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亮与太阳     
据说远古以前,太阳掌管白天的光亮,月亮掌管夜晚的光亮,宇宙世界一年四季每天都是光亮如昼。生灵们认为世界一年四季日日总是充满着光亮,不便于劳作与休息,它们吵吵闹闹上告到天庭,祈请上帝精减一半的光亮。上帝便召集月亮与太阳,征求它俩的意见。月亮诚恳地说:"万能的圣主,太阳的光线强,我的光线弱,敬请你保留太阳的光  相似文献   

2.
正曹植七岁那年中秋节,曹操带着妻儿们在后花园饮酒赏月,曹操见皓月当空,就一时兴起问孩子们说:"你们说月亮与外国比,谁近谁远?"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月亮远了。曹操点了点头又问一直未作声的曹植:"你说呢?"只见曹植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月亮近,外国远。"大家都呆住了,曹植解释道:"因为月亮看得见,外国看不见。"大家听了觉得曹植的答案很新奇,曹操也很高兴,连夸曹植是可造之才。第二年中秋,有外国使节来  相似文献   

3.
月痕     
韩旭 《思维与智慧》2014,(12):48-48
月亮从海的东边升起,一声不响地在苍穹划出一道优雅的弧线,静静地坠人大地的西边。它可曾留下自己的足迹?天上的星星是它的脚印吗?地上的树影是它的脚印吗?思念的泪痕是它的脚印吗?没有人回答。大海哗哗的涨落带起了呼呼的风,呼呼的风送来嘎嘎的雁鸣。  相似文献   

4.
不幸的小偷     
小鸟经常在天空中飞翔。它们多次经历雨水的洗礼。时间久了,它们深信,水是从天上来的。 这一天,有一只小鸟在地上看到一只老鼠挖洞。小鸟问老鼠:“你在干什么?”  相似文献   

5.
心宁是个宝     
正这两天因为西藏阿里建起了暗夜公园,我学会了一个新词——"视宁度"。什么叫视宁度呢?就是当你在晴朗的夜晚举头仰望星空的时候,你视野中的稳定度。如果你觉得这还费解,那么请正宗的科学家们原谅我的无知和冒昧,我斗胆通俗化地理解就是——你看到的星星闪不闪?天上的星星主要是恒星,它们之所以得此大名,就是因为自己能恒定地发出光焰,而不是靠反射别人的亮光。它们前赴后继  相似文献   

6.
陈企瑞 《天风》2008,(23):42-44
"在地如同在天"引自耶稣教导门徒的祷告——我们最熟悉的主祷文,其中提到:"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耶稣一生在地上所成就的事工,亦是成就上帝在天上的旨意——以父的事为念(参路2:49,约6:38),我们也将此称为"敬虔度日"(参提后3:12)。"敬虔"一词,  相似文献   

7.
陈丰盛 《天风》2016,(2):34-35
正父亲的角色在每个人的成长中都很重要,但事实上却经常是缺席的。这种缺席包括父亲的离世或外出、没能负起责任等,导致孩子在成长中缺少父亲应有的正面影响。差不多每个人的成长里都或多或少有父亲缺席所造成的遗憾或伤害。"我们在天上的父"值得关注的真理是,每个人都有一位"在天上的父",成为我们生命中无可替代的父亲。肉身的父  相似文献   

8.
《天风》2020,(2)
正我对写作的认识,来自《启示录》里的一节经文:"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启14:13)这段文字是来自"天上"的对话,一呼一应之间,给了"在主里面而死的人"一个极其宝贵的应许——"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能够读到这段古  相似文献   

9.
太阳的背面     
"月亮的背面是什么"老师问。"月亮的背面是阴影和黑暗。"我们答。"为什么呢""因为月亮本身不会发光,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5,(10)
<正>使徒约翰在《启示录》中写道:"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启14:13)约翰所记述的,是来自"天上"的一段对话,一呼一应之间,给了"在主里面而死的人"一个极其宝贵的应许——"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两千年来,这个鼓舞人心的应许激励了无数基督徒,为了"作工的果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5,(6)
<正>执行纪律为要使人尊荣神;肯定神和他的话语在信徒生命中的主权;持守圣经话语的纯净。教会是有权柄的,教会可以用权柄来执行内部纪律,正如耶稣所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太18∶18)而保罗也说:"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林前14∶40)教会不可乱来,乃是有组织有纪律的,但这些纪律的原则是什么呢?笔者根据圣经做了些思考。一、人子耶稣教导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正拂去嫦娥的婀娜,桂影的婆娑,不禁发问,到底什么才是一轮明月的真面目? "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是月亮真的含愁带恨吗?风花雪月,本不是有情人生的点缀,也不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它们是穿越年光时不可缺少的情感元素,一个人真想与明月交谈,明月就会不离不弃。李白那么爱明月,他在明月之中到底能够完成什么样的交流呢?  相似文献   

13.
日日是好日     
正宋代有一个高僧叫无门慧开,他幼年入道,参习经论,是一个大智慧者。他写过一首禅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说得真好,到底是开悟了的禅师,境界自然不是常人可比,既有情怀,又有风雅,一首小小的禅诗,闲逸,睿智,自然而然地道出人生真谛,可见守得一颗平常心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春天花儿都开好了,秋天一盏明月挂在天上,夏天凉风款款,冬天白雪皑皑,春花秋月,夏风  相似文献   

14.
正一部《法华经》有多少个"阿弥陀佛"清朝有个叫毕秋帆的人,常以为难人为乐。有一次,他问一个老僧:"《法华经》可曾读过?"那老僧微笑答道:"念过的。"毕秋帆又问:"请问方丈,一部《法华经》有多少个‘阿弥陀佛’?"老僧一听,略思忖,笑道:"荒庵老衲,学识浅薄。大人是天上  相似文献   

15.
瓦语     
正1古人称屋为瓦屋,人们常说,秦砖汉瓦,粉墙黛瓦。瓦是雕刻在屋顶的诗,是写在房子上的散文。清朝的蓝天、明朝的白云、元朝的月亮都朗诵过你,宋朝的雨、唐朝的雪都吻过你,连现代的风也拥抱过你。这些古老的瓦,与阳光、与蓝天、与星月交谈,已谈了上千年。风抚摸过每一片瓦,每一片瓦上都留有雨的亲吻。天上的雪,每到寒  相似文献   

16.
剥玉米     
正剥玉米当然是全家老少都要参与的大事。秋天的傍晚,有些凉意,月亮早早地就升上了天空,挂在某棵梧桐树的树梢上,幽幽地将皎洁的月光投向整个村庄。如果我能爬到月亮上去,一定会看到整个村子的男女老少,此刻都和我家一样,坐在院子高高的玉米堆前,一心一意地埋头剥着玉米。有时候玉米里隐藏了整个秋天的小虫子们,也会出来热闹热闹,钻到你的鞋子里、袖筒里,或者脊背上。它们一个一个都吃得圆滚滚的,有时候因为太胖爬不动,就会直接从高高的玉米堆上骨碌下来。小孩子们也学它们,爬到高处去,滑下来,再爬上去,又滑下来。于是院子里便会响起大人们的叫骂  相似文献   

17.
人生如月     
正月亮一直挂在天空,按照自己的规律和节奏自顾自地阴晴圆缺着。寂寞的夜里,因为有了月亮,而平添了许多的诗情和画意。我爱月亮,爱她的"变"与"不变"。她的"变"在于没有一直圆满,但也没有一直缺失;她的"不变"在于她总是缺了又圆,圆了又缺。变,让她少了单调乏味,多了情调雅趣;不变,让她少了捉摸不定,多了韵律兴致。我最爱她的宁静而不张扬,像一个冷艳的美人,从不浓妆艳  相似文献   

18.
月下剪影     
正文人墨客多提起,对酒高歌忘情游。醉后休要痴痴守,清辉挑起忧和愁。——前言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轮回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细细凝视儿时常望的月亮,猛然发现自己现在看月的时间越来越少,而月亮留给我的记忆却太重太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不仅是童年李白眼中的月亮,更是我们所有人儿时的真切记忆。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今天当我  相似文献   

19.
卷首圣言     
感恩歌普世大地,请向上主欢呼,要兴高彩烈地事奉上主;走到上主面前,应该欢呼!你们应该明认上主就是天主,他造成了我们,我们非他莫属,是他的人民,是他牧场的羊群。高唱感恩歌,迈向他的大门,吟咏赞美诗,进入他的宫廷,向他致谢,并赞美他的圣名。因为上主良善宽仁,他的慈爱直到永恒,他的忠信世世常存。(咏100:1-5)宇宙赞主辞亚肋路亚!请你们在天上赞美上主,请你们在高处赞美上主!上主的诸位天使,请赞美上主,上主的一切军旅,请赞美上主!太阳和月亮,请赞美上主,灿烂的繁星,请赞美上主!天上的诸天,请赞美上主…  相似文献   

20.
一只野鸭     
一群野鸭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往南方去过冬。它们在空中排列成漂亮的"V"字形,地上的动物们都羡慕地抬头仰望着它们。队伍里一只叫沃利的野鸭一边飞,一边漫不经心地低头看着地上,忽然,它的目光被吸引住了。那是一座农场,里面有一个大谷仓,一群家鸭生活在这里。这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