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西祥 《哲学动态》2006,(10):39-41
在德里达众多的著作中,《马克思的幽灵》(以下简称《幽灵》)极其重要,它对我们理解西方哲学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一文本的翻译也就特别重要。为此,笔者试图就《幽灵》中译本的重要意义及其翻译问题做一点评,以求教于学界同仁。简单回顾一下《幽灵》一书出版前后我国学界对这本书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本书的意义。在本书中译本出版之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德里达的研究并不多。本书出版之后,马上引起了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注意。2000年陈学明撰写了《为马克思辩护》[1]、《对福山福音书的有力驳斥》[…  相似文献   

2.
本书作者是苏联哲学家中最注意研究假说问题的学者。在1955年,我国已翻译过他的论文《假设在认识中的地位和意义》(《人民日报》,1955年2月27日),在1958年又出版了他的题为《假设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的小册子(上海人民出版社,52页)。近几年来,作者继续研究了这问题。在1961年出版的《辩证法是逻辑》一书中,他以整整一大节专门谈“假说及其在科学理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本书可以说是以前这一切研究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罗国杰主编的《伦理学名词解释》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于1984年12月出版。该书是广大读者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通俗工具书。全书30余万字,共收入词目540条,分为三个部分:伦理学原理;中国伦理学史;外国伦理学史。该书词目力求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照顾全局,词目释文力求在科学性的基础上通俗化,并注意吸取和借鉴国内外伦理学和伦理学史方面的有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出版这本书是罪过 海南出版社1999年2月出版的《2000年传说》译自法国吉尧姆·德·布莱维尔的同名著作,它图文并茂地用9章的篇幅叙述了68个关于2000年的传说,重点在于宣扬世界末日与末日审判等迷信谎言,应该说还是一本彻头彻尾的崇尚迷信反对科学想把读者引向愚昧迷信深渊的坏书,不论在法国还是在别国出版和翻译这本书都是一种罪过,都是应该坚决反对的。 为了招摇撞骗,在封面上突出地标明这是一  相似文献   

5.
由蔡元培学生高平叔编辑整理的《蔡元培哲学论著》(30万字),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收集了蔡先生于1902—1938年间撰写的56篇文章,其中有《哲学大纲》、《简易哲学纲要》、《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中国伦理学史》等专著  相似文献   

6.
陈沛霖 《心理学报》1983,16(4):102-106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朱智贤教授等翻译的苏联А.В.彼得罗夫斯基教授主编的《普通心理学》(1976年增订第二版),为我国广大的心理学工作者了解苏联心理学从50年代到70年代的变化和发展,提供了一本比较系统的重要资料。这是一件大为有益的事。 苏联70年代的这本师范学院用的《普心》教材,与苏联50年代由А.А.斯米尔诺夫等主编的《普心》教材(1957年由朱智贤教授等译成中文出版,下简称为《斯书》)比较起来,给人的突出印象是教科书的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文对这种变化作些评论,至于这本书翻译上的优缺点,本文不作专门讨论了。  相似文献   

7.
正《小的是美好的:一本把人当回事的经济学著作》是英国经济学家E.F.舒马赫(E.F.Shumacher)的力作,这本书为佛教经济学奠定了系统而清晰的理论基础。该书于1965年英国伦敦出版,1984年由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2007年由译林出版社再次翻译出版。E.F.舒马赫是英籍德国人,作为一位知名的经济学者和企业家,他曾与凯恩斯和J.K.加尔布雷思共事。他出任过英国驻德管制委员会的经济顾问,在1950至1970年间担任英国国家煤炭局的局长,同时他还是适用于  相似文献   

8.
正《天方性理》是清代伊斯兰学者刘智~(4)的哲学著作,版本较多,影响深远。2009年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出版的《刘智的天方学——伊斯兰思想的儒家表达》是对《天方性理》的译释,是目前西方学界较为新颖的学术成果;纳赛尔教授为之作序。序言叙述了本书翻译的缘由经过以及伊儒对话的发端,高度评价了《天方性理》的学术价值及其影响。据说,中国的一只蝴蝶翼动双翅就可能导致大西洋上的一阵飓风。的确,我们有时很难推断出产生一些出乎预料结果的原因。这本书面世的历史便是如此。1993年,  相似文献   

9.
这本书是吕澂先生1961年在原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佛学班的讲演稿。那时吕先生已经准备写一本印度佛学史。从讲稿的内容来看,吕先生对佛学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他不但熟悉中文的经典,对日本及西方学者在佛学方面的研究也不陌生,看完这本书,觉得它简直是一本简明的印度古代思想史,它可以和印度出版的同类书相媲美。作者在书中谈到,日本学者“受到资料限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研究印度思想史的问题,“西洋人的研究就更差了”(参看《印度佛学源流略讲》第83页。下引此书,  相似文献   

10.
《卡尔·马克思》一书是在费多谢耶夫院士的领导下,由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集体编写的。参加编写的都是多年从事马克思主义史研究的专家,如戈尔曼、马雷什、巴加图里亚、库兹明诺夫、E.A.斯捷潘诺娃等。全书16章,共736页。1968年初版,1973年修订再版。这本书最近已由我国三联书店翻译出版内部发行。《卡尔·马克思》的出版,深受苏联学术界的重视,1968、1969以及1974年五六家哲学与史学杂志相继刊载书评予以肯定,《真理报》也发表文章加以赞扬。例如,著名哲学家奥伊则尔曼在其评  相似文献   

11.
1981年出版的《李达文集》第二卷,全文收录了李达同志于1937年发表的《社会学大纲》。这本书就是毛泽东同志曾经向延安新哲学会和抗日军政大学的同志们推荐过的那本哲学著作。毛泽东同志自己阅读过多遍,还作了许多眉批,赞扬这本书是中国人自己  相似文献   

12.
近读万俊人同志新著《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印象十分深刻。笔者以为,万著不仅为我们全面地展示了现代西方伦理学流派的发展脉  相似文献   

13.
林锺敏   《心理科学进展》1988,6(4):80-82
《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是伯纳德·韦纳(Bernard Weiner)的一本新书,由纽约的斯普林格——维拉格出版公司于1986年秋出版。这本书是斯普林格社会心理学丛书之一。伯纳德·韦纳博士是美国当代有名的归因理论心理学家。《动机与情绪的归因理论》是他理论的结晶和他二十四年来精心研究这一理论的总结。在归因和动机方面他已经出版了十本书和近一百篇科研论文和文章。他的理论是动机和情绪领域中的主要学派之一。在  相似文献   

14.
三联书店编辑的《逻辑丛刊》(以下简称《丛刊》),目前已出版的有《名理探》、《穆勒名学》、《辨学》、《名学浅说》、《论理学纲要》、《新论理学》、《名学纲要》、《逻辑》、《逻辑指要》和《逻辑史选译》共十本书。这套丛刊所选印的,是中国历来出版的比较重要的和有影响的形式逻辑科学的译本和著作,此外还选译了过去没有翻译过的外国的逻辑史的著作。就已出版的《丛刊》来说,大体包括了从明末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李达同志的三本哲学著作《<实践论>解说》、《<矛盾论>解说》、《唯物辩证法大纲》,已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理论战线上的一件喜事。前两本书是再版,后一本书是初版。关于前两本书,伟大领袖  相似文献   

16.
有“东方黑格尔”之誉的张颐先生是我国研究西方古典哲学的先驱 ,他的博士论文《黑格尔的伦理学说———其发展、意义与局限》 ,是他在美国密西根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所用的论文 ,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目前国内仍无同类著作 )。用英文出版后 ,著名黑格尔专家G 拉松博士、J K 墨铿惹教授等都发表过书评。贺麟先生生前非常重视这本书 ,用中文翻译出版该书就是贺麟先生提议的。著名黑格尔专家张世英教授也高度评价这本书 ,称其为研究黑格尔的“经典之作”。该书由张桂权研究员翻译 ,收入在侯成亚、张桂权、张文达编译的《张颐…  相似文献   

17.
喜迎中国伊协成立60周年之际,余崇仁阿訇翻译的《艾布·达乌德圣训集》《奈萨仪圣训集》《提尔米兹圣训集》和《伊本·马哲圣训集》于2013年4月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加之该社2009年出版余崇仁阿訇翻译的《穆斯林圣训实录全集》和2008年出版祁学义阿訇翻译的《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标志着伊斯兰教六大部圣训集中译本全部出版发行,这也弥补了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空白。  相似文献   

18.
苏联儿童心理学家M、B、加麦佐等人集体编著的《年龄心理与教育心理学》一书,最近已由齐齐哈尔师范学院部分教授、讲师翻译完毕。该书是一九八四年由苏联莫斯科《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作为师范院校和广大中小学教师用的教学参考书。本书反映了苏联年龄心理与教育心理学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反映论》是托多尔·巴甫洛夫院士最主要的哲学名著之一。这本书在保加利亚已出过三版(1945年、1947年、1952年)。在苏联,该书也出到了三版,并且得到苏联哲学界的推崇。这本书的俄文第三版是以巴甫洛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三卷的形式出版的。第三版与第二版的文字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在第三版中又补充了一章  相似文献   

20.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02,25(4):465-465
由我国著名儿童语言发展心理学家缪小春教授翻译的名著《超越模块性——认知科学的发展观》,最近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作为“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之一出版了。我们预期本书的出版将对我国发展心理学界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是因为本书的突出特色是极富挑战性:既向以福多为代表的先天论的模块观挑战,也向皮亚杰的经典理论(特别是他的阶段论和结构观)挑战,而倡导一种关于儿童发展的先天后天相互作用的动力论。下面我们紧扣本书的几个主题,来看看其创新或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