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中西医结合若干问题的思考编者按:面临世纪之交,中医药学将如何发展?中西医究竟能否结合,怎样结合?诸如问题,已成为今天医学界特别是中医界的热点与焦点。为此,《医学与哲学》杂志编辑部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医史教研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所专门...  相似文献   

2.
中医文化理念与中药开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文化理念与中药开发战略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哈尔滨152004)赵秀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李建英常存库一、中药不仅是天然药因为中医学的自然医学观念,中医自古便认为“天生万物,无一而非药石”。在这一观念指导下,中医用药主要是自然药物...  相似文献   

3.
中药炮制的合理性及其文化误导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史研究生(哈尔滨150040)张玉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哈尔滨150040)黄寅焱一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雷公炮炙论》,是我国首部药物炮制专书。是雷教经验的整理总结。载药300百种,讨论了18...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医文化学研究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中医文化学研究问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黄寅焱车离一80年代兴起了对中医的文化学研究。在这一潮流中,实际上有两派观点,一派宗旨是:强调继承、弘扬宝贵遗产;另一派宗旨是:发展创新,促进中医现代化。比如,若干文章对《黄帝内经》作了美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的科学形态问题最早是由“科玄论战”引发的。20世纪19—20年代初,中国思想界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论战,这场论战后来被学术界称之为“科学与玄学论战”。参加这场论战的开始是两方。一方是以张君劢、梁启超、任叔永等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派,即所谓的“玄学派”,他们力主科玄分疏,反对科学万能。另外一方则是以丁文江、胡适、吴稚晖等人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派,即所谓的“科学派”,他们虽然也认为科学的材料和结论都有其特殊性,但认为科学方法却具有普适性,因此认为类似科学的人生观也是可能的。随后参加的以陈独秀、范寿康、瞿秋…  相似文献   

6.
中医诊断指标客观化的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诊断指标客观化的困惑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卫生局(163000)刘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常存库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重视经验基础,强调悟性体验,这给中医诊断多少带上了神秘性色彩。为了减少和降低诊断的经验差别,很早以前医学界就开始探讨...  相似文献   

7.
“,97北京国际企业伦理研讨会”是我国企业伦理领域所召开的第一次大型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规模大,学术层次高。参加会议的代表有32位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捷克、奥地利、波兰、瑞士、南非等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祖国大陆的代表有50位;国外代表多是从事企业管理、企业伦理、经济哲学研究的国际著名学者,国内代表也都是长期从事伦理学、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伦理研究的学者。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厉以宁在大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值得指出的是,参加这次研讨会的还有国内外的企业界代表,使我们这个…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编辑部、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西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四川外语学院加拿大研究所发起,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自1987年11月10日至14日于四川成都举行。有29个单位50余人参加。会上,代表们各抒己见,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广泛地进行了讨论。现将讨论的主要内容整理、综述如下: 1、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这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道教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出来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提交研讨会的论文指出,鲁迅先生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与人类文明模式”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编辑部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联合主办的“全球化与人类文明模式”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1年 1 1月 1 6日— 1 9日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召开。 5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与会者围绕着以下几个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热烈友好、富有成效的研讨。   1 .有关文化、文明及其关系问题学者们认为 ,文明和文化的关系标示的是社会进步与人本身发展的矛盾和对抗性 ,从历史看 ,人类克服了自然局限性却带来了社会局限性 ,如劳动异化、工具理性化和人的片面化。文化则是对文明缺陷的扬弃 ,从一定意义上说 …  相似文献   

10.
张明华 《法音》2005,(3):47-47
2月1日至3日.应印度尼西亚多元文化协会邀请.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代表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召开的第一届多宗教和平与和谐教育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道院联合主办,南京大学宗教学系、江苏省道教协会协办的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于200年8月26日至28日在句容茅山隆重召开,来自教内外的专家学者及海外代表约1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二十一世纪道教展望”。与会者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现将有关会议情况概述如下; 一、二十一世纪道教发展的前景 人类跨入新的世纪,文化必将有新的发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道教,也定会展示出新气象,取得新成就,作出新贡献。 1、对道教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卿…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2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香港法住文化书院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香港喜耀教育文化基金会协办的“‘唐君毅思想与当今世界’研讨会暨‘唐君毅著作选’出版纪念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内地和港台及新加坡的学者六、七十人参加了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李景源教授在开幕式大会上致词。他对现代新儒家代表之一唐君毅先生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佛教新闻     
《法音》2005,(3)
学诚法师出席印尼第一届多宗教和平与和谐教育国际研讨会本刊讯2月1日至3日,应印度尼西亚多元文化协会邀请,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代表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召开的第一届多宗教和平与和谐教育国际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印尼多元文化协会和印尼国立伊斯兰大学共同主办。时隔著名旅游胜地巴厘岛爆炸案和印度洋海啸灾难之后不久,举行这样的国际会议,可见意义非凡。大会开幕式由印尼国立伊斯兰大学校长亚齐马耳蒂·齐拉教授主持,政府宗教部官员代表部长致开幕辞。前总…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思考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车离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王红漫几年来,学界强调了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研究,在传统的经典文献研究之外,普遍开展了现代实验研究。究竟中西医(按习惯说法简称现代医学为西医)两种基础理论是...  相似文献   

15.
应印度尼西亚多元文化协会邀请,中国宗教与和平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代表中国宗教与和平委员会,于2005年2月1日至3日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和平与和谐多元宗教研讨会。大会开幕式由印度尼西亚国立伊斯兰大学校长亚齐马耳蒂·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的文化思考——中西医结合的必然性论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西医结合的文化思考———中西医结合的必然性论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门九章常存库自从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就存在了两种医学体系。由此引起了认识和处理两种医学关系的一系列问题,构成了近、现代医学史的主题。晚清至民国,出现了中西医汇...  相似文献   

17.
2014年9月13日,以“中医的时代精神与跨文化传播”为主题的全国第十七次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哲学2014年学术年会在南京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承办,是南京中医药大学6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近60所科研单位、高校和相关机构的200余位代表参会。  相似文献   

18.
由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全国首次齐鲁文化研讨会于2001年11月8日至13日在泉城济南隆重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吉林、宁夏、江苏、河北、安徽、福建、广东、四川和山东各高校、科研单位的80余位专家和热心于齐鲁文化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采取大会发言、评论与分组发言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家们发言踊跃,讨论激烈。与会学者各抒己见,切磋论辩,充分体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传统。 齐文化与鲁文化的异同及表现形态是与会专家讨论的热点问题。王志民教授(…  相似文献   

19.
再论中西医思维的直观与抽象及其他———答张挥、董万金的商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常存库张玉清宋诚挚我在《医学与哲学》1995年第5期发表了“直观与抽象”一文,此文为我中医认识论研究系列论文的一篇,专论中西医的不同思维特点及其在中西医体...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品市场也逐渐兴盛,黑龙江麦秸艺术这门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以其环保性、手工艺性、永久保存性和自然朴素的艺术表现,受到了人们的青睐。黑龙江麦秸传统民间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枝独秀,是黑龙江独具特色地方艺术中的代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其继续发展与传承下去,理清黑龙江麦秸艺术目前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于探析黑龙江麦秸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传承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