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己有耻"     
朱珊 《学海》2007,(6):76-78
被看作是文化人类学中文化模式论学派的创始人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 1887-1978),在她对日本文化研究的名作《菊与刀》中,以她对文化研究中人格与心理的独特视角,提出了西方罪感文化以及与之对应的东方耻感文化的概念.在她看来,所谓"罪感文化",就是"提倡建立道德的绝对标准,并且依靠其发展人的良心的社会可以定义为'罪感文化'."  相似文献   

2.
论"有文化"     
邓小平对我们的干部和人民提出的“四有”要求中的“有文化”,是指要有文化知识。掌握文化知识是关系革命和建设事业成败的大事。同时 ,“有文化”在“四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当前形势下 ,我们要直面挑战 ,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成为时代的主题,朱谦之为“文化救国”、“科学救国”计,大力倡导“南方文化运动”。朱先生的理由在于南方文化有自己的优越性:“科学的文化”、“产业的文化”、“革命的文化”。朱先生还用“文化的地理分布理论”对其进行了论证。“南方文化运动”实质上是一场关于文化的现代化运动,它除了对当时的抗日救亡运动有重要贡献外,对促进近代以来南方文化的觉醒,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探讨,也有鲜明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首届"科学文化研讨会"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科学文化一词频频出现在大众传媒。而对于什么是科学文化 ,如何理解科学文化、如何更好地从事科学传播 ,存在着各种意见和看法。 2 0 0 2年 1 1月 2 1~ 2 2日 ,京沪两地从事科学文化研究的学者聚集上海 ,举行了首届“科学文化研讨会” ,就科学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科学文化具有思想和实践两方面的意义。对科学文化的理解固然可以不同 ,但是与会学者一致认为 :需要从思想层面 (包括人文的和科学的角度 )和社会实践层面对科学和技术的文化意义进行反思 ;需要发展多角度、多层面的科学文化 ,包括传统科普(知识性科普 )、“…  相似文献   

5.
龚长宇 《道德与文明》2002,(2):71-73,75
本文从性质、功能、生产方式、形成机制及现象等几个角度揭示了酷文化的主要内涵.认为酷文化是中国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的反映,体现了青年年龄群体和青年文化群体的特殊性,说明了社会变革时期价值观的多元化和青年人价值选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易"的意指符号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的符号学语义层级分字源符号学语义和文化符号学语义,字源符号学语义是文化符号学语义的基础,并规定了文化符号学语义的基本走向,文化符号学语义则是字源语义的提升、拓展与哲理化,不同层级的语义共生于"易"这一文化符号的语义拓扑空间,摹写出汉语言文化独特的生命世界,同时,其语义的生成也依赖这一符号对汉文化生命事件的参与.  相似文献   

7.
"诚信"问题的文化比较思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吕方 《学海》2002,(4):28-30
在阐释中国古代典籍的“诚信”词语和文化涵义的基础上 ,本文通过对“诚信”的文化比较的解读 ,指出中国当代的诚信危机问题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有密切的关系。本文认为 ,应该通过文化表征物的改造 ,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以修宪、文化教育和政府的表率楷模作用来解决当前中国的诚信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8.
樊浩 《学海》2001,(1):92-98
本文以现代西方解释学为基本理论资源,指出古一今、中一外文化冲突的过程就是文化主体进行"意义"理解"的过程."理解"的对象,不是一般的"作品文本",而是"文化文本".文化冲突中价值建构的关键是确立"文化理解"的理念,进行"文化理解力"批判.文化目的性的合理性、"先见"的反思、创造力的培育,是"文化理解"的基本内涵;"忠实的理解"、"创造性的转化",是"文化理解力"的基本品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隐士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独特的"隐"文化,它讲究亲近自然,清心寡欲,修身养性,澹然超脱.这种"隐"文化虽不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却源远流长,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礼失求诸野"是儒家的一项文化开放主张,通过历史疏证,可知其适用范围很广,并由此形成中国文化发展与整合互动的机制,即以民间文化丰富经典文化,以四夷或域外文化充实中国文化,反之,经典文化则对民间和四夷文化进行整合,从而既保持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又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发展张力.  相似文献   

11.
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东亚价值观”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11~1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日本、韩国、美国、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东亚价值观、东亚价值观的特质及其成因、传统东亚价值观的现代转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一、中国传统文化与东亚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东亚价值观的形成,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对此,北京师范大学的郑万耕教授认为,《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价值理念,其中“保合太和”、“天…  相似文献   

12.
"文化基督徒"在欧洲原指信奉基督教并受洗入教,专一向文化界、知识界传播福音,注重高品位文化学养的一些基督徒。不意近来港台教会学者竟把中国大陆高校及社会科学界的基督教学者简称为"文化基督徒",以讹传讹,谬以千里。有些人竟至离开实  相似文献   

13.
"文化密码"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得以代代相传而成为"传统"的内在奥秘.解开"密码"才能把握和自觉地弘扬"传统".中华民族传统"慈孝文化"的文化密码,就是血缘亲情、"亲子之爱"以及内在于其中的亲情"双向交往"伦理关系的心理机制."慈孝文化"是父母与子女血缘真情("本")与道德规范("末")的统一;不要"弃其本而适其末",而应"崇本以举其末".要建设"和谐家庭",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为人父母和为人子女都应该自觉这种基于血缘关系的人类"亲情"之爱,和基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真情的"双向交往"机制的亲情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是多元共生的,不同的节日文化可以相互融合,取长补短,通过吸收和借鉴外来节日的优秀文化因素,为本土节日文化补充新鲜血液和营养成分.我们应当在保持和巩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主导地位的基础上,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节日文化成果中汲取营养,并有机融合、补充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系中,改进和革新中国传统节日中那些不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过节理念与运作模式,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相似文献   

15.
李元菁 《美与时代》2006,1(1):64-65
西方的广告文化是一种外向型的文化,具有很强的扩张性和渗透性。中国的广告文化是一种内敛型文化,重国、重家、重情。观照他者,反思自我,以子之长,补己之短,是21世纪中西广告文化的必由之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则是中西广告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刍议儒释道之"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对"和"的论述,认为"和"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特征,古代先哲的生命信仰和思维基础.  相似文献   

17.
江苏目前已经进入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迫切需要江苏文化有更大的作为.江苏目前推进的"文化强省"建设,在文化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推进文化建设战略思路更多还局限在"文化自身强"这个领域中,公共管理中的以文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在江苏文化强省新一轮建设中,应该学习世界各国推进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先进经验,通过推进精益化行动、工艺创新和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来实现江苏的"文化作用强",使江苏的"文化强省"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强省".  相似文献   

18.
顾红亮 《中国哲学史》2007,1(3):112-120
在梁漱溟的哲学里,存在两种科学概念:作为知识的科学与作为文化与价值的科学。在他看来,古代中国不是不能而是认为没有必要发展科学(文化)。古代儒家文化没有走科学(文化)的路子,并不一定意味着儒家文化中存在着反科学(知识)的思想。由于有了两种科学概念,梁漱溟对科学的态度呈现出某种复杂性,既批评科学的泛化发展倾向,也认可科学分化与合理化原则。  相似文献   

19.
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我有幸得到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国际学术交流项目的资助,到成均馆大学任客座教授,主要从事“全球化与东亚价值观”项目的研究。成均馆大学的前身是封建时代的文庙,迄今已经607周年,是韩国东亚研究、特别是儒教文化的大本营。一年来在成均馆大学的耳濡目染,对韩国各地的十多次文化考察,以及因研究项目的需要而做的大量文献调研、与韩国哲学与文化领域教授们的广泛交流,使我对韩国哲学与文化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印象。在历史文化传统方面,正如许多学者指出的,韩国是世界上与中国最为类似的国家,素有“小中华”之称。在历史上,…  相似文献   

20.
由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基督教文化研究中心、伊斯兰教文化研究所主办、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协办的"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6月5日至6日在甘肃兰州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