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祖语录>见<藏外道书>第十一册<邱祖全书>内,后序署名"皇明永乐十三年(1411)龙门弟子潘静观拜序".序中大意是说,古圣利生,本无定法,时节未到,虽欲泄之不可;时节既到.虽欲秘之而不能."长春遗录一篇,所说皆无上妙道,大约令人不历阶级,直下见性,不但绝无从上龙虎、铅汞诸家丹经伎俩,亦绝近来葛藤公案诸家语录习气,确是我祖最后微言,不可思议者也."本语录原在师徒之间传授,先是龙门嫡嗣张碧虚得其师传,后亲授云阳,云阳得此篇后,默默行持,不轻示众,后机缘成熟,传于贤者,公布于世.  相似文献   

2.
钛上无极混元一炁度人妙经>,不见于<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亦不见于<道藏辑要>和<藏外道书>,仅见于台湾自由出版社印行的<道藏精华>影印本第二十六页,三千余字,落款:"至大元年岁在戊申二月吴兴赵孟顺书",并有赵孟頫(1254~1322)的篆印.  相似文献   

3.
地论学派自从慧光之后,以法上--慧远、道凭--灵裕为两大主流,这是就北齐佛教对北魏佛教的继承而言.但是,由于宇文泰、宇文护的奉佛,在僧实的领导下,西魏、北周佛教获得一定的发展;而且,由于西魏征服梁朝的巴蜀、荆襄等地,迁移江南人口至关中,于是南朝佛教亦随之北传.所以,西魏、北周佛教在地论学派佛学体系的基础上,融合南朝佛学,编纂<菩萨藏众经要>二十二卷、<一百二十法门>一卷等.本文依敦煌文献B.8388(潜71)、B.8389(制8),恢复与重现了<一百二十法门>;同时,日本大谷大学藏敦煌本"<菩萨藏修道众经抄>卷第十二",即是<菩萨藏经要>的第十二卷.从此,可以看出西魏、北周佛教对佛教的弘扬与理论创造.  相似文献   

4.
书讯     
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道教典籍——《藏外道书》由四川巴蜀书社出版发行。《藏外道书》是继明代正统《道藏》之后的第一部系统的道教经典文献资料汇集。它第一批收书七百余种,一千余卷,主要收录了明清以来的道教经籍。《藏外道书》在编排上既保留了《道藏》的特色,又有自己的特点,与明代《道藏》在资料连续性上相匹配。它的出版对研究明清以来道教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闵一得,<金盖心灯>、<古书隐楼藏书>、<道藏续编>的编撰者,道教全真龙门派金盖山支派的创派祖师.关于闵一得的研究,迄今已有卿希泰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秦广沈的<闵一得传略>(<气功>,1987年第10期)、刘国梁的<闵小艮道教理论略说>(<宗教学研究>,1989年第12期)、盖建民的<道教"医世"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意大利学者蒙妮卡(Monica EsPosito)的<清代中国的龙门道:教义理想与地方实践>(Longmen Taoism in Qing China:Doctrinal Ideal and Local Reality),以及<闵小艮道学思想略述>、孔永劫的<闵小艮与西竺心宗刍议>、刘利的<闵小艮仙学思想泛言>(以上三篇,见http://vip.6to23.com/qgren)等成果行世.这些研究,显然更多地注意到了闵一得别具一格的"道教理论"、"‘医世'思想"、"教义理想"、"道学思想"或"仙学思想"等.对于闵一得其人,及其名下的金盖山支派,我们的认识仍是比较模糊的.鉴此,本文拟以<藏外道书>中的有关资料为根基,对闵一得的生平行迹等作一初步的考察.①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着力于闵一得的生平和师承渊源的考察: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其开家创派的事功,基本认定通常所谓的金盖山云巢支派与闵一得名下的金盖山支派,也就是陈撄宁所说的"调和派"、"非南非北派",属于指涉对象并不完全一致的两个概念.第三部分,主要论列其编纂<金盖心灯>、<道藏续编>和<古书隐楼藏书>等道门文献的不朽功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阐释<楞伽经>中所说如来藏之"无我"义.分析如来藏与外道"我"见的根本区别及具体的理论体现,说明如来藏之"无我"须从诸法唯心所现这一角度来理解.如来藏包括世间出世间一切法,而世间出世间一切法亦皆是心中之相,本自无我,众生有无明故于此心种种相执为实有,若无无明则知诸法唯心,体性如幻.此如幻之心相亦是诸法本真之相,属如来藏之有相的一面--此义在中国佛教中则被表述为"自心本自具足"、"一念三千"等.最后辨析如来藏"无我"义与"空无"的区别,说明如来藏之"无我"并非拨无本心,亦非断灭一切相,与"空无"之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清代以来 ,道教劝善书如《太上感应篇》、《阴骘文》、《省心录》、《照心宝鉴》、《卫济真诠》、《太上宝筏图说》、《指淫断色篇》、《劝世归真》、《除欲究本》、《全人矩》、《起心丹》、《寿世慈航》、《白话劝戒录》、《天津纲纪》等等 ,在社会上流传甚广 ,其中功过格如《十戒功过格》、《警世功过格》之类 ,尤有很大影响。以上书均收入《藏外道书》。这里介绍一种未收入《藏外道书》的功过格。孝字功过格 (原文无标点。此处酌点断。为方便读者 ,格式有所改变。)晨昏定省 ,致敬尽养 ,一日五功。代受一劳苦 ,一功。教一善必从 ,一功…  相似文献   

8.
拙作《〈藏外道书〉书目略析》一文,已对《藏外道书》(前二十册)编收书目逐本作了简要分析。观察《藏外道书》的总体编收情况,似乎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目前所见《藏外道书》只有前二十册,据悉尚有十六册待出。但是根据前二十册的内容编排及有关宣传材料,可知编撰这部丛书的总体布局。故此谨就前二十册内容作为基本参照,试论《藏外道书》的得与失。 从《藏外道书》的总体编收情况来看,本丛书有以下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9.
李艳 《宗教学研究》2004,(1):125-127
道教劝善书是宋明以来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戏曲相同,道教劝善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方式维系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社会结构和道德秩序.道教劝善书劝善惩恶、阴骘观念和因果报应等思想对戏曲创作产生重要影响.从另一个方面看,戏曲也成为道教劝善书传播的重要媒介.这种关联源于二者受众主体在民间以及"有功于辅教"的共同特质.  相似文献   

10.
1992年8月,《藏外道书》(前二十册)首次出版。这部大型丛书的问世,使得明代正续《道藏》以外的道书,首次以大规模结集的方式重现于世。这对于整理中华传统道教文化遗产,以及进一步开展道教文化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标志着道教界人士和研究道教者期待已久的增续《道藏》的事业,终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安荣 《中国道教》2006,(3):22-25
劝善书,又称善书,是产生于北宋末南宋初、盛行于明清时期的一些专门宣传伦理道德、劝人弃恶从善的小册子,其中心思想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书写形式通俗易懂,有劝善文、劝善歌、劝善图说、功过格、宝卷等。这类书籍儒释道三家都有,而道教劝善书因出现的时间较早、影响较大而起了带头的作用,如被誉为“善书三圣经”的善书即是道教的《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和《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其中《太上感应篇》还被誉为“善书之祖”。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教育的视角以一些道教重要善书为例简要探讨其伦理思想。一、道教劝善书伦…  相似文献   

12.
明《周易悟真篇图注》在《悟真篇》诠释史上地位举足轻重,但一直以来罕见传本。中国国家图书馆今藏一种,实为难得善本。通过对之详细考察,笔者认为《周易悟真篇图注》即是《秘殿珠林》所录之《五注悟真篇图解》,其作者程易明与《指玄篇本末原序》(《藏外道书》收录)的作者应是同一人,而该图注所用《悟真篇》底本与《顶批三注悟真篇》(《藏外道书》收录)的底本同源一致;此外,从内容上看,《周易悟真篇图注》乃道教诠释之"图解"传统和"丹道易图"自身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顺凡逆仙"的丹法原理与性命双修的工夫论系统,皆较前人有进一步的细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崑威 《中国哲学史》2015,(2):34-39,55
"本际"词源为古代印度与原始佛教同时代的外道思想流派解释世界本源的哲学范畴。"本际"虽在汉译佛典中也间有使用,但在大乘经典中,才被赋予形上学的内涵,逐渐突出其"本体"色彩。"本际"又曾经是道教与中国佛教哲学的范畴之一。道教学者借"本际"一词的多义性,探讨"道体"与"道性"的本体之究竟和本源之起始,诠释"道"与"自然"在重玄学语境中的内涵和外延;"本际"范畴的定义,经历了由相似本体论向道性论和心性论的逻辑发展,这也是李荣的"本际义"与《本际经》及《宝藏论》的哲学诠释路径。《宗镜录》的"本际义"是佛教如来藏思想与道教重玄学"本际"理论相互借鉴、吸收的成果,代表了中国佛教宋代以后的思想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4.
<城隍经>的种种描述可知,城隍神在道教中乃是"劝善消灾集福"的思想象征,这种思想象征既是道教劝善文化传统的自然延续,也是化解社会道德危机的迫切需要推动下形成的.由于城隍神信仰深植人心,道教通过特有的艺术表征方式,塑造了"赏善罚恶"的城隍神形象,从而在民间社会产生了独特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劝善书,是宣传伦理道德、以劝人为善去恶为宗旨的通俗教化书籍。劝善书产生于宋代(以道教《太上感应篇》的出现为标志),兴盛于明清时期,当时各种劝善书的流通量"几与四书五经相埒",可见其传播之广。劝善书将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进行了具体化和世俗化的处理,使民众百姓易于接受和理解。在诸多类型的劝善书中,道教劝善书出现的时间最早,影响较大,数量也较多。尤其是明清时  相似文献   

16.
书讯     
书名邮购价先知书·启示文学解读21.00元四福音书解读21.00元峨眉山与巴蜀佛教67.00元道教内丹学溯源22.00元迷途指津·致孩子·箴言录17.00元中国佛教名山鸡足山罗汉传说21.00元无量义经30.00元父母恩重难报经28.00元通向极乐之路28.00元天台宗修持与台密探索24.00元法华经说什么19.00元都市中的佛教55.00元虚云老和尚的足迹23.00元道教内丹修炼34.00元道教神仙与内丹学34.80元基督宗教知识辞典92.00元正法眼藏42.00元基督教宗教研究(第六辑)34.00元圣经解读21.00元律法书·叙事著作解读21.00元诗歌书·智慧文字解读21.00元论《宝髻本缘》…  相似文献   

17.
书讯     
书名邮购价道教内丹学溯源22.00元迷途指津·致孩子·箴言录17.00元中国佛教名山鸡足山罗汉传说21.00元无量义经30.00元父母恩重难报经28.00元通向极乐之路28.00元天台宗修持与台密探索24.00元法华经说什么19.00元都市中的佛教55.00元虚云老和尚的足迹23.00元道教内丹修炼34.00元道教神仙与内丹学34.80元基督宗教知识辞典92.00元正法眼藏42.00元基督教宗教研究(第六辑)34.00元圣经解读21.00元律法书·叙事著作解读21.00元诗歌书·智慧文字解读21.00元论《宝髻本缘》和宝髻的施舍21.00元西山四祖14.00元似花非花——佛教美学观18.00元和合为…  相似文献   

18.
正在道教经典中,有一类以"血湖"命名或包含有"血湖"信仰的经典,涉及道经、忏悔、符咒、图篆等内容,诸如《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正统道藏》第2册)、《太一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道藏》第9册)、《上清灵宝大法》(《道藏》第31册)和《血湖六幕集》(《藏外道书》第14册)等等,这些血湖类经典共同构成了道教思想、信仰和仪式实践的  相似文献   

19.
书讯     
书名邮购价都市中的佛教55.00元虚云老和尚的足迹23.00元道教内丹修炼34.00元道教神仙与内丹学34.80元基督宗教知识辞典92.00元正法眼藏42.00元基督教宗教研究(第六辑)34.00元律法书·叙事著作解读21.00元诗歌书·智慧文字解读21.00元论《宝髻本缘》和宝髻的施舍21.00元西山四祖14.00元似花非花——佛教美学观18.00元和合为尚——佛教和平观18.00元聚散因缘——佛教缘起观18.00元清净国土——佛教净土观18.00元月印万川——佛教平等观18.00元出入自在——佛教自由观18.00元道教礼仪25.00元藏密观音造像28.00元慧镜斋文萃32.00元道教旅游指南…  相似文献   

20.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明代印约600方,御书钤用印占很大比例,其中有关道教印约占三分之一.这些印多为石质汉字篆书,原藏内务府,是明代皇帝信奉道教的珍贵实物.故宫博物院出版的<明清帝后宝玺>图录只涉及几方,现公认比较全面的道教印书籍是王育成先生的<道教法印令牌探奥>一书,但关于故宫藏明代宫廷道教印却未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