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希波的奥古斯丁[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罪与自由意志这是奥古斯丁最著名,也是最具影响的理论。所谓影响,并不仅指接受或继承,更多地指,在建构不同理论时,某一先行理论提供了前所未有、此后成为不可或阙的思维视野。在《论自由意志》中奥古斯丁对本问题进行了集中系统的讨论。此外,在以下诸书中亦有较完备的阐释:《论基督的恩典与原罪》(DeGratiaChristietpeccato originali)、《论恩典与自由意志致瓦伦提努》(DeGratiaetliberoarbitrioadValentinum)、《论堕落与恩典》(Decorrept…  相似文献   

2.
胡先金 《天风》2007,(10):13
在香港,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他虽然有近十亿元的资产,却和老伴住在租来的平房里,一日三餐过着“一箪食,一  相似文献   

3.
朱维利 《天风》2007,(18):45
已到而立之年的我,每当我想到从前所走过的路,感到无尽的后悔与痛苦.  相似文献   

4.
现代奥古斯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现状、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在研究方面,今天最新最全的关于奥古斯丁研究文献索引包括2万个左右的标题,这还只是从全世界大约5万个标题中得到的.  相似文献   

5.
螲[虫当]是生活在马来西亚热带雨林里的一种蜘蛛,平时居住在地下洞穴里,捕食猎物和其他蜘蛛一样,都靠织网。在建造巢穴时,它们通常先选一块较为干燥的地方,然后开始打洞。洞穴建好后,它们就在洞口处织一个线圈,然后走出洞外,从外面呈辐射状拉出8根丝线,在这8根丝线的基础上,再延伸出更多丝线,最后,再造一个伪装性极强的盖子,钻进洞里,盖住洞口。  相似文献   

6.
7.
8.
奥古斯丁对精神性存在的确立,使他能够从精神性存在的角度理解上帝、天使和自我,从而超越古希腊形质论的传统形态,全面确立基督教的存在论秩序。对于内在自我的发现,也开启了向近代哲学转向的契机。但奥古斯丁对精神性存在的规定也隐含着难以解决的问题,即精神性存在是否具有质料。这一困难也推动着此后的哲学家对奥古斯丁的方案进行修正。但总体而言,奥古斯丁对精神性存在的思考,决定了其后西方哲学家对存在论的基本理解方式。奥古斯丁构成了从古希腊存在论到近代哲学存在论转型的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9.
《忏悔录》原名“Confessiones”,在古典拉丁文中,这个词的意思是“承认、认罪”,在教会的术语中它转为对神的“确认和歌颂”。奥古斯丁(公元354年至430年)使用它时,包括了这两层含义。这部自传体作品,写成于公元400年左右(约395年或396年至401年之间),是西方思想史上公认的名著。自奥氏起,“忏悔录”成为欧洲文坛上自传的别名,屡为人采用,其中较著名的有十八世纪卢梭的同名作品。  相似文献   

10.
奥古斯丁探讨人的生存境域的出发点是人与上帝的关系,而在他看来,这种关系主要是一种创造与受造、拯救与得救的关系.他认为,人虽然具有一定的主体性,但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主体,而是一个需要仰赖神圣的眷顾的客体.为了澄清他的生存哲学对基督教伦理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结合他的神学背景,着重分析了他对人的"种质"及其与人的现实处境的关系、以及人性的实现等问题的回答.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方面,今天最新最全的关于奥古斯丁研究文献索引包括2万个左右的标题,这还只是从全世界大约5万个标题中得到的。巴黎奥古斯丁研究所出的年刊Revue des etudes Augustiniennes每年要加上300至500有关研究成果。在比利时卢汶的研究中心Cetedoc,以及德国Wurzburg的Augustinus—Lexikon,都出版包含了奥古斯丁全集的光碟,  相似文献   

12.
本文梳理了明清两朝奥古斯丁传记的东渐史,分为天主教和新教两个部分。天主教的奥古斯丁传记受圣人传(Hagiography)文体影响,一般将奥古斯丁作为圣人来纪念,作为教会圣师来阅读。新教的奥古斯丁接近于现代人物传记,但亦受撰译者传教立场的影响,侧重于其传教的目的和语境,在译介何种内容时选择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奥古斯丁的“人的受造”学说是其人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如下三方面进行阐释:(1)人的造成与天使及其他万有的区别。(2)受造之人的理智性、血气性及位格性,人的位格本所包含的不朽性。(3)男女的平等性和分工关系。奥古斯丁由人作为“上帝形像”的观念,论证了男性和女性是始于“原因性的人”的关系性实体。  相似文献   

14.
奥古斯丁的基督教幸福观辨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性论”与“幸福论”构成了西方伦理学中的一个争论焦点。“幸福论”认为,德性取决于幸福,幸福即德性。“德性论”则认为“幸福取决于德性”。苏格拉底、斯宾诺莎和康德都对“德性即幸福”这一原则进行了理智主义的辩护和论证。中世纪伦理学(或基督教伦理学)作为西方伦理学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幸福问题无疑也是其核心问题。那么,基  相似文献   

15.
古典哲学对个体善持乐观态度,将人的自觉之善作为友爱的起点,并将友爱视为一种比正义更能对人的德性提出更高要求的共同体原则,从而成为约束和激励人遵循美德、追求高尚道德境界的源动力。而奥古斯丁则从人性之恶出发对友爱进行了独特的辩证解读,他认为友爱本身无可指责,但是友爱对圣爱的背离却是有罪的。这种背离在于堕落后的人类精神对欲望之爱的认同和无法遏制的渴望,结果导致个体乃至集体羞耻感的丧失,加剧恶与痛苦的滋生。奥古斯丁认为真正的友爱在于对正当秩序的爱,只有通过指向更高的善的原则——上帝,才能真正拥有世间的人伦之爱。  相似文献   

16.
奥古斯丁的情感理论具有明显的认知主义特色,他不仅赞同情感以理性判断为基础的观点,还让人们注意到情感的最初波动中包含的认知要素。不同层次的认知要素使得情感具有二阶的结构,不同的心灵状态都是其运作的结果。这一结构和奥古斯丁关于人的心灵和意愿的图景相一致,是其心灵学说和意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二阶情感模型核心的意愿概念又具有唯意志论的倾向,这使得奥古斯丁在解释意愿薄弱现象时面对一个复杂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7.
18.
光照论是独具基督教特色的关于心灵和知识的理论,是解释人在上帝之光的照耀下通过理智活动获得真理的理论。它植根于古希腊哲学传统、融合了《圣经》经文、并从古代教父对“光”的丰富阐释中汲取养分,最终由奥古斯丁构建成形。奥古斯丁创造性地使用符号学解决“美诺悖论”,发展了独特的记忆理论,明确提出基督是内在导师,基督之光照亮内在之人,赋予人认识能力、提供认识内容、参与认识过程、保证认识的确定性、并启示关于上帝的知识,形成神人关系在认识论上的转化,其影响力绵延近千年。中世纪以降,光照论的解读一方面困扰着不同时代的神学家和哲学家,一方面又催生了新的解读、新的阐释和新的理论体系,对整个基督教哲学和西方近代哲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诗成为人的本质存在的一部分。它归结为人的精神存在、价值存在、审美存在、文化存在,归结为一种纯粹的精神追求的记录,一种情感的自我净化和升华,一种心理调节和补尝,逐步实现心灵自我完善的途径。就此而言,虽然诗意地栖居“如梦如幻”,但却真的是一种“本真”,或许应该把它看作梦之境。  相似文献   

20.
松托雪,寒惊鹊。 白冷披月, 马棚不夜。天空唱,地上合。 万物静观皆自得, 人间爱火正炽烈。世界高歌,普天同乐,宇宙踊跃。[中吕]普天乐·圣诞夜@张晓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