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默的自责     
史上最著名的幽默大师东方朔,为汉武帝侍臣。一次武帝大祭后,下令把祭肉赏赐给朝臣和侍从。时值三伏天,大家等得汗流浃背,可负责分肉的官员却一直没露面。东方朔实在等得不耐烦了,就向同僚说:大热天应当早点回去,不然肉都快放坏了,我这就去接受武帝的赏赐。于是,拔剑上前割下一大块肉,扬长而去。御膳部的官员得知后,气歪了鼻子,立刻向武帝参了东方朔一本。  相似文献   

2.
正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被后人视为宝物,尤其铜鼎更是珍贵。后代的帝王倘若得到一只周鼎,就会以为是上天降下的吉兆。汉武帝时,有一次在汾阴发现了一只周鼎,武帝高兴坏了,先把它放在太庙,感觉不妥,随后又藏在甘泉宫。大臣们知道汉武帝特别迷信,为了讨他喜欢,都纷纷上表祝贺,极尽献媚之能事。唯有光禄大夫吾丘寿王却与众不同,说:"这并非周鼎!"汉武帝一听十分生气,就差人将他召来问道:"我得到一只周鼎,  相似文献   

3.
曲则全     
正孔子在《系辞传》上说," 曲成万物而不遗",说的是宇宙就是一个圆,万物皆包罗其中。在宇宙中是没有直线的,直线不过是圆上分割出的小段而已。实际上善于迂回前进是中国人的古老智慧,也是人生行进的一大原则。以曲则全的智慧达到目的的故事,最有名的恐怕是东方朔救汉武帝的奶妈。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武帝要依法处理。奶妈只好找东方朔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古代君王身边不乏一些"搞笑"高手,他们利用吟诗作对、模仿秀等多种方式向君王进谏,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搞笑程度堪称"笑星"。东方朔:相声界的"祖师爷"西汉的东方朔学识渊博,谈吐幽默,算得上相声界的"祖师爷"。他号"曼倩",因此曾有人称相声为"曼倩艺术"。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年轻时还给东方朔的塑像磕过头呢。  相似文献   

5.
邢莉 《中国道教》2000,(5):47-48
东方朔谓谁 ?东方朔系西汉武帝时侍臣 ,好诙谐 ,因汉武帝“洞心于道教”、“穷神仙之事” ,常向东方朔求仙问道 ,东方朔也故作惊人之语 ,故《汉书》曰 :“其事浮浅 ,行于众庶 ,童儿牧竖莫不炫耀 ,而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附著之朔。”所以民间不少神话、故事皆以东方朔为主角。《论衡》即称其为道人 ,终于被封为神仙。郭宪曾写过《东方朔传》。历史上虽实有东方朔其人 ,但是与《东方朔传》大相径庭。在这篇传记故事里东方朔已脱去了凡人肉身 ,成为地道的超凡脱俗的仙人。他幼时就记忆超群 ,熟谙秘谶 :“年三岁 ,天下秘识 ,一览暗诵于口 ,恒…  相似文献   

6.
有这么一则轶事,原文不长,全引如后: 君山上有美酒,饮者不死。汉武帝使栾巴求得之,未进御,东方朔窃饮。帝怒,欲杀之。对曰:“使酒有验,杀臣亦不死;无验,安用酒为?”帝笑而释之。(引自《湘川记》) 这里说的是东方朔一件事。东方朔,西汉人,官居侍中,诙谐幽默,被称为滑稽大师。他往往采用讽谏的方式,帮助朝廷认识改正缺点错误。从上面这则小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东方朔这种不同寻常的规劝方式。汉武帝迷信美酒可以饮而不死,对这  相似文献   

7.
知足     
正有一次,香港美食家蔡澜在印度一个荒凉的地方拍戏,三个月一点荤腥都不见。他怀念肉的滋味,就画了一条鱼。他把这条"鱼"给当地一位老婆婆看,问:"你吃过鱼肉吗?"老婆婆摇了摇头。蔡澜遗憾地说:"你连鱼肉都没吃过,真可惜了。"  相似文献   

8.
吴牛喘月晋代初年,有一个人叫满奋,身为尚书令(古代官名).有一次晋武帝召见他,他一进宫,晋武帝要他靠北窗去坐.北窗下放着透明的屏风,满奋没看出来,只当是一个屏风的空架子,自己历来怕风,因此不敢去北窗下坐,但又一想:皇上赐坐,又不敢不去那里坐,一时抓耳挠腮,于是欲去又止,欲止又得去.晋武帝知道满奋怕风,又查觉了满奋未能看出那屏风透明却挡风,便指着屏风拍着大腿笑起来.满奋此时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9.
正老婆出差,懒得做饭的我想带儿子去吃快餐。儿子却非要吃鱼,只好带他进了一家特色小店。我吃得津津有味,儿子吃了几口却突然放下了筷子:"还不如我妈做的好吃!""怎么可能呢,这可是本地最有名的鱼馆。"话音未落,儿子悠悠地回了我一句:"可这鱼做的没有妈妈的味道。"儿子的话,让我的心陡然一疼。小时候家里穷,几个月能吃上一次肉就是很幸福的事了。每次,不光把肉吃得干干净净,连盘子里剩下的汁,也会拿馒头蘸  相似文献   

10.
正生活中有一些事情让人觉得很有意思,比如去饭店吃饭,大家喜欢点一道"宫保鸡丁"。可拿过来菜单时,却会发现菜单上写成了"宫爆鸡丁"。吃饭的人也许会想:"莫不是改了口味了?变成爆炒的?"如果了解了"宫保鸡丁"的来历,就会明白这是一种误解:"宫爆鸡丁"原本是由"宫保鸡丁"演变而来。"鸡丁"前面之所以加个"宫保",是因为发明人的缘故。这一道菜的发明者丁宝桢,是清朝一位很知名的官员,他是咸丰三  相似文献   

11.
乡谈     
计文 《天风》2010,(11):1-1
<正>据说,有一位在非洲传道的牧师,想把圣经译成非洲当地语言。当他译到《以赛亚书》1章18节的经文"你们的罪虽像朱红,必变成雪白"时产生了困惑,因为当地从未下过雪,人们不知道雪的样子。于是,这位牧师斗胆将经文译作:"你们的罪虽像朱红,必变成椰子肉那样白。"对此,有些牧者认为这是篡改圣经,但多数牧者却认为这是充满智慧的翻译!其实,翻开教会史的第一页,就记载了一件"不是依靠势力,不是依靠才能,乃是倚靠我  相似文献   

12.
<正>徐光启是明末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代的天主教徒。由于他是当时入教的最高官员,并在南京教案中竭力护教,所以被天主教称为"三柱石"(其余为李之藻、杨廷筠)之一。对于上述事实,学术界一般是公认的,没有多少歧义。不过对徐光启信仰的真诚性问题,却有不同的理解。民国时期就有学者指出:徐光启"从事西教,思窥  相似文献   

13.
官员道德责任法治化表现为官员道德责任法律化和道德问责,其源于道德规范调整官员道德行为的有限性,对约束官员恪守义务道德有若干作用。但道德责任法治化存在立法难题,无法将愿望道德责任转化为法律责任,难以穷尽义务道德责任,以及私德应否入法令人纠结。道德问责也存在实践难题,"依法问责"原则难以坚守,问责存在归责之难,问责受"回应性困扰"。总体上,道德责任法治化能防止官员成为魔鬼,却不能将官员铸就成天使。对官员担当道德责任需要德法并治。两者的关键都在于将捍卫人的尊严原则作为官德的首要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东方朔生于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至后元五年(公元前159年)间,死于汉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他一生郁郁不得志,行事颇具矛盾色彩:狂放不羁却又汲汲求用于朝,聪明智睿却又不能取得同僚的理解,能言善辩却又不能使汉武帝尽用其策。这首先是由于他所受的文化教育和所接受的思想影响而导致的人生多重矛盾性格所造成的,也是先秦不同族源文化系统的文化精神对知识士子的不同文化影响的反映,又是战国"人本精神"促动下形成的士人人格精神的延续与朝廷现实思想政策间矛盾的折射。  相似文献   

15.
《学海》2016,(5):49-55
本文探讨了我国官员"任期规定"与"政绩投入"间的关系。在本文中,"任期"被视为官员表现的机会集合,官员会在任期内极力表现,争取晋升或起码延任的机会。因此,有关任期的规定将左右官员如何施政。本文比较我国地方官员任期的"规定"与"实际"后发现:首先,我国地方领导的任期规则属"弹性任期"制度,官员无法确知其任期,必须及时展现政绩,否则届时时不我予。其次,在地方领导的任命与提拔上,官员任职时间越久,其成功晋升的概率就会越低,官员因此倾向"小步快跑"。上述两者结合,形成了一个有效的"政绩挤压"体制,使地方领导处于类似"试用期"的任职,因此莫不兢兢业业,全力拼搏政绩。这样的体制,虽然有利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不利于施政规划,同时也产生诸如环境污染、不良贷款增多等流弊。鉴于目前体制的缺失,建议未来政府人事以"固定任期"为原则,"弹性任期"为补充,借此稳定官员的职务预期,促进施政长远规划。  相似文献   

16.
明代初期,在许多府、州的官衙院落中都有一口水井,井边立着一块石碑,上刻一个醒目的"警"字。原来,朱元璋第一次向各地派任官员时,将他们带到皇宫的一口水井旁,说:"做清官,靠俸禄过日子,就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汲取养活一家老小。如果从外面取水灌入井里,满了就要加高井台,一旦台破水溢,就会殃及你的乌纱。"许多官员到任后,便在府衙院中掘一口井,立碑示警。  相似文献   

17.
修仙诗赏析     
大概从春秋战国时开始,就有一些方士吹嘘说他们能炼制不死之药,鼓吹吃丹药可成为不死的神仙。自此以后,追求神仙长生术就成为许多皇帝的重要课题。其实,所谓神仙和长生药都是没有的,只不过是方士们骗取名利的一种手段而已。唐代诗人李贺就写过一首讽刺当时皇帝追求神仙长生术的诗: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针对炼丹成仙,明代人王廷相指出,清心寡欲,保证饮食卫生的营养,是养生的大道理。炼铝丹,变金石,吃了不死,与道理不相符合。服食金丹,非但无益于人寿,“反以戕生矣”。他曾写了一首从生死的辩证角度证明成仙虚妄性…  相似文献   

18.
正一夫一妻制:"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二人"不是三人、或者四人。所以不可能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小三小四。"上主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上主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她到那人面前。那人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从《圣经》的启示看,天主制定"一男一女"的婚姻原则,起码有两个目的:互为补  相似文献   

19.
正嘉靖八年(1529年),朝廷缺台省官员,皇帝下诏从新科进士里推选。台省官是御史台及尚书、门下、中书三省的官员总称,包含部分比较重要的职位。众进士纷纷疏通各种关系,挤破头往里"杀"。有一位名叫郑世威的进士却说:"这才刚刚离开书本文章,就想得到台省御史的职务,也太急于仕途晋升了吧?"无意争名夺利的郑世威随后被任命为通州仓监,他欣然出京赴任。因为不追名逐利,也就不必攀龙附凤,郑世威在为官之路上更加刚正与清廉,甚至不惧得罪权贵。  相似文献   

20.
正小时候,我以为母亲是不喜欢我的。有一次,邻居婶子来家里串门,她们在屋子里一边纳鞋底,一边聊天。我在隔壁房间里写作业,却把她们的话听得一清二楚。婶子说:"闺女这次又考了第一名吧?这孩子就是聪明。"母亲答道:"学习好有啥用呀?不如你家小子,这么小就能帮你干活了,那天我看他在地里施肥,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