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六经与古史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这已经是一个无须论述的问题,但他在古代史学方面的贡献和作用,很少有人注意。这是由于他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影响更大,同时其史学贡献在后世又为经学所掩。为了说明古代历史的真相,有必要将这一段被深埋的史实发掘出来,以为古代史学史填补一项空白。相传“六经”为孔子所修定,这个说法久已受到怀疑,但“六经”系经过孔子而传授下来,是无可怀疑的。旧日有“六经”皆史说,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章学诚持之尤力(《文史通义·易  相似文献   

2.
论孔子的史学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古代史学,是我国古代精神文化的深邃渊薮,它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人格构成、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都有直接深刻的影响。而作为文化巨人的孔子,在我国古代史学的奠定和优良传统的形成中,有着重要的开创之功,是其成为文化巨人的重要方面。对此,学界虽有论述,但或偶一涉及,或侧重不同。本文欲从孔子首开私人著史、创新编年体例、规定著史义例三方面加以专文论述,希望能有助于这一课题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财富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司马光的财富伦理可谓既出于史,又着眼于治,更体现出资政育人的道德智慧,成为令当时和后世诸多政治家、经济家和思想家总结经验教训,反思世道人生的源头活水.司马光的财富伦理思想出于对国家长治久安的考虑,站在史学伦理和政治伦理的高度,针对当时朝廷的财政困境和化育财富风险而提出,有自己既源于传统又活化传统的特异之处.  相似文献   

4.
<正> 在宋代历史上,司马光既是举足轻重的一代名臣,也是博学多识的卓然大儒。他在“熙宁新政”、“元祐更化”中无可取代的地位,使之成为长期以来研究北宋政治史的重要对象。他所主持撰写的不朽史学名著《资治通鉴》,也以其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而在中国史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同时,生当  相似文献   

5.
朱熹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其学问博大精深,于哲学、史学、文学、美学、教育学、伦理学、考据学以及自然科学均有研究,造诣极深,被后人称为“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宋元学案·晦翁学案》)。近十多年来,朱子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出现了一批学术价值极高的专著和论文,但是多偏重于朱熹哲学思想的研究,而对其史学思想涉及较少。汤勤福博士钻研朱熹史学思想近20年,著成《朱熹的史学思想》(齐鲁书社2000年1月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成为第一部系统论述朱熹的史学思想、从而确定其在中国史学史上…  相似文献   

6.
《管子经济思想研究》,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巫宝三先生的一部经济史学论著,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管子》一书是我国古代典籍中阐述经济问题较多的名著。书中提出的经济范畴和概念,在中外历史上堪称创经济学说的先河,它对古代社会经济问题的论述,向为封建王朝从事经世济民的有识之士所取法。源头活水,也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7.
历史演进的轨迹:伊斯兰史学概观杨克礼伊斯兰史学亦称阿拉伯-伊斯兰史学,是中世纪伊斯兰文化的组成学科之一。阿拉伯语称史学为“伊勒姆·塔里赫”()。它是阿拉伯帝国各族穆斯林及学者为适应帝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发展的需要,在吸收、借鉴古代东西方历史学遗产...  相似文献   

8.
正抄袭是令人深恶痛绝的无耻行径,抄袭之人也大都因此身败名裂。但南宋时期有一个叫袁枢的人,只字未改、全文照抄了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内容,非但没有遭到诟病,反而还成了彪炳千秋的史学大家。袁枢,字机仲,1131年出生于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自幼饱读诗书,尤喜读史。而在诸史之中,他用功最多的就是《资治通鉴》,简直可以称得  相似文献   

9.
正战国时期的舌辩之士中,真正能建立"不世之功"且善终的,大概只有范雎一人了。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肯定范雎是贤者,而且说他"垂功于天下"。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却将范雎称为"倾危之士"。两位史学大师对范雎的评价,为什么截然不同呢?范雎出道之前的经历,称得上坎坷。他虽能言善辩,怎奈家境贫困,只能在魏国大夫须  相似文献   

10.
正北宋大儒司马光,字君实,人如其字,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司马光自我评价:"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其胸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无论是为官、治学还是处世,始终秉持诚信之道。司马光晚年时,生活拮据,家中正有一匹良马,性情温顺、毛色鲜亮,为补贴家用,司马光只得忍痛割爱,让老仆牵到集市上卖掉。临去前,司马光特意嘱  相似文献   

11.
张蕾蕾 《法音》2015,(2):44-46
<正>一、研究之开创寺院经济,可谓是佛教存续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然而在其作为一个学科问题被提出和关注,则仅始于20世纪30年代。以陶希圣先生为首的一批社会经济史学者在整理古代史料的过程中,发现寺院及其寺院经济已经成为能与国家力量相抗衡的势力,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个发现让陶希圣及其弟子进行了相关探索,1934年至1937年  相似文献   

12.
正西汉刘向编撰的《列女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妇女专史和通史。它为我们全面了解古代妇女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进而深刻地阐释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提供了有益的资料。《列女传》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在中国传统史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所以,传习、注释、续补、研究《列女传》者,千百年来,名家名著层出不穷,代不乏人,赓续不断。一以记载人物为中心的史籍,在历史编纂学上称为传体史书。传体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的  相似文献   

13.
关桐 《管子学刊》2005,(2):110-120
孟子从民本主义的立场批评伯夷隘、柳下惠不恭,其锋芒是指向伯夷、柳下惠的"君臣之道"之等级观念的.司马光<疑孟·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指责孟子背叛师门,其实质是维护等级制度及其观念,维护官僚地主阶级利益的.王安石在政治思想上部分地继承了孟子的民本主义(我把它称作准民本主义),不同意等级制度及其观念,对孟子论伯夷、柳下惠的态度与司马光也大相径庭.司马光与王安石对孟子论伯夷、柳下惠的不同观点是由北宋的社会发展及其阶级斗争所决定的.而孟子打起了儒家孔子的旗号,司马光打起了"为民"的旗号,王安石打起了孟子的旗号他们都不能尽情地、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我国政治思想史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是我国古代首部仿《资治通鉴》而撰成的编年体佛教通史。全书除了编年叙事之外,还多阐发史论,其中品评人物、褒贬史事,表现出了佛教史家受传统史学影响下的良史观、在佛教中国化背景之下调和儒佛的思想以及对佛教与政治关系的思考。其思想内涵在编年体佛教史籍中具有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是我国古代首部仿《资治通鉴》而撰成的编年体佛教通史。全书除了编年叙事之外,还多阐发史论,其中品评人物、褒贬史事,表现出了佛教史家受传统史学影响下的良史观、在佛教中国化背景之下调和儒佛的思想以及对佛教与政治关系的思考。其思想内涵在编年体佛教史籍中具有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刘攽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也是个爱开玩笑、耍贫嘴的高手。有些人对他的名字不熟悉,但如果提到《资治通鉴》就不会陌生。司马光在主编《资治通鉴》时,刘攽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他的史学造诣很高,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苏轼都对他称赞有加。但就是这样一位官员,生活中却有些"不正经"。刘攽有两位交好的同僚孙觉、孙洙。一次,孙洙向刘攽要一幅书法作品,刘攽写好后就让小吏  相似文献   

17.
司马光《温公易说》探折董根洪《温公易说》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史学家司马光的《周易》解说。与同时的“北宋五子”一样,司马光通过解《易》的方式阐发自己的理学思想。现在的《温公易说》含《易说》和《系辞注》二部分。关于《温公易说》的成书流行,尚有一些须解之处。司...  相似文献   

18.
《周易》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对我国的哲学、史学、文学的发展和国家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周易》是我们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继承这一份珍贵遗产,不仅因为它在历史上发生过重大的影响,而且它对我们现实生活继续发生作用.“穷则思变”,“彰往察来”,“自强不息”,“多识前言往行以  相似文献   

19.
司马光认为性不是学者应当首先关注的内容,与新学、理学主张"性情一也"不同,司马光不认为性与情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他主张"性善恶混",而"情道一体"。由于性兼有善恶,因此若想为善去恶,就要学习和践行礼乐,礼乐能使人达到"中和",而中和具有养生的作用,可以保持人之身心健康。司马光的思想基本承袭了传统儒学的脉络,而新学、理学则开启了宋代心性之学的先河;司马光的学说代表了传统儒学的终结,而新学、理学则代表了新儒学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史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最初起源于古代的记事。自从西周以来,各个朝代都设有史官,记述帝王的言行和国家的大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史家除记事和记言之外,有的人还开始比较过去的各种历史事实,试图总结和探讨人们自己的历史,以取得有用的经验教训,以利于统治者的统治。历代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都想把史学作为“鉴往知来”、“垂训鉴戒”的工具。孔子作《春秋》,“寓褒贬,别善恶”,企图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司马迁作《史记》,自称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