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古文人多情愁。赏雪吟诗,文人向来乐此不疲。白居易一首"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虽平白如话,却有极浓的人间烟火味。雪夜虽冷,若有酒相伴,若有与诗书相伴,若有两三贤友相谈,则会化严寒为温馨。赏雪之时,文人还爱与"岁寒三友"相伴。梅的姿、色、香、  相似文献   

2.
正耶稣基督在《山中圣训》"真福八端"章节中,教训门徒和群众说:"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云云。主耶稣复活后显现给宗徒们时,对多默说:"你因为见了我才信,那不见而信的,才是有福的。"(若20:23)他还说:"你们若不变成孩童一样,你们进不了天国。"(玛18:3)是说,你们若能进入天国,你们就如同孩童一样。由此,笔者引发联想:夫人者,从亚当到末日,虽然数量庞大,但肯定是个定数。然而,人类不外乎两大类:有福之人和有祸之人。二者从性质上讲,泾  相似文献   

3.
周敦颐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天、地、人三才鼎立的思想,提出"立人极"而成就圣人之道的主张。他所说的"立人极",指的是人类中完全实现了人性故可与"天地参"的圣人。若在人伦日用中,学习成为圣人的方法,且能"固执之"于日用人伦中,则不需外求便可"立人极"。在追求"立人极"的过程中,得到精神力量的支撑,便是孔颜乐处所在。  相似文献   

4.
月光汤     
正当乡下的夜空升起一轮明月时,月光便洒满了山林村舍,地面上也都会凝起了一层透亮的"薄霜"。此时,若有人侧耳去听,定可听得到孩童们的踏"霜"之声——三五成群的他们,在晒谷场上追逐打闹,做各种有趣的游戏,捕草屋屋檐下的鸟雀……玩得不亦乐乎。孩子喜欢有月光的夜晚,大人们也是。一天晚上,月光很亮,  相似文献   

5.
汉字趣解     
正【憎】让憎恨成为过去"憎",如果你现在仍"心"有憎恨,那么就到此为止,立刻放弃,让它成为"曾"经,成为过去。从现在开始,就心情愉悦,面带微笑,面对每个人,面对每一天,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幸福的人。【杳】若不一查到底,最后  相似文献   

6.
非常之大     
正马季与赵炎说相声,相互比大小,"我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举凡极言之大者,免不了要夸张一番。庄子的《逍遥游》夸张起来,汪洋恣肆,无边无岸。"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当然不是吹牛,而是浪漫主义的哲学夸张。何谓"大"?字典的解释,是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从字源上看,"大"字的甲骨文象形,如同四肢张开、顶天立地的成年人,"大写的人"当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7.
《孟子·滕文公上》"有若似圣人"的记载,是后世广为流传的"有若似孔子"之说的初源。历代关于有若之"似"的具体阐释,大致可归纳为"状似"、"貌似"、"言似"和"道似"等四种意见。相对于胶柱、拘泥于外在体貌特征的牵强附会的"状似"、"貌似"二说,有着经典文献依据的"言似"说显然要更为客观、合理,因而也更加可信。不过,在有若与孔子"言似"的表象背后,更根本的还在于彼此思想的相似亦即"道似"。因此,关于"有若似孔子",最可取的解释应是有若"道似"孔子。  相似文献   

8.
佛言祖语     
《法音》1999,(6)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早上起来心情若好,尽管工作繁重、生活琐碎,这一天也会过得很开心。反之,如果情绪不佳,即使再有趣的事情,他也会觉得无聊透顶。好情绪就像"发电机",它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快乐,让人们满怀信心地过好每一  相似文献   

10.
<正>宫崎骏的《幽灵公主》和《千与千寻》,虽不像《心灵捕手》一看即可贴上"心理电影"的标签,但若采用象征的手法,从"心理"的角度去解读两部优秀电影中蕴含的心理学意义,确实能为我们对电影、对心理成长的认识添砖加瓦。不得不承认,笔者不止一次地看过这两部电影。近些天再看《千与千寻》时,突地生出了一个猜测:"公主"的制作,应该要早于"千"。百度一搜,还的确如此。从笔者的心理学知识来看,两部电影在制作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可以反映一个人,甚至是宫崎骏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叶前后,由明代西方传教士所输入的以地球为中心的"九重天"及"十二重天"之天文学宇宙观念渐被日益普及的哥白尼之"日心说"所取代,近代维新思想家群体中若康有为、杨文会、谭嗣同等利用主张"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佛教华严哲学作为接引和消化"日心说"宇宙观念的中介理论,康有为早年通过接触天文学感悟到宇宙之浩瀚无尽,并以之印证于佛教华严宗之说,最终由"大小齐同"而得出"世界大同"的思想。杨文会与其弟子谭嗣同则将天文学与华严哲学杂糅为一体,代表了近代文化新旧交融的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12.
佛言祖语     
问曰:"已知如是种种功德果报,云何名为戒相?"答曰:"恶止不更作,若心生、若口言、若从他受,息身口恶是为戒相。云何名为恶?若实是  相似文献   

13.
莲 碧天荷叶片片依,莲若仙子着霞衣。惯经风尘未染色,何弃塘下种藕泥。  相似文献   

14.
说“酒戒”     
《佛教文化》2011,(3):2-3
酒的影响恐怕古往今来都没有当今这样普及,尽管李白早就有过“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之句。但有那么多的蛊惑广告,那么多的赞誉,并且有那么多人研究“酒文化”,却真是只可能出于现代化的当代。当前更使人关注酒的便是醉驾屡禁不止,就连在我心目中印象不错的音乐人高晓松也成了因醉驾被判刑之人!  相似文献   

15.
我离开云麓宫是在一九五四年三月份,算起来已三十四年多的时间了,我的心里没有一天不在纪念着它。若不是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若不是中国道教协会的大力支持协助,怎得今天交还退归道教管理使用啊!真使我感到万分欣慰,作打油绝句诗三首。朝思云麓暮思宫,梦渺神魂刻未空。三十四年交故主,英明政策得成功。顶峰高耸白云边,半似人间半似天。碧落空歌常自在,麓宫从此聚群仙。  相似文献   

16.
辩与默     
正人该好言,还是该寡言,这个问题真不好说。我是个寡言的人,尊崇道家的"大辩若讷"的思想。庄子说得更明白:"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庄子还说过:"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这都表明,道家以"无言"为宗。"沉默是金"这句话,可以在道家找到其源头,虽然这句话是一个叫托马斯·卡莱尔的苏格兰人说的。近日重读《荀子》,发现荀子的观点,和道家迥异。他说:"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焉。是以小人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宗教》2020,(2):77-77
神仙是道教徒理想的一种修炼得道、超脱尘世、神通变化、长生不死之人,又称"神人"或"仙人"。《庄子·天子篇》:"不离于精,谓之神人。"《释名·释长幼》:"老而不死曰仙。"《庄子》对神人作了具体描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宗教、哲学、伦理视角对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与"天人合德"进行辨析,试图完整呈现其天人关系的思想体系。本文认为董仲舒的"天"包涵三重含义:神灵之天、道德之天和自然之天。神灵之天是董仲舒"天论"的思想形式,自然之天是其哲学基础,道德之天是其伦理核心,三者构成了一种有机结构。宗教性的"天人感应"与哲学性的"天人合一"均是建立在当时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基础上,以人伦道德性的"天人合德"为归宿,集中反映了董仲舒思想的人文理性特征,最终目标是重建道德理想和伦理秩序。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化中,"天"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其内涵表述以及由此引出的"天道""天人合一"等一系列思想体系是中国哲学的主流价值所在。但是也由于"天"的概念在时间发展中所表现出的多重性,使得理解"天"颇具难度。本文从自然性、道德性与博爱性三个层次剖析了早期中国文化中"天"的形象以及人们对于"天"的认知与探索;同时,从"天"的三重属性出发,以"天人同道""天人同德""天人同构"三重维度解析了汉代以来的"天人合一"思潮的兴起与架构,从中提炼出中国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的当代价值。并着力从"不妄为"与"有作为"两个方面阐发了中国哲学构建"生态观"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从而凸显了中国哲学独有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20.
去年12月的一天,我们教会探访组的弟兄姊妹再一次去医院看望了病重即将离世的孤寡老人钟秀英姊妹,她当时非常激动,紧握着笔者的手含着热泪说:“真感谢神呀!若不是我信了主,若不是圣灵感动周礼玉姊妹十年来如一日地关心照顾我,我一个孤寡老人哪有这样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