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犹太教作为犹太民族的宗教随着犹太人的到来而进入我国。其传入历史相当久远,与基督教、伊斯兰教传入我国的历史相仿。有关史料表明,犹太教自进入我国以来一直存在于中国社会,几乎没有中断过。只是由于犹太教不像侧重在中国社会传教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基本不在中国人中宣传其教义,更不发展其信徒,它的长期历史存在才很少为国人所察觉。本文拟通过犹太会堂在我国有关城市的历史对犹太教在我国存在的历史进行系统梳理和论述,同时兼论我国历代政府对犹太教所持的态度和实行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据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兴亚院及满铁对占领地哈尔滨、齐齐哈尔、海拉尔、满洲里、奉天、大连、天津、青岛和上海等城市已形成犹太宗教社团的犹太人的秘密打印调查报告,辅之以其他第一手的外文史料,叙述上世纪后半叶以来至解放后近代中国犹太教会堂及祈祷所的建立、发展及其消亡的简单情况。文中指出:哈尔滨的犹太教社团是较完善的,有宗教裁判法,还设有律法学校、慈善机构及墓地等。1937年以后,更采取了政教分离制,即拉比和社团领袖即互相配合,又各掌其权  相似文献   

3.
第五回艰难处境立信仰终不改622年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斯兰教。636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巴勒斯坦和其它西亚地区,建立了阿拉伯帝国,在穆斯林统治下,犹太人要交纳特别的人头税和土地税才能使自己的生命、财产和宗教自由得到保障。8世纪初巴比伦犹太教教长与拉比学院将《巴比伦塔木德》推广到各国犹太社团,遵守共同律法传统与生活方式,但激起一些犹太人的反对。761年巴比伦人阿南·本·大卫创立了卡拉派。“卡拉”是希伯莱语“诵读”之意。因此卡拉派亦被称为“精读《圣经》派”。阿南谴责遵行《塔木德》的犹太人曲解犹太教教义,用…  相似文献   

4.
胡浩 《宗教学研究》2013,(1):263-267
出于对犹太启蒙运动造成的激进同化倾向的抵制,19世纪初,现代犹太史中开始出现一种新观念,要求以科学方式重新定义和解释犹太教.聪茨和沃尔夫提出并阐释了“犹太教科学”的观念并推动了犹太教科学研究的发展.犹太科学文化协会成为早期科学运动的实践机制.科学观念还影响了诸如约斯特、格列茨、盖格尔、弗兰克尔等一大批犹太学者,对犹太史学和犹太教改革运动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界说犹太教的难点有二:一是其独特性不在其信仰观念而源自历史经验,要从历史演变中把握其独特性;二是其多样性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要在歧异中寻求一致,以其本质去统一其多样性。本文从拉比犹太教入手,将不同时期不同派别的犹太教所作的自我诠释,综合推演出犹太教的分解式定义,以求更深入地探讨和认识组成犹太教的不同传统。  相似文献   

6.
饶本忠 《学海》2007,32(1):103-109
拉比犹太教是一个阶段性宗教,这一课题在国内鲜有人问津。由于资料缺乏等原因,它起源于何时,何时终结,至今在学术界争论不断。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意在对拉比犹太教的源头进行详细探讨,同时对拉比犹太教的内涵进行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7.
犹太教会堂     
犹太教会堂(Syn-agogue)是犹太人进行公共祈祷、慈善、文娱活动和研读经书的场所,是犹太人的宗教、教育和公共事务管理中心(Synagogue取自希腊词汇synagoge,意为“一个聚会的地方”,是希伯来语Bet Hakeneset的译文)。 无人知晓犹太教会堂的建制是从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据传,它最初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的巴勒斯坦,但许多学者认为它源自巴比伦时期。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城陷、所罗门圣殿被毁、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沦为“巴比伦之囚”。失去故土与圣殿,又没有领袖人物的犹太人,自行组…  相似文献   

8.
《学海》2015,(6):185-192
大卫·弗里德兰德作为门德尔松之后德国犹太启蒙运动的代言人,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门德尔松的启蒙思想;在争取柏林犹太社区解放的背景下,弗里德兰德批判了传统犹太教的形式主义,提出了按照理性宗教和自然宗教的要求,对犹太教律法和仪式进行彻底变革的主张,从而将犹太启蒙运动引向激进化的道路。在当时条件下,弗里德兰德的犹太教改革思想因带有强烈的政治动机而不为基督教社会所接受,又因过于激进也没有得到犹太社区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9.
利奥·拜克通过对保罗的思想、福音书传统及其内容和耶稣思想的犹太本源性的历史考察反驳了哈纳克对两教渊源关系的否认,论证了基督教的犹太教历史起源;从犹太教的一神神圣信仰及其伦理本质特征等几方面进一步阐释了犹太教作为神圣信仰来源的含义,体现出现代犹太学者对犹太教的伦理神本质特征和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维护和发扬,确证了犹太教和犹太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希伯来先知是"轴心时代"图景中以色列宗教的代表,其言行和经典对于犹太教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犹太传统对待先知的态度和阐释方式不同于基督教,明显地呈现出一种从重视到冷落的转变。先知在早期犹太传统中居于"显耀"地位,然而,经过后世犹太教拉比的刻意处理,最终导致先知在犹太传统中几近消失。犹太传统中长期占据主流的"律法中心主义"是拉比有意采取措施对主张伦理改革的先知进行颠覆和解构的决定性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正>一、关于"犹太—基督教传统"在研究宗教史的过程中,一些欧洲学者最先提出了"犹太—基督教"(Judeo-Christian)这一概念。据《牛津英语词典》描述,具有思想内涵的"犹太—基督教"一词的连用首次出现在1899年的一本《文学指南》中,意指基督教会的仪式实践与第二圣殿时期的犹太教有很大的相似性。此后也有学者偶尔引用"犹太—基督教"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最初是从犹太教中演变而来的,但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基督教却在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下日益与犹太教分道扬镳。基督教与犹太教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道德主义与律法主义、内在信仰与外在仪式的区别之上,早期基督教徒凭藉着一种唯灵主义的信仰和动机论道德观,超越了囿限于直观的禁忌仪式和侧重于规范外在行为效果的犹太教。从犹太教“末世论”到基督教“救赎说”的理论发展意味着基督教最终摆脱了犹太教的浅薄的现世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藩篱,成为一种关于灵魂得救(彼岸主义)的福音和普世主义的宗教  相似文献   

13.
在希腊哲学的观照下精心辨析、正确把握犹太拉比与早期基督教各具特色的释经理念,不仅有助于从源头上厘清阐释学的基本性质,而且能对后世西方文化-文学理论的某些动向形成深层次认知.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表面的物质性文字是暂时的,其内在的精神性真理才是永恒的,要想还文本以其固有之义,须借助于由表及里的精神性阅读和阐释.犹太拉比则相信语言与存在同等重要,上帝之言或经文等同于上帝本身,由此其释经理念表现出对文本神力的推崇,及其对阐释之无限可能性的强调.从保罗以灵义废除字义的主张那里,能发现早期基督教释经学对犹太释经理论的背离,及其对希腊语言学的传承.20世纪中期以来,一批大胆挑战希腊-基督教阐释传统的犹太裔批评家已然崛起,显示出蒸蒸日上的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正>如我在第一章所述,本书将公元70年视为拉比时代的开始;该时代的结束则在公元六世纪。研究古代世界历史的专家一般把那些世纪称为晚期古典时代,承续古典时代。在此期间罗马帝国兴盛之后又衰落,基督教取代异教成为国教。古代世界的社会制度及模式逐渐被带有中世纪特点的社会制度及模式所取代。对于研究犹太宗教的历史学家来说,这些世纪也说明着一个世界的结束及另一世界的兴起。从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国有严格的司法体系与制度。以色列的司法体系分为三大类:普通法院、专门法院、宗教法院。宗教法院系统包括犹太教法院、穆斯林法院、基督教法院和德鲁兹族法院。由政府拨给经费,负责审理与宗教有关的诉讼案。宗教法官和职员是国家官员。其中,以犹太教法院的影响最大,它包括由两位首席拉比领导的最高犹太教法院以及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首先是一个对资本主义传统社会毫不妥协的革命者、批判者,同时也是一个吸取了多种文化滋养的文化巨匠,正因如此,犹太教对马克思的影响不应被忽略.本文将犹太教对马克思的影响主要概括为: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犹太教对马克思的精神气质的影响;二是犹太教对现实的、社会的"人"的重视与马克思思想的主旨具有一定的暗合性;三是与基督教的"博爱""来世精神"相比,犹太教更突出了"平等"、"公义"和现实生活,这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无情批判有一定联系;四是马克思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犹太教与对资本主义金钱崇拜的批判直接对应起来;五是马克思的著名格言"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等蕴含着明显的犹太情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犹太教研究为角度 ,对《希伯来圣经》和拉比文献中的上帝称谓作分类比较后 ,确认雅赫维为没有歧义的上帝之名 ,并就其历史渊源作了考证。本文认为 ,犹太教上帝之名的读音失传 ,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逐渐恶化而造成的 ;其名讳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邃的宗教意义 ,反映了犹太教独特的上帝观 ,如随意改换和误译必将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18.
论什么是犹太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犹太教的定义,人们众说纷纭,但有最基本的两点可以肯定,即-是-神教或伦理-神教;二是犹太人信奉的宗教。本文通过历史考察及与基督教等的比较,指出犹太教重如何行动而非如何信仰;在强调犹太教与其民族不可割裂的同时,分析其教义的普世性。作者认为,为要避免曲解,须按犹太教的观念去理解;为了理解,除信仰外还须探讨其与犹太民族的特殊关系及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9.
犹太教正统派(Orthodox)是犹太教派别中最大的群体,自视为惟一正统的犹太教信众。其最大特点是拒绝犹太教的任何变革,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原则,确信整部《妥拉》是上帝在西奈山上赋予摩西的神启,犹太律法是不能改变的,所以必须严守犹太教的传统信仰、律法和礼仪。许多人依  相似文献   

20.
改革派(Ref or m)是近现代出现的一个重要的犹太教派别。它的产生与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相关。大革命后,西欧犹太人得到解放,犹太人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改善。犹太教改革运动应运而生。它最初始于德国的启蒙运动——哈斯卡拉运动(希伯来文“智慧”、“启蒙”之意),其领袖为摩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