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她始终无法面对自己,当医生毫不留情地要她动手术切除脑瘤时,她一直难以接受。 每次一想到可能的结果,就情不自禁地抱头痛哭,尤其是她母亲,每每归咎於自己的“业障”深重,让女儿受此“业报”而暗泣时,更令她无法自己。 不能再向母亲抱怨了!只能哭泣着向静慧师抱怨:我,二十岁,才刚就读大学,灿烂前景正等待挥洒,佛法不是示意人身难得!而我,就如此这般“难得”吗?  相似文献   

2.
正母亲来到我和弟弟所在的城市,一个大包里,塞满了鸡蛋、蜂蜜、香菇等土特产;一个随身斜挎包里,仅带了几件当季的换洗衣服。弟弟接过她手中的包,瞄了一眼后,语带不满地问:"您老这是准备住两天就走吗?"弟妹快生产了,母亲是受弟弟之邀过来帮忙带孩子的。而母亲的行李,透着浓浓的走亲访友的气息,根本没有装下一颗长住的心。我想,母亲大概随后会以衣物没有带齐为借口,来达到可以随时回家看看的目的吧。  相似文献   

3.
我发现老年人很难有幸福感,或者说,他们的幸福感让你不知所措。例如,我的母亲,倘若带她去饭店吃龙虾、海参、鲍鱼,她会心疼得要命,说一只鲍鱼的价钱,就能买一大麻袋粮食;一盘炒三丝的钱,就能买一大筐菜,吃一顿饭的钱,够她半年的生活费。这种抱怨,一直能够延续很长时间,逼得你后来自己去饭店吃顿饭,也觉得不对劲儿。  相似文献   

4.
渊声 《天风》2019,(11)
正问:我和母亲都信主多年,两人住在一起相依为命。母亲很能干,一手把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养育成人。但近年来,她年事渐高,变得不能理解体谅子女的建议,每次都会固执地说:"难道我几十岁的人还不比你们高明?"而且她十分易怒,母女关系处理起来让我很累。请问,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5.
一位母亲领着儿子小磊找我进行学习心理咨询,并要求给儿子测试智力。她是一位小学教师,儿子上初二。她在说明来意后介绍说:“我儿子从上小学起,学习成绩就只一般,上初中后就更不行了,每次考试在班里总是排在后几名。唉,这孩子真笨!” 我问:“你儿子的学习状态怎么样?比如说能否认真听课,在家里能否独立完成作业?” 她回答:“我儿子不顽皮,这一点是肯定无疑的。据他班主任讲,他上课也能坚持听课,不做小动  相似文献   

6.
风景之途     
从小到大,住家不是离上学的学校远,就是离工作的单位远。每次带了家人去看我的新学校,带了朋友去看我的新单位,走上几程,他们便会试探性地问,是有点距离噢;再走下去,别人又道,怎么还不到啊;最后便有人蹙着额,语气中满是抱怨的味道:  相似文献   

7.
掉渣儿烧饼     
最近几个月,深圳忽然开了好多家叫“掉渣儿烧饼”的连锁店。假日去东门逛街时,在小巷里我正好看到了这么一家,排队的人起码有二十个。出于好奇,我也挤着买了两个。售货员用纸袋给我装饼时,我看到她面前的铁签子上都穿满了饼票,烧饼出来一  相似文献   

8.
正大部分人将父母的存在视为天经地义,一如阳光、空气与水一般,他们不就一直在那里,问这个干吗?我对老爸和老妈的好奇,始于30年前母亲过世的那天。看着她的遗照,我忽然想:"咦,她的人生真的仅是阳光、空气和水?"唯一能提供答案的只有南京的大姨,我妈排行老二,大姨是她最亲近的姐姐。  相似文献   

9.
正刘蟾是著名画家刘海粟的小女儿,她小时并未学画,到了51岁时才开始系统地学画。一天,母亲对她说:“那么多学生大老远跑来请教你父亲,你就在父亲边上,怎么不学点画?”刘蟾从小怕父亲,就对母亲说:“我怕画不好,会被爸爸骂。”母亲说:“你怕什么?他是你父亲,还能把你吃了?”刘蟾就想:“母亲说得是,画坏了也就是一张纸的事。”于是就开始学画,先是整天看画册,后来当有学生来请教父亲,她就在一旁听。  相似文献   

10.
母亲在电话里说,她想来深圳看我,也看看她未来的儿媳妇。我有些为难,但还是答应了。我有我为难的道理。母亲出生于50年代,没念过书,一辈子生活在乡村,对许多新鲜的事物看不惯。而我的女友小娜,却是80年代出生的人,热爱一切时尚的东西,染五颜六色的发,穿吊带裙,心情不好的时候去狂欢,花钱的手笔有时连我都受不了。尽管刚刚跟小娜恋爱时,我就有带她回家见母亲的想法,可直到现在,我都怕她们因过多的代沟导致摩擦,不敢将这个想法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11.
菜畦之美     
正受邀参加了几次画展,每每驻足在那一幅幅水墨丹青之前,总不免要颔首称许,有时也自嘲地扪心自问:要是自己从小就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现在是否会小有成就甚至有所建树呢?只可惜咱是乡村的子嗣,童年时根本就没有条件去做画画的美梦,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深藏于心的闲情雅致,譬如与母亲一道,去侍弄自留地里的那一方菜畦,那种感觉绝对不逊于在一张  相似文献   

12.
素心向佛     
杨锡龙 《法音》2012,(9):60
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除了在家中供奉菩萨像外,每月都要步行去30里外的小寺庙里烧香拜佛。母亲说,她拜佛不求富贵,不求钱财,只求家人平安、健康。因为在她的心里,一家人平安健康那是最大的福。由于拜佛、求佛的人越来越多,小寺庙里的香火日渐兴旺。后来就简单的给香客们提供起素斋。主食有时是一碗白米饭,有时是松软的馒头,配菜多半是清炒时蔬,和一些豆腐、豆干等,没有一丁点荤腥。母亲每次烧过香后,都要去吃,回到家中还总是夸那里的饭菜香甜可口。  相似文献   

13.
怕你心疼     
“好几个同学都说你做的咸菜好吃,嫌我带的太少,不够吃。瞧,这次他们把饭盒都塞给我了。”在县城上高中,一个月才回一次家的姐姐一进屋就冲母亲嚷着,同时丁零当啷地把几个饭盒摆在桌上。  相似文献   

14.
正马未都有次提到家里的一个保姆,讲得挺有意思:她有时会偷偷拿他家的东西,也不拿值钱的,就是一头蒜,两片姜,半瓶花生米什么的。马老师发现后,就跟保姆说,你喜欢或者需要什么,说一声再拿就不为过,反正有些东西他也用不完。但保姆不说也不改,该拿的还是悄悄拿。这让马老师很烦,而且不放心,万一哪天拿走件文物呢?所以便  相似文献   

15.
李爱莲 《天风》2015,(4):54
"不好意思,我身上的钱不够,可不可以给我零钱坐公交车?"这天,我带着两个女儿和母亲一起出门,在等公交车的时候,有个陌生女子走上前来开口询问,母亲便掏出几枚零钱递给对方。表达爱心各有其法"外婆,您怎么知道她真的没钱?说不定她是骗您的,为什么您还要给她呢?"小女儿加加在旁问道。母亲微笑着说:"因为我也曾遇过需要别人伸出援手的时  相似文献   

16.
正好久没有回来的女儿微信给我,说这个星期回来,按照惯例,女儿每次回来我都要带她下顿馆子,所以看到她的微信,我脑子里就开启搜索模式,最后锁定一处刚刚开业的商圈,那里聚集了好多餐馆,我以为女儿会为我的这个提议点赞,哪知道她说,不去不去,就在家吃,吃来吃去还是自己家做的菜好吃。女儿的食风转变得这么突然,让我这个自觉厨艺不高的老母亲受宠若惊,难道讴母必颂的"妈妈的味道"在我身上显现了?  相似文献   

17.
陈朝强 《天风》2006,(4):33
二女儿心事重重地,歪着头,扒了一口饭就站起来不吃了。我趁机赶紧问小女儿,是不是刚才从学校回来在车里又吵架了?小女儿摇摇头说没有。奇怪,通常只有她们吵架的时候才会这个样子的。记得几个月前,作姐姐的二女儿,在学校对面,闷在车里等接妹妹回家,突然,她看到妹妹在路对面与同学一起走过,就赶紧按喇叭要引起妹妹的注意。谁知,到了车里, 妹妹问姐姐为什么“HORN”她,于是你一句,我一句,“火山”爆发了。一到家,姐姐就金星火眼、捶胸顿足地说以后不要再载妹妹了。听得妹妹在一旁寂寂不敢出声。然而,今天姐妹俩既然没有大动干戈,那她又是为哪一桩事闷闷不乐?后来她偷偷地告诉妈妈:原来去载弟妹的时候,在停车  相似文献   

18.
顺便     
正1上周末我回老家,中午吃饭时,母亲端出一盘蒸红薯。红薯吃起来像板栗一样绵甜。问她哪里买的红薯如此好吃,母亲笑了:"是你红霞婶送我的。"我差点儿被噎住,谁?红霞婶?怎么可能?若干年前她和母亲发生过口角,两人有近10年没说话,她会给母亲送红薯?我怀疑自己耳  相似文献   

19.
儿时的记忆中,我们全家蜗居在10平米的斗室,母亲常常用她那双粗糙的手把简单的食材变成美食,而父亲则像一座山立在书桌前。我和姐姐发出的任何响动都会被他的咳嗽声制止,我们说话和走路近乎无声,这种压抑有时也会令人生怨。长大后才知道,这是父亲用他的勤奋维持全家人的生计。  相似文献   

20.
从前,父亲每天都要喝上二两老白干,不喝就没有精神。母亲不时地把卖鸡蛋的钱拿出一部分来,给父亲买上几斤散白酒。喝着老白干,父亲笑着对母亲说:"我其实并不馋酒,你想,一个连茅台酒都喝过的人还会稀罕这老白干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