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时候有一次跟着母亲串亲戚,由于生产队里的生产任务紧,母亲对我说,明天凌晨三点起床,赶回家晒谷子,不能睡得太沉啊。坐在一边的亲戚说,这么早,带着孩子,走夜路,我们不放心啊。母亲说,都是熟路,怕什么。亲戚只好依我母亲。三点钟母亲把我摇醒。亲戚送我们到路口。母亲向他们挥挥手,说,你们回去睡吧,不要紧,两个小时就到。我知道,天转晴,母亲要赶回去晒生产队里的谷子。我跟在  相似文献   

2.
1991年,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在镇上的中学教书,母亲做着小生意,平静安稳的生活似乎与上帝没有任何关系.在11年的时间里,我的生活都浸润在传统的中国文化里,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淡泊名利、贪图安逸、不愿沾染世事,在自己的世界里肆无忌惮.直到2002年母亲蒙恩信主,她告诉我,她已经将我献给她所信奉的这位神时,我才在生命中首次望见了永生的上帝,也开始在母亲的要求下读经、祷告,偶尔参加聚会.  相似文献   

3.
20岁那年,我平生第一次和母亲吵架,也是唯一的一次吵架,吵得很凶,吵得天翻地覆。我歇斯底里地对母亲大喊:“我知道您不爱我,我知道他们都比我优  相似文献   

4.
裴梦飞 《天风》2014,(11):9-10
1991年,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在镇上的中学教书,母亲做着小生意,平静安稳的生活似乎与上帝没有任何关系。在11年的时间里,我的生活都浸润在传统的中国文化里,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淡泊名利、贪图安逸、不愿沾染世事,在自己的世界里肆无忌惮。  相似文献   

5.
怀念母亲     
王康霞 《天风》2018,(8):52-52
母亲离我而去已整整五年了。这五年里我经常梦见自己背着母亲,四处求医却总找不着医生,每每惊醒,都感到无限的悲伤和心酸。母亲一生勤恳、乐观、坚强,总爱笑对人生。父亲走得早,我们兄弟姐妹是母亲一手拉扯大的,在我的记忆里她除了忙碌还是忙碌。母亲是个有意志力的人。她很年轻时,是我们镇上出了名的"爱掷骰子"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家庭日益贫困。  相似文献   

6.
老成一尊佛     
母亲喜欢开着电视打瞌睡:靠在沙发上,微闭双眼,两手合拢放在腿上,发出微微的鼾声。此时的母亲,慈眉善目,平静安详,每一条皱纹都发散着慈悲与安宁,仿佛端坐的一尊佛。有一次,我忍不住伸手,轻抚母亲放在腿上的手。母亲突然惊醒,睁开眼睛,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老啦,真的不中用了,看电视都打盹。我不  相似文献   

7.
正成家立业之后,越发懂得了作为母亲的不容易,所以这几年,但凡出去旅游我都带着母亲,我想让她看看外面的风土人情,想让她尝尝各地的美食。可是上一辈的人,是不喜欢外食的,不是嫌贵就是吃不惯。母亲更喜欢亲自张罗一桌菜,把我们招呼在一起,看着我们大快朵颐。母亲的厨艺是真的好,她了解我们的喜好,每个人都能吃到最爱吃的菜肴。逢年过节的时候,我建议出去吃,也让母亲轻松一下,母亲却坚决反对:"外面的不卫生,还贵得要命,不去不去,我给你们做好吃的。"  相似文献   

8.
那盏煤油灯     
正最近回老家,陪母亲边闲聊,边收拾那间已经有些破败的老屋。突然间,我看见窗台上一盏布满灰尘的煤油灯,瓶身是玻璃的,煤油早已风干,灯芯灰暗。我用抹布小心擦拭着,仔细端详。母亲看了看,笑着说,这个东西早没用了,现在偶尔村里电房跳闸停电,停电时间都不长,很快就会修好,点根蜡烛或用蓄电池灯凑合一下就行了。我望着手中  相似文献   

9.
正在网上看到"最伤父母的十句话":"好了好了,真啰嗦""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要做,做又做不好""你们那一套,早过时了""我自己有分寸,不要说了,烦不烦呀"……看到这些,我的脸上不由发起烧了。因为半个小时前,我竟然对母亲说了其中的三句。母亲听妻子说起最近我工作上遇到的事,知道我跟一个同事闹了些不愉快,就来问我。我怕母亲担心,就故作轻松地说:"妈,不跟你说了,说了你也不懂,别  相似文献   

10.
陈丰盛 《天风》2017,(5):42-43
<正>母亲节快到了,按照往年的情形,从母亲节前几日开始,朋友圈里就会被各种关于母亲的文章、诗歌等充满。所有的信息似乎都在提醒我们,若不发一些与母亲相关的图文,就对不起生我们、养我们的母亲。凑巧的是,这个周末,我受邀回家乡教会开布道会,到家前听说母亲因头晕去医院看病,疑似脑梗死。在布道会之后,  相似文献   

11.
池出生在湖北农村,是喝着碎米糊糊长大的。母亲对他说:“如果你长大了能够当老师,就天天有白米饭吃了。”为了吃饱饭,年幼的他早早就立下志向:我长大了要教书。后来,他考进了一所大学。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礼物     
阿漠 《天风》2016,(9):53-53
我和弟弟小时候常常跟在母亲身边,奔走于教会与家之间,有走不完的路和唱不完的诗歌。那时候的天很蓝,路很宽,觉得去哪儿都远,一双儿女在一条条蜿蜒的小路和一个个宽窄的巷子间,走完春夏秋冬、风和日丽和雨雪风霜,走完一整个简单欢乐的童年。母亲是虔诚的。我在模糊的记忆中挖掘出些许片段,年轻美丽的母亲,痛苦无助的呻吟,柔弱又坚强的手臂。  相似文献   

13.
寻梦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体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相似文献   

14.
一杯热茶     
父亲不爱杯中物,唯好热茶,饭后静坐抑或劳作间隙,母亲总会悄默声地递给父亲一杯喷香的热茶。父亲接茶不言语,母亲递茶亦不吭声。有时我也纳闷:父亲和母亲今年都是将近八十岁的人了,可谓相濡以沫、白头偕老,可从我记事时起,风风雨雨这么些年了,我就没有看见过一回、听到过一次老两口在一起说句“贴己话”,用句时下流行的话说:一句“烫人”的词儿都没有,更谈不止什么卿卿我我、缠缠绵绵了。但,两位老人却是那么的默契与平和,好像心有灵犀一点通似的:父亲切了菜,一旁的母亲保证悄默声地把菜盆递过去;父亲劈完了柴回到屋里,母亲保证悄默声地递上…  相似文献   

15.
心灵的感动     
罗博学 《天风》2004,(8):49-49
我小时在母亲的引领下便信仰基督教,那时只是懵懵懂懂的信,甚至耶稣是谁都不清楚。只记得在大衣柜上时常摆放着一本黑色封面的厚书,那是圣经!母亲不识字,不能读,每天也只惋惜地打开书抚摩着,随后便投入忙碌的耕作中。和母亲一起礼拜的人都非常有爱心,没有世俗之气,她们的眼里是那样真诚,友爱,和平,她  相似文献   

16.
这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一天,四弟的电话来了,说:“父病重已难医治,他在世时日不多,急着要向你交代后事。”如此我只好火速回故乡探父病。我一到父亲的病榻前,见父亲已瘦得皮包骨头,四弟说他已有数日不进食也不肯吃药。父亲见到我似乎要急着交代后事,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你母亲已经来看过我,我去阴司要同你母亲住一起,不愿和你继母住一起。你是老大,这事你须在我去黄泉路前办好。”故乡所处山区,1994年时这个县还没有搞丧葬改革,城乡一律是土葬,故父亲和继母早在和睦时已建寿坟。后来因父亲和继母感情不好而分居了。现在病重,提出要和母亲…  相似文献   

17.
正不久前和几位朋友自驾出游,西出800公里到了西安,参观完兵马俑,一行人商量下一个去处。多数人赞同去爬华山,唯有一个年轻母亲提议去洛阳。大家就不解了,西安去洛阳300多公里,既不顺路,也早过了赏牡丹花的季节。这位母亲就诱惑说,在洛阳有一家叫麦盛斋的糕品店,专卖各种始创于清末光绪年间的特色糕点,其中生产的月饼特别好吃,两年前她到洛阳偶然吃到了这种  相似文献   

18.
父亲老了     
我想说一说我那年老的父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发现年过花甲的父亲越来越像个孩子。走路时不知道抬腿,脚蹭着地,声音很响;天凉了,他总是忘记添加衣服。每次父亲一进家门,第一句话一定是:“你妈呢?”如果母亲在家,父亲就不再多说,如果母亲不在家,父亲就到处找,把母亲找回来了,他又没有什么事。有一次,父亲晨练回来,母亲说:“脸都没有洗干净就出去了,左腮帮上还有一点黑。”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合掌     
每年的12月7日是母亲的忌日,每年的这一天我都象往常一样在母亲遗像前合什,并对着已去世的母亲说上几句心里话,除此之外,就是在遗像前供奉一些母亲生前爱吃的炸红薯片。我的母亲在生前,每天晚上都要在家里供奉的佛龛前合掌诵经,从未间断。特别是上了年纪后每天早晚两次,而且时间也长了许多。老后的母亲经常对我们说:“真希望哪一天就痛痛快快地死去,干净利落,不给别人添麻烦。”后来渐渐地“真想痛快地死,南无阿弥陀佛”竟成了母亲的口头禅。我当时别提多么讨厌听到母亲的那句“口头禅”了,做)L女的哪一个不希望自己的母亲健…  相似文献   

20.
母老成仆     
正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村妇人,母亲一生坎坷,共生育了六个子女。在她还不到五十岁时,我的父亲就因病辞世。那时,仿佛世间所有的悲凉都袭向了母亲单薄的身体。母亲凄凄哀哀了好几年。其间,做什么事都不上心,对什么人甚至是我们也漠不关心。我不止一次听到我妻及其妯娌埋怨之言。我也无法理解母亲的行为。二十多年一晃而过,如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