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婚姻、家庭的道德与法律建设应与现代文明发展方向同步肖雪慧(一)在任何社会,婚姻、家庭问题都很重要。但在不同的伦理背景下,这种重要性的含义相去甚远。在社会本位的伦理背景下,往往着眼于维护特定秩序来强调其重要性;而在注重个人的伦理背景下,这个问题之所以重...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与婚姻道德沈晓阳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要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婚姻道德是家庭美德的重要内容。而在现代条件下加强婚姻道德建设,必须把它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联系起来,从中找出建设的方向和目...  相似文献   

3.
电影艺术中以婚姻道德为讨论主题的例子并不鲜见,《廊桥遗梦》和《一声叹息》均是进行伦理审视较好的范本。中国人重视家庭本位,而西方则强调个人幸福,这种传统的矛盾于现代社会已逐渐消弭。如今,社会主流价值观否认婚姻之外自私狭隘的爱情追求,倡导个人幸福理应受到家庭伦理观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诗经》的家庭伦理思想包括亲子、兄弟和婚姻夫妻伦理。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源头 ,《诗经》在“孝”的道德范畴、兄弟之伦、夫妻男女道德等方面 ,具有比较原始的内容和意义 ,但儒家传统家庭伦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已经初见端倪。《诗经》的家庭伦理思想 ,经由儒家学者的改造和发挥 ,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婚姻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指示和判断婚姻家庭生活中的行为是非的准则和规范,是现实经济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对婚姻道德的研究必须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反映受现阶段社会生活条件制约的婚姻基础构成,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实际。同时,其建设也不能忽视民族心理的影响以及与现阶段精神文明水平相联系的群众可接受性程度。婚姻道德的探讨,首先需要弄清的是如何理解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的有关论述。在本书中,恩格斯指出:“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末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如果感情确  相似文献   

6.
章海山、陈思迪、徐焕洲等编著的《家庭伦理》一书于1984年12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论述了爱情及恋爱中的道德、婚姻及婚姻中的道德、家庭及家庭中的道德三大部分,而其中侧重论述了爱情、婚姻、家庭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对家庭伦理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对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末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从来都被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缠绕着的婚姻问题,在恩格斯把感情确定为它的道德基础之后,似乎显得单纯而透明起来了。  相似文献   

8.
从道德本位到权利本位的转换——梁启超《新民说》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新民说》是对以《大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新民”思想的改造和发展。他以民权、独立、自由的资产阶级“公德”代替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封建主义的“私德” ,用中西文化中的优秀道德传统构建新国民 ,实现了从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旧道德向以权利为本位的新道德的转换 ,“旧国民”向“新国民”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人生哲学中的本位差异陈根法中西方人生哲学的比较,是中西文化比较的一个重要落脚点。人生哲学的本位问题,涉及人生哲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的问题。人生哲学以什么为本位,展现着该人生哲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方向。以知识为本位是西方人生哲学的根本特征。主要表现在1.重视知识在道德中的地位和作用。2.认定智慧是一种主要的美德;3.追求“为知识而知识”的人生目的。以道德为本位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特征。这种人生哲学认为,道德是人生的本质,也是生命价值的具体表现.人不是为生活而生活,而是要审慎地选择道德理想,不断提高生命意义,以达至善的目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西方人生哲学促进了科学文化的繁荣,促进了主体意识的发展,同时也诱发了西方的极端个人主义和西方的精神危机。而以道德为本位的中国传统人生哲学则塑造了中国人的群体精神,塑造了中国人重视修养、崇尚道德的传统并由此增进了人际关系的温馨与和谐。但同时也遏制了科学的进步和个性的发展。因此,中西人生哲学应该并且能够相互补充。(日摘自《复旦学报》1992年第5期)中西方人生哲学中的本位差异@陈根法  相似文献   

10.
道德适应时代,贴近生活的一本力作———《市场·科技·婚姻与道德》评介徐少锦目前,道德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科技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以及在前两者制约下的婚姻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则是热点中的热点。张学增和陈善卿两位学者所著《市...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有一个没有道德和不知道德为何物的时期。那么,人类最早用什么作为维护其群体关系的准则呢?在人类最初的社会生活中,是否在各方面都毫无限制,每个人都可以为所欲为呢?苏联谢苗诺夫所著的《婚姻和家庭的起源》一书,对原始人类的社会生活作了全面而具体的描绘,其中以大量的事实,论述了禁忌这个人类最早产生的社会意识。根据该书所提供的材料,可以认为,禁忌就是人类最初维护其群体关系的行为准则。那么,什么是禁忌,它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表现形式,它与后来的道德相比有什么不同,无疑是有必要加以了解的。本文谨根据谢苗诺夫的《婚姻和家庭的起源》、拉法格的《思想起源论》、罗伯特·路威的《文明与野蛮》等著作中的材料,试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12.
婚姻是人世间的大事。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当达到一定年龄的时候,总会不可避免的遇到它。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信众人数最多、体制最完备宗教之一的天主教对婚姻有其丰富而独特的阐释。梵二文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指出,“个人、社会、教会的幸福和健全的婚姻与家庭生活,紧相连接”,“婚姻为人类的繁衍、为家庭所有成员的个人进步及永远命运、为家庭本身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尊严、稳定、  相似文献   

13.
清华简《命训》篇论述了“大命有常,小命日成”和“司德司义”“赐之福”“降之祸”的天命观,此与墨家的天志、明鬼、非命等思想多有相似之处。这两者皆是对西周以来道德本位的天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除了揭示道德与非命之间的关系外,清华简《命训》还强调“道天莫如无极”以树立天的权威,并通过“明王”来“道天正人”。在这一点上,墨家思想与其存在较大不同,这体现出两者对西周天命观念的不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一些报刊结合以描写爱情为主题的某些文艺作品和实际生活中个别离婚案件,展开了关于婚姻道德问题的讨论。其中,涉及到的理论问题有:什么样的婚姻才符合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它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没有变化?应当怎样正确理解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有关的论述,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见解,颇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家庭伦理的人类学研究——解读恩格斯的家庭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域解读恩格斯的家庭研究;从伦理与道德相联系又相区别的角度,解析恩格斯的家庭伦理思想。文章按照唯物史观和文化人类学分析方法,阐述了原始社会文明开端的伦理和道德、家庭伦理关系的演变、家庭伦理关系的调节、家庭伦理的制度化过程、个体婚制和个人性爱的道德意义,以及婚姻的离异和人类婚姻的前景等方面的思想。文章力求阐发恩格斯关于家庭伦理的独到见解,探索从原始人到文明人家庭伦理演进的过程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稳定性为基本特征的传统社会在相应的文化、社会、教育及伦理条件下形成的“道德建设”的理念,在现代化条件下遭遇挑战.适应多元、多变、多样现代文明的“多”气象的“道德发展”理念,是现代文明体系下把握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理学家以《四书》为依托 ,从《四书》开发与阐明的儒家心性论和人伦道德学说实现了人学为本旨的而表现为以理念形态的儒学的复归 ,质言之 ,实现了以人伦为本位的儒学的归位。以此言之 ,理学的兴起亦可谓是儒家人伦道德学说的重建与振兴。  相似文献   

18.
《家庭美德五字谣》是把家庭美德落到实处的新探索,不仅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将发挥其独特的社会功能。 第一,家庭道德宣传整体化。自广东推出《新三字经》、《社会公德四字歌》后,接着又出版了《家庭美德五字谣》,这系列的通俗化道德教育,使每个公民了解社会道德有丰富的内涵及各层次的规范要求,是各部分道德的有机整合。家庭道德由家规、家风、家教所构成,有其自身体系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列宁把两性关系、家庭和婚姻的新的道德基础的发展跟社会的进步联系起来,他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当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才能使真正的男女平等和以经久可靠的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成为社会普遍的现象。列宁指出:“有人说,妇女的法律地位最能表明文明程度。这句话很有些道理。从这个观点来看,只有无产阶级专政,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够达到而且真正达到了高度的文明。”(《列宁全集》第30卷,第374页) 苏维埃政权彻底废除了包括维护男女不平等的法律在内的多种资产阶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婚姻家庭关系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婚姻家庭关系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婚姻家庭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伊斯兰教从信仰真主和服从真主安排的角度出发,十分重视婚姻家庭关系的协调。有关婚姻家庭关系的规定在《古兰经》、“圣训”和教法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规定规范着穆斯林家庭成员在整个家庭生活中的行为,维护着婚姻家庭的和谐与稳定,进而促进了整个伊斯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经一千多年了,其有关婚姻家庭关系的论述与我国新《婚姻法》有不少相通之处,这体现了伊斯兰婚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