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已进入知天命之年的活佛,曾对我这样回忆他幼年在寺庙的生活:“我当上活佛以后,幼年生活过得并不平静,不似外人想像的舒适、愉快、无忧无虑。老师对我的生活严加管束,一切活动都要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可以说是没有行动自由的。当时,我被迎进村子旁边一座小寺庙里,离家很近,但不能随便与父母见面。后来年长一些,我被迎进属于我自己的那座寺庙,但是,见父母也有制度规定,必须遵守出家即无家的教规。”这一点,并非这位活佛夸张。据记载,十四世达赖喇嘛曾居住在布达拉宫,其父母曾居住在布达拉宫下面的房子里,因要学经,也不…  相似文献   

2.
我的一位年轻朋友,与女友相识短短3个月时间,就发展到了如胶似漆“出事”的境地。在他的眼中,这个女友是无可挑剔,十全十美的“白雪公主”,于是就迅速缔结了“秦晋之好”。正应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老话,半年后他们就分道扬镳了。“原来我们之间的兴趣爱好与脾气秉性,差距竟然那么大,都怪自己热恋时没有睁大一双慧眼审视她……”年轻的朋友如是说。  相似文献   

3.
唐琴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44-244
一早,财务经理一脸严肃地走进我的办公室,说:“昨天我们面试看中的那位候选人我不想要了。”我本能地叫出声来:“为什么。已经安排她去体检了啊?”她接着更斩钉截铁地说:“我希望能用一位男性候选人,或者我不想找一位太生活化的员工。”我一下子被这么大的信息量给怔住了。  相似文献   

4.
网友问我,生活中最需要的是什么?我想了一会儿,诚实地告诉她,我需要的都是一点点。一点智慧,一点良知,一点名声,一点激情,一点悠闲,一点金钱……“打住,打住,”她抗议了,“其他都可以一点点,唯独这钱,是多多益善。”“谁不想有很多的钱,你别太虚伪了。”她补充道。  相似文献   

5.
神圣的距离     
郭峰 《天风》2002,(1):55-55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情形,一个旧时的学生回到学校来,走进我的房间,出奇不意地对我说:“这次我没有困难,也没有问题要请教你了。我不需要辅导或指示,我只要和你一同庆祝,共同消磨一点时间。”我们面对面盘膝坐在地上,漫谈过去一年来的生活、工作、我们都认识的朋友和我们纷扰不安的心。然后,渐渐地,我们都静了下来,不是那种令人尴尬的静,而是比过去一年来所发生的大小事件更能把我们拉近的静默。我们可以听到车子经过的声音,远处有人倒垃圾的声音。但我们  相似文献   

6.
死里逃生     
我是从北京“仁慈堂”死里逃生的一个孤儿,在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的伟大节日里,回忆昔时之苦,倍觉今日之甜,使我更加仇恨帝国主义、反动派,也更加热爱共产党、毛主席。我进“仁慈堂”是在1946年刚满九岁那年,也正是我家生活最贫困、最凄惨的一年。从我的父亲抛开我们走后,一家四口人全靠母亲给人家洗衣服、做另活挣来的一点点钱来养活。后来由于活不多,连最低的生活也不能维持了。在这种情况下,妈妈求人托友,才为我们找到一个所谓“出路”——进“仁慈堂”。在一个秋天的早晨,阴沉沉  相似文献   

7.
给心情放假     
常听人言:“活得太累,一点也不潇洒!”是的,开放的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高负荷的工作,这一切已给现代人施加了无限的心理压力。烦恼、挫折、失败、沮丧、痛苦、忧愁等不良情绪时时侵扰我们的精神世界。“活得太累”,既可能是自己认知误差的缘故,也可能因自己不良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所致。既然心为“累”与“困”所系,那又何不调节生活节律,给心情放假,还自己一个健康的好心境,“潇洒走一回”呢?  相似文献   

8.
1995年4月,西安伊协办公室收到一封来自杭州的汇款单和信,信中说:“我是杭州市的回民,叫刘玉良,是退休职工,前几年我出差来过西安……,当时我看到一些穆斯林在寺外面,生活有些困难,我想自己能省吃俭用,积蓄一些钱来帮助我们的教胞,该尽自己的一份天职”。从此,刘玉良先生每年斋月都要汇来一笔款,加上一封简短的信,下面摘录一、二:“斋月已来临,为了能让贫困地区的穆斯林兄弟过好斋月,我仅仅寄来一点点‘随德盖’表示对穆斯林的一点心意”;“为了能让贫困地区受灾的和本市在生活上有困难的穆斯林过好斋月、封好斋,我…  相似文献   

9.
巧妙的约会     
一次是小刘让我捎条给小李。我说不怕我看条子吗?他说尽管看。我一看那条子上写的是:“黄昏后,一点前去,洒水尽于奇木之上。”看过条子,我就想,“黄昏后”“一点前去”这不矛盾吗?“洒水尽于奇木之上”,这又是哪呢?可当我把条子给了小李,她一看,先对我说声“谢谢!”然后就会心的笑了。并说,这条子上写的是小刘与她约会的时间、方位和地点。还有一次是小李托我给小刘捎字条。那条子更绝,上边仅写一个“燕”字,我看后真如坠云里雾中,一片茫然。可谁知一入小刘眼里,人家就明白了。他也高兴地向我道谢,并说这是小李约他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尽形寿     
一年将尽时,遇到一位老友。早听说他善预测,尽管我不很信,因为做人不易,办事又难,便产生了求教的念头。我说:’你帮我算算,明年做事能顺一点吗?”他笑着回答:“这个你不该问,我们都是为佛做事的,应该尽形寿,顺不顺都一样。”我被他的话噎住了,心头的滋味难以形容。我知道:“尽形寿”是一句佛教词。“形”是具有形体样构之色身。“尽形”意指过完此一期有寿限之有限生命。人生短暂!过了花甲之年的我,瞻望前景寿数限期已近。回顾逝去的岁月,坎坷多难,少有顺遂之时!学佛之后我对如烟往事很少耿耿于心,对眼前名利地位看得也…  相似文献   

11.
一、有弟子求教于三个和尚。“我家道小康,冷暖不愁,但常,C烦意乱,坐卧不宁。”二、胖和尚问:“知何事扰。c否?”弟子答:“终因世间种种令人眼花燎乱,。c思难定。”三、建和尚:“身外之物,可以不顾,何必受其干扰。”答:“不顾。G中不甘,求之又怕得不偿失,难啊!”三四、小和尚道:李有一水域,水草肥,食物丰富,居此之_群龟,生活三二/安然。”4五、大龟告诫小龟:“前方水域水草更美,但彼处有人张网放线,意欲捕捉我们,切不可去。”六、小龟公伯被捉,但忍不住贪食好玩,偷偷前去。三个和尚新传——理净编,后素绘七、…  相似文献   

12.
这件事发生在北京某食品商店里。一位年轻人走进商店。他走到卖香烟的柜台前,问柜台里面的售货员:“同志,这里有好烟卖吗?”售货员是一位女同志。她看了年轻人一眼,然后回答说:“我们卖的烟都是好烟!我们从来不卖坏烟!”年轻人:“嗨!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问这里有没有好一点的香烟。”售货员:“我们卖的烟都不坏。”于是,两个人之间就你一句我一句地争论起来了。我们不想在此评论谁是谁非。我们仅想  相似文献   

13.
海棠台风的肆虐使得桃园机场关闭,一位来台演讲的美国学者因而滞留台湾9个小时,要晚一天才能到家,赶不上他孙子的受洗礼。为此,我深感不安,频频道歉。他一点都不在意地跟我说: “不用道歉,那不是你的错,人如果要为天气道歉,那道歉就没完了。”然后他意味深长地说:“凡事都先预约虽然使得生活有规律、做事有效率,但过分重视效率也会使人失去弹性,生活失去品味。”  相似文献   

14.
古希伯来人并没有系统的、集中的对人的看法(也就是“人论”),《旧约》更没有将“人”当成静止的、绝对的“客体”去进行“研究”。为集中说明《旧约》对人的看法,本文特地基于汪老师的“生生神学”途径,采用主题式方法对这个话题的属灵含义集中做一点探索。旧约》中对人的生命的认知,是集合了情、意、志,以及历史、文化等诸多要素的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抓住这一点,我们对“人性”的理解,就不会陷入“灵”与“肉”对立的、分裂的、非此即彼的状态。《旧约》经文对人的描述,使我们产生一种一亲切感,而不会坠入西方神学主导的“主-客”、“物-我”两分或二元论式喋喋不休的思辨——古今之人,虽然生活条件不同,但人的受造性、人身外心内的困境与挣扎却一如既往。我们要从赐生命的上帝与“有灵的活人”相互联系的角度,结合以色列人的人文历史、生活情景、灵命沧桑,对相关的《旧约》经文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越来越受世人关注。进而,对高考的议论也成了灸手可热的话题。 有人把高中学习和高考说得无足轻重。前些天,听一位“北大时的同学讲了一件“趣”事。她说第一天上中文课,老师就告诉她们:“把你们从前所学过的,全部扔掉,一点也不要留。”不知那位教师是有意贬低中学的教育来哗众取宠,还是非如此这般才能学好大学课程。也有人把高考看得命运攸关。当我参与撰稿的《等你在清华》出版后,收到一位湖北的小读者的来信。信中先说他境况不好,但我读来读去,“境况”就是指“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6.
善心的增长与培养我常常会给街头遇见和种种乞讨者一些小小的布施,有时也很慷慨大方,多时仅仅能布施三两个烧饼钱。有次我和一位居士去五台山礼佛,在门口遇见很多求施的残疾人,口念佛号,我悄悄对那居士说:“他们都是菩萨啊,教我们善心常存”。我并不富有,衣食住行的困扰比他们好一点,我是个苦行居士。我乐于布施的原因在于:培养一种善心。一次布施一二元或十几元,是培养善心,不忘慈悲的良机。有次我给一位白发老妇人做了布施,远远超过她开口所求的布施量,老人连说“谢谢”,我也连说“谢谢”。看着老妇人笑展慈颜,我内心很感动。我也经常惭愧…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好的事物,缺少的只是发现”——这句充满慧光的名言,也有她尚未照耀到的地方,比如说对于我国佛教文化瑰宝来说,很多情况下就是缺少这种“发现”——我理解这种“发现”不仅仅是“看见”、“明白”了,而且更主要的是心灵中那种慧眼独具、过目不忘的撼动、领悟和契合。写至此处时,我仍感脸红,因为这里推荐给广大读者朋友的两篇关于佛教文物的介绍报道,决非缘自我的“慧眼”,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因病住院期间,在每天同样也流过我们眼皮底下的大量报章之中慧眼发现的信息——须知这是一位年近九旬、微恙在身、依然公务繁忙的老人啊!他才是本栏目的真正主持人。在生惭愧心同时,我也意识到另一个同样令人忧虑的事实:在对待佛教文化瑰宝问题上,即便能达到第一个层次“看见”、“明白”的也不多,出土文物中的佛教文化内涵往往总是有意无意被忽视就是一例。愿我们每个关心优秀传统文化的人和部门都一道来关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主啊!求你在今世赏赐我们美好的[生活],在后世也赏赐我们美好的[生活],求你保护我们,免受火狱的刑罚。”——《古兰经》第2章第201节“主啊!你为我完善我的宗教,它是我事业的保证;你为我改良我的现世,它是我生活的领域;你为我改善我的后世,那里有我的归宿;你使我活着增加善功,你使我死了摆脱罪恶。”——《利雅得圣训集》“都阿(”祈祷),因与伊斯兰教信仰的纽带关系,成为与穆斯林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项常见性宗教功修,无论是集体性的“都阿”,还是个人性的“都阿”,都在穆斯林的社会和宗教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都阿”的…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笑话猴子几千年的思维僵化、凝固、单一、定向而不知“变通”,一人“死胡同”而不会“拐弯”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也常犯此类思维之痼吗?有位年轻医生,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因误诊而将一位老人患者医死了。  相似文献   

20.
12岁那年,我参加了初一新生的军训。训练结束时,我作为“二排”的“尖子兵”参加“葡匐前进”比赛,大家对我寄予了厚望。 我们一行8人站在“起爬线”旁,等待号令。“卧倒”!“叭”,我们的动作迅速到位,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忽然,我眼睛一斜,看见我的右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