了积极回应。基督教会的女性针对女性的角色、地位及担任圣职等教会内长期争议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逐渐形成了当代西方神学理论领域中一个特殊流派——女性主义神学。 以路瑟(Rosemary R. Ruether)、 特丽波(Phyllis Trible)、菲尔伦查(Elisabeth Schüssler Fiorenza)等为代表的一批女性主义神学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女性主义理论与《圣经》文本相遇的语境下,批判性地重新诠释《圣经》文本。她们在使用传统的《圣经》注释与批评方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