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文)我有一腹空谷虚,言之道有又还无,言之无兮不可舍,言之有兮不可居,谷兮谷兮太玄妙,神兮神兮真大道,得之守之不死名,修之炼之神仙号。 (词解)①谷虚——喻元神或性。神常居其谷,喊之则有,觅之则无,故曰谷虚。②道——古代气功家把变化本身看作是绝对的道,道在物质世界里是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③无,有——指空而不见为无,有而见之为有。《悟真篇》:“始于有作无人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为要妙,不知有为是根基。” (释秘)人秉阴阳二气而生身,在物质世界里发生了不断变化过程,是生生不息的,这一切就是“道”在现实本身所具有的现实规律。此自然规律所形成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各有谷虚之神,存之则有,废之  相似文献   

2.
《天风》2015,(1)
<正>问:我是一个信主多年的信徒,与主的关系若即若离。虽然知道信仰重要,主恩浩大,但总觉得自己没有力量热心起来,相反常常失败软弱甚至跌倒。我有时也恨自己,但不知怎样才可以复兴自己?肢体:小智答:小智你好!你信主多年却总是感觉活在软弱与失败之中,有如此感受的信徒估计也不是个别,但这是不正常的。怎么办?走灵程道路没有捷径,更无灵丹妙药,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追求。首先,我们要承认每个人都会软弱跌倒,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7,(4)
<正>1.没有定时的祷告,渐渐就会没有祷告,所以每天早晚都要定时祷告。2.在祷告上失败,在什么事上都不能成功,忽略祷告,等于失丧属灵的生命。3.在神面前没有能力,在人面前也没有能力,在仇敌面前很难站立。4.那些在世上为神做得更多的人,是那些早起用嘹跪的人。5.圣经中有很多祷告的应许,使我们的祷告绝不致落空或无用。  相似文献   

4.
疑与问     
宗教起源问题上的“万物有灵论”仍是当今的权威理论。然而人类学资料表明,早期的人类曾把血肉之躯的人当作神,而那半人半兽的形象说明人类曾以动物为神,这些神都不是灵,当然不是“万物有灵论”可解释的。万物有灵论的基础,是说人据自己有灵而推测万物有灵,从而尊之为神。然而中国古代的情况,直到春秋时代,还有人怀疑是否人死后有鬼。因而灵魂观念究竟起于何时?人们是否据自己有灵因而推测山川日月有灵并崇拜为神?也难以肯定。据《左传》、《国语》,当时人们认为是把古代有功于人民的英雄崇拜为山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王时槐为主要对象考察阳明学中性灵说的含义。王时槐以良知为性之灵,既具有天理的道德内涵,又具有虚明灵觉的作用形式。性灵和意与形之灵不一样,性灵是天理的灵明呈现,而意与形之灵是情识知觉。性体充满宇宙而发窍于人之心,故宇宙以人为万物之灵,这是以性灵说为基础的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失败的层次     
人生在世,无不渴望成功,但成功似乎喜欢和我们藏猫猫,主动找上门的总是以失败居多。成功,固然有层次之分;失败,同样也是分层次的。有的失败,一败涂地,万劫不复;有的失败,不过小挫,尚可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7.
绘画有时的确很难,因为它不仅需要丰富的绘画知识,还需要良好的绘画感觉;不仅需要极高的绘画审美意识,还需要有把这种审美意识转化成为具体创作的能力;不仅需要极强烈的创作欲望与热情,还需要承受创作过程中出现的无数次失败;这是很多人在绘画道路上遇见的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与痛苦.  相似文献   

8.
日落·日升     
正如果我对你说,日落就是日升,你肯定不赞同我的观点。但如果我问你,当我们看到日落时,在地球另一端的人,看到的也是日落吗?当然不是,他们看到的不是日落而是日升。所以,日落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日升。同一事物,同一现象,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会看到不同的结果,甚至完全相反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因为失败能为我们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同时还能激发我们的斗志、锤炼我们的毅力,让我们反败为胜,赢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颜元在反思理学中建构了自己的哲学。由于认定理学的错误是虚、空,他提出了“以实药其空”的根治药方。这使颜元对实情有独钟,以实药空也因而成为其思想一以贯之的主线:在人性领域,宣布天命之性是虚,将气质之性实化为人之形体所具有的属性和功能;将善实化,突出理气的善恶一致性,肯定气质即善,反驳气质有恶的说法。在实践领域,强调习行是实,主张气质之性通过习行得以发挥和满足;倡导践履,渴望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对社会有用之人;将知实化,强调在行中通过格物而致知。在价值领域,强调人的活动带有功利目的,将行实化;在道义与功利的统一中为道德注入功利内涵,进一步将道义实化。颜元对理学的认定和矫正具有积极意义,却陷入了另一种极端。  相似文献   

10.
马大伺候主     
沈承恩 《天风》2003,(5):6-8
路10:38—42 这一段圣经的小标题是:“马大为事忙乱。”一看这标题,我们就会认为马大这个人不太好。再一看这段经文,马大受到耶稣的批评,我们更觉得马大这个人不行。一般我们会把为了生活忙于事务的人称为马大。虽然这样称法并不一定要贬低马大,但也决没有意思要表扬马大。好像一个忙于事务的人是一个不属灵的人,一个不属灵的人怎么值得表扬呢?为什么对马大会有不属灵的评价?因为把马大与马利亚作比较。马利亚属灵,因为她坐在耶稣脚前听耶稣讲道;马大不属灵,因为她忙于家务事。  相似文献   

11.
虚室有余闲     
庄子把杂念丛生的心灵称之为"有蓬之心",意指心灵中塞满了蓬草,这个比喻既尖酸又辛辣,实在是痛快淋漓。庄子又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心灵虚静了,智慧也就诞生了;智慧诞生了,人就有了福祉了。人所有的福祉,皆来自于人的慧根。而人的慧根,实在是源于一颗虚静的心灵。竹子凌风舞蹈,自在逍遥,因为它的心是虚的;水能随物赋形,自在逶迤,处众人之所恶,也实在因为它不把自己太当回事。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的  相似文献   

12.
正失败很痛苦,但是没人能避免失败,个人再好强,也不能把控天时地利,所以我们有时候需要有意识地让自己"输"一次,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永远不懂什么叫成功,就像没尝过苦味的人无法对比甜有多么可口。假如一个人活到25岁,还未品尝过失败的滋味,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败,是运气也好,刻意规避也罢,都不是一件好事。好强的人往往会压抑着自己,无论大事、小事,强撑着让自己不失败,压力大是其次,最可怕  相似文献   

13.
庄静城 《天风》2002,(12):24-25
信仰与理性虽是两个范畴,但相互又有联系,两者均是上帝所赐并不矛盾。可今天却仍有信徒说:信徒是天上的国民,只能听神不能听人,教会是属灵的不属这世界,所以不当受地管辖,不论信徒或教会都不能听政府的,不能接受政府的领导和管理。否则就陷入不义之中,是抵抗神的,为什么呢?缘于将信仰与理性相对立,这些人的视角与理解均是唯有信仰才是全善,只要对信仰倾注全部的热忱,即达到属灵的地步。因为深怕有不“属灵”的危险,所以闭门自守,  相似文献   

14.
张合安 《天风》2005,(8):6-7
主耶稣实在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因他不但为我们而死,是我们随时的帮助,永远与我们同在,而且有无限的体谅。在今天教会、社会中有时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不干事的人对干事的人出现的纰漏幸灾乐祸,对干事人的失败冷嘲热讽,对干成事的人也要鸡蛋里挑骨头。  相似文献   

15.
一转身     
中国人的好玩处,在一转身。刚才气氛还火炉红泥,一转身,便千山暮雪;刚才情绪还春风十里,一转身,便清角吹寒;刚才誓言还城楼永固,一转身,便山河破碎。几千年的迂回与含蓄,使我们韬养太久,城府太深,阴谋太厚,曲折太多。在当面的场合里,愿意示人以虚,还要虚得很热闹;喜欢呈人以假,还要假得很热情;愿意应人以空,还要空得很热烈。然而,终究只热在这当面的一会儿。一转身,便色立变,意急转,情骤凉。随后,又让人看出了虚,让人识出了假,让人听出了空。一句话,我们玩得太过云山雾罩,太过扑朔迷离了。直叫人,看不清,摸不准,猜不透,叹不尽。握手时还是笑脸,一转身便成冷面;寒  相似文献   

16.
忏悔     
顾为勇 《天风》2002,(4):25-25
如要属灵生命达到“八面玲珑,挥洒自如”的境界,首要条件是我们对“人生为何”这问题有一透彻而肯定的认知及信念。针对以上问题的考虑有三方面:1、人生价值;2、供养家室;3、生活方式。香港人普遍把这三个层面都与工作挂钩。我们的个人  相似文献   

17.
论虚概念     
叶建柱  应向东 《现代哲学》2004,19(2):115-120
把外延理解为“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客观事物(或类)”,导致“虚概念没有外延”或“有外延但是空类”此类有问题的结论,应该理解为由概念(思维)中的对象组成;而把虚概念理解为“所指称的对象不存在于客观世界的概念”,又导致把理想模型等科学概念当成虚概念,实际上,对象有虚实,属性也有虚实。实对象、实属性,是无异议的实概念;虚对象、实属性,也是实概念,如思维科学中的概念;实对象、虚属性,是虚概念,如“地心说”中的概念;虚对象、虚属性,是公认的虚概念,如鬼魂。可见,无论对象虚实,只要所指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所反映的属性是非客观的概念就是虚概念。  相似文献   

18.
属灵     
《天风》1994,(7):42-43
教会生活中也许你不难听见这样的话:“啊!那人真属灵。”或“唉!这个不属灵。” 本来,人皆为神按自己形象所造而成为“有灵的活人”。尤其是当一个信徒依赖主的宝血得蒙救赎而成为神的儿女时,他应该已经就是一个属灵的人了。但这仅是就地位而言,而我们通常讲的“属灵”与“不属灵”所指的是信徒灵命生活的实际表现情形。 属灵的人既已接受那被钉死。  相似文献   

19.
陈企瑞 《天风》2014,(11):26-29
<正>经文:《哥林多前书》13章至14章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很多弟兄姊妹都很羡慕有属灵恩赐的人,认为神特别恩待这些人,圣灵的大能特别降临在这些人身上;在羡慕之余,还可能会自问:"我能追求属灵恩赐吗?我可以得着吗?如果有属灵恩赐,我该如何使用呢?如果没有,是不是意味着我就比别人的灵性低,不讨神的喜悦呢?"相信教会很多肢体曾经有过这样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属灵恩赐呢?也许很多人会说:"讲方言、说预言、医病、赶鬼……"但属灵恩赐仅仅  相似文献   

20.
不急     
人很容易急。自己吃亏、上当受骗、利益受损了等等,每每这时,人就容易急。而急的下一步,就是跟人言语相讥、针锋相对、据理力争、针尖对麦芒,一番刀光剑影下来,往往两败俱伤。自己不但没有讨回真理,却又白白惹了一肚子气,赔了犬人又折兵。有时由于愿望落空了,人也跟自己急,跟自己过不去,结果只能把自己伤得遍体鳞伤。所以,遇事不能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