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君毅以道德心灵为基础,揭示了中国人文美的内涵与特质。他的美学接续了儒家美学的美善合一传统,以真善美的融合为理论目标,以人格美与人文风俗美的双极并建为实践目标,在现代中国生命美学、境界美学的向度之外,开出了人文美学的方向。唐君毅站在人文美学的立场上,重释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人文价值,探索了传统礼乐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可能路径,强调以美达善、以美成人、以美化成人文世界,努力寻求审美与人生、审美与社会之间的有机统一,具有强烈的价值导向,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
《战国策》从新兴的士阶层的立场出发,提出不拘一格选贤任能的用人主张,为君王提出了求贤以智,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用人理念,为士人指出了积极自荐以求富贵的出仕之路。以爵禄奖养的物质满足和对贤能高度尊重和信任的精神满足构成了战国时期具体招揽人才的系统工程,从而形成了《战国策》选才以智、用才以信、求才以礼禄的独特的实用人才思想。  相似文献   

3.
先秦齐国实行"权力受限"的开明君主制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君主权力制衡思想。齐文化的君主权力制衡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以法制权、以权制权、以民制权、以礼制权。通过权力制衡,有效规范了君主权力的行使,促成了齐国"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强国富民地位。挖掘、阐发齐文化的权力制衡思想,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国公民要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作为穆斯林,我们也应该结合自身的信仰要求,把…  相似文献   

5.
王阳明虽然没有专门的《论语》诠释著作,但他在《传习录》及《文录》中对《论语》诠释的方法及内容体现了其鲜明的心学特点。他在诠释的方法方面主张反之于心、向内求理、统合归一、诸经互释,在诠释的内容方面提出以理释礼、以理释知、以乐释学、以良知释无知、以去欲存心释克己。他在诠释的方法及内容上确立了以心解经的新典范,打破了朱子对《论语》乃至《四书》诠释的学术垄断,对明代中后期乃至清代初期的儒学经典诠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姚才刚 《哲学研究》2023,(11):55-64+129
明代甘泉后学可划分为五种类型:以洪垣、庞嵩为代表的甘泉学之正传;以唐枢、蒋信为代表的折衷派;以何迁、吕怀为代表的“得甘泉学之一隅”者;以唐伯元、杨时乔为代表的偏向于程朱理学者;以王道为代表的湛门另类人物。甘泉后学的多元开展不但为岭南心学注入了活力,也推动了整个中晚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不过,这种情形使得甘泉学的发展脉络愈来愈模糊,到了湛门三传弟子那里,已难觅甘泉学的踪迹了,同时也增加了后世学者界定甘泉后学学派属性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以"统战思维"做好宗教界人士工作以"法治思维"做好宗教事务管理以"哲学思维"认识宗教社会功能以"历史思维"引导宗教健康发展以"文化思维"促进宗教对外交流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期,我国宗教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这对做好宗教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能不能正确研判形势,能不能有效化解矛盾、与时俱进地做好宗教工作,成为考验党和政府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8.
黄祖洽院士是我国研制原子弹、氢弹的第一代科学工作者,是一个从事了50年科学研究和20多年教育工作的理论物理和核物理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关心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2006年7月12日上午,本刊记者就胡锦涛主席提倡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采访了黄院士,黄院士在繁忙的工作中接待了记者采访,谈了他对“八荣…  相似文献   

9.
儒佛之辩与宋明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明理学是儒释道三教互相冲突融合的和合体。佛学精华那些被理学所汲取?理 学如何融合佛学?本文通过对朱熹与陆九渊、湛甘泉与王守仁两次儒佛之辩的考察,以彰显这个 长期困惑宋明理学研究的问题。理学的基本内涵是以道体为核心,以穷理为精髓,以居敬、明诚为 存养工夫,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质,以成圣为目的的道德形上学。探索了理学的分系,以及分 系的根据,对以往分系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绘画在天人合一、心物契合思想的影响下,打破时空观念,以散点透视的流动方式观照自然,以以大观小法发挥想象,表现了一种无限的宇宙观;西方传统绘画在二元对立、主客相分的哲学观影响下,遵守时空观念,以焦点透视的静止方式认识自然,以对空间的逼真描绘,再现了一种虚幻的现实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