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道教的饮食养生文化受到了大众的普遍关注.然而,这不单单是因为道教中积累了大量的可供今人借鉴、利用的饮食方法和技术.实际上,道教的核心饮食养生思想及原则,更彰显出了其永久性的价值和魅力.从某种意义而言,更加清晰、深入地了解道教饮食养生思想内核,并把握其内在的科学精神实质,是进一步把道教饮食养生文化发扬光大的重要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2.
道教是中国古代产生的一种主要的民族宗教。它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是对养生学和养生术的研究传播。道教养生是中国养生发展史的一个主流,是几千年来道教养生家们留给后人的一笔极为宝贵丰厚的文化遗产。即使在今天,也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本文拟就道教养生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早期道教养生试作探讨,从其源流、思想、理论、方法和传播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不足之处,望学者诲正。一、神仙家与养生术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指出:“道家思想从一开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建筑受本土道教思想的影响深远,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思想在中国古代很多朝代都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其思想和哲学意义都深深地渗透到中国古代的建筑营造的诸多领域。文章从深受道教思想影响的中国古典建筑的空间气质及其特色入手,分析在天人合一的道教思想精神内涵影响下,中国古典建筑在榫卯结构、材料、造型、空间和布局等方面的专属特点。  相似文献   

4.
曹操与道教     
曹操与道教,有政治军事的关系,有养生的关系,也有文学的关系。探究曹操与道教的政治军事关系,可以更清楚地揭示东汉末及三国的政治史页中一个较晦暗的篇章。而对于曹操与道教养生术的寻踪,也可展现我国古代养生术发展到三国时的水平,有助于对道教与中国古代科技的关系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至于说曹操的文学创作受道教意象之刺激,更可循此而发见道教与我国古代文学的瓜葛;这正是从前治文学史者所忽略之处。一言以蔽之,从曹操与道教关系之个案的研究切入,可追寻汉末魏初道教与政治军事、科技、文学之一般风貌。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挖掘道书文献新史料的基础上,就中国传统数学史上的天元术与道教关系进行辨析,从一个侧面分析道教对中国传统数学思想的影响.作者认为:天元术产生的直接渊源是道教"天元"思想,李冶的天元术不仅直接渊源于道教洞渊九容之说,而且从科学思想方法上分析,其"立天元一"的代数表达思想得益于道教三元并列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6.
道教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道家、道教的科技成果是多方面的,其中养生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道教养生技术及其相关理论是个颇值得研究的学术课题.在众多的道教养生术中,学术界对外丹术、内丹术、房中术、导引术关注较多,而有道教特色的服食术却鲜有学者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7.
<正>"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哲学和文化概念,是我国古代先哲在对世界各种复杂事物的建构认识的基础上所建立的一种哲学理论。关于"和合"思想,各家各派都有所论述,而道教的"和合共生"思想更是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展现出其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所具有的生态智慧,是建构现代生态和谐理论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道教与岭南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同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对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医学、化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饮食养生思想,也在国人的思想意识、民俗心理和社会习俗诸方面留下了深刻印记。岭南饮食文化就深受道教影响,其饮食文化之中处处体现出道教文化的某些特征。一、道教养生思想对岭南饮食风俗的影响道教是重生的宗教,早期道书《太平经》就明确指出:“要当重生,生为第一”。如何重生、长生?道教认为饮食至为关键,《混俗颐生录》云:“食为性命之基。”为此,道教提出“饮食以养其体”的养生思想和“饮食以时调之”的养生之道以及节食、淡味、服饵等…  相似文献   

9.
易学思想对道教内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在道教女丹炼养理论中同样有所体现:道教女丹吸收周易阴阳之道的思想,从宇宙论角度论述女性同男性一样拥有修道的平等性;另外,道教女丹认为女性修道者应效法坤卦厚德载物的精神,秉持坤道的基本原则。最后,道教女丹以"坎卦"譬喻女性生理属性,借助卦象以明其炼养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2012年6月,袁名泽博士的新著《道教农学思想发凡》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盖建民先生主编的"道教科技研究丛书"之一.该书从纵横两个方面剖析了道教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关系,理清了道教农学思想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盖建民教授在书的序言中高度评价了此项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他认为,此书是道教科技研究的一项新成果,是国内外第一部以道教农学思想为主题的专著,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了道教科技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道教界应继承好"道医同源"的传统,把道教界学医、重医的传统恢复起来,使之成为道教徒学道、修道的必要内容。一道教作为一个高度重视生命的宗教,历来就有重视医药卫生之道的传统,涌现出诸多深谙医药之学的高道,他们不仅是道门的宗师,也是中国医药学史上的大医家。他们在道教仙道贵生、养生修真、济  相似文献   

12.
再论道教成仙信仰的形成——兼与韩国学者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韩国学者提出的道教核心思想“神仙思想”系从“韩国传到中国”的论据,展开了道教成仙信仰形成的再讨论。首先论证了韩国“太白山”不是“三神山”,燕齐方士仅是中国古代神仙思想中的一支代表。其次用大量篇幅阐述了道教成仙信仰的形成,虽与古代中国神仙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它还曾受到古代中国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发达的宗教观念及人们孜孜不倦追求的养生实践等之深刻影响,这几方面的因素,缺一都不足以导致道教成仙信仰的建立。由此可知,韩国学者所说的神仙思想“首先传到同韩族疆域相近的大陆山东省、河北省,接着传到全中国”,是站不住脚的。结论是,道教乃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相似文献   

13.
道教研究在我国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建国以来,我国虽然相继出版了多种道教研究的专著(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以来,大陆已出版道教专著八种,台湾已出版道教专著六种),但是,从道教思想发展的角度来撰写的中国道教思想通史,卿希泰的《中国道教思想史纲》(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还是第一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神仙系统、修行义理、符号象征三个方面探讨了道教对中国传统戏剧的多方渗透和深刻影响。作者通过诸多文献的考察和梳理,认为道教神仙故事是中国传统戏剧创作的重要素材,道教有为数不少的神仙人物是戏剧中神仙典型形象的原型,许多剧作家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引入了道教的修行思想。有关道教的气功养生、伦理涵养的观念在古代传统戏剧中得到了反映和宣传。其中不免有不合时宜的因素,但也有值得借鉴的思想内容;另外,道教的符号象征,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与传统戏剧艺术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应当充分估计到道教符号象征思维方式对传统戏剧的成熟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丹溪朱氏,讳震亨,字彦修(1281—1358年),元代浙江义乌县赤岸镇人。当地有一溪流名“丹溪”,人们仰尊丹溪先生医德医风之高尚,避其讳而尊称之为“丹溪翁”,或称“丹溪先生”,后世医学家直称为“朱丹溪”。朱丹溪,是我国十三世纪早期著名的医学家,他是金元时代四大名医之一,他对道教养生理论的研究,独具心得。他把道教内丹理论和养生方术运用到自己的医学实践中;创立滋阴相火学说,成为滋阴学派的创始人。丹溪的学术著作主要是《阳有余阴不足论》和《相火论》,是吸取唐代道教学者关于主静、止观的思想。《相火论》,从“凡动皆…  相似文献   

16.
白玉蟾道教美学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宋代道教美学思想大家,白玉蟾有丰富的道教美学思想.本文从宋代道教美学思想发展的总体特征出发,对白玉蟾三个方面的美学思想即"真快活"的审美高峰体验和道教审美人格论、"其心之乐而乐乎山者"的道教山林美学论和"即心是道"的道教审美心胸和审美人生论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正>道教有自己独特的地理思想,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道教地理学很受道教研究者关注,早有学者关注道教的大地观、对九州山川的描述、对地理现象变化规律的探索~1。已有研究多是在道教对地理的描述中搜寻"科学"的影子,而忽略在道教本身的思想中追寻其渊源。本文通过梳理相关史料和考古资料,展示道教的地理思想,重点分析道教的世界观、圣地意识和道教徒的景观意识。  相似文献   

18.
“道教养生学”是道门中人在致力于长生登仙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社会、人生及其关系的理性思考。它以贵己重生为价值取向,以形神合一、与道合真为行为范式,以超越自我、安顿生命为终极目标,形成养生范畴论、养生宇宙论、养生过程论、养生社会论、养生身心论、养生自然论、养生环境论等系统理论。由于养生范畴的鲜明指向性强化了养生效能,从而使道教养生的思想精粹世代相传。本文择其要,从生道互保、形神俱妙、性命双修、动静互摄、先天后天等方面展开论述。一、生道相保:直指养生究竟“生”不仅指生命,还包含有生长、生成、化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生命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长生成仙的热烈追求是道教最具特色的教义.元代道教戏剧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的手法对道教乐生思想进行了全方位地形象图解.面对成仙诱惑,凡人的怀疑、拒绝与诘问,正是因为对生的热切渴望对生命的价值强烈认同感使然.情欲乃是人之常情,道教贵生,当然包括对生命基本需求的尊重,对世俗情欲的眷恋与渴望是元代道教戏剧对道教乐生思想的又一诠释.元代道教戏剧着力展现体道之人对山水的乐好,而其乐山好水的审美情趣又与澄心遣欲的宗教追求和隐逸归真的宗教旨意一脉相承.本文以全新的角度阐释元代道教戏剧中体现出的道教乐生思想,以期在加深对道教生命意识的认识的同时,彰显元代道教戏剧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养生思想是道教教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的最高信仰是道,而作为得道的最高境界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由此成为仙人或真人。仙或真人的观念是从古老的方仙道中继承的思想。它的特点在于,希望通过一定的修炼,人的精神和形体都得到改造,微妙灵通,超越现实世界的束缚,甚至在天地毁灭的大劫到来时,仍能保持生命的存在。成仙就是与道合一,因此它是所信仰的道与现实的人之间的连结点。成仙的理想是道教教义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