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诗歌艺术形象构成的角度看,“兴”与“意境”都是标志艺术本体的审美范畴,都由“情”“景”二元构成。不过“兴”之景只是借以引起其情的“物”,而“意境”之“景”则是“处身其境”的“境”,即主体处身于其中借情感体验过程中酝酿、萌生特定情感和独特感受的生活环境,而且“情”与物”、“意”与“境”生成关系的方式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清华简《汤在啻门》中的"地祇"称"地真",容易使人联想到《楚帛书》的"女填"。"女填"应读为"女真",是"女娲"的另一种称法。"地真"和"女真"得名与"真人"有关。真人本指修真得道的人,引申表示圣人、至人或帝王。"地真"和"女真"这种称法是"真"在使用过程中意义泛化的结果,具有明显的道家色彩,对于判别文献的性质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法音》1989,(9)
常听人说,“酒色财气”“四大皆空”,以为这就是佛教的主张。稍懂佛教或有一点佛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的“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那么,四大又为何“皆空”?空的是什么? 一般较少接触佛教的人都认为“空”很难理解,认为既然有我们的生存环境,一切事物或现象的存在也都是实实在在的,怎么能说是“空”呢?如果一切都归之于空,那  相似文献   

4.
“摧”与“催”、“寥”与“廖”是两组容易混淆的词,它们因字形相近、读音相同或相近,人们在使用时往往会发生差错。先说“摧”与“催”。“摧”有两种读音:一种是“cuī”,含有毁坏、破坏、折断、挫败、讥刺、伤等意思,如摧残、摧折、无坚不摧、摧枯拉朽等;另一种是(“cuò”错),通“莝”,锄草。“催”只有一种读音:“cuī”,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催促”(叫人赶快行动或做某事),如“催他来信”、“催你回家”等;另一种是“促,  相似文献   

5.
3年前,沈南鹏作为携程网的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带领携程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在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再度开启了中国公司通向纳斯达克的道路。而今,作为如家的创始人和联席董事长,沈南鹏3年内两度扣响纳斯达克的大门,如家获得了30倍的超额认购,得到资本市场热烈的回应。  相似文献   

6.
一月三十日下午,上海东湖电影院放映日本彩色故事片《华丽的家族》。当下集放映不久,电影院外面马路边的高压电线发生故障,电影停映。院方决定全价退票,宣布在三十一日以前在营业时间内都可以退票。东湖电影院这一处理是合情合理的,但是观众对退票的时问却发生了疑问。说是在“三十一日以前”,包括不包括  相似文献   

7.
“部分”与“有的”都是表示没有断定全部的量词。但是二者也有区别,我们不能把用“部分”和“有的”作为量词的判断,简单地视为同一种判断。“有的”是表示“至少有一个”的意思。至少有一个是多少?数量是不确定的,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还可以是全部,它是一个特称量词。“部分”是表示“至少有一个,但是并非全部”的意思,它所表示的数量是比较确定的。因为“部分”不仅表示“至少有一个”,同时还表示“并非全部”,所以我们称它为复合的特称量词。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522年的一个冬天,晏子侍奉齐景公打猎回到遄台。此时,梁丘据骑马赶来觐见。景公高兴地对晏子说:“只有梁丘据是个跟我相和的人啊。”晏子眉头微皱,说:“梁丘据不过是跟您相同罢了,哪里说得上是相和呀?”景公颇感迷惑,反问晏子:“难道和与同不是一回事吗?”  相似文献   

9.
<正>"你要认识神,就得平安,福气也必临到你。"据"平安武汉" 4月3日发布的微博,4月2日中午,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一男子听从丈母娘的叮嘱向飞机引擎扔了三枚硬币"祈福",延误起飞30分钟,影响了飞机上的上百名旅客,男子随后被处行政拘留10天。投币祈福古来有之,例如古罗马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当情侣一起向许愿池中投入硬币,爱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在工作中有时感到“生”,有时感到“熟”。“生”和“熟”这两种现象,“生”和“熟”的相互转化,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总是要出现在你面前的,目前在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运动当中,尤其是这样。“生”就是对某一新生事物,还不了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89,(1)
“空”是佛教哲学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概念,也是历来(包括时下)误解最多、歪曲得厉害的一个概念。“空”不是否定事物缘生幻有的事实,说“空”即是“运动”,也许会招来异议。  相似文献   

12.
耶稣委托使徒约翰"写信给老底嘉教会的使者",信中深刻地剖析了这个教会存在的危机.其中一段这样说:"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叫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又买眼药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见."(启3:17-18)老底嘉教会认为,他们非常"富足";但耶稣认为,他们无比"贫穷".何以如此?因为教会所说的"富足",是指物质;耶稣所说的"贫穷",是指灵性.物质方面,他们是"富足"的,已经到了"一样都不缺"的程度;灵性方面,他们是"贫穷"的,甚至到了"困苦"、"可怜"的地步.  相似文献   

13.
李世峥 《天风》2014,(11):40-41
《诗篇》第56篇,是大卫在困境中写下的充满信心的诗歌,读来十分感人。其中有这么一段:"我几次流离,你都记数。求你把我眼泪装在你的皮袋里。这不都记在你册子上吗?我呼求的日子,我的仇敌都要转身退后。上帝帮助我,这是我所知道的。"(诗56:8-9) 有解经家指出,"求你把我眼泪装在你的皮袋里"这一诗句,可能源于埃及文化。古代埃及有这样一种风俗:当一个人离世时,前往凭吊的亲友会将自己的泪水收入一个瓶子,主人将之永久珍藏,以寄哀思。  相似文献   

14.
李世峥 《天风》2014,(4):36-37
《哥林多后书》5章,保罗以“地上的帐棚”和“永存的房屋”为喻,论述了现在的身体与复活的身体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他在生死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在保罗看来,由生至死,不过是由“帐棚”到“房屋”的迁徙。  相似文献   

15.
李世峥 《天风》2013,2(2):54-55
荣入圣城之后,耶稣径直“入了圣殿,周围看了各样物件”。由于“天色已晚,就和十二个门徒出城,往伯大尼去了”。这一次短暂的巡视中,耶稣发现了很多问题,所以次日清早便再次来到“圣殿”。此番进殿,他所看到的情景与头一天相似:牛羊鸽子的嘶鸣声此起彼伏,银钱贩子的叫卖声接连不断。上帝的殿宇怎么成了这般模样?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耶稣“赶出殿里做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也不许人拿着器具从殿里经过”。“圣殿”里做买卖的事情已经不是。天两天,所以普通民众早已司空见惯,甚至麻木不仁。  相似文献   

16.
黄幸平 《天风》2012,(10):40-41
与会友交谈时发现,教会中不少人都以为只要顺服就一定蒙福,只要遵行神的旨意就一定顺利。我一切顺利,凡事亨通就表明我特别蒙福,而我蒙福那是因为我顺服神,遵行神的旨意。在这样的人看来,如果你不蒙福那就一定是因为你不顺服,如果你不顺利那就一定是因为你没有顺服。如此非此即彼八股式思维将信仰的丰富性简单化、教条化,可能会一时鼓励一些人,但与此同时可能会给更多人带来信仰生活上的困惑甚至是失败。  相似文献   

17.
制作法律文书是项很严肃的工作。制作者除了应掌握文书的格式外,还必须有一定语言逻辑修养。否则,就会出差错。某日,笔者去荆江市公安局办事。走进预审科,只见预审员小高和荆江市人民检察院的小杜正在争论一个问题:司法文书中附项的提法,用“附”还是用“附注”?  相似文献   

18.
年前,在山东召开的第六届全委会上,丁主教提出了中国教会要思想解放这一口号。这在与会代表中引起了很大共鸣。在中国已经进行了近20年的思想解放终于在教会中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在中国教会的思想解放特别是神学思想建设中,信仰能否只有一种,强调思想解放是否会影响正统信仰?等等。其间涉及到一个“合一”和“多样”的问题。 合一是指在主里面的共同侍奉和共同追求,强调的是“一主、一信、一洗”,即凡因信奉父、子、圣灵的名受洗加入教会的都是主内弟兄姊妹。凡事应互相包容,“用爱心彼此联络”。当然,包容不是不分是非,爱心不是不讲原则。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15,(1)
<正>《约翰福音》10章记述了主耶稣以"我是好牧人"为主题的一次讲道。这次讲道的听众,以犹太人为主。所以,对于"牧人"这一概念以及"牧人"所指代的上帝,听众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几乎每个犹太人都能脱口吟唱大卫的经典圣诗:"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诗23:1)耶稣这次讲道的主旨,是要阐明他是"好牧人"这个事实,但涉及的内容却较为广泛,帮助犹太人正确理解"羊圈"与  相似文献   

20.
“作”是一个很古老的词,在商至西周时代即已广泛使用。在甲骨文、金文里写为“乍”,有建立(如“乍邦”)、兴建(如“乍邑”)、制造(如“乍钟”)等意思。后来加了“人”旁,在先秦典籍里有多种意思和用法,如兴起(《周易·乾卦文言》:“圣人作而万物睹”)、创作(《尚书·益稷》:“帝庸作歌”)、振作(《左传·庄公十年》)等。相传产生于帝尧时代的《击壤歌》,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句。根据后句,有人把前句的“作”解释为“起”,也有人解释为劳动、工作;均与兴起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