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时,往往忽视它的反面,即思维的偏差与障碍,这严重影响着人们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碍于一个人的成才和创造才能的发挥。常见的思维障碍有以下几方面:一、循规蹈矩的思维定势障碍思维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定势对人们的活动,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例如:学生学完范例,解决类似的问题,利用定势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但是这种思维易于使人受到习惯程序的束缚,使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规则和程序固定化,在问题信搏事化方后,仍然沿用原先…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是当今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而只要提及创造思维,无不批判定势思维在创造思维形成过程中的阻碍作用,而忽略定势思维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对加强双基的教学有一定的危害性。究其原因,是对定势思维的内涵认识不清、理解不透。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些探讨,以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3.
关于问题满意解和稳健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问题满意解和稳健解的研究余嘉元(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一.引言问题解决是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它涉及到人的记忆、推理、决策准则、知识和经验等多方面的课题,一直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行为主义学派和格式塔学派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其中影响较大的是...  相似文献   

4.
心理状态的特点是有一定相对的稳定性,但又只能保持一定短暂的时间。它不同于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心理过程具有高度的流动性,波动性、起伏性、个性特征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结构的三部分之一,日常生活中的分心、冷淡、迷恋、烦闷、焦虑、疑惑、紧张、悔恨等都属于心理状态。心理状态不佳不直接影响着健康而导致病患,而且影响着治疗效果。《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有“一曰治神,二曰知养生,三曰知药为真……”的论述,把治神放在首位。《东医宝鉴》引太白真人之言“欲治其病,先治其心,必正其心,乃资于道”。重视患者心理状态正是祖国医学的宝贵传统。洞察病人的心理状态,采用针对性治疗的范  相似文献   

5.
我们每个人都有眨眼现象,眨眼与心理活动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认为,眨眼有三种,一种是随意性的眨眼;第二种是保护性的,如当人遇到有潜在危害性的视觉刺激如强光时,会眨眼;第三种是由自主发生的眨眼。据有关研究,第三种眨眼每天约有15000次。  相似文献   

6.
注意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学生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地听讲,工人在车间全神贯注地进行生产,战士在战场上屏气凝视着射击目标,准备歼灭来犯之敌。这里的“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屏气凝视”等等就是注意现象。这种注意现象,按其实质来说,乃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性,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我们知道,  相似文献   

7.
思维定势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它能影响思维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构成思维定势的因素有:一是有目的的注意。猎人能够在一位旅游者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发现潜伏在草丛中的野兽,就有思维定势的作用。二是刚刚发生的感知经验。人在多次感知两个重量不相等的钢球后,对两个重量相等的钢球也会感知为不相等。三是认知的固定倾向。如果给你看两张照片,一张照片上的人英俊、文雅,另一张照片上的人凶恶、丑陋,然后对你说,这两个人中有一个是全国通缉的罪犯,要你指出谁是罪犯,你大概不会犹豫吧!先前形成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常常因为受到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如一个高中毕业生一心想升大学,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有个人前途”。但是,考试结果却名落孙山,因而心灰意冷,消极悲观,认为一生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殊不知,没有上大学而前途光明甚至辉煌的人,多得很。这位高中毕业生“只有上大学才有前途”的思想形成了思维定势,而没有想到或认识到“不上大学同样是有前途的”。这说明,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对一个人作出正确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思维定势是人们在从事某项活动时的一种预备心理状态,它影响着后续思维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它的形成一般受有意注  相似文献   

9.
诸卫东 《心理学探新》1990,(2):29-29,28
人类虽然有共同的心理活动,但是具体表现在每个人身上,却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个人独特的色彩和风格,从而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就是个性。个性是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起一定社会作用的有意识的个体的特性。我认为,人的个性对一个人职业的选择起着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三方面论述汉语的“模糊性”:(1)汉语模糊性的分类:按表达形式、心理内容、表达感觉、表达判断、特定短语、科学内容、宗教教义和名实不符等分为八类。(2)汉语模糊性的应用:按用于生活、科学、文艺和宗教分为四类。(3)汉语模糊性的产生与形成的原因和机理:共分为语言本身、心理活动、习惯定势、神经系统的机能和结构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浅析伊斯兰教的良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倡导的良知观是在一定信仰的基础上所体现出来的个人修养,它是由真诚、善心和宽恕精神组成的道德及情感力量的反映,是穆斯林综合素质的体现。穆斯林的良知是一种社会性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说,穆斯林的良知就是当穆斯林想做某事时头脑中所反映出来的心理活动和行...  相似文献   

12.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外界的一切信息必须通过它的选择才能进入人们的大脑;同时它又是一切心理活动必不可少的“伴侣”.在教学中注意是组织和维持学生一切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学生的预习、听课、阅读、复习、作业等等都离不开注意。注意根据其产生的目的性和保持所需要意志努力的程度,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注意,但它们时常相互转化,相互交替进行。在教学活动中两种注意都是需要的,不能偏废。如果在教学活动中过份强调和要求学生依靠有意注意学习,会容易引起疲劳,使注意涣散;相反,如果单纯依靠无意注意,则就不能很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及主动和困难作斗争,以完成艰巨的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3.
王雷 《天风》2015,(4):12-14
正确而足够的阅读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信仰和侍奉等都大有裨益,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规范能让我们的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有不少基督徒不重视日常阅读,他们认为阅读是可有可无的一件事,甚至在他们的人生词典中从来就找不到"阅读"两字;也有一部分信徒虽然重视阅读,却苦于不知从何下手去读;还有一部分信徒虽然也爱好阅读,但由于没有很好地掌握阅读的方向、方法和技巧,以至于盲目阅读。其实,对于基督徒而言,阅读是  相似文献   

14.
杨朝晖 《美与时代》2006,(11):25-27
民俗心理,是指一定人类群体中蕴含的一种较稳定的习俗意识定势。它是民俗生活相在人们头脑中循环往复潜留下来的心理意识,经过历史的传承而逐步形成的。所谓民俗心理结构,就是这种心智的构成。人类可以在民俗心理结构的影响下,有意识地对艺术思维进行规范、导向和控制,对民俗意象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5.
定势初探     
一个有趣的,小小的心理学实验,竟能紧扣大学生们的心弦,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和我一起在做实验中提出的问题。当我们共同做完陆钦斯的定势实验之后,许多同学发现自己在解决前五个问题时很顺利,并自然地得出了“B-A-2C”的定势公式,而后三个题若仍按这个公式来做,不仅速度慢,而且问题也更复杂化了。大家都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我们真是太笨了,为什么放在自己面前的捷径不走,而偏偏要绕道前行呢?!”啊!原来是思维定势对我们在思考后面问题时产生了消极的阻碍作用,而影响  相似文献   

16.
前言爱好心理是指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活动和经验持肯定态度,并发生积极行为的一种心理活动。简称爱好。爱好是个体心理活动特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制约。退休老年人的爱好心理也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其中他人的认识所形成的社会态度对退休老年人的爱好心理影响颇大。E·B·Hurlok 认为:关于老年的传统观点明显地影响了人们对老年期和老年人的社会态度,但大部分传统观点是不适当的,所以社  相似文献   

17.
《周易》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元典,其深速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审美文化当然也不例外。包含在《周易》中的美学智慧和美学价值,已经引起当今易学研究的重视,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本文正是在这些研究的启迪下,对《周易》与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关系展开初步的探讨,求教于各位专家。一、原型与定势每个民族的审美活动都是在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下逐步展开的。民族的早期文化积累,往往是该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结晶,记录着生长在特定地域的人们从原始游群、经过氏族、部落的发展,最…  相似文献   

18.
意识和潜意识两者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意识是指人能够自觉认识到周围事物的存在,同时也能自觉认识到自身存在,并能把自己和周围事物区分开来的一种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一般情况下既不能被他人感知,也不能被自我感知,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意识和潜意识都是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机能,尤其与边缘系统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言语活动是利用语言交流思想的过程,是人脑的高级功能。言语活动对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有影响,因而研究人的言语活动的神经机制,对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本质是有重大意义的。现在,就有关言语活动神经机制的一些问题简述如下。一、大脑中是否有言语中枢与这个问题有关的科学事实主要是来自对失语症病人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20.
对非心理学背景的笔迹分析中经验判断的心理学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童辉杰  杨鑫辉 《心理科学》2003,26(5):934-935
1 研究目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字如其人”的假说。笔迹测量作为一种投射技术 ,在心理学家手中 ,是有价值的 ,因为笔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投射出人的生理心理活动。然而 ,国内外社会上兴起的“笔迹热”中 ,有些非心理学背景的笔迹分析家将笔迹分析当作占星术之类的神秘预测术 ,仅凭其有限的经验 ,通过笔迹对人的个性心理作盲目的推断。互联网上有几十个笔迹网站 ,有的网站声称可以根据孕妇的笔迹 10 0 %地预测胎儿的性别。美国注册的笔迹学家有 2 0 ,0 0 0人 ,据称都没有接受过适当的心理学训练。然而笔迹分析都要从笔迹揭示人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