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问题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某种意义上,幸福论就是价值论,不同的幸福感是由于获得不同的价值而产生的。人的真正幸福或最高幸福与人的根本价值相关,即人能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把幸福作为道德普遍原则,意味着幸福必须有其客观的依据或尺度:享有合乎人性的物质生活条件与生存环境;人性自觉并得以充分地展开和实现。如何才能维持和增长幸福感?除了通过自身努力尽可能去改变现实状况,更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及持有正确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2.
“乐”——中国人的主观幸福感与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红  郭斯萍 《心理学报》2012,44(7):986-994
中国人的幸福感重视人际与集体的和谐, 重视精神的感受。这样的幸福感特点很大程度上受传统文化中幸福观的影响。儒、道、佛三大流派各有自己独特的幸福观:儒家既承认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的现实感性之乐, 又强调追求仁义的理性之乐; 道家提倡超越现实的顺应自然之乐和祸福相依的幸福观; 佛家则讲求进入涅槃和普渡众生之乐。各家在追求理想人格、追求审美的过程中, 各自发展又互相融合, 形成对中国人幸福感影响深远的三大幸福观:(1)不以个人情感为重点而代之以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集体主义幸福观; (2)幸福感与道德感、审美感相连; (3)追求理性之乐。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和共同追求。幸福社会基础在民生,关键靠教育,重心在培养学生的幸福感。本研究以中国特色世界视野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理论基础,在综合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5029名中小学生的测量,编制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生综合幸福感量表。量表由道德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学业幸福感、健康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五大分量表构成,包括17个因子,共113个项目,力争科学、系统、全面反映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评中国中小学生的综合幸福感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功利主义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中最重要也最具影响力的学派之一,而"幸福"则是古典功利主义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功利主义幸福观是18世纪下半叶以"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宗旨,不仅关注行为结果和个人幸福的关系,更关注社会共同体的幸福。功利主义幸福观是功利主义学派以人类"趋乐避苦"的人性论为基础,对幸福展开的一种讨论。其中,"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其终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幸福观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观研究概述贺家红(南京政治学院研究生队210003)生命的终极意义是什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内外人学研究的兴起,幸福问题再次成为理论界密切关注的对象。现将有关论点综述如下。一、关于幸福的地位大多数学者认为,生活的本意在于创造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幸福总是建立在"是"的基础上的,人们总是从他的生存状态出发得到与之相应的幸福观,因此必须立足中国人的生存状态考察幸福问题。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幸福观是一种圆满的幸福观,包括个人、家庭、国家三个维度,即注重内外兼蓄的个人修养、讲求家庭和睦的人伦秩序、倡导国泰民安的天下观念。这种"个人—家庭—国家"的幸福观不仅使得幸福在主观与客观之间达到了统一,而且使得私人善与公共善之间实现了统一,更是一种"爱己—爱人—利天下"观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张清 《宗教学研究》2005,58(2):167-170
阿奎那的幸福观是一种神学目的论幸福观,以幸福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幸福分为可以凭借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在现世获得的不完满幸福和只能凭借恩典和神学德性在来世获得的完满幸福--看见上帝的本质.因此,阿奎那的幸福观归根结底是一种神学幸福观,但他对理性和现世生活还是有相当程度的肯定.此外,阿奎那认为幸福是人的本质属性的实现而不是主观的快乐感,他的幸福观是一种客观的幸福观.阿奎那的幸福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对亚里士多德主义和奥古斯丁主义的调和.  相似文献   

8.
<正>"你幸福吗?"这可能是当前最热门的问题之一。看着电视上记者追着行人提问,我突发奇想,想问问孩子们"语文课堂上,你幸福吗?"就这个问题我稍作调整做了调查。结果出乎意料,认为自己幸福的孩子不到一半。"幸福感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对人的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成为心理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我们常说教师应提升职场幸福指数,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心,更好地投入工作中。学生也一样,在课堂上找到幸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护士幸福指数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综合幸福感问卷对汉川市12所医院中206名注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揭示护士幸福指数处于中等水平,护士幸福指数与综合幸福感各维度、压力、职称等均有显著关联.建议针对情感、支持、压力、职称等相关因素采取适当干预措施提高护士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0.
对全国四种发展水平城市5471名被试的幸福感进行调查,探讨不同发展水平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差异及收入对其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从一线到四线城市,居民的总体和领域幸福指数都显著上升,二、三线城市显著高于一线,但又显著低于四线城市;个人收入对一线城市总体幸福指数无显著影响,但对二、三、四线影响显著;家庭人均收入对不同发展水平城市总体幸福指数的影响与个人收入的影响作用完全相反,即对一线城市总体幸福指数影响不显著,但对其它三线城市影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发展水平城市间在总体和领域幸福指数上均存在差异,且不同收入对其总体幸福指数的影响作用有所不同。该结论对于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CGSS2015数据实证分析了宗教信仰、社会支持对于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根据对现有数据的分析,宗教信仰、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正相关;第二,社交活动频繁者更幸福,其中来自亲朋的社会支持能够显著促进幸福感的提升,但是来自近邻的支持并不能显著影响幸福感。第三,总体来看,社会支持力度对于幸福感的影响程度高于宗教信仰的影响程度。因此,在未来在坚定文化自信,发挥宗教文化的"教化"作用的同时,更要注重发挥社会支持力度的"调节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理解也就是对幸福的理解.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在自由意志发展的整个精神过程中理解幸福,认为幸福是"满足的总和",并把自由意志理解为幸福的内在价值和规定性,反对把幸福归结为欲望的满足,同时也反对把自由理解为"任性".与黑格尔不同,马克思是从人的生命活动即劳动中确立人的自由本质,同样确认自由是幸福的内在价值,由此形成了劳动幸福观.这种幸福观是以确认自主自由的劳动是人的自我实现方式为核心的.现代社会贯彻资本逻辑的生产方式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刺激、扩张人们的消费欲望,导致消费异化,把幸福等同于欲望的满足,从而扭曲了人们对幸福或美好生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是理解和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将幸福确定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使关于幸福的讨论成为一门显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积极心理学采用较为完善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但是目前的研究存在理论基础薄弱的问题。幸福是一个复杂且主观的概念,不同文化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对于幸福的研究带有浓重的文化色彩。因此在研究幸福的过程中,必须关涉文化。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思想蕴含了丰富的幸福理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道家幸福观进行梳理和阐发对幸福研究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儒家传统哲学的重要主题.在当代视阈中,儒家幸福观不仅展现了对"孔颜之乐"的价值选择、对君子圣人的人格向往、对"与天地参"的境界追求,而且也蕴含着融合德性幸福与功利幸福、个体幸福与社会幸福、幸福实现与幸福享受、幸福生活与幸福境界等方面的致思.这种统一与融合的幸福致思为提升和改善现代文明中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富有启示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追问幸福     
幸福是什么?古往今来计有十种不同说法。可其中没有哪一个能自证唯有自己正确,其他皆非。鉴于所有幸福观都认为幸福是至善,故可用至善的四个特点为指标来检视各种幸福观的是非曲直。经检视,这些幸福观都难称正确,因它们各自所主张的幸福都不属于最综合的善,也就不配称至善。完全具备至善四特点的善,并非无处可寻,当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于是,幸福就是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追求活动。而与幸福相关的其他问题,也均可以此幸福定义为前提而逐一给出回答。  相似文献   

16.
人的幸福有"俗福"和"雅福",人的幸福感既可以来自物欲的满足,也可以来自精神的自由,人的幸福观、幸福感和追求幸福的能力也是历史的。信仰与幸福密切相关。首先,信仰是人的内在尺度的积极实现,信仰者心中的信仰就是一种幸福;其次,作为人理解世界的尺度,信仰是发现幸福、创造幸福、享有幸福的根本坐标;最后,幸福需要信仰的理由还在于病态幸福的存在。信仰建设成为当代中国人既有"感觉的幸福",又有"幸福的感觉"的重要路径,但是当代中国信仰的建设不是简单找回传统和拥抱西方,而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17.
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古往今来哲学家们一直探讨幸福是什么,马克思在前人思想精华基础上,指明了幸福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全部人的幸福。马克思从现实的、能动的人的层面发掘了导致人们不幸的诱因,即在劳动过程中,创造者与享受者的背离、脱轨,使劳动者丧失了信心与尊严。因此,只有以劳动为手段,使劳动成果重归劳动者本身,树立劳动者的自信与尊严,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在马克思的劳动幸福观中,自由劳动作为内在本质,是人类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自信与尊严作为其重要表征,在个人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得以彰显。与此同时,马克思劳动幸福观为生活在新时代的人们追求幸福指明方向,充分展现了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幸福观以"弘道"作为逻辑起点,包含着外在善和内在善两个向度。一方面,"约之以礼"展现出"弘道"可以确立公正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为仁"是指"弘道"的终极目的源于人的本性。在用"弘道"来思考幸福的过程中,孔子并不否认各种欲望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前提,而是主张把"弘道"优先于"乐"确定为幸福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9.
李莹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19-119
幸福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讨论主题,也是人类对美好生活不断追求和前进的一个目标。在《尼各马克伦理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对快乐的理解给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同时对善和幸福的关系也做出了重点的探讨。本文借助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从而得出当代人对幸福观理解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开放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开放教育学生学习的同时,提升其幸福指数,注重心理健康发展是开放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采用《金钱态度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开放大学系统 345名在校生进了调查并采用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金钱态度和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2)金钱态度因子金钱行为倾向对社会支持、总体幸福感及其因子回归效应显著; 社会支持在金钱行为倾向的基础上,对主观幸福感及其因子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回归明显,同时在两者之间起了中介作用。说明金钱态度因子金钱行为倾向直接影响开放教育学生主观幸福感,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支持影响开放远程教育学生主观幸福感。因此,建议开放教育从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师资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金钱观培养四方面着手,提升开放教育学生的幸福指数,促进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