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潘海洁 《天风》2003,(4):24-24
“所谓朋友,是在全世界上的人都离你而去的时候,唯一走来看你的那个人”。如果我们按照这个定义来衡量谁是耶稣的朋友,就是全世界的人都离开耶稣的时候,就是他最孤独的时候,就是他在十字架上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的时候,就是他为全人类舍身流血的时候,唯一走来看他的人。 圣经中清楚地记载,有几种曾与耶稣有关的人,在他上十字架之后的表现。从他们的态度,我们便可断定谁是耶稣的朋友。  相似文献   

2.
正说实话,很多时候,我们必须面对自己,必须面对自己的孤独。要知道,很多时候,一些事情必须自己去完成,而且在做事的过程中,即使没有其他人监督,我们也一样去完成,不会因为没人看见就去做一些手脚。这时的孤独,就是慎独,就是最高级别的孤独。如果说孤独是一汪小水潭,那么慎独就是一片海。那份辽阔和深邃,就像一个人经过辛苦攀登,抵达顶峰之后才能见到的世界。在慎独的世界里,任何外界  相似文献   

3.
正如果只有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才会感到孤独,那么我们大可选择去人多之地,待在人多的地方。但事实是,孤独往往源自我们内心的一种无助、孤单。就算身处朋友热闹聚会之时,人仍然会感到孤独,狂欢也可能是一群人的孤独。  相似文献   

4.
孤独是因为一个人独自在家,没有倾诉和交流的对象,感觉凄凉;一个人在外飘游,飘飘零零,形单影只;孤身走江湖,打天下,寂寞无助……但孤独更多的却是指内心的感觉。孤独虽然人所不愿,但孤独却能给人们带来许多的收获。孤独时因为没有人打扰没有人干涉,我们尽可以去除伪装,一个人或坐或卧,不睡不醒地享受生命,就像和尚打坐,又像道士修炼,慢慢咀嚼生活的滋味,仔细品味生活的本色。孤独时可以荡涤脑海中的杂念,还原“人之初”的真我,“扫除诸妄念,去却贫嗔痴”。在自己的心灵空间里幻生一片蓝天,幻生几朵悠悠飘移的白云,自己…  相似文献   

5.
当你劳累了一天,独自回到家里,坐下来独自面对自我的时候;当你完成一项重大的任务,独自漫步在小树林、小河边,静听鸟儿鸣叫,静观凄清的河水流淌的时候;当欢宴结束,朋友散去,桌子上只有杯盘狼藉、残羹剩汤的时候,会有一个阴影悄悄地走进你心里,它就是孤独。 孤独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有一位女中学生说:“我是一个孤独的女孩,14岁,远离家乡在外求学。很奇妙、很敏感、很柔弱的心灵常使我近乎狂乱,内心歇斯底里地狂喊乱叫。我喜欢一个人呆着,  相似文献   

6.
听雨江南     
正有一千个听雨人,就有一千种感受,江南雨的味道,是与众不同的。如果你没到过江南,你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感受江南雨的神韵。你可以在一首诗里,感受江南雨的韵律;你可以在一幅画里,体味江南雨的意境;你可以在一支短笛里,倾听江南雨的呼吸……但你要知道,你所有的感受,也仅仅是江南雨的几个片断,不完整也不贴切。要想完整地读懂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一个人生存的重要场所,从出生到婚娶而另组家庭,“家”是生命的延续与保障,是个人身心调和的休息处,是价值观念的养习所,也是国家社稷安定的主要基础。家庭是人生的港湾,无论在外面、在社会上有多大的急风暴雨,每当我们走进家门,都可以如释重负地叹一口气,然后仰面躺倒在哪怕地板上——如果家里有地板的话。回到家中,你就可以放松,可以放下端着的架子 如果你还有架子的话。人在精疲力尽与孤独恐惧之时,都会自然想到家中的安宁温馨。  相似文献   

8.
蔡博生 《天风》2012,(2):18-19
有人认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职场里,到处都充满着阴谋与陷阱。如果有人对你好,就代表有人要害你;如果有人巴结你,就代表有人想利用你!并宣称:“人在职场,身不由己!”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社会职场的伦理中,道德是非常脆弱的。  相似文献   

9.
正建立朋友圈有这样几个原则:第一,要真诚,要坦率,不能装;第二,不能有功利目的 ,所谓无欲则刚,无所求,才能坦诚;第三,要谦虚。水为什么会越积越多?因为地势低。你只有把自己的姿态放低,才能吸收更多的资源。我们公司刚起步的时候,我、潘石屹等六个人主动向别人学习、请教。有些人很谦虚,也很真诚,我们一"求见",马上就见了,而且很直截了当地和我们讨论一些问题。比如王石,他在办公室里和我们讨论一下午;柳  相似文献   

10.
强迫自己     
美国著名作家亚历克斯·哈利成名前曾经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他从小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一名真正有实力的专业作家。一天,他接到了一个可以改变他一生的电话,打电话的人曾经借过15块钱给他。 “亚历克斯,我什么时候才能拿到那15块钱?” “我下次卖出稿子的时候。” “我有个好主意,”他说,“我们这里需要一个公关职员,年薪6000美元。如果你愿意,可以立即来上班。” 6000美元!在60年代,那是很高的薪水了。这预示着亚历克斯可以找间好的公寓,买辆旧车,把债还清……就在他满脑想着钱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影的告别     
人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就会有影来告别,说出那些话——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 然而你就是我所不乐意的。 朋友,我不想跟随你了,我不愿住。  相似文献   

12.
问题:我虽然想了解你,但我不知道是否会更好地了解你,也许会对你了解得更差吧;但是,我认为《行动报》上的解释还是会引起对你的更多误解的。“绝望”、“孤独”这些字眼,在一篇讲存在主义的文章里比较更为强调。而我似乎觉得,在你那里,“绝望”或“苦恼”,是某种更根本的东西,不单是指一个感到孤独而必须作出决定的人的决定而已。这是对那种并不是任何时候都产生着的人生条件的感受。人在任何时候都要进行选择,这是不待言的,然而,苦恼和绝望却并不是通常总要发生的。萨特尔:显然,我不是想说,当我在蓍草和巧克力冰糕之间选择的时候,我是在选择苦恼。苦恼是经常的,在这意义上,我的最初的选择是带有经常性的。事实上,据我  相似文献   

13.
夫妻生活本是两个人的事,如果没有外力的介入,即使他们之间有了一点小小的不快,也会很快就得到化解。但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在我们平静的家庭生活中,其实始终隐藏着一些你没有加以警惕的人,他们是夫妻生活的隐性杀手,随时都可能在你不注意的时候乘虚而入。如果你由于种种原因和  相似文献   

14.
长大成人     
<正>"我们最深的期望与祈求,就是你们成为成熟的基督徒!"(林后13:9,英文版今日圣经直译)一个人重生之后,神的旨意是要每一个信徒在灵里成熟,长大成人。"效法他儿子的模样"(参罗8:29),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可是,大家心里有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长大成人?如何才能长大成人?一、如果你不长大你不成长,为父的心非常难过。想想如果你的孩子一直长不大你会如何?使人得更丰盛的生命是耶稣到世上来的任务,也是教会牧养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正向一条道上的人倾诉、哭笑,袒露你的本真。在三观不合的人那里,去坚持自己的孤独。在世俗的生活里,你既要做好观众,还要懂得适当演戏。没事的时候,就去大自然中走走,再繁复绚丽的自然景致,呈现出的也只会是简单。人群中去不得,多少看起来简单的人,也云波诡谲,显得纷繁复杂。一个人,无论身陷多深的喧  相似文献   

16.
清静独居     
一个懂得清静独处艺术的人,不仅能减少一些处世产生的浮躁,而且还能从宁静的环境中领略到涉世的快活,人也变得成熟且培养出独立的性格。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些人怕孤独,这种恐惧驱使人往喧嚣和人群里钻,嘴巴不停地说话,即使所说的话毫无意义。孤寂和嘈杂不是我们仅有的选择,我们能够培养一种内在的独处和静默,会使我们脱离孤寂和惧怕。孤寂是内在空虚,独处是内在的丰满。 毛斯达卡斯博士说:“孤独是使人们追寻了悟和产生灵感的一种能力和资源。”孤独是一种发现在咄咄逼人的紧迫危机中,尽管别人给你安慰与同情,你会感到完…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注定只会平庸,如果没有专长,梦想也只会永远停在那个梦里。沙拉·伊麦斯有一个梦想,开一家福利院。但她是一个女人,且已经41岁;她有一半西方血统,可风华正茂时候却生活在10年动乱的中国;她只有初中文化,而且有3个10岁上下的孩子。她拿着的是这样一手底牌。如果是你,女人,41岁,初中,让你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生活,你去吗?那地方无依无靠,语言不通,还要拖上3个孩子,你去吗?而且战乱不断,随时都会发生爆炸,甚至会整个月呆在防空洞里,你去吗?她去了,因为她有这个梦想。沙拉·伊麦斯的父亲,犹太人,“二战”中受德国纳粹的迫…  相似文献   

18.
学会放弃     
放弃,有时候是一种明智的抉择,虽然我们的传统观念里灌输的多是不轻言放弃的人生态度。因为人的一生很短暂,有限的精力不可能方方面面都顾及,而世界上又有那么多的炫人耳目的精彩,这时候,放弃就成了一种大智慧。放弃其实是为了得到,只要能得到你想得到的,放弃一些对你而言并不必需的“精彩”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比尔·盖茨之所以能成为电脑王国的国王,稳居世界首富的宝座,就是因为他懂得放弃。他在读到大三的时候,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学位而一头扎进他所酷爱的电脑世界,弹奏出人生的精彩乐章。如果他循规蹈矩地把书念下去…  相似文献   

19.
信仰的传承     
张浩明 《天风》2022,(10):45-45
每个人接受信仰的方式和原因各不相同,读到圣经《提摩太后书》1章5节"想到你心里无伪之信,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尼基心里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的时候,就可以知道提摩太的归主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家族就有信仰的传承.由此我就想起在我的信仰之路上也有像罗以一样的外祖母,在东北我们将外祖母称为姥姥,她就是我信仰的启蒙人.姥姥信主有40多年,虽然她没有上过学,但是对信仰很清楚,并承担起我们家族传福音的重任.正是因为姥姥的信仰,影响了我们家族里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20.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不快乐的时候,也许听了下面这个故事,会改变你的看法。公共浴池里有一位搓背女工,每次见到顾客去都要问:搓背吗?顾客说不用,谢谢。女工说,老熟人了,可以少收钱。顾客依然摇头。可你自己怎么搓呢?女工真挚地担忧着,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