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小赵和小钱同是某大学建筑学院的学生。尽管住在同一间宿舍,两个人的境遇却有天壤之别。小赵的父亲是市里某局的实权派人物,家境显赫,经济优裕,故而,小赵在同学之中是出了名的公子哥。吃喝玩乐,外出旅游,交女朋友,是小赵课余的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旅游景区,有ABC三家接待游客的酒店,由于相互竞争客源而竞相压低服务价格,为之引来恶性循环——收费偏低,难以保证服务质量,顾客因此怨声不断。三家酒店在这种“不三不四”的被动日子里,彼此的生意一直平平淡淡。  相似文献   

3.
在笑话的海洋中,有一束浪花颇为耀眼,这就是“关系笑话”,它是由误用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引起的。且看一例: 马隆原计划在抵达贝鲁特七小时后与心上人举行婚礼,但他要搭乘的由开罗至贝鲁特的飞机却晚点了。他在机场上心绪不宁、坐立不安,便给远方焦急等待的未婚妻发去一封电报,电文如下: “飞往贝鲁特的班机晚点了,在我到达之前,请你不要结婚。” “结婚”本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可这位先生却将它用在一个人身上,岂不可笑!再看: 父子俩走在街上。一位只认得这位父亲的过路人,问他身边的年轻人是谁。这位父亲高声说道: “此人虽是皇上宠爱的吏部尚书的真正外孙的九代嫡亲女婿,却是我的儿子。” 儿子本是普普通通的,可父亲却挖空心思地将其与皇上和吏部尚书挂起钩来。如此牵强附会,怎不令人啼笑皆非! “关系笑话”就是这样:它或者把事物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4.
“是本身”与“上帝是”--“是”的存在涵义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路 《世界哲学》2003,3(1):81-94
亚里士多德提出研究“是本身”(或“作为是的是”),开创了形而上学的研究。“存在”是一个与“是”不同的概念,却是在“是”的研究过程中发展产生的。有关存在问题的许多思想是在现代产生形成的,但是作为一个概念,它却是在中世纪被明确提出并确定下来。我们可以简单地说,中世纪哲学(1)继承了亚里士多德传统,发展出关于存在的论述。但是实际上,这里存在着  相似文献   

5.
“是”、“是者”、“此是”与“真”──理解海德格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哲学中,“是”(Sein,being)与“真”(Wahrheit,truth)是形而上学的两个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自巴门尼德以来,历代哲学家,特别是大哲学家,包括亚里土多德、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人,都对它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述。我们对“Sein”和“being”的翻译多种多样,主要有“存在”、“在”、“有”、“是”,等等,其中尤其绝对以“存在”和“在”为多。我认为,以“存在”(“在”和“存在”区别不大)来翻译和理解“Sein”和“being”是有问题的,而且问题十分严重,因为它从根本上影响了我们对西方人所探讨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6.
普通逻辑所讲的概念间的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概念的外延通常用园圈来示意。所以,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可以由两个园圈之间的关系来示意。这样的关系最基本的有而且只有如下四种: 全同关系属种关系  相似文献   

7.
斯洛特认为我们可以从人们正常条件下对某种行为移情反应的事实(亦即赞同或不赞同某一行为的心理习性或人性倾向的事实),就可以有效地推导出关于该行为道德属性的道德判断。换言之,我们可以从"是"推导出"应当"。然而,由于他的论证预设了接受他推理有效性的人们必须具有移情心和移情体验,这就使得他从前提到结论的"推论"依旧建立在听者的心理特征而非前提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上。从"是"到"应当"的过渡至少在很多情况下实际上是建立在某种先天认知的基础上,它们之间的联系就如同几何学中的公理一样必然和普遍。  相似文献   

8.
正1928年,他出生在美国底特律东区的贫民窟。他的出生给一贫如洗的家增添了一份沉重的负担,靠四处打零工为生的父亲,脸上没有丝毫喜色。9岁时,他到底特律酒吧的门前给人擦皮鞋。因为口吃,不被顾客待见,没干多时,就被同龄孩子“挤兑”掉了。贫困里长大的孩子,似乎永远都在为生存而劳碌奔波。洗碗工、报纸生、送货工……甚至为了  相似文献   

9.
道德价值的研究能否成为科学,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应当”与“是”的统一。“应当”是人对自身行为的要求、愿望等的表达,“是”则是关于对象世界的本质、规律、状况等的客观描述。前者属于应然判断,后者属于实然判断。  相似文献   

10.
看了“‘坦白’是‘从宽’的充分条件吗”一文(载《逻辑与语言学习》一九八七年第六期,下简称《王文》)后,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坦白”是“从宽”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王文》说:坦白是否从宽,“这要由犯罪的性质决定。”又说:“某些较轻的罪行,犯罪分子主动坦白,是可能得到从宽处理的;但某些犯罪分子由于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虽然犯罪分子在犯罪后能够坦白犯罪事实,也是不能从宽处理  相似文献   

11.
正人生有太多的"是"与"不"。或者说,人生是"是"与"不"组成的。有人喜欢"是",即是说,要多做正面的事,多肯定,少说"不",少否定。连尼采也在划分的人生几阶段中说,说"是"的"婴儿"也高于说"不"的"狮子"。在他看来,说"是"比说"不"的人境界要高。说"是"果真比说"不"好吗?  相似文献   

12.
“是”的逻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般来说,语言学家和逻辑学家把句子首先分为简单句和复合句。所谓简单句,指具有“S是P”这样结构的句子,譬如“这是一本书”,“玖瑰花是红色的”,“鲁迅是周海婴的父亲”,“人是动物”。在印欧语系拼音文字中尤其是这样。从语法的角度,可以说“S是P”是一个主—系—表结构,“S”是主语,“是”是系动词,“P”是表语,“是”把S和P联系起来;也可以说,“S”是主语,“是P”是谓语,其中“是”是助动词,和P联系在一起表述S。从逻辑的角度,可以说“S是P”是一个原子命题形式,“S”是主项,“是”是联项,“P”是谓项.“是”  相似文献   

13.
郭安沁:也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人的因素第一”之关系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人的因素第一”之关系的讨论中,有人认为科学技术与人共处于生产力之中,只能有一个第一。更有二种“发展论”者,力图人人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过程或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在现代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论证用前者取代后者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否定“人的因素第一”的现实意义。这实质上是把科学技术与人完全对立起来去研究这两个命题的关系。笔者认为,必须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从马克思本人对“人”与“科学技术”关系的理解入手力口以研究。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把科学技术看作人在生产力的客体化和对象化,科学技术构成了人的社会现实体,成为社会化和历史化了的人,它以人的本质力量的面貌出现在自然界面前。而现实中活动着的人,只不过是历史化了的人的过程,社会化了的人的局部,系统化了的人的元素。因此,在自然界面前,人的社会现实体──科学技术与具体的人是一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在一般生产劳动过程中,科学技术是全部人类改造自然界能力的主要部分,它在现实财富的创造和增长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科学技术活动在人们直接面向自然的斗争中越来越  相似文献   

14.
各位乡老,朵斯提们:色兰!真主晓谕世人说:“众穆民,只是确信真主和使者,然后毫不怀疑,能以自己的财产和生命为主道而奋斗的人,这等人;确是诚实者。”(49:15)在这段文辞优美、气韵浩沛且含义精深的经文中。  相似文献   

15.
《思维与智慧》2007,(1):I0001-I0001
什么是老爷车?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定义,汽车史学家及老爷车爱好者一直在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6.
一个工厂主的生意清淡,他想改行,于是打算变卖自己的旧器材,他心想:“这些机器磨损得很厉害了,能卖多少算多少吧,能卖到4万元最好了,如果别人压价压得狠,3万元我也咬牙卖了。”  相似文献   

17.
一个工厂主的生意清淡,他想改行,于是打算变卖自己的旧器材,他心想:"这些机器磨损得很厉害了,能卖多少算多少吧,能卖到4万元最好了,如果别人压价压得狠,3万元我也咬牙卖了。"  相似文献   

18.
什么叫教养?辞典上解释为"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也就是通过教育、教化,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使自己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八月的什邡,一场新雨过后,绿叶苍翠欲滴,蒙蒙烟霞缥缈升腾,为这片西川佛教圣地——禅宗第八代祖师马祖道一禅师的故乡凭添了几份清幽和静谧。8月25日,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台地区、韩国、日本的一百多名佛教界人士、专家学者齐聚什邡,共同参加为期4天的“2005中国什邡马祖文化节”活动。本次文化节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什邡市人民政府承办,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永寿法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日本驹泽大学教授石井修道,韩国东亚西亚…  相似文献   

20.
数年前,公司老总瞅准时机,投资了被称为“朝阳行业”的美容业。几年间,公司的发展如日中天,很快成为省内数一数二的美容机构。企业壮大了,知名度上升了,自然有许多投资者和同行慕名前来参观学习。喜欢交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