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培进 《天风》1995,(9):16-17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件后,随着日寇大举进攻,上海、南京相继沦陷,日机时常空袭九江。九江市的基督徒,遵守“爱人如己”的圣训,本着爱国爱人的精神,纷纷救助患难的同胞。 一、收容难民,免遭日寇屠杀 1938年夏。  相似文献   

2.
何培进 《天风》2005,(8):13-13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件后,随着日寇大举进攻,上海、南京的相继沦陷,日机时常空袭九江,九江市的基督徒,遵守“爱人如己”的圣训,本着爱国爱人的精神纷纷救助患难的同胞。一、收容难民,免遭日寇屠杀1938年,日寇进逼九江市,长江马当失守,日舰长驱直入,炮轰市区锁江楼宝塔,三里街,当时火光冲天,百姓纷纷寻找避难所。这时,九江市基督教所属生命活水医院、但福德妇幼保健院、诺立书院、同文中学、儒励女中(两校均已内迁)在斐敬思、柏筠、孙美壁、林爱德、汤韵等人主持下,纷纷向难民开放。再加上天主堂及其医院,几乎全挤满九江市避难的人。这一收容,避开了九江沦陷后,日军大肆烧、杀、奸、抢的三天大屠杀。同时,医院还医治那些妇女、儿童。在诺立书院等学校的,由信徒捐款、煮粥、炒菜给同胞吃,买草给他们睡,买药为他们治病。  相似文献   

3.
芦沟桥事变之后,日寇大举入侵中国,由于当时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江南大好河山很快就沦于日寇的铁蹄之下。正在江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时,陈毅和粟裕率领新四军于一九三八年六月来到茅山,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点燃了抗日的熊熊烈火。茅山位于江苏东南部,地跨句容、丹徒、丹阳、金坛和溧水五县,东南有苏、锡、常三市,北临古城镇江,紧靠沪宁线,是江南重镇南京的东南屏障。新四军来到茅山地区, “三官五观”的道士也积极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之中。他们有的直接参加了新四军,有的给新四军带路、探情报、送消息、抬担架、看护伤员、备粮筹款等等。山深林密的“三宫五  相似文献   

4.
茅山位于江苏东南,地跨句容、丹徒、丹阳、金坛、溧水五县,是江南重镇南京的东南屏障。“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大举侵入中国。1937年8月13日上海抗战爆发。  相似文献   

5.
1989年11月,沧州地区召开伊斯兰教协会一届三次会议。会议期间,与会的全体委员瞻仰了白文冠烈士的墓地。白文冠烈士是民族英雄马本斋的母亲。抗战时期,日寇对回民支队闻风丧胆,他们千方百计地想瓦解这支抗日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介绍了日寇侵华时期五台山佛教的情况及其日寇于此所犯罪行。  相似文献   

7.
《天风》2015,(1)
<正>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公祭仪式讲话中提到:"在南京大屠杀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我们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众多国际友人也冒着风险,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并记录下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对他们的人道精神和无畏义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一群来自欧美的国际人士向南京难民伸出了援手,他们面对日军的疯狂屠杀,挺身而出阻止暴行,给予南京难民以力所能及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基督徒沈德溶1937年7月7日,日寇在卢沟桥点燃了侵略战火,企图占领华北全境,我军奋起抵抗;同年8月13日,日寇又在上海发动侵略,遭到我军坚决还击。从此,开始了长达8年之久的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基督徒同全国人民一样,在日寇的铁...  相似文献   

9.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大肆侵犯中国。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节节败退,日寇很快侵占了大半个中国。日寇所到之处,惨绝人寰地实行“杀光、烧光、抢光”三光政策,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国家危亡,民族危亡,已到了紧要关头。只有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  相似文献   

10.
80年前,中华大地腥风血雨,南京大屠杀30万中华儿女丧生日军屠刀之下,震惊世界。其间,美国基督会在南京工作的六位传教士,不顾自己安危,坚守南京,领导和参与了救护25万中国人民的壮举。他们是迈纳·舍尔·贝德士博士,刘易斯·史迈斯博士,明尼·魏特琳女士,鲍恩典女士,詹姆斯·麦卡伦先生和裴睿德大夫。他们是当时南京国际安全区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给家人和亲友写信,传达出血城南京的真相。因为在美国基督会工作的关系,同时作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特约研究员,笔者朱晓陵博士多次陪同美国团来纪念馆参观,也协助来自国内的学者、电视台摄制组访问美国基督会档案馆收集历史资料,在浩瀚的文档里,翻阅那些南京大屠杀有关的书信和照片,每页文件,张张照片,都浸透着国际友人跨越国界,跨越宗教信仰,忘我救人的精神。中华民族是感恩的民族,对包括此六位基督会传教士在内的在历史上和民族存亡关键时刻帮助过我国的国际友人,我们应以各种方式表示缅怀和加以表彰。因此笔者在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80周年公祭之际,特撰写此文,以祭南京大屠杀期间死难的人们,并纪念当时在南京出生入死的六位美国基督会友人。  相似文献   

11.
1994年9月30日晚南京电视新闻“祖国生日话南京”专栏中出现了“祖国的生日”的提法。10月1日凌晨,南京经济广播电台“午夜心桥”节目里,一些听众纷纷打电话说:“今天是祖国的生日,……”。10月2日晨六时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新闻广播一开头就说:“在祖国华诞的日子里,……。”10月2日《扬子晚报》第九版关于南京升国旗的报导说:“他们对记者说,他们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中国人都共有一个母亲,那就是祖国,直星红旗是祖国的象征,在母亲45岁生日庆典这天,他们赶来祝福祖国永远昌盛。”10月3日《杨子晚报》第九版左下用照片…  相似文献   

12.
市伊协经学班于1984年暑期举办了为期九天的学习参观团。参观团一行九人由市伊协秘书长买哈木提率领先后到南京、扬州、镇江、无锡各地参观当地伊协、清真寺经学班、民族宗教历史文物古迹。在南京,他们听取了江苏省伊斯兰教协会兼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主任蔡维赓关于省、市落实民族  相似文献   

13.
南京云锦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宝林 《学海》2003,(2):167-170
在中国传统戏剧的舞台上 ,凡有帝王将相、王妃公主出场 ,他们身上光彩夺目的服饰 ,总会让人们的眼睛为之一亮。它们有力地烘托了人物 ,渲染了剧情气氛。这些雍容华贵的戏剧服饰 ,是以明清帝王后妃和高官贵妇及千金们的服饰为蓝本 ,经过艺术加工而制成的。而这些古代帝王们的服饰 ,其中许多就是用南京云锦缝制而成的。一、作为文物的“南京云锦”按照国际一般惯例 ,文物指一百年前制作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实物。本文探讨的对象是明、清时期遗存下来的南京云锦 ,为使作为文物的“南京云锦”和今天仍在生产的南京云锦有所区别 ,故加上引…  相似文献   

14.
五十八年前的今天, 卢沟桥发出第一声沉重的呼喊, 震撼了祖国大地 点燃了抗击日寇的烽火狼烟。  相似文献   

15.
刘凡 《美与时代》2007,(10):24-26
在中国当代艺术圈里,地处传统的江南地区的南京聚集了一批当代艺术家,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他们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共同的艺术倾向,那就是对形式美学的追求,这与北京、上海的当代艺术形成了鲜明的区别.本文从经济、文化传承、受众的接受程度等几方面阐述了形成南京当代艺术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张再亮  鲁双喜  黄幸平 《天风》2003,(2):F003-F003
淡香的墨花,跳动的心灵,金陵协和神学院伊甸文学组的几位同学在冬季湿冷的南京依旧充满着朝气和活力,分享他们的真情、直录他们的心语——  相似文献   

17.
1993年12月7日,南京石鼓路天主堂沉浸在一派喜庆的气氛之中。从无锡、江阴、宜兴、常州、丹阳、扬州等地赶来的600余名神长、修女、教友把圣堂挤得满满的,他们将参与在这里举行的刘元仁神父荣升南京教区正权主教的祝圣大典。  相似文献   

18.
正突然发现,年过半百的父母很听话,一如小时候的我们。初夏时节,和表姐、表弟们商量着去南京玩,正好也聚聚。带上父母吧,不知是谁提议的。一般小一辈去旅行都不喜欢带着爸妈,年轻人嘛,旅行的地点、消费的方式同中老年人都不一样,和他们一起说话也不方便,得规规矩矩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各玩各的。这次反正就周末两天,南京我们也来过很多次了,就当给他们当导游了,带着一起吧。打电话给爸爸妈妈时,我  相似文献   

19.
1894年至1945年这长达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 中,日本给中华民族制造了数不清的灾难,别是自“九·一八”事变后,日寇铁蹄四处践踏,烧杀淫掠,生灵涂炭,劫波横流,避修在林泉伽蓝精舍的缁素四众亦难得清净。面对在日寇炮火、屠刀下众生惨烈、遭劫的旷古厄难,中土佛门挺身怒吼,救世护法,回真向俗,擘划红尘,积极投入到抗日的爱国洪流之中。一、战地救护与难民救济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大举入侵我东北三省,在民族存亡、生死绝续的紧急关头,全国佛教徒同广大民众一道奋起抗日。中国佛教会主席太虚法师亲撰《为沈…  相似文献   

20.
日寇炮火中的陕西通远坊教会医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纪念我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 周年之际,回忆抗战时期陕西天主教通远西医医院救治被日寇飞机炸伤群众的情景,许多老人现在还历历在目。那真是: 日寇暴行似禽兽,八年国难记心间; 教会为民施仁爱,件件善事百年传。早在1888年,通远天主堂就建起了慈善医院, 用西药为教友和附近的群众治病。特别为那些无家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