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生艺术化思想是一种充满了人文关怀的美学思想。白居易的"人生艺术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女性诗、饮酒诗和闲适诗中。白居易通过诗歌创作和审美来获得人格的完满和人生境界的艺术化。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字"乐天",当然也还算得上是一个"乐天派",但是真正的"乐天派",当属苏东坡。东坡先生一生漂泊于黄州、儋州、惠州,起起伏伏,沉沉浮浮。人生有几度春秋,可以经得起如此折腾?翻开东坡先生履历与年谱,可以看到他一生几乎都是"在  相似文献   

3.
汪维藩 《天风》2009,(10):64-65
(三十七)人生边上 杨绛老人(1911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96岁时,出版了一本名叫<走到人生边上>的书,副题戏称"自问自答",虽说戏称,却又是一位十分严肃的老学者、老作家,在一个十分严肃的"人生边上",对人生所作的十分严肃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苏轼的这句诗真实地道出了创作灵感的特点及重要性。对于文人墨客来说,创作灵感确如雨后的第一缕阳光,初春的第一声惊雷,弥足珍贵。因此,古代的文人墨客无不绞尽脑汁地捕捉灵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诗成癖,有"诗魔"之称,他一生创作诗歌近3000首。白居易平时捕捉灵感有一个绝招:随时随地把灵感装进陶罐里。白居易的书房中,放有很多陶罐,每个陶罐上面都分门别类地贴有标签。创作灵感光顾时,他便立即写下来,  相似文献   

5.
    
正在一堂励志课上,有人问励志大师,怎样才能走出一条人生之路来?"你们说说看,人生之路的路是怎样写的呢?"励志大师问。"左边是一个‘足’,右边是一个‘各’字。"台下的一位年轻人回答。"这位年轻人说得很对。"励志大师说,"人生之路在哪里呢?正如这位年轻人所说,人生之‘路’,就在我们‘各’自的‘足’下。"人生之"路",不在遥远的天边,而在我们"各"自的"足"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为人生之"路"就在我们"各"自的"足"下,所  相似文献   

6.
有诗的岁月     
正都说诗情画意,那么诗到底有什么情什么意?诗仙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吗?有诗的岁月,哪怕我的人生结束,画上的也不再是句号,而是感叹号了!"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诗王白居易描写的乡村儿童是多么地含有童趣啊!"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刻画了一个多么生动的儿童形象啊!有诗的岁月,我们欣赏着这些优美的风景,仿佛也身临其境。湖光秋月,两岸相和,潭面无风,铜镜未磨。刘禹锡观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的性格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他的事业是否成功?他的人生是否幸福?大凡性情粗暴或抑郁或脆弱或怪癖的人都难以渡过人生的难关,而无法成就事业、失去人生的乐趣;相反性情或温和或开朗或坚强或豁达的人,却能把人生的难题酿造为调味品,并在体验  相似文献   

8.
尊重     
一个人,不管他是否身居高位,是否家财万贯,他都必须努力赢得人们对他的尊重,否则,他仅仅只拥有一个残缺的人生。 一个人,不管他是否出身卑微,是否肢体残缺,他都可以坦然面对人们尊重的目光,因为,他同样可以做一个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9.
情感与人生:伦理学视野的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是情感的动物.人的情感是以本能和欲望为基础,受理智影响和控制的心理感受.人的情感是一个多彩的、复杂的天空,存在着性质、广度、深度和强度的区别.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可以根据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从是否健康、是否丰富、是否持久、是否高尚、是否美好五个维度对人的情感进行价值审视.这五个维度也是情感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的五条标准,其中是否健康是底线标准,规定着情感的好坏善恶性质.情感对人生有全面、深刻而直接的影响,可以成为人生幸福的源泉,也可以成为人生痛苦的渊薮.情感需要理智的合理导向和控制,理智与情感以更好生存为取向实现和谐,才会有完整意义上的真正人生,才有人生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
焦尤杰 《美与时代》2005,(11):84-86
唐代诗人中,白居易与洛阳风景名胜最有缘.公元824年,白居易任太子右庶子,秋天回到洛阳,洛阳风景名胜马上吸引了诗人:"今为春富长,始来游此乡.徘徊伊涧上,睥睨嵩少旁."(1)第二年,诗人离洛南下苏州赴任,对洛阳城东赵庄的风景杏花恋恋不舍,作诗留别.公元829年,白居易以太子宾客身份任职洛阳,此后便与洛阳风景名胜长期相伴.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一个"他者"认识陕北,陕北不仅代表自然贫瘠,更代表着文化的富饶。从文化地理学角度对《平凡的世界》的文化人格进行分析:1.作为草根版本的《圣经》,《平凡的世界》主要是为读者描述各色"平凡"小人物,在平凡中体现另外一个不平凡。2.于作家而言,创作《平凡的世界》历经艰难,实际上是对生活的逃离。路遥及其文学作品的精神意义,主要在喻示人们要把握人生的紧要关头,追问人生是否有真正的爱情,并且刻画普通生活中的英雄原型。  相似文献   

12.
王雷 《天风》2001,(3):30
朋友,你愿做一个辛勤耕耘的播种者吗?朋友,你是否想过,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播种?  相似文献   

13.
正在网络上,曾经有一个"A4纸上看人生"的热门帖子:以75岁的平均年龄计算,人生不过短短的900个月,用一个30×30的表格来呈现,一张A4纸就足够了。如果人生每过一个月,就把一个格子涂上颜色,许多人突然发现,原来人生已过大半,时间来去匆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于是也常给人一种错觉,好像时间的水井永远不会干涸。一张A4纸、900个方  相似文献   

14.
我的"静思"     
一位78岁的老弟兄,在享受儿孙为他祝寿的天伦之乐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对自己走过的人生进行"静思",值得我们思想. 一个人存在世上,其价值与意义如何,不在于寿命长短,而在于他的品德好坏和对社会的贡献多少;一幅图画的意义与价值,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它是否优美;一个故事的意义与价值不在于它的长短,而在于它是否精彩.  相似文献   

15.
正一天晚上,在公园遛弯,听到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在朗诵白居易的诗歌:"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想,芒种已经过了三四天了,麦子也该熟了。于是我的脑际里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黄澄澄,齐刷刷,籽粒饱满的麦穗,在轻柔的夏风中摇曳多姿,给人们送来阵阵诱人的麦香。  相似文献   

16.
正如若许你一个超常的视野,你希望一眼把自己的人生看到尽头,还是愿意看到人生之路曲径通幽、峰回路转呢?答案不言而喻。精彩的人生永远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被誉为"现代世界十大文化名人"的白石老人,虽然以画著称,但事实上他是一个诗、画、印、雕皆通的全才。老人精神健旺,在艺术的追求上从来没有"安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因此称他为白香山、白傅或白太傅。白居易原籍太原,后迁下卦(今陕西渭南县),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尊儒业,祖、父皆明经出身。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由于战乱,他11 岁就被迫避难越中,常常是“衣食不充,冻馁并至”,以至“常索米丐衣于邻郡邑”。贫困的生活,使少年白居易切身体会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这对他后来走上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之路起了重要作用。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白居易自说:“予栖心释梵,浪迹老…  相似文献   

18.
人生犹如一本读不尽的"巨书",充满着无穷的诱惑和魅力.人生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的人生历程带有个性化特征,我们不可能要求一本思考人生哲理的书涵盖和包容所有人的人生经历和体验,但是,我们可以期待作者在其著述中对人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和认识人生.  相似文献   

19.
有唐一代,佛教大盛,尤其中、晚唐,文人士大夫礼佛诵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几乎没有谁不同佛教思想或僧徒发生关系。文人崇佛,大诗人白居易便是一个很突出的代表。考察一下白居易的崇佛,可以从中窥见唐人崇佛的一些情况,窥见当时社会思想及文学同佛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俗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诤友犹如良药,诤友犹如忠言。一日,与朋友聊及"知己"的话题,我借古人一句话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说是的,但人生更难得的是诤友,而诤友对自己的帮助也会更大,所以更应该说"人生得一诤友足矣"。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没有缺点、没有过失、不犯错误。当然也可以由自省、自查发现并改正,但实践证明,更需要有人指正、有人批评。光靠自省、自查是远远不够的。那么,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什么样的朋友才可能随时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