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大陆来到台湾,满目多是高楼广厦。见得多了,虽然仍有雄伟壮观之感,然而却也觉得那都不过像一幅画、一帧照片,甚或是一段幻梦,与一般的人们并没有更多的相关,并不会令人感到更多的亲切。 耕云禅学基金会的陈维沧先生与我可称是忘年之交。当我与他一起穿行出入于高楼广厦之际,向他提出想拜访耕云先生时,他郑重地想了想,才微微一笑,点点头说:“以往我们也曾邀请过学者来访,但都没有向耕云先生引荐,对你  相似文献   

2.
智慧语丝     
正把什么都看透之后,就觉得人的很多追求,比如巨大的房子,比如巨大的戒指,除了心虚,什么都不是。但再仔细想想,把什么都看透,追求的不过是一种智力上的虚荣,而且还伤害了自己活下去的兴致。所以附着在物质之上的很多"意义",就像新娘头上的红头盖,还是不掀开来才好。——刘瑜《送你一颗子弹》也许天长地久可以做如是解:你一生中只要有那么一刻,你全心投入去爱过一个人,那一刻也就是永恒。你一生中有那么一段路,有一个人与你互相扶持,共御风雨,那么,那一段也就胜过  相似文献   

3.
因何而放生     
比如说生命,一直都是一种很珍贵的东西。也许你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很轻很轻,你‘仍然可以存在。这无需任何理由的存在便是你的一种权力。生命是没有大小的。不管是庞然大物、抑或是小小线蚁,都应给予它们一角生存的空间,我们剥夺它们生存的权利像是一种犯罪。事实上,生命的存在是很难的,我们常常渺视另一种生命的存在,在一角童心里,也许能够找到那种无尽的忏悔。一直看到鸽子在茫茫的天空中飞行,它们或银灰或洁白的羽毛让人产生无边无际的还想。小时候也曾想过,长大后要做一只鸽子,或者一只苍鹰。而我看到的那两只鸽子却是在笼子里…  相似文献   

4.
电影和小说里,常常有许多重逢的场面,或喜或悲,或者唏嘘。也许,我们应该庆幸自己不用等待与某人重逢。期待重逢,那就是说,你心里一直牵挂着一个人。你已经没有他的消息了,只好盼望有一天能跟他重逢。那一天可能永远也不会来临。有离别的不舍,才有重逢的渴望。不需要等待重逢的人,了无牵挂,都是幸福的。也许,相逢比重逢更好一点。两个人在人海中相逢相识相知,你影响了我,我也影响了你。  相似文献   

5.
天边 一颗星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博杂的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一个个不同的角色,或者只能算跑跑龙套。而人生,是一个个小舞台,在这个聚焦的小舞台上,我们却担任着主角,饰演着自导自演的或悲剧,或喜剧,或闹剧,或……我们都好为自己的明天构画着一张美好的蓝图,都好祝愿自己心想事成美梦成真。也许,明天,我们真的能够事事如愿;也许,明天,我们一败涂  相似文献   

6.
收藏幸福     
幸福到底有没有?当然是有的。短暂的新鲜感和兴奋感都不能当作幸福。新鲜感和兴奋感都不过是一种燃烧,注定会转瞬即逝。幸福则是另外一种东西,它直接与我们自己的心灵有关,而与世俗的一切、与物质的一切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所以,受到某个领导的接见,或某种规格的邀请,获得某种荣誉,得到某种奖赏,  相似文献   

7.
减少应酬     
正常听有人说,他的生活太忙,忙得做什么事的时间都没有。但是,当你认真问他,你都忙些什么呢?他却一时也答不出来。问到最后,也许你会发现,他所忙的都是应酬。你可以看看他日历上的记事。上面所记的差不多都是某月某日中午或晚上,某人邀宴。有时天天有应酬,有时一天两个应酬。当别人不请他的时候,他要回请别人,于是,本来没有应酬也变为有应酬。而且我们发现,一个人,一旦开始放任自己去参加应酬,  相似文献   

8.
惊人的消息!可怕的消息!快看头版!一种新型疾病正在西方世界肆虐。似乎谁都不具备免疫力。你也许都知道自己受了传染。专家们竭力想弄清有哪些人处于危险之中,但与此同时,制止这种疫病的流行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样说有点危言耸听。不过,最近对600多人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我们当中有大约1/3的人患有CWS,也就是名人崇拜综合征。你也许觉得,关注富豪和名人只是无伤大雅的消遣,但你错了。  相似文献   

9.
若依据现代政治学的标准,中国古代的学者几乎没有过专门的政治学论著。但是人毕竟天生就是一种政治动物,人是无法离开政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中国古代的学者们虽然没有过专门的政治论著,却又不能完全离开政治去做纯粹的学问,即使清心寡欲者如老庄也无法免俗。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学是一种比较单纯和超脱的哲学思想,然而他们却一直执著于自己的政治理想。也许在我们看来,那不过是小国寡民式的乌托邦而已,但仍不难看出他们未能忘情于政治,逃避政治实际上也是一种政治态度。当然,老子和庄子在思想上是有着很大差别的,但是他们在政治上的主张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0.
康德在《论出自人类之爱而说谎的所谓法权》一文中提出的“对凶犯不可说谎”的主张,在国内外学术界一直都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哲学“难题”。对于这一问题,可以从义务概念的层次性寻求解决的出路。康德对义务首先作了法权义务与德性义务的区分,其中法权义务又被区分为“基于契约的义务”和“作为这些义务之基础的义务”两个层次。“真诚”或“不可说谎”属于后一个层次的义务,它事关公民社会的根基,因而是任何个人都“没有权利”违背的,即便个体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必须在所不惜。德性义务中的说谎虽然也是对人格中的人性尊严的伤害,但它只涉及我们自己作为“纯然道德存在者”时的义务,而不涉及公民社会的根基问题。从德性义务的角度来看,说谎虽然“不应当”,但毕竟“可以”现实地存在,尽管说谎者为此必然要受到别人或自己的蔑视。然而,说谎在法权上是绝对不被许可的,因为作为公民,任何个体都没有这个权利,即便在面对凶犯时我们也只能说真话。不过,对凶犯说真话并不意味着我们无视朋友的生命,因为既然相对于公民社会而言,个体的生命是无足轻重的,那么我们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朋友,也是我们出于法权义务而应当采取的必然行动。  相似文献   

11.
当我如履薄冰写下这个题目后,忽然想先冒昧地问一句:各位,您有过婚外情吗?也许,有朋友为自己没有过婚外情而立马拍胸;也许,有朋友为自己有过婚外情而觉心中有愧。其实这又何必?我们既不必对婚外情高举挞伐之鞭,也不必为婚外情高唱赞美之歌。当我们平心静气地面对这个话题时,才感到那么一言难尽。 时下,有些关于婚外情的讨论把大凡婚外性关系都美言为婚  相似文献   

12.
也许我们没有地位和权力但我们珍惜自己白白得来的身份也许我们没非凡的能力和丰富的知识但我们有忠心谦卑和勤奋也许我们付出了许多却没有足以夸耀的成就但我们有感恩和信心也许我们没有无以计数的钱和物但我们甘心乐意地奉献也许我们没有收获甜蜜的爱情但我们有火热的爱心也许我们没有拥有上慈下孝的家庭但我们努力去做良善又有见识的管家也许我们没有健康但我们有着心灵的渴慕也许有一天我们没有了在世的生命但我们拥有复活,永恒的盼望也许我们没有世上一切的一切但我们以得着耶稣为至宝也许我们……@彭安平!湖南~~  相似文献   

13.
一、有关技术的传统概念技术不过是人的劳作而已。它既是一种人为的事物也是一种人为的发明过程,其目的是由人制定的,从而也是由人所贯彻的。这就是从古至今技术的哲学人类学背景:从柏拉图的《普罗泰戈拉篇》到卡普(Kapp)和该伦(Gehlen)。他们都将技术说成是必然,因为人是一种有缺陷的生灵,而且他们对技术目的也都是在这样的标题下进行讨论,如加强、延伸以及替代我们可怜的人类器官或肢体,为的是生存竞争或改善我们的境况。但是,这种对技术的传统理解过于狭窄了,因为它没有涵盖这些东西,如教堂的建造、金字塔和庙宇,这些东…  相似文献   

14.
正与你在最美的一个词上坐一坐,听听风,看看月。这是多么美的事。也许太诗意了,与日常,与朴素人间,显得过于缥缈。也许又是因为,明知皆是俗人一个,所以此生欠着彼此一份诗债,便要借了清风明月,与你花影婆娑。在这个世界上,有时我们什么也不缺,缺的就是一颗诗心一份诗情。因此我们欠了生活,或欠了一个人一份诗债。马致远有一曲也提到了"诗债":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  相似文献   

15.
在人生旅途中,都会有刻骨铭心的时刻。对于我们获有圣召的修道者来说,这种感觉也许就只有在正式确定自己为神职身份的那一刻便流露出来。 主!这一刻您又多了几位工人、助手,对于我们来说又多了几位牧者,虽然表面看来仅是几位,但仔细推敲一下,不知要有多少在歧路中彷徨的儿女,却因着他们的宣讲和身体力行而重回您的怀抱,这才是意义所在,也是最令人高兴的。  相似文献   

16.
桥语     
正一人,一个个走过去了,去了谁也不知道的地方,而带有体温的脚印还留在桥上。桥静静地守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也许在等待着他们的归来。夜深了,每一双脚印都被镀上了银色的月光。桥捧着这些脚印在仔细看,忽然想,自己身上每天印下了这么多脚印,自己的脚印在哪儿呢?桥也有脚,不过桥自己看不见。桥不能走,它一抬脚桥就倒  相似文献   

17.
《天风》1998,(7)
经文:出埃及记19:5b—6 全世界都属于我,但只有你是我的选民,是神圣的国民,是侍奉我的祭司。 服从上主,守他的约,第三个福气(也许可以称之为特权)是侍奉我的祭司。 也许我们要从祭司谈起,谁是祭司?顾名思义,祭司的责任是献祭;但是我们今天已经没有圣殿,献祭的责任也因之消失了。献祭是祭司代表人民向上帝祈求的一种方法。献  相似文献   

18.
白理明  安静侠 《天风》2013,(1):11-13
信仰与社会接触产生了基督教社会伦理学。尽管丁光训主教没有把自己当作是伦理学专家,不过他的神学思想对该领域有着重大的贡献。他在生活中,就是他融入自己生活的社会中发展、形成自己的神学思想。他没有闲暇紧闭在大学图书馆中思考生活而成为一名书斋式的思想家。他常常面对各种困难的伦理问题,以“行动主义神学家”来形容他也许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9.
<正> 这几年,史学理论的研究气氛相当浓厚,这是史学研究不断深化的表现。论者往往多从西方近代史学观点的评介中得到启示,从而展开自己的理论阐述,这是改革开放的国策给史界带来的盎然生机。不过,在史学理论的研究中,从中国传统史学的探讨中做出理论概括者却为数不多。我并非坚持中国事事皆“古已有之”的观点,但绝不应该忘记我们自己的优良传统。也许我们的史学理论家不屑于光顾我国传统史学的理论,也许我们的史学家不善于做理论的探讨,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但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中国传统史学理论进行深入  相似文献   

20.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己飞过。”喜欢这句话,是因为它高远的意境,豁达的心态。也许做一名教师,就像飞过的鸟儿,没有功利的收获,但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成就了自己人生的美丽。我做班主任的经验只有一条,那就是一一爱学生并让学生感受到爱。我想:师爱,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正如李亚东老师所说:一切方法都是雕虫小技!只有深沉,朴素的师爱才是班主任最强大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