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途闲话     
甲:以上两期和你对话的都是挺有知识的人,他们想得很多,顾虑也很多。我是一个没上过多少学的人,以前从来没有多少想法,现在看看、听听,反到是有点糊涂了。我想提些问题,又怕你觉得太幼稚……乙:不会的,在佛面前我们都是有惑、有烦恼的人,惑与烦恼是没有高低之分的。甲:那我就放心了。乙:我想先问您一下,您说以前没有多少想法,那时对信佛也没有想法吗?甲:有的,不过很简单。我觉得佛慈悲,能包容我的各种对错。我做善事他会保佑我,给我添福;我做错事他会让我在报应中知错。信了佛我就知道怎么做人了。乙:怎么做呢?甲:不…  相似文献   

2.
谭海华 《天风》2006,(20):37
置身于另外一个非故乡的城市,令我想起一个朋友的话,她说:走在异乡的城市,一切熟悉都是陌生。我想那是不认识主的人的想法,我们信主的人绝对不会有这种观点。因为天地万物都是神所创造,哪里的天空都一样。自从我们信了耶稣,生命就永远是春天,因为我们的生命连于元首基督,他已经从死里复活,将来我们也必复活。  相似文献   

3.
《天风》2020,(6)
正疫情期间,我没有正常地开展工作,全身心在家陪伴两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接受网课学习。我成了一名没有经过训练就上岗执教的"在家班主任",这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挑战,我想绝大多数家长都面临这个巨大挑战,会有很多的不适应,甚至完全不在状态。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这段时间你有打骂过孩子吗?你有因为教育孩子的事情而气得吃不下饭吗?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回答说"我没有,我们相处得非常愉快"!  相似文献   

4.
曾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马勒博士说过:“有了健康并不等于有了一切,但没有健康就等于没有了一切。”的确,健康是人生快乐、幸福、成功的基础和前提,而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心理健康的意义远远超过躯体健康。这不仅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经济水平、医疗条件的发展和改善,躯体疾病在逐渐减少,而且还因为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更高,每一个想获得成功的人,都必须关心和维持自身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基督徒的归宿是来世永恒的生命,那么,短暂的今生是否有意义?能够进人永生的是我们的灵魂,那么,必将化为泥土的肉身有什么价值? 我想主内的弟兄们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在宗教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回避这个问题。有些教友就对此生和肉身持无所谓的态度,因为此生无非是一个驿站,旅途的终点是天乡,所以此生过得怎样无足轻重;因为肉身各个感官的享用欲是撒弹诱惑我们的渠道,也更因为肉身的易于衰朽,所以是否健康长寿无所谓。 这类想法,乍听符合道理,可细一想来,就会发觉它与圣经的启示、与圣教会的道理是不相符的。…  相似文献   

6.
艾洁信箱     
《天风》1999,(5)
我能带领大家举行圣餐礼吗?编辑同工: 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们,请能予以解答。我们这个地区教会教牧人员极其缺乏,只长老1人,神学生3人,所以本地区大多处的教会不能举行圣餐之圣礼,原因是无长老或牧师带领,这是我国基督教会的规章制度。我聚会点也是其中之一。多处教会的众弟兄姊妹受洗后5、6年也没有领取圣餐,有的甚至7、8年,就这一问题我个人有个想  相似文献   

7.
一天,某汽车制造厂总裁收到一位汽车用户的抱怨信,信中写道:“总裁先生,这是我第二次给您写信。我不会责怪您没有答复我提出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实在太荒诞了。但它确是事实,我想再重述一次──我家一向有晚餐后吃冰淇淋的习惯。由于冰淇淋有许多种,所以当大家一致同意吃那一种时,我便被催促开车去商店购买。最近,我买了一辆贵厂出产的汽车。从此以后,去商店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每次我从商店买完香子兰冰淇淋回家时,汽车就起动不了;但我买其它种类的冰淇淋时,车子却起动得很好。不管这个问题有多么荒唐,我还是想让您知道…  相似文献   

8.
正网上风靡一张课程表,精确到分,每天休息不到6小时。我将这张表放到部门QQ群里,马上有人回应,是一个年轻的女同事,她说,这怎么能做到呢?睡眠时间都不够,人又不是机器。其他人没有回复,我想他们应该都是差不多的想法。我做了这样的回复,正因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第一个不使用氧气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当他下山后别人问他成功的秘密时,他郑重其事地说:“这没什么秘密,我知道大脑是一个重要的氧气源,科学家告诉我们,各种思想在大脑中相互撞击时竟要消耗我们吸入全部氧气的40%,所以,为了减少对氧气的消耗,我只有向前这个念头,至于其他的任何想法我都把它们从脑子里抛掉。没有任何的杂念,我就等于放下了一个背在身上的巨大的包袱,轻松地向前。这就是我成功的全部秘密。”人只有让自己的潜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他的人生才会变得丰厚起来。英国化学家法拉第早年投身到戴维主持的皇家研究所做研究员,做…  相似文献   

10.
做学问首先得“安贫乐道”。如果做学问,又想升官发财,绝对做不好学问。必须使心先静下来,跟坐禅一样入定。我在龙门36年,龙门石窟远离城市,在山村,要洗澡得走30里。当年(1964年)龙门没有围墙,正式编制8人,加上编外共12人,是个副科级单位。一到星期六下班后,周围的人都回家了,办公室、图书馆、食堂钥匙都给了我。我才20多岁,不甘心这种寂寞,怎么办?我昼读古史,夜数繁星。我读佛经就是从那时开始的,日本出版的《大正藏》史传部三卷,我既看它,又当枕头。现已36年了,书皮也磨损坏了。所以做学问不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11.
<正> 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有几点想法,想提出来。它只是自己对于怎样去研究这一问题的想法、态度,还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不过,我希望这些问题的讨论,也会有助于对传统文化本身的讨论的深入。  相似文献   

12.
正或许离开职场了,当我重新回忆职场生涯过程时,会有一个比较客观和清晰的面貌。我一直在想成功有没有方程式,但基本上这是徒劳无功的,就像有人说的:"成功无法复制,但失败可以避免。"别人成功的路由我们再重新走一遍,最后绝对不会是相同的结果。因为还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无法控制。所以我常在想我到底做对了  相似文献   

13.
宇宙论证明试图从宗教或哲学的角度解答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宇宙中有某物存在而不是什么都没有?马克思认为,该证明是从偶然的事实出发推导出独特的必然存在物,黑格尔颠倒了这一证明以便替它辩护,但该证明实际上是说,因为非理性的世界存在,所以上帝才存在;从交互作用原则来看,作为"非对象性的存在物"的必然存在物并不存在;创世问题是抽象的产物,如果你放弃抽象,你就会放弃该问题,因为从终极实在原则来看,作为整体的人和自然界恰好是通过自身而诞生的必然存在物;交互作用原则和终极实在原则看似矛盾,但实际上二者的适用对象或角度是各不相同的,并不构成真正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菩提一叶     
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不能以金钱、权力、荣耀以及征服来衡量,如果以强迫等非法手段获取或误用,乃至以执著的态度来看待这些世间之物,它们就会成为占有者痛苦和悲伤的根源—那烂陀对于众生来说,幸福是一个美好的名词,但是幸福是什么样的呢?有人说;“我不幸福,因为我没有钱,有了钱我就幸福了。”有人说:“我不幸福,因为我没有权,有了权我就幸福了。”有人说:“我不幸福,因为我没有名.有了名我就幸福了。”有钱可以下馆子、买房子、买车子……可是钱不等于幸福;有权可以让人服从、听话,可以指挥别人,但是并不等于幸福;有…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人,急匆匆地去找到上帝,他说:"上帝,你是无所不能的主,我有一个难题,希望你能帮我解答!"上帝说:"你说吧,我尽力而为。"这个人说:"我看到每个人都对别人笑,可对我就是没有一点笑容,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6.
牵手之前(3)     
恩光 《天风》2012,(3):46-47
走出预定论的困扰受预定论的影响,青年基督徒常常会有这样的想法,"上帝会为我选择一个配偶",或者"上帝已经为我创造了一个单单属于我的配偶,那是属于我的唯一"。但圣经中其实并没有这样的教导:这也不符合逻辑,因为万一有一个人搞错了,那会连带出太多的错误婚配;这种说法更无法解释现实  相似文献   

17.
从神学院的“圣山”下到教会工作已经整7个年头了。感谢神,教会广阔的工场让我学习了最简单、最基础而又最朴实的功课,这些都是我在书本上难以学到的。我想借此机会就传道人与教会治理方面的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感受想法,并请教诸位牧养经验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们中国天主教关于“民主办教”问题.主教、神父、包括教友都在进行有意义的研究和探讨。那么,什么是民主办教呢?我想可能大家还有一些不同的认识和想法。有不同的认识和想法是好事,因为认识不同,我们才有进行研究和讨论的必要。只有通过研究和讨论,才会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认识才会更清楚。所谓事不辨不明,指的就是这个道理。今天,我想借此机会,以“发扬民主办教精神,独立自主地办好教会”为题,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徐晓鸿 《天风》2017,(7):22-24
“何以故?若有知见,则为有身;以有身故,则怀生想;怀生想故,则有求为; “是什么缘故呢?(人)之所以有知识,是因为有自己见解的缘故;由于有了自己的见解,就会孕育产生想法;因为孕育产生想法的缘故,就有了需求和行为;  相似文献   

20.
智慧与道德     
我相信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智慧即美德。"一个人如果经常想一想世界和人生的大问题,对于俗世的利益就一定会比较超脱,不太可能去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说到底,道德败坏是一种蒙昧。当然,这与文化水平不是一回事,有些识字多的人也很蒙昧。假、恶、丑从何而来?人为何会虚伪、凶恶、丑陋?我只找到一个答案:因为贪欲。人为何会有贪欲?佛教对此有一个很正确的解答:因为"无明"。通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