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8 毫秒
1.
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马克思主义与伦理之间的关系是无法绕过的一个前提性问题,对这一关系的相关辩论始于第二国际时期。基于新康德主义的巨大影响及其对马克思主义构成的严峻挑战,第二国际内部在马克思主义与伦理的关系论争中出现了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矛盾论”、以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为代表的“分离论”和以考茨基为代表的“包含论”等理论立场。其根源在于对以科学方式有效地改变世界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片面化解读。第二国际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伦理的关系论争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阶段,它不仅成为后来马克思主义者在此问题上讨论的对象,也是建构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需要辨析和反思的重要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2.
《哲学堂》2004,(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本质上和内容上是基本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现实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最初是以列宁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为中介经由斯大林主义和苏联模式来完成的。迄今为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共有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不愧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杰出代表,邓小平哲学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并非一帆风顺,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将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始终。它要求我们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中国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的关系,本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各流派的精神,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更新其内容改变其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瞿秋白在中国传播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寓创造于传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首先,瞿秋白较早地把实践形态的苏俄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并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流。其次,瞿秋白在苏俄马克思主义基础上,推进了辩证唯物主义中国化,促使人们对唯物史观范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解转移到辩证唯物主义范式的马克思主义。最后,中国化辩证唯物主义的传播,大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瞿秋白传播的辩证唯物主义,一方面克服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解中进化论、机械决定论的理论缺陷,另一方面为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的命运始终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今天,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延安时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和中共理论建设的需要。《解放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更是当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流媒介和载体,通过马克思主义实践资讯报道、革命导师生平事业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传播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实解读四种形式,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诠释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实现了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为中国革命实践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南,拓展了以大众媒介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4,(5):11-19
布洛维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主要议题有:马克思主义讨论四立场论、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不适用论、马克思主义"社会"概念缺失论、国家社会主义批判论、社会学马克思主义边界主题论、"想象的真实乌托邦"论等。这种理论表面上援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若干原理观点,但在实质上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两个完全不相等同的范畴。从对马克思主义立场、内容、形态,从社会与公民社会的区别与联系,从国家社会主义的正功能与反功能,从乌托邦与社会建设四个方面看,这种理论在相当程度上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并对马克思主义及社会学做出了并不很令人信服的改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论域内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可以成为对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回应。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是中国风云激荡的世纪,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逐步实现中国化的重要历史阶段.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之一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田明 《现代哲学》2005,(1):58-58
2004年12月26日,“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第15期于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所长靳辉明教授,他主要围绕三个部分向在场的诸位学者和同学做了报告。这三个部分是:1.马克思主义哲学当前研究的若干问题;2.当前形势下如何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3.新形势下几种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加剧了近代中国国民性改造思潮的分化,五四后期中国生发出不同于自由主义和民族保守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国民性改造范式。合理评估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国民性改造思潮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厘清和前瞻转型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价值观重构的关系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验”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实现中国化,化出一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既是说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和研究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问题,同时更包含着重视和研究“中国经验”。“中国经验”是非常复杂的,也是活生生的流变着的现象,是任何抽象的概念和教条都无法框定的。这就需要破除一些观念误区,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当代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创新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做出新的理论概括和说明 ,以适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要求和必由之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核心 ,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 ,始终坚持了创新精神 ,从而创造出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 ,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先驱者的印记:李达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达选择了"专做理论的研究与传播"的马克思主义者角色,在中国孜孜不倦且卓有成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这一工作极大地影响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的建构和学术特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视野中的邓小平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邓小平理论的来源,学界的眼光多集中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五十年”的发展轨迹,而对其鲜明的“中国特色”除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之外,基本上就语焉不详了。依照现代解释学原则,我们在接受一个新观念的时候,没有自己的“先见或成见”理解将不可能。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精神家园"路向,是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可能路径.探索以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核心精神的中华民族共有价值理念,是通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精神家园"路向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和江苏省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主办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中国和英国经验国际学  相似文献   

16.
问题导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然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结合;而理论结合实际,就是要发现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一个直面、应对各种重大现实问题和严峻考验的实践过程。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根本的动力,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具体化和载体。  相似文献   

17.
近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兴起于新文化运动,中国资产阶级进步宗教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乃其产物。李大钊既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又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在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反孔教运动中开启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宗教学,又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特别是非基督教运动中开启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在李大钊宗教学思想的启发下,逐渐形成了中国宗教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西方“毛泽东学”的一些学者夸大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说成是“儒学化”的观点,着重通过对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具体分析,揭示了毛泽东哲学的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夸大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夸大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独创性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相异性,实际上是割裂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发展,也就看不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开放的体系,从而也就降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义,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毛泽东哲学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辛鸣 《哲学动态》2023,(1):5-12
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品格、基本逻辑和基本方法,具有历史事实、理论逻辑、思想方法三重维度。作为历史进程,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再到毛泽东、习近平等中国共产党人,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到列宁主义的产生,从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守正创新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全部历史进程。作为发展逻辑,守正创新体现为马克思主义者既坚持客观历史规律之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之正,维护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确定性,又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提出新理念、新概括、新思想,让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态焕发出蓬勃生命力和旺盛创造力。作为思想精髓,守正创新既塑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形态,又奠定了这一理论形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地位。“两个结合”,特别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实现了深刻变革,让马克思主义真正“化”为中国本土思想,在回答时代重大问题中引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渊源来看,有机马克思主义是怀特海哲学经过创立阶段、过程神学阶段、生态神学阶段、建设性后现代主义阶段之后的新发展阶段,是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神学色彩鲜明的怀特海主义。从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来看,有机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存在显著差异,甚至对马克思主义存在很多曲解,有机马克思主义是非马克思主义,不是超越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是歪曲和冒充了马克思主义。唯有科学区分有机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探析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才能澄清人们对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模糊认识,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