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赵建永 《中国道教》2004,5(5):32-35
对于道教史研究的开端,入手点的选择实为关键。汤用彤先生通过对浩如烟海的道教经史的广搜精求,首先确定了《太平经》在道教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他指出,《太平经》上接黄老图谶之道术,下启张角、张陵之教。①为了辨清黄老道术与《太平经》、汉代佛教的源流关系,他探本求源,考察了黄老之学到黄老道术的演变过程。他认为,《庄子·天下篇》举儒墨阴阳名法诸学,总名之为道术;汉初司马谈《论六家要指》,以黄老之清净无为曰道家;《汉书·艺文志》从之;《史记·封禅书》已称方士为方仙道;汉末乃有太平道;而王充《论衡·道虚篇》以辟谷养气…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精神《悟真篇》收入于《道藏》、《释教大藏》、《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子部》中,在《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中也均有著录。《四库提要》说它与魏伯阳《参同契》均为道教丹法正统著作。近人丁福保《道藏精华录百种》中,赞之为“辞旨畅  相似文献   

3.
<正> 《论语》和《孝经》是先秦儒家的两部重要经典著作,自从西汉刘歆的《七略》和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第一次将它们收入目录学著作中后,二书在历代史志中的著录顺序曾发生过前后不同的变化。 《七略》是我国第一部目录著作,但早已失传,它的基本内容保存在《汉书·艺文志》中。《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它将汉代的藏书分为六大类,其第一大类“六艺略”,主要包括儒家的《六经》及其传注,相传这些经传都经过  相似文献   

4.
《阴符经》     
道教经典,一般认为系道教修炼专著,全称《黄帝阴符经》。《新唐书·艺文志》归入道家类,凡一卷。作者及成书年代,论说甚多,据考证,书出唐代之前,但作者并非前人所称的黄帝、寇谦之或李筌。今人王明认为,出于北朝一隐者。经文有三百余字及四百余字两种,因其主要文句一致,故两者并传。传本有分为三篇(章)者:  相似文献   

5.
道教类书。题“大唐陆海羽客王悬河修”。王悬河生平无考。该书辑录二百余种“三洞”经书之精要,故名《三洞珠囊》。《宋史·艺文志》神仙类、《通志略》诸子类道家及《秘目》子类道书皆云30卷,《太平御览》经史图书纲目未著卷数和撰人,收入《正统道藏》分为10卷30品。其内容多属古代仙真神话故事和南北朝以前方士、道士事迹,特别突出老子为帝师、化胡和张陵布道教化传说。关于道教的仙真位籍,时,空、劫数及有  相似文献   

6.
《汉书·艺文志》说:“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白虎通·辟雍》释“明堂”之职曰:“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宗有德,重有道,显有能,褒有行者也。”而《汉书·艺文志》所记“蓍龟十五家,四百一卷”中即有“《周易明堂》二十六卷”,由《周易明堂》列入“蓍龟十五家”考之,方知《汉书·艺文志》何以将“明堂”与“羲和、史、卜”并列。而由“明堂”的“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考之,可知汉人的数术学除如上供皇帝占卜的内容外,还是一种“乃立明堂之朝,行明堂之令,以调阴阳之气,以和四时之节”(《…  相似文献   

7.
简讯     
北美《中国宗教杂志》刊登本会研究室编写的《中国道教史提纲》(英文) 北美的中国宗教研究会(SSCR)1987年出版的第15期《中国宗教杂志》(Joumul ofChinesc Rcligions)刊登了由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编写的《中国道教史提纲》的英文本,翻译者为中国研究会副主席、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宗教系教授包士廉(朱利安·帕斯)和萨斯喀彻温大学梁文康。译文前有简短的介绍,全文如下: “以下是题为《中国道教史提纲》的论文的翻译,它原发表于《中国哲学史研究》,1983年第一期第41至50页上,由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编写。由于这个提纲公认地编入了中国正在进行着的道教研究的新材料,它对于西方的道教传统研究的学生们可能是非常有用的。”《中国宗教杂志》,由中国宗教研究会编辑出版。中国宗教研究会在1974年由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丹尼尔·奥弗迈耶教授提议创  相似文献   

8.
道教书名,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宋史·艺文志》著录有“李昌龄感应篇一卷”。南宋绍定(1128—1233)年间,宋理宗命临安(今浙江杭州)太乙宫依旧存道藏内容刻印,共8卷。《太上感应篇集注》云:“太上者,是道门至尊之称也,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言善恶动天地,必有报应也”。该书主要思想为“天人感应”和“因果报应”,以儒家道德规范和  相似文献   

9.
《周易参同契》作者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开历史的载籍,似乎都明明白白地写着《周易参同契》的作者是魏伯阳。不信,请看——晋代葛洪的《神仙传》中说:“伯阳作《参同契》、《五相类》,凡二卷”。《旧唐书·经籍志·五行类》载:“《周易参同契》二卷,魏伯阳撰;《参同契五相类》一卷,魏伯阳撰”。《新唐书·艺文志·五行类》载:“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二卷;又《参同契五相类》一卷”。五代后蜀彭晓的《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序》中说:“真人魏伯阳者……不知师  相似文献   

10.
帛书《黄帝四经》对《老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帝四经》,初见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为其所著录二十七种“黄帝书”之一。至《隋书·经籍志》已不见著录,可能在汉魏六朝战乱中亡佚。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有关于黄帝学说的古佚书四篇,唐兰先生、李学勤先生等考定为佚失的《黄帝四经》。帛书《黄帝四经》的发现,为研究战国秦汉时期颇活跃的黄帝学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此派的思想学说,也可以看出它对于《老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史学家大都承认,《管子》一书,并不是管仲所作,而是我国战国以迄秦、汉以来的一部诸子集成。据张守节《史记·正义》引刘向、刘歆父子所著的《七略》说:“《管子》十八篇,在法家”;而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却把它列入道家,共八十六篇;现在通行本《管子》卷首的刘向《校录序》说,他校雠了关于《管子》的书有五百六十四篇之多,除去重复的四百八十四篇,定为八十六篇(数目并不相符)。《校录序》的说法虽然和《汉志》的篇数相  相似文献   

12.
道士的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者的话:已故吉冈义豊教授是日本研究中国道教的专家。他最后一本书是《追求长生》,1970年在日本京都出版。书中194页至228页介绍了“道士的生活”,主要讲的是解放前夕北京白云观道士的生活。1979年美国研究道教的专家荷尔姆斯·韦尔奇教授和法国研究道教的学者安娜·塞德尔合编了一本中国宗教论文集,题为《道教的多面性》,由耶鲁大学出版。书中收入了有关“道士的生活”这一章,  相似文献   

13.
一、道教音乐道教的宗教仪式中包含着丰富的音乐。道教音乐是随着道教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宗教艺术形式。《道藏》中《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一中提到:嵩山道士寇谦之在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公元415年得《云中音诵(即华夏颂·步虚声)新科之诫》,从这一有关道教音诵较早的历史记载看来,道教音乐迄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  相似文献   

14.
巫以歌午降神。《周礼·司巫》:“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尚书·伊训》:“恒午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古时的巫师,以歌午作为“娱神”、“悦神”、“降神”的方法,故巫同古代的音乐有密切关系。《诗经·小雅》:“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易经·豫卦》:“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古时各种祈神的祭祀,莫不作乐,故各种宗教仪式也都同音乐有密切关系。道教远源于巫祝,继承了“巫以歌午降神"的传统,同时道教  相似文献   

15.
1985年10月18日至20日,日本道教学会在弘前大学召开了创立35周年的纪念讨论会。以后,在1986年11月出版了由秋月观瑛主编、野口铁郎和福井文雅助编的文集《道教研究的进展——对其现状和问题的考虑》,文集汇编了纪念讨论会上的各项报告,计有:《道教和隋唐的历史·社会》(砂山稔),《道教思想的研究和问题点》(福井文雅),《道藏的编成与有关问题》(尾崎正治)、《中国小说及道教——兼述<续金瓶梅>  相似文献   

16.
明《正统道藏·太平部》,有残存《太平经》五十七卷。据范晔《后汉节·襄楷传》记载,原书为一百七十卷,号《太平青领书》。东汉末,张鲁之天师道及张角之太平道,均奉此经为授道秘典。由于《太平经》对东汉及魏晋社会发展有过一定影响,且在哲学思想史、道教史方面有一定价值,故历来颇受学术界及宗教界一  相似文献   

17.
由青海省宗教事务局承写的《青海省志·宗教志》由西安出版社出版发行 ,全书共 7章 ,2 9节 ,30万字 ,2 9张照片 ,5 9幅图表 ,45 1页 ,精装定价每册 80元。《青海省志·宗教志》是《青海省志》中最具青海特色的专业书之一 ,它记述青海的宗教问题 ,特别注意了政策性、科学性、资料性。全志由概述、原始宗教与民间信仰、藏语系佛教、伊斯兰教、道教、汉语系佛教、基督教、宗教事务管理、后记组成 ,内容记述上起各宗教的产生、下至 1 995年。《青海省志·宗教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专业特色显著、地方特色突出、民族特色浓郁 ;体例规范 ,结构…  相似文献   

18.
道教辞典     
《阴符经》全称《黄帝阴符经》,道教奉为经典。传说达观子李筌至嵩山虎口岩壁中得《阴符》本,又由骊山老母授阴符玄义而作经注。该经成书年代及作者,说法不一,有商末、战国、战国末、晋哀帝时杨羲、北魏寇谦之、唐李筌等。唐初欧阳洵撰《艺文类聚))已引用《阴符经》中语。足见那时已有《阴符经》行世,传本较少,藏之甚秘,自李筌得本作注,始显於世。《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一卷。经文有三百多字本或四百多字本,内容相似,主要文句亦一致,两者并传。分三章,第一《神仙抱一演道章》,第二《富国安民演法章》、第三  相似文献   

19.
一、成书 晏子,名婴,谥平仲,春秋齐国贤相,事齐灵公、庄公及景公三代,《汉书·艺文志》著录有书八篇,在儒家类. 今传《晏子》书八卷,分《内》、《外》两部分.《内》有《谏》、《问》及《杂》三篇,各分上、下;……  相似文献   

20.
《庄子》与道教重玄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若水 《中国道教》2001,(6):42-46
在道教发展的历史上,老子的地位始终是显赫的,他一开始便被尊为教祖,而《老子》一书也一直被奉为上品经典。与老子相比,庄子就没那么幸运了。仙道的创始者葛洪,就曾在他的《抱朴子·释滞》中针砭《庄子》“永无至言”、“不足耽玩”,因而在他的《神仙传》里也没给庄子留以神仙位次。然而,如果我们深究道教义理同庄学的关系,究其实质,论其本旨,就会发现,道教从《庄子》中所摄取的营养实较从《老子》中所摄取的营养多,受《庄子》的影响也更深。早在南朝,上清茅山道的陶弘景就极为推崇《庄子》,他在《真诰·序录》中写道:“仰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