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马克思的思想以及禅宗思想的基础上,弗洛姆建构了充满浓厚人本主义色彩的人的生存方式理论。借助这一理论,弗洛姆展开了对西方工业社会“重占有”生存方式的批判,提出了向“重存在”生存方式转变的路径,展现了一个学者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切关怀。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也出现了一些“重占有”生存方式的苗头性倾向。如何抑制住这些苗头性倾向,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以更加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弗洛姆人的生存方式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法兰克福学派研究中的消费异化问题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源浪费、分配不均、贫富分化、社会道德价值失衡等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法兰克福学派这一思想并没有触及消费异化的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用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理论武器分析产生消费异化问题的根源是探寻法兰克福学派消费异化思想缺陷的关键,也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根源的揭露和批判,对如何应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消费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析行政选择中的伦理妥协及其思想渊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行政伦理妥协 ,是行政主体处于善善同类性质的两难困境时进行道德选择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现实的政府行政过程中所存在的“最小的恶”、道德中立、道德缄默、伦理放逐等现象 ,只是行政伦理妥协的异化表现形态 ;而性恶论、功利主义和“经济人假设”则对行政伦理妥协的异化现象的产生有着直接的思想影响。本文的结论是 :为了防止行政伦理向恶妥协 ,必须构筑行政伦理底线  相似文献   

4.
在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体系中,和平伦理思想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弗洛姆继承了先知及近现代人道主义思想家的和平思想,厘清了和平的两种内涵,揭露了人的贪欲和破坏性在战争中的作用,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导致人的贪欲增长和技术社会带来的人的主体性丧失和核战争的危险。因此,他积极探索构建世界和平的伦理对策,提出应当重塑人性,发展爱、理性、创造性等人的第一潜能,促进彼此了解,以团结取代对抗,维护社会公平,建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他的这些思想对于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消费伦理的变迁与当代家庭消费伦理之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伦理是指人们在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上产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以及对社会消费行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儒家消费伦理在历史上对于调节社会和家庭消费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改革日益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其消费伦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建构当代家庭消费伦理,既要弘扬和汲取传统消费伦理的合理内核,又要充分反映当今消费文明对家庭消费的客观要求,以合理适度消费和统筹兼顾消费为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节俭与消费的道德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中国传统的节俭观既有其合理性又有其局限性 ,而消费主义只是市场经济中异化生产和异化消费的产物。中国的消费主义者提出的消费光荣、节俭不是美德等观点对于解决有效需求不足 ,既没有对症下药 ,且危害极大。消费伦理冲突和矛盾的解决 ,在于合理性消费标准的界定 ,其标准应是以下四者的结合 :需求层次标准、效用标准、社会规范标准和生态标准。  相似文献   

7.
一从实践伦理学谈起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应对诸如社会不公、科技异化、生态恶化等问题的严峻挑战,西方伦理学开始了由兴盛半个多世纪之久的元伦理学向应用伦理学的转向,诸如生命伦理、生态伦理、消费伦  相似文献   

8.
消费方式生态化的价值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消费方式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对消费方式的要求,其价值诉求是要实现消费的经济合理性、生态合理性与伦理合理性,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新型消费方式。为此,要变革消费主义张扬的过度消费与短缺消费、非生态消费、奢靡消费与低俗消费等反伦理、反生态的消费方式,使消费方式"合度"、"合宜"、"合道",大力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和文明消费。只有生态化的消费方式才是可持续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9.
新精神分析伦理学家弗洛姆主要著作之一,全书共分五章,14万余字。在本书中他研究了人本伦理学的一些问题,提出人本伦理与极权伦理的不同,分析了人的情境、人格、性格以及人本伦理的诸  相似文献   

1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伦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稿》较之马克思的其它著作有较为丰富的伦理思想,但其仍不是一本伦理学专著。综观《手稿》,其伦理思想,似可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劳动异化和共产主义理论的人本价值导向;二是人论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基础;三是关于经济伦理或对资产阶级经济伦理的批判;四是其它伦理学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