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位叫兹格尼克的美国心理学家从一项心理实验中得出结论:人们对于一些已经完成的事情比较健忘。因为“完成欲”已得到满足,而对未完成的工作则在脑海中萦绕不止。于是,心理学家把“人倾向于把一件事情做完”的心理称之为“兹格尼克效应”,又称“自圆心理”。自圆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你不妨试一下用一笔画个圆圈,在交接处有意识地留一段小空白,那么,当你回过头来再瞧一下这个圆吧,总觉得有点别扭,脑子里就会闪出要填补这段空白弧的意念。因为你总有一种未完成的心态,竭力寻求终结途径,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就是“自圆心理”。正因为人有自圆心理的欲望,人们总是千方百计想把事情办好,办得有始有终。每当干好一件事,或达到  相似文献   

2.
蔡亮  张仲明  李红 《心理科学》2013,36(4):837-841
以46名大学生为被试,利用“九洞仪”创设实验室压力情境,考察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压力情境下的情绪反应及恢复特点。结果表明:(1)压力情境下,高、低心理一致感个体的情绪反应存在显著性差异。高心理一致感个体出现较多的积极情绪,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则以消极情绪体验为主。(2)低心理一致感压力情境诱发出的消极情绪显著多于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诱发量较大。(3)压力任务后,高心理一致感个体在情绪恢复量上显著多于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心理健康的自我康复力较大。(4)压力任务前后,低心理一致感个体的消极情绪诱发量显著高于恢复量,在消极情绪变化上表现出“诱发多,恢复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岱书   《心理科学进展》1985,3(4):71-71
1985年9月27—30日,于山东泰安市正式成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顾名思议它是由心理学界和卫生界的专家和同行的共同努力,经过六年的筹备才正式成立的。这是心理、卫生界的一件大事,借此机会把筹备经过向同行们作一汇报。酝酿是在1979年11月于天津召开的全国第二届心理学会的年会上,首先由心理学界的专家、学者建议建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由陈学诗、宋维贞、王效道同志组成筹备小组,任务  相似文献   

4.
大凡重要的考试,如升级考、升学考、毕业考、招工招干考等等,考生会感到有些情绪激动、紧张、甚至恐惧;而且,考试对考生越重要,如关系到他的前途、命运,他的情绪会越激动,越紧张。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但有些考生,由于心理过度紧张,情绪烦燥不安,出现“怯场” “晕场”现象,影响到他们的考试,却又值得研究防范。 心理学通常把考生由于心理过于紧张、情绪过于兴奋而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控制和支配自己的状态称为怯场。这是一种消极情绪。由于怯场,考  相似文献   

5.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或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每天,我们总是不断地从自己或他人那里接受各种暗示,这种影响有时会给我们带来喜悦和信心,有时又会令我们感到郁闷不安。学会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使自己变得更快乐!以下是10个快乐的自我心理暗示法:1.经常用肯定句对自己说话。你在对着镜子试新衣服,售货员一定说:“太合适了,这是最新的款式,穿上它让你显得高贵大方。”你的信心就会大增,越看自己穿新衣的样子越顺眼。如果她对你说:“还可以吧。”你就会犹豫起来,肯定的说法与…  相似文献   

6.
人生五彩斑斓,充满了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幸福的眩晕、激情的冲动、困惑的迷惘、挫折的苦闷,时时袭扰着人们的心灵。快乐需要表达,烦恼需要倾诉,心灵在宣泄中净化,人生在不断地宣泄中成长,宣泄是人生的润滑剂。会不会宣泄,如何宣泄,是人生活品味、生活质量的一种体现。遇到开心的事,高歌一曲是宣泄;痛饮过度乐极生悲也是宣泄;遇到烦心的事,痛痛快快踢场球,烦恼随汗水流去是宣泄;回到家中把怨气洒在老婆孩  相似文献   

7.
吴南轩先生是近代中国心理卫生运动的首位提倡者之一,也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最早向国人介绍"心理卫生学"和"心理卫生运动"。吴先生借鉴欧美国家经验,将心理卫生运动和当时国内外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相结合,指出心理卫生运动的必要性;向国人介绍国际心理卫生运动;通过办报刊、设课程、做讲座、组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形式宣传和推广中国心理卫生运动。同时,吴南轩对心理卫生进行深入挖掘,提出了心理卫生的内涵和外延,并对当时中国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作出规划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赵倩 《大众心理学》2022,(12):13-14
<正>电视剧《脱身》里面有个桥段,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提出离婚的要求,女主人公很疑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时男主人公突然很激动地压低声音并有些悲怆地说:“你看不见我,你就是看不见我……”为何“看见”如此重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里指出,人在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之后,会产生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我们都需要在与他人互动和联结中汲取心理营养。  相似文献   

9.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语言特色。“你长得很革命,”那是遥远的老话。很多时候,你的落伍与傻帽,往往就体现在语言上。当你走在街上,向一位姑娘问路时,如果还正儿八经地叫“同志……”她可能不会太热情地帮你的忙;要是换了个词“小姐……”她可能一下子变得温柔起来,详细地给你指明方向。●“策划人”’的词意,以前可能是“特务”、“反革命分子”、“搞阴谋诡计者”等。现在一般是指有创意的人、卖点子的人、做广告的人。当今表扬一个人很勤奋,他会将信将疑;说他聪明,他不反对;说他有“创意”,他会高兴地说“过奖”了!●“对不…  相似文献   

10.
升学的压力,学习的竞争,成长的迷茫,交往的幼稚,使青春期的你内心常常会有很多烦恼,如何有效宣泄不良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机能,对人一生中最关键时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十分重要,不妨登上心理保健直通车试试,定会让你感到身心愉悦。  相似文献   

11.
宣泄经典理论认为, 发泄能够有效地缓解愤怒情绪和攻击冲动, 然而, 直接宣泄、间接宣泄及目标宣泄对攻击性影响的大量实验研究揭示了宣泄的潜在危害性及其作用机制, 宣泄不但不能降低愤怒反而会通过认知加工等因素提升攻击性。尽管如此, 大众仍青睐于宣泄这种看似便捷的情绪调节方式, 如宣泄设备已成为心理咨询机构的标准配置。这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心理宣泄的片面认知, 更折射出了目前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缺乏科学化和规范化。未来研究应重视, 普遍使用宣泄设备作为现代心理干预手段可能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2.
“算命热”是现代中国社会一道畸形的风景,热衷于求签问卦者的心态形形色色,但认识不清算命术的实质则是他们共同的心理盲点。读完下面这篇文章后,再在街头巷尾看到“大师”、“半仙”们摇头晃脑地看手纹,装模作样地观面相,煞有介事地批八字时,你就会顿觉滑稽……  相似文献   

13.
“认识你自己”这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今天,我们在提倡心理卫生的时候重温这句话,对于心灵的健康和完美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向别人提问和被别人提问是我们常常碰到的事。如果有人要你在人和东西之间选择一个答案,你将不可避免地被他愚弄。如果你回答“我不是人”,自己打了自己一记耳光;如果你回答“我不是东西”,自己给自己找来难堪;如果你回答“我是东西”,那么对方将会反洁“请问你是什么东西呢?”你还没来得及作任何回答,却早已招致一阵哄笑;如果你回答“我是人”,对方又会微笑地对你说:“唤,我明白了,原来你不是东西”,其结果让你哭笑不得。由此可见,只要你简单地用是或不是来回答上述的问题,毫无疑问,你必将陷入窘迫的境地和尴尬的场面。问…  相似文献   

15.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的情绪更加多变:或喜、或悲、或怒、或乐……如果我们能注意到情绪的反常或瞬间突变,适当控制、合理宣泄,对战胜心理疾病可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多喜成疾怒以治病促怒疗法是医者有计划地利用一定刺激强度的多种非药物治疗手段,触怒患者,使之产生愤怒的情绪,以治疗忧愁、惊恐或过喜等心理病变的一种方法。中医认为它尤其适用于喜笑过度引起的疾病。有这样一个以怒治喜的例子:一女喜笑不休,屡治无效,遂请医生诊治。医生对病人母亲说:“你让你女儿穿上平时最喜爱穿的衣服,你和她面对面饮酒吃饭。你要故意装作不小心的样子,用酒菜油水把她心爱的漂亮衣服弄脏,使她发怒。”在病人母亲的  相似文献   

16.
黄友威 《天风》1997,(3):35-35
“你喂养我的羊。”这是约翰福音最后一章记载了主复活后,第三次向门徒显现时托付彼得的一句话。与其说对彼得的嘱咐,还不如说当时在场的门徒以及如今在工场上的工人,都是接受这重托的对象。这里,耶稣用“你爱我吗?”和“你喂养我的羊”两句话反复地问、反复地交代,因此从中不难看出,主把爱他和为他工作联系在一起,是要我们知道主把羊群喂养工作的使命托付给我们,亦作为衡量我们爱他的最高标准,所以我们不能不深省。  相似文献   

17.
眼泪     
“我几次流离,你都记数。求你把我的眼泪装在你的皮袋里,这不都记在你的册子上吗?”(诗56:8) 眼泪是人们都很熟识的,每个人都有眼泪,都曾流过泪水,有人说,眼泪是人内心世界情感的宣泄,表现了多少激动,懊悔和亲情。但也有人认为眼泪是弱者的标记,是妇女与孩子的“专利品”。 《圣经》告诉我们:上帝看重眼泪,视为珍品,装在皮袋里,以便陈列;记在册子里,以备留念。当然,这里所说的眼泪是指向上帝流泪,他都要“记在册子上”。可见,信徒的眼泪在主看来比一切更宝贵。  相似文献   

18.
吕军梅  鲁中义 《心理科学》2013,36(2):328-334
以具有一定情境的语篇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引导范式和无关任务范式,探讨了“快乐是上,悲伤是下”这一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在语篇阅读中的心理现实性。实验1要求被试阅读情绪语篇后,对呈现在屏幕上方或下方的字母“F”或“J”进行判断。结果发现,被试阅读积极情绪语篇后对呈现在空间位置上方的字母反应更快,阅读消极情绪语篇后对呈现在空间位置下方的字母反应更快,表明语篇阅读中存在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的始源域向目标域映射的心理现实性。实验2要求被试阅读含有空间位移的语篇后对随机呈现在屏幕上方或下方的图片中面孔人物的性别进行判断。结果发现被试阅读含有在空间中向上移动的语篇后对积极情绪图片反应更快,阅读含有在空间中向下移动的语篇后对消极情绪图片的反应更快,说明语篇阅读中存在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的目标域向始源域映射的心理现实性。研究表明:语篇阅读中读者可以产生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并且空间这一始源域和情绪这一目标域具有双向映射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进门三相”是商界的一句行话,意思是说商业经营者,特别是第一线的营业员、服务员要善于观察顾客的来意、揣摩顾客的心理,积极主动地把生意做活做好。但是,在旧社会“进门三相”却一直包含着“只重衣帽不重人”的贬意,有些生意人“看人下菜碟”,对富人殷勤接待,对穷人白眼相看,一些不老实的商人还会根据顾客的心理干出骗  相似文献   

20.
“你喂养我的羊。”这是约翰福音最后一章记载了主复活后,第三次向门徒显现时托付彼得的一句话。与其说对彼得的嘱咐,还不如说当时在场的门徒以及如今在工场上的工人,都是接受这重托的对象。这里,耶稣用“你爱我吗?”和“你喂养我的羊”两句话反复地问、反复地交代,因此从中不难看出,主把爱他和为他工作联系在一起,是要我们知道主把羊群喂养工作的使命托付给我们,亦作为衡量我们爱他的最高标准,所以我们不能不深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