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山西省芮城的永乐宫,是专门用来祭祀道教神仙纯阳子吕洞宾的神宫,所以又名"大纯阳万寿宫"。永乐宫不但作为道教全真派的祖庭而闻名于世,更因为宫观中绘有恢弘的道教壁画而著称。永乐宫壁画的绘制时间,几乎贯穿于整个元代,时间长达100多年。现存的永乐宫的壁画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不但形象众多,堪称中国道教壁画的代表作,而且沿袭了以吴道子  相似文献   

2.
永乐宫壁画是元代寺观壁画艺术的杰作,其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宏伟的独特风格、绝妙的构图技巧,成为中国古代壁画中不朽的篇章。从它的艺术风格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元代民间绘画精湛的艺术特色。永乐宫壁画集历代壁画之大成,继承大唐风格,沿袭唐代正统派的绘画传统,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元代画风,破译唐代壁画以及窥探民间寺观绘画提供了有价值的摹本。文章重点对永乐宫壁画的背景、构图、造型、线描、设色、风格进行梳理,解读元代寺观壁画的发展,窥探元代民间绘画的特点,诠释元代绘画独特之风。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壁画是我们已知的最古老的绘画形式。永乐宫壁画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壁画之一,其最为壮观,水平最高,它的造型艺术、色彩结构都反映了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高度,至今仍然可以作为中国工笔重彩人物技法的典范。所以,文章主要对永乐宫壁画进行简单介绍,分析了壁画的造型艺术和线性艺术,还有它精美绝伦的色彩特征。通过对传统绘画的学习,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伟大的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4.
很多年前我来到永乐宫写生,如今故地重游,很有一些感触. 永乐宫壁画是我国现存最宏伟的道教壁画之一,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卓越成就.在技法上不但承继了唐宋以后流行的"吴带当风"的传统,也兼容了元代的绘画特点,使得整个壁画内涵极为丰富,是研究中国美术和当时社会生活的生动材料.这是当年我在写生的时候,导师和书本上对永乐宫壁画的讲解.  相似文献   

5.
除了史籍上的文字记载外,历史上道教服饰最为直观的表现,当属历代的道教壁画。元代永乐宫壁画是现存规模最大、保存完好的道教壁画,其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人物服饰更是丰富多彩,为后人了解当时的道教服饰文化提供了直观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国家邮政局今年 5月发行两套有关道教题材邮票。这是中国邮票发行史上不多见的。5月 5日发行的《永乐宫壁画》邮票 1套 4枚。图案面值分别为 (4 -1 ) 60分西王母、(4 -2 ) 80分奉宝玉女、(4 -3) 80分东极救苦天尊、(4 -4 ) 2 80元金星、水星。永乐宫位于山西芮城县城北 3公里处 ,原名“大纯阳万寿宫”。是为纪念“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兴建。为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之一 ,同时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元代道教宫观 ,宫内殿阁巍峨、布局疏朗。其中主体建筑 5座 ,即宫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 ,垂直排列在中轴线上。各殿精美的元代壁…  相似文献   

7.
位于山西省芮城县的永乐宫是元定宗元年民间艺人为纪念吕洞宾而建立的道教圣地,它最精美的地方就是壁画,因而其壁画也就成为文人、学术界及艺术家关注的焦点。文章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以三清殿壁画《朝元图》的人物服装为切入点,着重从色彩的装饰效果、黑白灰关系和冷暖色调三个角度来诠释《朝元图》美妙的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8.
芮城圣寿寺     
山西晋南芮城历史文化积淀丰厚,人杰地灵,著名的道教圣地永乐宫就在这里。位于芮城东北巷口村圣寿寺,因寺内有八角十三级浮图塔一座,又名“塔寺”,又因历史记载塔内藏有舍利,也称“舍利塔”。该寺创建于北宋天圣(1023—1032)年间,元明清三代重修。后因战争影响,只剩有46米的高塔巍然依存。高塔与法门寺塔样式相同,挺拔秀丽,塔刹顶部已毁,仅存覆体刹基。塔内残存宋代壁画,依稀可辨,塔中原设木楼梯,也已毁没。塔身岌岌可危,站在塔下,即可看见明显的裂缝沿着塔顶向下延伸,现在已经延伸到塔身第3层。此外,塔底也布有多条裂纹,亟待修复。近年来,…  相似文献   

9.
芮城县道教协会成立大会于 7月 2 8日召开 ,出席代表 45人。道教在芮城县历史悠久 ,唐代出生于芮城永乐镇的吕洞宾 ,抛弃功名 ,潜心修道 ,成为道教祖师八仙之一 ,宋元时代人们在其出生地建吕公祠 ,后改祠为宫 ,即永乐宫 ,成为道教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 1995年 ,在山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中国道教协会的大力支持下 ,在原永乐宫旧址建纯阳观大殿一座。经过三年多努力 ,芮城县道教活动有了正常发展。成立大会上 ,徐宇升道长就前期工作以及道协成立后之打算做了报告。县政协主席吕振林 ,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薛会冰等有关领导到会祝贺并讲话。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道教》2012,(1):50
中国道教协会主持编修的《中国道教神仙造像大系》已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集清代以前道教神仙殿堂造像、石窟造像、馆藏造像、壁画绘画造像等500余幅,堪称第一部最全面系统的神仙造像图册。  相似文献   

11.
民乐县上天乐石窟是河西走廊一处小型道教石窟遗存。其《朝元图》壁画造型生动,饱满而富有张力,技法上以线条勾勒为主,渲染填彩为辅,兼施以沥粉贴金,画面完整,技艺纯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道教在中国形成后,道教艺术作品如繁花盛开般涌现。其中,以全真道祖师吕洞宾为主题创造的永乐宫纯阳殿壁画——《纯阳帝君神游显化图》,是现存唯一的吕洞宾画传,也是最具感召力的道教艺术珍品之一。本文通过对壁画的释读,就《显化图》的说教性、《显化图》与文献的对比分析、《显化图》的内容及风俗意义、《显化图》的艺术特征四个方面,对壁画进行了图像解构。 陈杉,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3.
道教绘画始于汉末,盛于唐宋之际。道教绘画除了斋醮法事画外,还包括壁画、宫观建筑中门、窗、柱、梁上的彩绘。法事绘画一般以三清、帝君、神仙、星图等为主,而壁画、建筑彩绘等则以宣扬道教教义、弘扬教化功绩为主,内容多涉及道教神仙传说、经文故事等。建筑装饰上的彩绘,多以花鸟、走兽、山水等为多。几乎中国绘画艺术所表现的领域都能在道教绘画中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道教的绘画艺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民众的道教信仰、意识观念和审美观念。道教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国发行了一套敦煌壁画邮票。我对敦煌壁画没有什么研究,但是我很爱好绘画艺术。看了这套敦煌壁画邮票,有些感想。敦煌是甘肃省的一个县,是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交通重镇。莫高窟是闻名中外的敦煌艺术宝库,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东南的鸣沙山下,在南北长约160米,高达17米的崖壁上凿满了洞窟,构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自前秦建元二年(316)开始建窟,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道教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其源而生长于其中,承其精而塑其华。道教艺术作为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道教文化以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阐释、传播、保存。由王宜峨编撰的"道教文化丛书艺术精华系列"(全套共五册),从道教文人画、建筑、造像、法器法物、壁画水陆画版画等五个方面,全面展现了道教艺术的特点和成就。在《道像庄严》一书中,王宜峨以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发展为主轴,将自己对道教壁画、水陆画、版画的研究置于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道教素有“夜观星象”的传统。据《楼观本起传》记载,“楼观者,昔周康王大夫关令尹之故宅也。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此宫观所自始也。问道授经,此大教所由兴也”①。道教宫庙称“观”而不称“寺”或者“庙”,与道教夜观天象的传统或许有最为直接的关联。道教为什么重视天文学,主要原因是受先秦道家遗风之影响,对天体极为崇拜与敬畏;同时,道教从“天人合一”、“身国同治”的思维模式出发,认为了解天象有助于求道证道,得道成仙。道教神学理论体系建构,道教各种内外丹养生修仙方术的发展和完善,需要道门中人掌握一定的天文学知识。…  相似文献   

17.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杰出代表,其建筑规模之大,宗教特点之显著,布局之合理,设计构思之精巧,建筑技艺水平之高超,实属世之罕见,堪称"旷世之极盛,万古之奇观".研究武当山道教古建筑群,对于弘扬武当道教建筑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元代宗教题材尤其是道教题材在绘画领域占有重要地位,~1身为道教徒或具有道教信仰、崇尚道家思想的画家有赵孟頫、黄公望、吴镇、倪瓒、方从义、张彦辅、吴全节、张雨、邹复雷、冷谦、邓宇、吴伯理等。其中,倪瓒无疑是一位重要人物,其绘画天真幽淡、不拘于俗,与他的思想和信仰密不可分,颇具代表性。他的画、诗、书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同时受到儒、道、释多重影响,但道家和道教影响最为深刻而持久。~2  相似文献   

19.
若水 《中国道教》2005,(2):39-41
一李唐王朝被称作老子李耳的后代,道教被定为国教,并以此作为唐高宗、太宗的既定国策。此时的学术思潮以扶持道教为重点,同时尊崇儒学,道、儒配合联同反佛。许多有才能的知识分子天性向道以及“寒窗苦读”的儒生之路不足以实现青云直上的人生超越,便采取“终南捷径”的方式,隐居从道。此时上至卿相重臣如贺知章,下至绝代诗人李太白皆是如此……不难看出道学壮大的声势。道教之影响在绘画上,出现“道释人物”一科;音乐上《玄真道曲》、《大罗天曲》大盛;文学上诗人与道士往来唱和,著名道教理论家司马承祯、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等有“…  相似文献   

20.
华山与道教     
风景秀丽的华山,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也是道教有名的“洞天福地”,历来是道教徒向往的修炼之地。历代道教徒修真养性的遗址和文物遍布山中,至今当地还流传着这些人的许多神奇的传说和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五代道教学者陈抟了。由于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