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塞拉利昂山区里有两种鼠,草地鼠和豆花鼠,两种鼠都喜欢吃黑豆,可黑豆并不是漫山遍野都有,而是在某一片区域集中生长,两种鼠为了找到它,遭遇了生活中的不同境遇。草地鼠十分勤奋,为了找到黑豆不停奔波,找了以后,便会简单地在附近找一个洞穴住下来。按理说,住下来以后,它们可以暂时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可现实情况却是,它们  相似文献   

2.
正秃尾鼠生活在澳大利亚,喜欢在阴暗的树林中生活,因为尾巴没有毛而得名。秃尾鼠并不像其他鼠类那样灵活,看上去行动有些迟缓,它们最大的特点是懒,平时大都待在洞穴里,有许多就死在自己的洞穴里。秃尾鼠的死因很容易猜测,因为它们懒惰,一般人就认为它们肯定是饿死的。照这个逻辑来  相似文献   

3.
据说在印度的热带丛林中,当地的农民,会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人们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再在盒子上方开一个刚好够猴子前爪伸进去的小洞。到了晚上,猴子一闻到坚果的香味就会来偷吃。但当它们的爪子伸进小洞以后,爪子就再也抽不出来了。原来猴子有一种习惯,就是不肯放下已经抓到手的东西。而农民正是利用猴子的这种贪婪,便可很容易地将它们捕获。  相似文献   

4.
沙鼠与草根     
在撒哈拉大沙漠,有一种沙鼠,一到夏天,就不停地把草根搬回洞穴,即使洞穴里的草根已足够安全过冬,它们依然不停地忙碌,不停地寻找草根,不停地把草根搬回“家”。针对沙鼠的这种本性,动物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相似文献   

5.
在领导干部廉政培训班上,一位党校的老教授给学员们讲到内蒙古草原上的一种鼬鼠。他说,鼬鼠整天忙忙碌碌,不停地寻找着食物,然后把吃不完的食物储存到洞穴里。据统计,鼬鼠一生要储存20多个“粮仓”,足够十几只鼬鼠毕生享用。  相似文献   

6.
在北极,生活着很多种动物,有狼也有老鼠。肥胖的老鼠是北极狼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老鼠生性机敏,善于钻洞,老鼠的洞穴很深,北极狼要逮到它们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一只北极鼠生性懒惰,他打的洞总是比别的老鼠打的要浅得多。别的老鼠不止一次劝  相似文献   

7.
正西亚沙漠腹地有一种澄眼鼠,它们有一对清澈无比的大眼睛,可西亚环境恶劣经常起风沙,这样一来,它们的眼睛便遭殃了,遭遇一次沙尘暴,就像遭受世纪黑暗一样。沙尘暴过后,澄眼鼠一般会出现两个极端,一部分继续如往常一样快乐地生活,而另一部分则像得了重病,整日无精打采,有不幸的被火狐遇见,很快便成为火狐的美味。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极端呢?人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扛过沙尘暴的澄眼鼠,在沙尘暴铺天盖地袭  相似文献   

8.
正西非沙漠里有一种川美鼠,这种鼠体型瘦小,以洞穴为家,在一个区域内群居,一鼠一洞。隔上一段时间,川美鼠就要集体搬家,而搬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洞。有一个现象特别有意思,在新的区域开始打洞的川美鼠,一开始乱成一锅粥,这个挖出的土埋了另家的洞口,两家洞挖着挖着就挖通了……但不过一天,情  相似文献   

9.
去年在《中国青年报》上看过一篇叶立文的文章,他说:“如果大量地阅读当代文学作品,你会误以为闯进了一家歌舞升平的卡拉OK厅,这些作品大抵没有个性,题材雷同,风格近似。几乎每一部作品背后,都能找到一个确切的摹仿对象。这种状况就像唱卡拉OK一样,每个作家都有跟着某位文坛前辈随声附和的癖好,所不同的只是经常篡改歌词,以吠影吠声之力,博得个‘创作’美名。”他的这个比喻,很形象也很精辟,让我思索了很久。的确, 在卡拉OK厅里,无论多么蹩脚的歌唱,也会有捧场的掌声和  相似文献   

10.
正沙漠地鼠龟,俗名沙漠陆龟,是一种独居动物,以龟壳保护自身,免受猎食者袭击,主要分布在加洲国家公园莫哈韦沙漠和索诺拉沙漠,这里干旱少雨,它们所栖息的环境夏季地面温度达60℃高温,沙漠地鼠龟会凿洞寻找湿气或者利用洞穴制造一个  相似文献   

11.
正一天,狮子从洞穴里出来,东南西北地看了一遍,看到一头水牛,就扑过去把他咬死了。狮子吃完他想吃的水牛肉之后,就走去湖边喝水。他转身返回洞穴去打盹时,遇到了一只饥饿的狼。狼看到没机会逃跑了,于是就整个地扑倒在狮子的脚边。"你想要什么?"狮子问。"哦,狮子,让我做你的仆人吧。"狼说。"很好,"狮子说,"服侍我,你就会有好东西吃。"说完这番话,狮子就走进洞穴,打盹去了。狮子醒过来之后,对狼说:"你每天都必须上到山顶,看看那里是否有大象、马驹或水  相似文献   

12.
驯鹿和狼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常独特的关系,它们在同一个地方出生,又一同奔跑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旷野上。大多数时候,它们相安无事地在同一个地方活动,狼不骚扰鹿群,驯鹿也不害怕狼。在这看似和平安闲的时候,狼会突然向鹿群发动袭击。驯鹿  相似文献   

13.
生如淡竹     
正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沙漠里有这样一种沙鼠,每逢入夏,便开始不停歇地搬运草根到洞穴。哪怕洞穴中的草根绝对可以安然过冬。后来动物学家做了一个小实验,他们为沙鼠提供充裕的草根,然后封闭洞穴进出口。谁料沙鼠无视眼前的草根,寝食难安焦虑不已,最后竟然一个个忧心忡忡地死去了。  相似文献   

14.
正听朋友讲了狗和猫的不同,非常有意思。朋友说,在人们的印象中,狗和猫都是挺会玩耍的动物,其实二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要想看出这种区别,需要把它们单独放到一个地方。你会发现,狗在孤零零时显得非常拘谨,若有所失,甚至呆呆的;猫就不同了,即便周围没有一个活物,它也会很投入地去玩一团毛线球,或者一片被风吹动的树叶,当连这些  相似文献   

15.
北非沙漠中有一种鼠,叫尼亚鼠,这种鼠喜群居,通常会在一片区域内,所有鼠洞连成一片一起生活。群体中总有一只首领对其他鼠发号施令,相当有威严。白天,这只首领抬起两只前脚坐在洞口,看着其他鼠跑来跑去,只要从它身边经过的鼠,都得放慢速度,当它发出一声鸣叫后,所有的鼠必须立即停下来,然后直盯盯地看着它,好不威风。  相似文献   

16.
猴子和乌龟     
正一只猴子学会了捉螃蟹吃,便经常到小河湿漉漉的岸边寻找螃蟹。螃蟹有的躲在河边的碎石底下,更多的则是躲在岸边的洞穴里。猴子像一个颇具耐心的工匠,沿着岸边仔细寻找着隐藏于草丛中的小小洞穴。它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潜藏着美食的洞穴。猴子把自己一根毛茸茸的手指探进洞穴,如果恰好遇到了脾气暴躁的螃蟹,那它一定会舞动大鳌气势汹汹地驱赶"来犯之敌",这样恰恰暴露了自己。  相似文献   

17.
胡鼠的路     
正西非沙漠里有一种鼠叫胡鼠,这种鼠在沙漠中有强大的生存能力,而这种能力得益于它们强大的找水能力,也受制于它们独特的身体构造。由于胃部较小,容水量较少,消耗很快,所以,它们每天不停地奔走,几乎不停歇。胡鼠其实也有停下来的时候,停下来的胡鼠特别有意思,只见它们四脚朝天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对于这个现象,许多动物爱好者有不同猜测,但大部分人认为,这有可能是胡鼠太累了,想休息放松一下,因为不久后,它们又开始奔走,寻找有水源的地方,可它们休息为什么要四脚朝天呢?这个推测不太完美。  相似文献   

18.
螲[虫当]是生活在马来西亚热带雨林里的一种蜘蛛,平时居住在地下洞穴里,捕食猎物和其他蜘蛛一样,都靠织网。在建造巢穴时,它们通常先选一块较为干燥的地方,然后开始打洞。洞穴建好后,它们就在洞口处织一个线圈,然后走出洞外,从外面呈辐射状拉出8根丝线,在这8根丝线的基础上,再延伸出更多丝线,最后,再造一个伪装性极强的盖子,钻进洞里,盖住洞口。  相似文献   

19.
狼蛛,属于蜘蛛目的一科,以善跑、能跳、行动敏捷、生性凶猛而得名。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详细记载了对狼蛛的观察,发现有一种现象特别有趣。成年的狼蛛,喜欢呆在干燥的沙地里,它们会用自己的毒牙,在沙地上挖出洞穴来居住。奇怪的是,小狼蛛在告别母亲准备独立生活时,与母亲喜欢住在地下的习性恰恰相反,它们会拼命往高处爬。为了充分了解这些小狼蛛,法布尔在实验室的架子上插了一根树枝,小狼蛛们很快就爬到了  相似文献   

20.
卡拉OK一度是大宾馆、大酒家中高档消费的代用词,不知从何时起,它已悄然地走进了普通消费阶层,从学校到军营,从工厂到农村,……人人都敢拿起麦克风,抒发心中的情感,展示自己的丰姿。卡拉OK的潮流至今还没有萎缩的趋势,仍被不同层次的人所青睐。正象人们需要尊重,需要安全,需要友情一样,卡拉OK也将永远与人们的生活共存,不过是手段的逐步更新而已。因为卡拉OK的形式反映了人们的许多心理,是人们正常的心理现象的表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