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家范曾国藩尤重家风教育、家庭风范,他为我们如何言传身教,立家规,传家训,行家风提供了指南。曾国藩有箴言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家  相似文献   

2.
正曾国藩,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是我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其人自幼勤奋好学,为人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深远影响,被后世仰慕,谥以"文正",其思想智慧颇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内圣曾国藩讲究修身律己,这是他的大智慧,他以出世之心入世,修身自省,"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了解"势不  相似文献   

3.
棋联拾萃     
正笔者自小就有两大爱好,一是舞文弄墨,一是钟情象棋。时下虽然已成为老翁,但在爬格子累了后,还是要到大街旁去"激战一番"的。虽然棋艺不精,但也是其乐融融。作为一个象棋爱好者,笔者在经常下棋的同时,还保存了古往今来一些文人墨客留下的情趣盎然的棋联,现把搜集到的数副棋联抄录如下,与读者共赏。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与黄庭坚  相似文献   

4.
一、藏传佛教音乐北京雍和宫是中国内地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始建于清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原为康熙帝的第四个儿子雍亲王爷胤祯的府邸,雍亲王继承皇位后,于雍正三年(1725)将其升格为皇家行宫,并定名为雍和宫。到了乾隆九年(1744)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其地位相当突出。清王朝统治全国以后,以兴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来安定蒙藏,并将其纳入到实现多民族统一、巩固国家政权的治国方略。因此,在内地出现了大量的藏传佛教寺庙,雍和宫在其中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宫内保存的金贲巴瓶等文物足以证明,宗教活动在清王朝的…  相似文献   

5.
<正> 一、性命观“性”与“命”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两个传统概念,是立足于人文主义用以阐释天人关系、人伦关系的两个基本范畴。但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对这两个范畴运用的重点,以及对它们的内涵和外延的说明,是各不相同的,以宋学为例,有张载等人所作的唯物主义解释,也有如周敦颐、朱熹等人所作的唯心主义解释。声称自己“一尊宋儒”的曾国藩,没有继承张载的唯物主义传统,而把包孕在“性、命”中的唯心主义和伦常思想接受了过来。何谓性?曾国藩说:“性不虚悬,丽乎吾身而右宰”,“真与精相凝,而性即富于肢体之中”。(《曾国藩全集》第133—134页。下简称《全集》)他的“真与精相凝”,实是同敦颐《太极图说》“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的简缩。他把“性”与“无极”、“两仪”、“五行”这些东西紧紧联系在一起,认定“性”是这些东西演化的结果。至于“命”,曾国藩说得更清楚:“命非外铄,原乎太极以成名。”他认为,“命”是主宰一切的,“功名富贵,悉由命定”(《全集》,第92页),甚至“洋人之患,此无所为,实非一足一手所能补救”(《候选训导计棠禀  相似文献   

6.
《原道》2017,(2)
曾国藩是晚清理学名臣,久历官场,于"守廉、奉公、尚俭",不遗余力。曾氏的廉政理念源出理学,廉政实践不离修身,理学是因,清廉是果。"廉吏,可为不可为?"是曾氏对自己步入仕途后的考问。他倾其一生,领悟孔孟之道、践行程朱之学,弃小廉、成大廉,自省自励,为仁为己,交出了一份合格的人生答卷。具体言之,先以"公"兴廉(恪守公心、力戒贪念),再以"俭"养廉(近仁达道、合礼明理),公、俭、勤、仁、道、礼、理、心等众多理学范畴一一被他体躬心悟,化作实行,融通在家居和仕途当中,以明廉吏本色。"中国之官,必廉必正。"曾氏掷地有声的回答、鲜明理性的态度及其对信仰的求真、对修身的求勤、对法纪的求严,不仅为时人所称颂,更是今日中国强化反腐倡廉的学理支撑、历史借鉴和文化依据所在,细细研读曾国藩的廉政思想确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就毛泽东批判继承曾国藩思想问题,揭示了历史必然性,总结了主要内容,闸发了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众妙之门众妙之门,是一门学问,属于道德理论,是国学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蕴能帮助人修品正身。众妙之门,告诉人们做人处事的规律,只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必能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以致无为,无为才能无不为。当然无为并非一无所为,而是不妄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测字     
清朝名臣曾国藩在京为官时,常微服到民间暗访。有一天早朝回来,他又脱去朝服,换上便装,独自从花园的角门走出去,来到人声嘈杂的大街上。  相似文献   

10.
拾柴     
正到了秋天,树木落尽了树叶,汶河岸边的芦苇荡里的芦苇也收割后垛在了大队林业院子里。树林和沙滩也都光秃秃的了,奶奶就带着三五岁到十来岁大小的我们兄弟七八个,去树林里拾柴。树林里大多是杨树、柳树,风吹过后,就会从树上落下一些干枯了的小树枝。说是去树林或者沙滩上拾柴,其实是奶奶带我们去那儿玩,主要是照看我们这些孩子;那时大人都在生产队里没日没夜地劳  相似文献   

11.
拾麦穗     
又是一年麦收时,田野的季风远远袭来,空气中散发着浓浓的麦香。闻着空气中的麦香,我不由想起麦浪翻滚的家乡,想起童年时拾麦穗的情景。家乡有句农谚说:三秋不如一麦忙。到了麦子成熟的时候,家乡的雨季也到来了,所以此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大成智慧学思想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很难说是在某一具体时间产生的。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这个概念是在1992年11月13日与王寿云、于景元、戴汝为、汪成为、钱学敏、涂元季等六个人谈话中第一次提出的。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这个概念的正式提出,是钱学森于1993年10月7日给钱学敏的一封信,谈到要培养18岁的硕士,即“大成智慧教育的硕士”。  相似文献   

13.
禅宗美学思想的生态智慧,主要表现在精神生态审美方面,但是,在具体场合又呈现出多样性,即具体表现在自然生态观、精神生态观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丁立群 《世界哲学》2013,(1):14-25,160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phronesis)概念是其阐释实践哲学的重要范畴,也是西方实践哲学发展的重要基点.这个概念在经过了N.马基雅维利和F.培根的改造之后其本真的内涵却被遮蔽了,甚至退化为计算与权术的代名词.但是,进入到现代之后,亚氏的实践智慧概念开始复兴.这实际上已经标识出实践智慧的普遍意义,而对此问题的研究也已关系到对整个传统哲学的理解以及对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理性重建.本文以此为基点,在厘清亚氏实践智慧的本真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的同时,也进一步阐明现代哲学在此理路上所应具有的样态.  相似文献   

15.
正这些日子经常失眠,晚上大概能睡两三个小时,失眠躺在床上是最难受的,于是起来翻书。昨晚,阅读曾国藩的《茶余偶谈》,这《茶余偶谈》大概就是曾国藩的日记,在这些偶谈当中,我发现曾国藩也偶有失眠,尤其是在己未年十月(1859年农历十月)这段时间,曾国藩失眠比较严重,此时的曾国藩已经48岁,那么曾国藩失眠都干吗呢?在曾国藩的日记中,他这样记录:李申甫自黄州归来,稍论时事。余谓当竖起骨头,竭力撑持。三更不眠,因作一联云:‘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用自警也。余生平作自箴联句颇多,惜皆未写出。丁未年,在家作一联云:‘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  相似文献   

16.
评语撷萃     
有一个中学生写作文非常喜欢用“了”字。比如,一篇题为《早晨》的文章写道:  相似文献   

17.
箴言摘萃     
穆圣说:没有任何东西能比确信真主和为穆斯林大众谋福利这两种特性更的可贵了;也没有什么东西会比对真主怀有二心和危害穆斯林大众这两种品性更恶劣的了。  相似文献   

18.
许丽英 《学海》2007,(5):184-188
曾国藩治诗主张文道分离、文尚雄奇和以气行文;在方法上注重谋篇布势和字句锻炼.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内容丰富,他将孝悌视为立家之本,勤俭视为持家之道,教化视为兴家之策,睦邻视为和家之辅。毫无疑问曾国藩的家庭伦理思想是属于传统的,其中包括许多需要批判剔除的糟粕,当然也含有许多可资借鉴利用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20.
大山拾翠     
有一段时间,心头总罩着一片看不到希望的阴云,像入秋以来的那场秋雨,用积蓄已久的冷湿、凄迷、低沉压着整个城市,让人喘不过气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