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上海滩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苏青,以她特有的大胆泼辣、爽直干脆的"女汉子"特质书写了自己作为一个时代新女性在新与旧、家内与家外、谋生与谋爱中挣扎的坎坷人生,她的小说还是散文,都没有一般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化特征明显的小女人情态,她对于男女两性在个性气质和婚恋观等问题上的看法也并非一味站在女性立场上。苏青作为一个社会转型期新旧合璧的女性,虽然由于社会时代个人等方面的局限使她终究未能走出精神的围城,然而,其作为时代先觉者在物质和精神上艰难跋涉的行为本身却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意识的觉醒到女性的真正解放,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
    
人渴望成名。张爱玲就说:出名要趁早。张是做到了,虽然谈不上特别光明磊落。然而,最近我读《居里夫人自传》,却发现名的另一面,即出名的重负。当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他们平静的科研生活被打破,丈夫皮埃尔抱怨说:他们一个劲儿地要我写文章,要我作报告,如果一年一年就这么过去,即使那些请我写文章作报告的人也将惊讶地看到我竟然年华虚度,什么也没有干。  相似文献   

3.
收梢     
正收梢,是华丽登场后决绝的谢幕,不带走一片云彩;是盛世之后荒凉的收场,不留下蛛丝马迹。第一次见"收梢",是在张爱玲的《霸王别姬》里虞姬对项王说的最后一句话:我比较欢喜那样的收梢。看的人眼里发潮。张爱玲以孤高傲世的姿态,绽放了一地的水墨青花,跻身于上海文坛巅峰,风靡整个上海滩。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认识历史程序介绍牛顿开始的自然科学对时空的认识和爱因斯坦在时空观上的革命性变革,最后着重介绍当代宇宙学研究对时空的新探索和新认识。一、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观念牛顿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一书中是这样叙述他的绝对时间观念的:“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并且由于它的本性而均匀地、任何一种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牛顿的绝对时间观念可以从他的力学中导出,也促进了经典力学的形成。这个绝对时间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如有的话,  相似文献   

5.
正清朝大学士纪晓岚自幼聪明伶俐,才思敏捷。他的叔叔纪容雅对他特别疼爱,常在课余教他对对子,内容都是他所熟悉的人和事物,时间一长,屋内屋外的东西几乎都对到了。一天,他到叔叔家学对对子,叔叔一时想不起新题,就说:"你在屋内自己找吧,看有什么还未对过,就以什么为题。"纪晓岚找了好久,最后看到婶婶坐在炕上做针线活,小脚没有遮住,那双绣花鞋十分惹目,便指着说,只有这还未对过。  相似文献   

6.
慧娴是个初涉世的女孩,大学毕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虽说不上有多漂亮,但人如其名,聪慧贤淑,很是可人。不久,就有人用一根红线把慧娴跟一个小伙拉到一起。同事们都说这位热心人真有眼力,红线牵起来的这两个年轻人太般配了。于是,大家常常高兴地逗慧娴:现代化,快节奏,就等着吃喜糖了。可等来等去,最后两个人分手了!大家很是不解。爱情的事,旁人也许真的不好品头论足。不久,又有好心人搭桥,又是没有爱起来。再不久,还有好心人搭桥,还是没有爱起来……大家这下真有点困惑了。慧娴自己呢,更是困惑。当慧娴在咨询室对我讲述到此时,满脸困惑地望着…  相似文献   

7.
张岱年先生是一位博通古今、学贯中西的哲学思想家、哲学史家。我同张先生的交往是在上个世纪 70年代以后, 时间不长, 但是算来也有二十多年了。今就记忆所及, 分述如下。1992年冬的一天, 我到张先生家, 当时贺麟先生刚去世不久, 我就同张先生谈起现代中国哲学家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贺麟等人的哲学思想, 均自成体系, 成一家之言。最后就谈到张先生解放前的哲学思想。我说, 张先生好为深湛之思, 解放前发表了不少的哲学文章, 构思细密, 自成体系。建国以后, 就没有继续发展了。请问过去的那些哲学思想, 还有价值吗? 张先生说: 我认为这…  相似文献   

8.
一粒麦子     
李栋 《天风》2006,(6):10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 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经文:约12:20-26 约翰福音书中12章20-26 节,记载的是耶稣在世上最后一周,这离开耶稣受死、走向十字架的日子不过就几天的时间了。这时有几个希腊人来求见耶稣。他  相似文献   

9.
捡拾快乐     
正小时候,一到春天,小伙伴们就早早地约好去放风筝。那时候,谁要有个风筝,可是让大伙淌口水的事。印象中我从来没有属于自己的风筝,父母每天忙于生计,哪里有时间为我置办一只风筝,再说也没有多余的钱来买扎风筝的材料。每到放风筝的季节,邻居小胖就成了我们争着追捧的对象。小胖家的经济状况比我们优越多了,每年春天,小胖会牵着风筝,  相似文献   

10.
《学海》2016,(6):194-198
上海沦陷之后,文化出版人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之下有经济和生命安全两大压力。较多出版物出于保护自身的考虑,有意回避政治,避免正面与侵占者发生冲突。著名女作家苏青以市民本位创办《天地》杂志,力图保持编辑出版中立性。但苏青与汪伪政权人物的交好,《天地》杂志受到汪伪资金的支持,苏青的后半生充满了悲剧色彩。其实,在苏青个人悲剧后面,有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市民本位的"世俗化"观念与"启蒙/救亡"观念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成功的道路千万条,成功的因素不胜枚举,源于每个成功者的经历不同。近日,一位私营企业的亿万富翁在说到其成功的原因时,说过这样一段话:熟悉我的人不止一次问我:"你创业摆地摊卖老鼠药时整天乐呵呵的,现在成了亿万富翁仍不知愁滋味,你一生之中难道就没有烦恼的时候?"我回答:"我也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当然有烦恼。年轻时遇到烦恼我就想--自己的房子是租的,做买卖连个正式摊位都没有全家要吃饭,孩子要上学,我肩负着养家糊口的责任,哪有时间和精力生气烦恼呢?一想到这里,烦恼就没有了,我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努力创业,进行最初的资金原始积累…  相似文献   

12.
文艺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对作家创作心理的研究已由最初的意识领域深入到无意识领域,着重对作家深层的无意识的创作心理尤其是创作动机进行分析,从而使得我们对于人类这一古老而特殊的心理活动有了全新的认识。上世纪40年代,旧中国沦陷时期的上海,文坛曾倏然亮起一颗耀眼的明星,她的奇异和夺目曾令几代人回味不已,她就是文坛奇女子张爱玲。乱世里腾空而起的张爱玲虽曾红极一时,却并没像流星一样转瞬而逝,其创作影响了不少后来的创作者,其作品也迷倒了几代读者,乃至网络时代的今天,我们还可以经常在年轻人的手边、案头等见到张爱玲的作品,仿佛…  相似文献   

13.
正前天跟国内一位朋友通电话,她告诉我一件事:一大早就接到两个电话,一个自称是银行打来的,说她的信用卡透支10万元,要她赶快还款;另一个显示是电话局打来的,说她上月电话费有几千元没有缴纳,让她去交钱。她纳闷不已:第一,她没有信用卡;第二,她每天上班,在家的时间屈指可数,不可能一个月有几千元电话费。整个上午她就忙于核实这件事,最后查明是诈骗电话。虽然没有蒙受损失,算是有惊无险,但心情却坏掉了。朋友说:这个世界怎么这样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20,(4)
正3月1日,一篇题为"痛心!贫困户家女儿服药自杀,只因没有手机上网课"的网帖引发大众热议。该帖称,2月29日,河南省邓州市村民李某上初三的女儿因家中没钱给她买手机上网课,一时想不开,吞下大量药物,导致生命垂危,幸好最后被抢救了回来。(3月2日"红星新闻")  相似文献   

15.
正妈妈已经失去意识。我俯下头去叫她,她的眉毛轻轻一抖,没有其他反应。按照电视剧的模式,她的眼角会流出一滴热泪。但没有。妻子说,如果真有眼泪,证明她还很清醒,而这种清醒就是痛苦。作为子女,千万别对老人做最后的情感索取。我终于打听到了妈妈的最后话语。保姆问她想吃什么,她回答:"红烧虾。"医生再问,她回答:"桔红糕。"她突然觉得不好意思就咧嘴大笑。笑完,  相似文献   

16.
妙招 奇迹     
一有家高级餐馆要招聘一位女领班,且要面试。早已做好面试准备的A姑娘对此胸有成竹,可是,负责转达信息的人记错了面试的时间,致使A错失良机。怎么办?请看A姑娘的处理,她没有怨天忧人,而是勇敢地径直走进这家公司总经理的办公室,礼貌大方地问了声好,然后从容地说:“录不录取我是贵公司的权力,我无权苛求,但我必须把话说清楚,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的信用。”接着便把事情解释了一遍,最后说了声:“谢谢,谢谢你们认真倾听了我的辩解。再见。”便坦然自若地转身走了出去。而奇迹也就在这刹那间出现了——总经理对姑娘的勇敢大方…  相似文献   

17.
张阳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87-188
《小团圆》是张爱玲的小说,可以说是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以小说形态出现的自传,小说里的情节几乎都有张爱玲本人经历作为创作基础,包括人物也多以张爱玲生前所结识的人作为原型。如宋淇就在给张爱玲的信中说:“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只要对你的作品比较熟悉或生平略有所闻的人都会看出来。”  相似文献   

18.
正人们都说这是一个快的时代,早上在急促的闹钟声中醒来,匆匆地刷牙、洗脸、穿衣服。冲出家门,跑进地铁,打开4G,快速地刷着微博。在这个数据大爆炸的时代,人们恨不得将时间掰成两半过。张爱玲曾说过:"成名要趁早。"快,固然能使你冲在人生的前边,但也会使人只顾风尘仆仆地赶路,而忘记停下来去品味陌上花开,去聆听风的低语。当我们索然无味地到达尽头时,你会发现你错过了一缕阳光  相似文献   

19.
正卖车,顾客交了钱,商家交了车,大部分人就会认为大功告成了。可台湾的林文贵却说:"我的销售此刻才刚刚开始。"一般的销售员在交车时,大概只花十五分钟到半小时,点点证件,说个大概,就微笑送客户出场。但林文贵仍然把握这个最后的机会,笼络人心,为客户不厌其烦地讲解用车的所有细节,三至五小时的交车时间是常事。他从  相似文献   

20.
人生的支点     
作为上班一族,每天的必修课就是追赶公交车。为了让时间最优化,尽可能少的将时间浪费在路途中,我总是刻意把时间安排到最后一刻,好让自己踏上站台的最后一秒,4路公交车恰好在面前戛然而止。这是最理想的设计,最好上车还可以有座位,那结局就更加完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