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有一个人将"泰山"二字错念为"秦山"。另一个人好心指出他念错了。此人偏不认错,并说:"我们找村里最有学问的老先生问个明白,如果是我错,我就请你吃饭;如果是你错,你就请我吃饭。"于是二人找到了老先生。老先生听完事情的来由,便说:"是念‘秦山’。"那念错字的人得意了,说:"该你请吃饭了。"  相似文献   

2.
正1最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称"西电")的203名学生突然发现,自己的饭卡里"凭空"多出了720元餐费,大家很诧异,不知道钱从何而来。经过查询,原来,这是学校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2018年度在校刷饭卡的记录,给"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天吃饭花销低于平均值8块钱"的学生发放的一笔"特  相似文献   

3.
周志治 《天风》2012,(6):20-22
经文:《马太福音》4章1至11节主耶稣出来传道以前,在旷野禁食祷告四十昼夜,这期间他受到三大试探,这试探对于他思考到世上来的使命有特别的意义,同时对于今日的教会思想自己的使命也有很重要的意义。一、主拒绝把石头变成食物的试探 一个禁食四十昼夜的人,所有的感觉都集中在一个“饿”字上面。一个饿极的人,会不会把石头都看成馒头呢?我想很有可能。对于耶稣来说,把石头变成馒头的能力自然不是问题。问题是,上帝儿子的使命是什么?解决吃饭的需要是不是等于完成了使命?显然耶稣是要吃饭的,但上帝儿子的权柄是用来解决吃饭的问题的吗?“五饼二鱼”的神迹之后,人们想到,追随这样的耶稣就永远不愁吃饭的问题了,那时他们就要强迫他作王。人们有需要,耶稣有能力,但是上帝儿子的使命是这个吗?  相似文献   

4.
正判断一个人,要看其"所为",更要看其"不为"。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其实,"观其行",不仅要看"做什么",更要看"不做什么"。比如,判断君子和小人,如果只看是否谈仁说义,很可能看错,如果再看一下能否做到不"巧言令色",就会准确得多。这背后的逻辑是,君子一定不是"巧言令色"之人。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判断方法:一个人的"不为",更能显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常听老辈人讲:"吃饭只要八分饱,凡事只求八分好。"那时候,并不太懂这句话的含义。现在即将退休了,注意养生保健,才领悟这句话的真正内含。"吃饭只要八分饱,凡事只求八分好。"这句话,不仅仅是一种适度的人生追求和生活理念,而且从生理、心理、哲理的角度看,更是一种科学的养生观念,很值得提倡。从生理养生角度看,"凡事只求八分好"符合人体健康的需求。人体是一架科学而精密的机  相似文献   

6.
人的心灵里有许多不同的空间,具体一点说像是不同的楼层。谈心的那种,然后觉得自己充分被对方所了解,人生一点也不寂寞。四楼:卧室朋友,是可以亲密、触摸的朋友。顶楼阳台:缘分朋友,一般是空在那里,没有被设定要怎么样,有时飞来一只鸟,有时吹来一根草,有时落下几颗种子,你不知道它在什么时候会开什么花。当然没有期望要结果实。也许一阵雨来滋润了心灵,一楼:店面朋友,通常几句固定的话就够用了,例如:你好吗?吃饭没?去哪里?……每个人看起来都很平稳、安定、满足。二楼:客厅朋友,可以坐在一起泡泡茶,八卦一下政治经济、新的商机、最近的媒体…  相似文献   

7.
正从古到今,街坊邻里见面后都会问上一句:"吃了吗您?""还没,刚做、刚做。"这是北京,在中午11点左右,或是下午四五点钟,人们被街坊或认识的人问"吃了吗您"后的答话。在北京,晚上8点来钟,两人一见面还是那句"吃了吗您?"对方这时则会说:"谢谢您,吃了!吃了!"北京人就是这样不  相似文献   

8.
鸡对鸭说     
我喜欢与老外交流。早年采访美国人潘威廉教授,平常他一说"谢谢",中国人总是"纠正"他说"不用谢",他很委屈地问我:不用"谢",那要用什么字?问我工作如何,我谦虚地说:马马虎虎啦!他伸出大拇指夸我:厉害!我解释说,马马虎虎就是"很一般"的意思。他一脸无辜而疑惑:马马虎虎,是两匹"马"两只老"虎",这不是很棒很棒吗?吃饭的时候,他拿筷子很笨拙地夹菜,忍不住感叹:什么筷子,应该叫"慢子"。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晴朗的午后,加拿大魁北克街头新装的啤酒售卖机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大家都很奇怪,这台售卖机怎么会没有投币孔呢?这叫人怎么买啤酒啊?不过,很快有细心的人发现,售卖机一侧的说明文字告诉人们,只要对着售卖机大声喊出你的苦恼,它就会吐出一罐与你"知心"的啤酒来。啤酒能知心?人们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女友结婚,  相似文献   

10.
正曾看过一部科幻片《时间规划局》,剧中的未来世界,每个人的寿命倒计时都会显示在手腕上。时间"余额"归零时,生命就停止了……想想如果现实生活中寿命"余额"能看得到,实在是一件很恐怖的事,即便"数额"还比较可观,但看得到尽头还是会给人带来心理不适。或许考虑到人类心理的脆弱,老天爷没这么干,让大家"糊涂"地活着。由于不知道寿命"余额",人间常发生一些让人唏嘘不已的事情。国学大师黄侃生前,章太炎曾多次劝他著书立说,但黄侃始终不为所动。他说:"惟以观  相似文献   

11.
我的一位同学,擅长画漫画。一日,他把一张画好的漫画拿给我看,问:"这漫画上的人是笑还是哭?"我拿过来一看,见画的是一个人的头像,一副泪流满面的样子。"当然是哭口罗。"我说。"你把画倒过来看,会怎么样呢?"朋友说。我试着把漫画倒了过来,一看,简直不可思议,刚才还是泪流满面的脸,一下变得笑容可掬了。"怎么会这样?"我不解地问。  相似文献   

12.
"跳一跳"是一款非常容易上手的小游戏,界面清爽,操作简单,是各个年龄段都很喜欢玩的小游戏。时常在吃完饭的午后,在午睡之前,玩上几局,顿感神清气爽。在和朋友吃饭聊天的酒局,它也常常派上用场,开一局多人对战,输了喝酒,友谊也在嘻嘻哈哈的气氛中升华了。它一局的时长可以像弹簧一样,短至十几秒,发挥的好的话可以长至几分钟,如果遇到"大神"级别的人物则上不封顶。  相似文献   

13.
曹康 《思维与智慧》2012,(15):58-59
职场如战场,风云诡谲,险象环生。这其中,隐伏着许多"杀手",这主要是一些"杀伤力"很大的个人不当行为,如果你对它们掉以轻心,就会"死得很难看",就不会在事业上顺利地达到你的目标。以卵击石,与强势人物对抗小刘生性倔强,说起话来是小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他所在的单位里有些人对领导不满,小刘就成了他们的利用对象,  相似文献   

14.
孔子说:“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讨厌那种人,嘴上不说要做这种事,而实际上又做了这件事,还一定要为做这件事找借口。因为这种人是很虚伪,又很狠毒的。  相似文献   

15.
"人的个性"问题虽然日益引起学界的兴趣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仍需进行前提性反思。当我们深入思考和分析这三个问题时,就会发现其中隐含着一系列需要思考的前提性问题:究竟什么是人的个性?人的个性对于人究竟意味着何种意义与价值?人的个性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是研究人的个性需要首先回答的问题。真正理解和把握"人的个性"问题需要超越"抽象人性论"的思想局限。只有以马克思的"具体人性论"思想为指导,才能形成关于"人的个性"的合理观念。  相似文献   

16.
正失败很痛苦,但是没人能避免失败,个人再好强,也不能把控天时地利,所以我们有时候需要有意识地让自己"输"一次,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永远不懂什么叫成功,就像没尝过苦味的人无法对比甜有多么可口。假如一个人活到25岁,还未品尝过失败的滋味,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败,是运气也好,刻意规避也罢,都不是一件好事。好强的人往往会压抑着自己,无论大事、小事,强撑着让自己不失败,压力大是其次,最可怕  相似文献   

17.
<正>来我们教会访问的教牧团队有很多,通过交流可以发现,一些教会有时会存在教牧同工不团结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如果教会牧者具备以下"五会",一些存在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一、要会选人教会同工的选择很重要,一起服侍上帝的人,要精挑细选,不能草率行事。摩西的团队是上帝特别选召的,无论是亚伦、米  相似文献   

18.
<正>一位牧者在文章中提到牧师放弃侍奉的一个原因是"没有朋友",作者说:"很多牧师没有发展有意义的友谊,没有找到那些可以让自己在他们面前很放松的人。如果没有这样的释放通道,筋疲力尽的几率会更大。"看到这里,令我感触颇多。可能很多人会说,牧者有很多朋友,教会里的弟兄姊妹都是他的朋友。但事实上,在信徒与牧者之间,大多数的关系就是服侍与被服侍的关系,真的能够成为牧者交心朋友的信徒实在很少。有人会说,同工可能会成为牧者较能交心的同行者。他  相似文献   

19.
她是一个商界强人。某一天,她买下了一家公司。这是一家并不被别人看好的公司。那些日子,公司人心惶惶,按惯例,接下来便是裁员。但不久,她宣布公司人员一个也不动,只是立下了必须遵守的几条"规矩"。"规矩"的最后一条显得很  相似文献   

20.
窥斑知全豹,小处见真章。一个愿意在细节上花心思的人,必是"洞明世事"和"练达人情"的高手。2012年12月6日,莫言抵达斯德哥尔摩。当天晚上,一个在瑞典的好友前来祝贺,手里还拿着女汉学家陈安娜翻译的《生死疲劳》。一番寒暄之后,朋友说道:"我的大作家,快签个名吧!"莫言却犹豫了半天,很抱歉地说:"我还是不签了吧?"朋友不依也不解:"这是哪门子说法?别再磨磨叽叽了!"莫言一再推迟,最后还是签了。不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