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世纪初,受"中西交融"建筑思潮和基督教本色化运动影响,我国出现了一些中国建筑风格的教堂,如广东汕头的礐石堂、北京的缸瓦市堂、陕西三原的基督教堂、安徽宿州的福音堂、上海的鸿德堂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督教会建造了大量教堂,基本满足了信教群众集体宗教生活需要,但这些新建教堂多是新哥特式或仿新哥特式样式。  相似文献   

2.
传教时代以来,基督教从欧美向亚非拉地区扩展,成为近代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内容。进入具体地方语境的基督教不断增加自己的地方特点,遂成当代世界基督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潮汕浸礼教会组织框架的构建经历了从新约教会模式到礐石堂中心,再到全体传教士大会框架下各传教站为中心的过程。全球元素与地方元素在各个阶段互相影响。总体上看,全球化不断推进,地方化在有所后退的情况下将自己内化为全球化图景中的一部分,实际上保留了地方元素。  相似文献   

3.
礐石堂     
《天风》2012,(5):F0003-F0003
汕头礐(que)石礼拜堂,位于汕头礐石风景区小石西33号,建于1930年,原名“岭东浸会七十周年纪堂”。二十世纪20年代,经林郁初和罗锡嘏牧师积极筹,捐得大洋5万多,即择地兴建新礼拜堂,于1930年7竣工,是为“岭东浸会七十周年纪念堂”。  相似文献   

4.
利百加 《天风》2012,(6):47-47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22:6)在我6岁以前,我们一家3口和外婆一起住在靠海的一个小半岛上。岛的名字叫"礐石",岛上有一座100多年历史的小教堂名叫"礐石堂"。外婆是教堂里的义工,妈妈是诗班的一员,每个礼拜天爸爸都会带着我做礼拜。  相似文献   

5.
社会服务     
活石 《天风》2018,(11):59-60
<正>陕西省韩城市基督教两会于2018年9月19日下午,在韩城市基督教堂举办了"爱在人间"慈善捐赠活动,向16户受助人员,每户资助600元,共捐助资金9600元。江苏省无锡市惠工桥基督教堂同工分别于2018年9月19日、21日,到市社会福利中心、敬老院及信徒家中进行探访慰问。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基督教两会于2018年10月3日,在基督教笏石堂举办"点亮爱火"基督教中国化暨慈善爱心赞美晚会,秀屿区基督教爱心关怀小组与参会的企业家共捐赠194400元。  相似文献   

6.
在"五四"反传统的背景中,基督教文化成为西方精神资源的一部分。基督教知识分子也深入思考基督教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甚至形成了基督教新文化运动。少年中国学会关于宗教问题的论争,可以看作非基督教非宗教的先声。风起云涌的非基督教非宗教运动,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生命社的《生命月刊》、真理社的《真理周刊》和《真光》杂志刊登了大量"护教"文章,成为中国教会人士反击非基督教非宗教运动的言论阵地。基督教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非基督教非宗教运动深化了基督教、宗教问题的研究,基督教文化思潮促进了人道主义在"五四"时期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基督教是宗教领域在改革开放中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国基督教今天的发展。改革开放对我国基督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改革开放促使完成"基督教在中国"向"中国基督教"的转变简单说来,"基督教在中国"可以从基督教传入中国算起,包括教会的建立、崇拜的方式、经济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是一个差传的宗教。基督教向外传播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本地化的过程。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无疑是已经西方化的基督教形态。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一形态的基督教在中国一直被许多人看为"洋教"。尽管中国基督教的"三自"爱国运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毋容讳言,今天中国的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特别是神学上)仍然是西方基督教形态在中国的呈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基督教中国化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急迫的。本文仅尝试从基督教与中国处境、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三自"、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建设、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社会参与等几个方面,对基督教中国化的问题加以探讨。文章认为,基督教中国化是基督教信仰阐释、信仰实践、教会礼仪、教规教制等在中国的处境化。基督教中国化的目的,就是要确立中国基督教的自我、在独特的处境中见征基督。  相似文献   

9.
贵州基督教中国化,是从基督教中国化延伸出来的一个命题,这个命题是从"贵州"的角度来看基督教中国化,它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即贵州基督教和"贵州"。因此,探讨贵州基督教的中国化,必定包括探讨贵州基督教的实际情况和探讨贵州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只有立足于贵州基督教的实际情况,并切合贵州文化的主要特点或要点,对贵州基督教中国化的探讨,才可能具有实践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望潮 《天风》2001,(3):13
2月6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以下简称"全国基督教两会")、上海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市基督教两会")在全国基督教两会总部联合举行座谈会,深入揭批"法轮功".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中国化,严格地说是中国的基督教必须中国化,也即中国的基督教需要坚持中国化方向。中国的基督教不可能"国外化"或"西化",正如国外的基督教也不需要中国化一样。有人对中国的基督教需要中国化产生很多不必要的误解,似乎中国的基督教中国化以后就改变了"基督教的信仰",就没有基督教的"个性"了。基督教中国化的路程事实上已经有一个世纪了,只是今天还没有将这一重大的事工做好,所以还需要我们的努力,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首先,基督教要在中国发展,必须要立稳根基,要让中国的老百姓接受这样的团体,要能够适应中国悠久的文化。基督教中国化需要完成的几项重要事情就是:政治上认同、社会上适应和文化上融合。基督教中国化,既是中国基督教的义务,也是中国基督教的使命。什么时候基督教中国化的文章做好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也就变得正常了、合理了,什么时候中国的基督教中国化了,基督教在中国才有发展和为社会做贡献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杜启莺 《天风》2022,(1):16-18
今年是基督教全国两会实施《推进我国基督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规划纲要(2018-2022)》的收官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在基督教中国化"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走深走实,这是从"基督教在中国"到"中国基督教"自我建构的必然路径.基督教中国化走深走实,需要构建健全、平衡、开放的中国神学体系与言语体系,以及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一、福建省基督教原创音乐优秀作品的创作福建省基督教两会于2017年10月14日在福建神学院隆重举办了以"喜迎十九大,共圆中国梦"为主题的福建省基督教中国化原创音乐优秀作品音乐会。这是福建基督教历史上首次举行基督教原创音乐优秀作品音乐会。  相似文献   

14.
唐晓峰  茹雪 《天风》2015,(4):26-27
历史经验说明,基督教在中国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自1807年马礼逊入华算起,基督教传入中国已逾200年。如果单从今天基督教信徒数量的增长看,似乎基督教在华200年的传教历程还是"辉煌"的。但若从其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融入、融合,乃至认同、参与程度来考量,其离"成功"还有一定距离,即基督教的中国化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5.
正五月深圳繁花似锦,八方宾朋齐聚鹏城。5月25日,深圳市基督教两会暨深圳市基督教神学研究中心举行2019深圳市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圣言、圣礼与基督教中国化"。这是市基督教两会于2018年6月在深圳市基督教神学研究中心揭牌并举办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之后的又一次盛会,是基督教中国化的深  相似文献   

16.
谭嗣同30岁前后接触基督教,与傅兰雅、马尚德、李提摩太等传教士交往,从基督教思想中吸收了许多观念。在他看来,孔、佛、耶三教完全能够会通,而且基督教、孔教与佛教将会依次盛行。他对孔教充满信心,希望孔教更加宗教化,并且效仿基督教来传播孔教、改革孔教。基督教思想对《仁学》的建构有重要意义,除从中引入"以太"概念外,他还将"灵魂"概念引入"仁学"体系,加深了对"仁"的思想阐发;引入"博爱"与"平等"的观念,形成"仁-通-平等"的这一"仁学"体系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7.
陈伟 《天风》2010,(7):18-20
<正>1950年9月23日,中国基督教爱国人士吴耀宗等署名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后称《三自宣言》),宣告中国基督教要"自治"、"自养"、"自传",揭开了影响深远的基督教三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433千字,407页,定价68元。本书从近代西方基督教全球传教史的视野重新探讨了太平天国意识形态的基督教来源,揭示了太平天国与千禧年主义和末世论的密切关系,尤其洪秀全与启示录神学、洪仁玕与新教传教士"基督教文明观"的关系。全书总分五章:"由宗教革命引起的宗教战争"、"别样的基督教"、"太平天国与启示录"、"千禧年主义及其中传"、"一个基督教国家的现代化方案"。本书基于大量的文本对照、比  相似文献   

19.
与历史上历次推动基督教融入中国社会的努力相比,当前由"三自教会"推动的"基督教中国化"无论从主体、范围、时代,还是手段方面均与前者存在本质区别,这是其成为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中国化尝试的根本原因。尤其是互联网传播手段对中国基督教的深度介入,更是为"基督教中国化"的深入推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在短期内,其面临的挑战也切实存在。本文将在分析当前基督教互联网传播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基督教中国化"面临的新情况、新机遇和新挑战,并为相关主体如何借互联网传播之力,引导基督教与中国社会和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海外华人坚守"叶落归根"、"祖先崇拜"等传统观念,信仰基督教的人数并不多。遥远的新西兰淘金华工与基督教的经历,呈现了中国基督教史上特殊面相之最。淘金华工信仰基督教引发了新西兰基督教长老会的海外传教热情和拓展行动,确定华工的广东故乡作为新传教地区,逆性"回向"地开拓传教地区,成为中国基督教史上惟一一例。20世纪30年代新西兰华侨信教人数竟高达1/5强,堪称海内外华人信仰基督教比例之最。传教士与华侨之间的良好关系,为华侨得偿所愿最终留居新西兰提供了重要帮助。通过宗教,打破了新西兰华人社会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成为融入当地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