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齐长城是中国古老的长城之一,西起平阴县的防门,绵延东行,经十三县,至胶县大珠山入海。齐长城西段完成于公元前554年,东段完成于田齐宣王时期。修筑齐长城的目的始则御鲁,继则备楚。齐长城在博山区内一段,经专家和文物考古工作者多次详细实地勘察,资料较为详备。  相似文献   

2.
齐长城作为大国争霸的直接产物,见证了齐国与毗邻国关系的复杂演变,通过了解齐国与这些国家的复杂互动,我们可以发现齐长城的营建是动态的,尤其是齐长城东段。最初齐国在与莒地相邻地段修筑关隘,以保证齐国南境的安全。春秋末期为了防备吴越而在沿海一带修筑防御工事,与崂山形成天然防线,战国中后期齐长城则有防备楚国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以齐长城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并结合文献记载对齐长城的布局、建筑方式、附属设施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齐长城的布局可以分为济水段长城和泰沂山段长城两部分。济水段长城由谷城过平阴城至渤海,长约300余公里。泰沂山段长城由平阴城和谷城往东,跨越泰沂山脉至黄岛于家河入黄海,长约625公里。齐长城是以墙体为主并与城址、关隘、烽燧、塞堡等组成的统一的防御工程。  相似文献   

4.
王连升 《管子学刊》2006,(1):128-128
拜读张华松教授所著《齐长城》(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2005年9月修订重印)之后,第一感觉是:我终于读到了一部好书!之所以产生如此感慨,不仅因为该书创造性地介绍、阐述了齐长城众多层面的知识,让读者对这一瑰宝有了全面、具体的了解,懂得了齐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也因为该  相似文献   

5.
齐长城综述     
齐长城综述刘德春在齐文化的研究中,人们很少关注横亘齐鲁大地的千里长城──齐长城。作为山东古代最大的建筑工程,齐长城在两千多年的风雨中,倍受自然和人为的损害,到目前,关于她的许多问题仍没有圆满的答案。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并不能领略到齐文化的整体风貌。所以...  相似文献   

6.
王永波  王云鹏 《管子学刊》2013,(2):33-39,64
齐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线型超大军事防御工程。2010年,根据国家文物局的部署,山东省文物局启动了“齐长城资源调查”项目。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和参与者,收集、并全面梳理了有关资料和研究文章,认为已有的相关结论,特别是齐国山地长城的建制年代与文献揭示的情形尚有较大的差距。此外,据新近整理出版的《清华简·系年》记载,春秋末期,齐国为抵御三晋的侵扰,在南部山地长城之外又加筑了一道“济水岸防”。本文拟以古文献和出土文献为依据,结合现场勘查的相关线索,对上述做出了全新的阐释。认为齐国山地长城在齐桓公时期已经初具规模,其后历代齐君主应有修补或增筑行为。  相似文献   

7.
齐长城考略     
一、齐长城的建造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国之间战争不断,筑长城以作防御手段,是当时通用的办法。齐为春秋战国之大国,《战国策》中有:“苏秦说齐宣王曰:齐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的记载。说明了齐国的版图相当于  相似文献   

8.
孙超 《管子学刊》2011,(1):64-69
《孟姜女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2006年山东淄博将其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就其真正的归属地问题却产生了争议。通过文献考索与田野调查,我们认为:齐鲁,特别是淄博泰山齐长城遗址及周围地区是孟姜女传说的发源地。秦始皇之所以进入《孟姜女传说》,其直接因素是他修了"万里长城",而深层原因是他的齐鲁文化情结。"文化素"是波亚托斯提出的概念,指的是通过符号感觉到或认识到的文化单位。从"礼义"、"歌哭"等文化素分析来看,齐鲁文化是《孟姜女传说》最核心的精神内核,齐鲁是它的文化出生地及传播的中心地带。  相似文献   

9.
一遍观历代史籍,或名齐长城为巨防,或巨防与长城并举,这在中国长城建筑史上是一很特殊的现象。如: 1.《战国策·齐策》载孙膑谓田忌曰:“然后背太山,左济,右天唐……。”注云:“天,大也;唐,防也。”2.《秦策》载张仪说秦王曰:“……(齐)长城巨防,足以为塞。”  相似文献   

10.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城镇化是在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推进的。”这决定了我国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山地丘陵地区在我国国土面积中占到陆地总面积的43.2%,因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发展基础薄弱和位于边缘地区等特征,其往往是我国集中连片经济较薄弱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建设区域。虽然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但是在数千年的城市发展中,我国克服地形条件带来的建设困难,利用地形地貌塑造出丰富美丽的地形景观,其中对于山地的改造和利用最为突出。但是,在当前的山地城镇建设中,针对空间景观建设不理想的情况,塑造蕴含传统文化内涵、凸显历史文化空间价值、保护与利用山地地形的山地城镇景观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东周时期齐鲁交通线路主要有四条,莱芜谷道和过平阴要塞的大道分居东西,其间还有多个山间谷道沟通齐鲁,齐长城上的关口则是谷道的重要枢纽。西周早晚期的交通线路因考古学文化分布格局迥异而不同,但是莱芜谷道可能不是交通的主线。诸多考古材料说明新石器时代鲁中山间谷道已被作为沟通鲁南鲁北的重要通道。有商一代,鲁南鲁北交通主要以汶水上游和泰山西侧的大道为主,但不可忽视鲁中山地在商晚期交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五台山地形复杂,湿润多雨,蕴藏着十分丰富的野生药材资源。合理地挖掘野生药材,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一条途径。下列五台山地区广泛分布的几种主要野生药材的形态特征、分布生境及采集加工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景观中,"地形"是景观的重要载体,也是构成整个景观的骨架。以"地形"为研究主线,通过分析地形的分类、影响因素等,并且结合城市景观设计的特性进一步阐述"地形"的功能以及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近承友朋雅意 ,惠贶张华松先生新著《齐文化与齐长城》。是书由著名历史考古学者罗哲文先生检署 ,法书典雅脱俗 ,清丽曼妙 ;序言则出自史学名家徐北文先生之手 ,洋洋洒洒 ,字字珠矶 ,洵非一般泛泛之论。序文不仅体现徐先生对于齐文化的真知灼见 ,更体现出老一辈学者对新一代学人的殷殷关爱之情 ,故捧读斯序 ,感人至深。近年出版有关齐文化的专著不少 ,但大都由于作者工作性质的关系 ,或则为纯考古学的著作 ,或者仅从传统的历史文献中寻绎而来 ,真正考古与文献兼重 ,是两者有机结合 ,相得益彰者 ,则为数不多。而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齐长…  相似文献   

15.
正战争留给人类无数罪恶的伤疤,战后遗留的雷场就是其一。它们夺取人畜性命,导致土地荒芜。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球大约有一亿颗地雷散布在热点地区,要清除它们需要花费1100年的时间。为清除这些地雷,人们用尽了办法,火箭扫雷车、装甲推土机虽然可以在平坦地区快速排雷,但有一部分雷场地形复杂,只能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中国当下城市和乡村人地空间的矛盾逐渐呈现出来,城市出现了一些"城市病"乡村呈现出一种"空心村",这种特点不利于人居的发展,有悖于中国的人居精神。中国特色小镇的构建是当下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但是特色小镇的构建过于急功近利就会出现一些不合实际的构建方法,所以从中国的传统村落中提取一些要素来构造特色小镇是一种理想的模式。广西到现在为止依然保留了很多的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有些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有些是具有地域特色。而桂北是广西传统村落最密集的地方,桂北由于地形复杂多变,有平原、河谷、山地还有丘陵等较多形式,桂北地区民族也比较多,有汉族、瑶族、侗族、壮族、苗族等,所以说多民族的文化和融合以及地形的复杂性就构成桂北地区传统村落多种多样、特色性比较强。文章通过实地调研考察,查找文献、资料等方式,对桂北地区三江程阳八寨、龙胜各族自治县、灵川县大圩古镇、兴安县水源头村、富川县秀水村及贺州市昭平县黄瑶古镇等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空间布局分析,针对各族不同地域文化特色进行研究,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得出规律,进而提取传统村落的元素来构建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17.
布满星宿的夜空美丽,引人无尽的遐想。古今中外无数关于天空中星宿的传说故事正说明了这一点。但长时间的盯着一方夜空观看也是十分单调乏味的,星空缓慢的移动,秩序和和谐的表现,除了缺少变化,一切是那样完美。因而偶然划过夜空的流星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今年11月17日前后狮子座流星雨的再次光临地球,又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话题。作为天文爱好者,更无法免俗,只好随喜其中。 16日经过一天的奔波,日落之前我们终于到达了预定的观测地点。我们的观测地点设在中国最古老的,齐长城边上的山坡上。夜晚的风从山间吹过,山上松涛娑…  相似文献   

18.
禁地,亦即指由于地形原因而不可进入的地区,尤其是指出于政治、宗教或其他动机而作出的决策所禁止入内的区域(场所、城市、国家)。禁地往往蒙上了一种神秘的气氛.几乎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到达拉萨曾是几代探险家的梦想。这一地区不仅对外人封闭,而且对“内部人”也封闭:任何人不得离开“外出”。德川幕府对日本实行的隔绝就是这样一种双向隔离。当然.地理条件也有助于这种隔离,因而使之轻易地付诸实行。有人指出(或许这种说法不够严肃).举世闻名的中国长城不仅意味着防范匈奴入侵,更意味着防止中国人逃离。史料也表明中国过…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新常态"在城乡建设领域具体映射即为"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重心体现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上,其中就包括在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中突出使用者的需求。尤其是西北少数民族贫困山区,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和经济水平低下等原因,使得该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更需体现出当地居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五台山是1961年被国家批准的第一批风景名胜区之一。其中,台怀镇地处由五台山五大高峰———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形成的怀抱之中,故名“台怀”。在五台山,人们把五座台顶之内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它地区则称为“台外”。台怀镇是台内最繁华的集镇,其镇北有一小峰,海拔在1800米左右,人称灵鹫峰,亦名菩萨顶。之所以称之为灵鹫峰,是因为它的地形颇似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部释迦牟尼说法的灵鹫峰。另据佛教史籍记载,台怀镇大白塔的地底下,藏有释迦牟尼的舍利,因而受到佛教徒的敬仰。以文殊菩萨居于普贤、观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