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一位女大学生,非常向往记者的工作,于是去投考新闻机构。她被录取了,但是由于没有记者的空缺,主管叫她暂时做一些为同事泡茶的工作。一个满怀梦想的大学生,只为大家泡茶,心里非常失望。不过,她还是安慰自己:"不用急,将来一定有机会的!"于是坦然地去上班,每天为同事泡茶、倒茶。3个月过去,她开始沉不住气了,心里总是抱怨:"我好歹也是大学毕业呀!  相似文献   

2.
正乡人饮得最惯常的,是砖茶。砖茶是别处产物,却因了种种原因,倍受家乡父老的喜爱。记忆里,乡下人家,每家都有两只暖水瓶。一只里装白开水,另一只里泡砖茶。用暖水瓶泡砖茶,是个很简单的活儿。待水烧开时,将备好的砖茶叶一撮,咸盐一撮放进暖水瓶,再装上沸水即可。泡茶泡茶,关键在泡。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等待。泡好的茶,有特殊的香气。是茶叶  相似文献   

3.
说起陶都宜兴 ,人们往往就会把紫砂联系在一起。宜兴紫砂陶是我国独有的、最负盛名的陶种类之其中的紫砂壶具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美誉 ,早已蜚声海内外 ,深受人们的喜爱”。宜兴紫砂壶功能独特 ,造型美伦美奂 ,制作技艺精良 ,是优秀的工艺品 ,也是最理想的茶具。用紫砂壶泡茶能够保持原味 ,充分发挥茶叶芳香味醇的特点 ,色、香、味俱全。夏季泡茶 ,不易发馊变质 ,透气性能良好 ;冬天沸水注入 ,不会冷炸和烫 ,耐热性极好。蔡壶久用把持 ,能够在壶面生成一层光泽 ,恰似玉脂琼浆 ,极富韵味 ;茶壶经久使用以后 ,既使空壶泡水 ,也会散发出阵阵…  相似文献   

4.
张光卿 《美与时代》2013,(11):80-80
“薄意”是寿山石雕诸多雕刻技艺中的一种独门别类的表现手法,也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中少有的以技法要求与审美取向相结合而命名一种雕刻技艺。“薄意”与画像石、砖剔地雕、留青竹刻虽材质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不同的传统工艺品种之间相互渗化的结果,也是传统雕刻技艺源流的延伸和发展。“薄意”是寿山石雕刻技艺中的一种特有的雕刻手法,福州的寿山石雕不断从传统雕塑艺术中汲取营养,历经上千年的开创、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发展出圆雕、浮雕、透雕、印钮、镶嵌、薄意、微雕等七大类雕刻表现手法,成为中国传统雕刻领域里的一朵奇葩。林清卿使薄意技艺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5.
谢宛鹿 《美与时代》2020,(2):121-122
徽州建筑的建造技艺于2008年被收录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名录之内,对于其抢救和保护的工作随之开启,并收获了很好的成果,但是与建造技艺相辅相成的建房仪式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实,房屋建造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仪式性,并且建房仪式中蕴含了人们潜意识中的深层含义,揭示了过去人类所持有的宇宙观念,它应与建造技艺共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医学之喻的使用,亚里士多德不仅在医学与伦理学的类比思考中深入揭示了二者在语言、方法、思想上的内在关联,而且还借助哲学伦理学的反思对古代医学的本质、目的和限度,尤其是医学技艺与实践理智的复杂关系做出了较为明晰的厘定和判分。在某种程度上远离实践理智,甚至远离技艺本质的现代医学,性质虽未发生根本改变,但却在一种以多元、整全、活生生的身体为对象的医学人文主义诉求中内在地呼唤实践理智的回归,以在对医学现象和医学情境的重新解释和理解中归正好自身与修身技艺、好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相传在上千年前,仡佬族先民们开荒僻草求生存,常饥饿难忍。突然,一仙女下凡路经此地,指点饥民们采用山间绿油油的茶尖在口中嚼细咽下,不仅无毒,具有先苦、后甜、再香的滋味儿,而且尚能暂时充饥。逐渐先民将这种野生茶变为家种茶,将生食茶变为熟食茶,将泡茶变为油茶,并冠以“仡佬油茶”、“仡仙油茶”等美名。到了近代,还用熬得浓浓的油茶戒鸦片烟。如今道真仡佬族油茶的加工技艺日趋成熟,饮用方法也超于定型化。  相似文献   

8.
大学毕业前,我觉得堂堂大学生,干一个公司的文秘,应该绰绰有余。正好我们几个大学生毕业前到一家公司实习,公司安排我们做文秘。在培训时,总经理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大学生要从倒水、泡茶开始学起,这里面可是大有学问。"一是态度问题,倒水、泡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逻辑明细论为工具分析了技艺人的专业化发展。技艺人的专业化发展就是他获得制作技艺的过程,其实质是他逐步获得了专业化的逻辑明细论推理模式。该过程需要技艺人主体内化专业技艺和知识,是技艺人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在技艺人专业化发展中应避免工具主义对人的异化。  相似文献   

10.
服装作为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不同时期的文化内涵和装饰审美。打造传统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教育实践中培养"设计+文化+技艺"的新型高层次服装设计人才。以"立足当代之生活,融合当代之审美,做有民族情怀的设计,做有文化滋养的创新"为导向,以"技艺传承、文化积淀、设计创新"为内容,在创新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培养服饰传承与设计创新人才之路。  相似文献   

11.
田涛 《中国宗教》2023,(2):82-83
<正>钧瓷始创于唐,盛于北宋,以独特的窑变技艺在中国陶瓷烧制工艺中自成一格。其工艺深受道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天成的美学思想。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似文献   

12.
以苏州明清古桥的石作艺术特征为探究对象,通过对苏州古桥功能形态、石作技艺、装饰艺术等全方位的考察与分析,挖掘其传统文化内涵,以探讨古桥石作技艺的美学意蕴,能够更好地展现其雕刻工艺在景观设计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新疆维吾尔族文化底蕴深厚,模戳印花布是其生活中处处可见、实用性极强的民间艺术品。石河子大学在2017年11月开展此项技艺的研修班,使传承人了解如何将维吾尔族模戳印花布织染技艺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为传统技艺的传承创新予以大力支持并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对模戳印花布织染技艺优势、现状的调查,探究了印花布的发展、传承与创新路径,以期引导印花布有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晋南地区是华夏文明形成的源头之一。在晋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独具特色的面点技艺最能体现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尤以晋南地区最为突出,承载了黄河流域文化中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间传统艺术。以晋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喜花馍""新绛面塑""稷山麻花"为研究对象,从人文背景、工艺手法、造型特点、色彩搭配着手,对比分析晋南面点技艺的艺术内涵与传承价值,不仅能够反映晋南地区在面点制作过程中所传承下来的蒸、炸、烤等技艺精髓,更加能够体现寄存于舌尖上的晋南地域文化,从艺术本身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审美思想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大学毕业前,我觉得堂堂大学生,干一个公司的文秘,应该绰绰有余。正好我们几个大学生毕业前到一家公司实习,公司安排我们做文秘。 在培训时,总经理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大学生要从倒水、泡茶开始学起,这里面可是大有学问。”一是态度问题,倒水、泡茶就是要有服务他人、服务老板的意识;二是技术问题,先例与后倒,多倒与少倒,快倒与慢倒,[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的美术教育并未独立而是内含于"六艺"(或"乐")的教育之中,其美术教育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以"尚礼好古"为原则,追求完美的人格"成人",技艺在其次,有"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之说。美术教育只是佟德"成人"的手段,这种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广泛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上海玉佛寺、龙华寺、静安寺的素斋业务,均有很大发展,并各具特色。上海市佛教协会为了继承和发扬佛教寺院传统的素斋烹调技艺,培养素斋厨师接班人,于七月一日在玉佛寺举行首届素斋烹调技艺交流活动,邀请本市国际饭店、静安宾馆、上海宾馆等单位的著名厨师组成评委会。评比交流由玉佛寺方丈真禅法师,龙华  相似文献   

18.
在我年长后,通过对道家文化的接触,认识到“神”之于技艺的重要。它是技艺的生命、也是生命的根本。可以引用贞白先生所言:“凡质象所结,不外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道家的观点历来是“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个也”。它表明了这样一个普遍现象:万物神全则生机活泼,生生不息,如草木春发;失神则死气沉沉,若枯木寒灰。类同此理,技艺方面所需的生命力当然不外于是说。神既然这么重要,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它虽然看不见,又摸不着,却可以“体悟”到它的存在。要着意于这个问题,我们先不妨来看看这个中国方块字的字形…  相似文献   

19.
晚清民国金石学大兴,传拓技艺广泛地被当时文士践行。陈介祺是这一时期实践与改良传拓技艺的重要人物。他以传古为志,视传拓为传古途径,总结先贤、同仁传拓技法的同时,凭借深厚的金石学修养,对传拓技艺进行了总结、改良与提升。陈介祺的《传古别录》,针对当时传拓中出现的剔字损器、上纸施拓、拓制器物全形等问题展开专门论述,是介绍晚清金石传拓技艺的经典著作。将《传古别录》所述内容,按照传拓的基本流程重新梳理归纳,一方面可系统地理解陈介祺的传拓技艺,同时也便于指导当代金石传拓的审美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夏布产品较为单一,产业现状不容乐观的忧虑,探讨激活夏布市场的创新设计手法——夏绣与湘绣工艺技艺融合。夏绣作为独立的一种手工技艺,是在民间麻绣的基础上形成以水墨画为表现手法的美术绣,其主要也是以夏布为底料的装饰手法。通过夏绣与湘绣的技艺融合的可操作性和前景分析,以两种绣的历史、文化、工艺特点探究两绣融合设计产品的市场定位和设计定位,明确创新设计产品的发展方向,增加夏布与湘绣的市场活力,有利于夏布和湘绣产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